第160章 名不正
字數:3370 加入書籤
揚州行宮內,弘光帝朱由崧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劉體純。這位滄州軍統帥風塵仆仆,鎧甲上還帶著戰場的硝煙味,舉手投足間透露著行伍之人的剛毅。
“劉...劉愛卿平身。”弘光帝聲音微顫,努力維持著帝王威儀,但閃爍的眼神暴露了他內心的惶恐。
他仔細打量著眼前這個被稱為“清軍克星”的將領,心中五味雜陳。
劉體純行禮後直言不諱,毫不客氣地說道:“陛下,清軍雖暫退,但多爾袞必遣大軍再來。揚州恐非久守之地。”
弘光帝臉色發白,不知所措地問:“那...那該如何是好?”
“臣已安排退路。萬一揚州不守,陛下可移駕山東。”劉體純語氣平靜,仿佛在說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
聽到“山東”二字,弘光帝眼中閃過一絲希望,但隨即又黯淡下去,他猶豫不決地說:
“可是祖宗陵寢都在南京...朕若北去,豈非成了棄都而逃的昏君?”
劉體純心中暗歎。眼前這位皇帝至今還看不清形勢,念念不忘的隻是虛名和享樂。
他強壓心中厭惡,耐心解釋道:“陛下,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隻要陛下在,大明旗幟就在。”
弘光帝猶豫不決,最終說道:“容朕三思...容朕三思...”
從行宮出來,劉體純遇到正在等候的史可法和閻應元。三人在城牆上漫步,遠處清軍大營的炊煙依稀可見。
“閻大人真不願留在揚州?”
史可法還在做最後努力,再一次懇切地洗:“陛下需要您這樣能文能武的忠臣啊!”
閻應元搖頭長歎道:“史公,江南局勢已非一人之力可挽回。我隨劉將軍北返,或許他日還能從山東打回來。”
史可法亦是長歎一聲,不再挽留。他知道閻應元說得對,揚州已是孤城,陷落隻是時間問題。
當晚,劉體純獨自在營帳中沉思。幾個部將偷偷的提出,效仿三國時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個建議在他腦中回蕩。平心而論,這確實是條捷徑——有了弘光帝這塊招牌,可以名正言順地號令各地明軍。
但他從心底厭惡這個荒淫無道的皇帝,更看不起那些爭權奪利的南明官員。這些人在國難當頭之際,還在為個人利益勾心鬥角,實在令人不齒。
“將軍可是在為去留之事煩惱?”閻應元不知何時走了進來。
劉體純點頭:“我在想,我們拚死守城,究竟值不值得。”
閻應元沉默片刻,緩緩說道:“將軍,我年輕時讀史書,總不明白為何忠臣往往不得善終。
如今方才明白,不是因為忠臣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他們守的不是君王,而是心中的道義。”
這番話深深觸動了劉體純。他想起自己起兵抗清的初衷,不也是為了守護百姓,而不是效忠某個皇帝嗎?
“休整一下,三日後啟程!”劉體純說道。
“好,三日後我再給將軍添些驚喜!”閻應元神秘一笑。
劉體純一愣,不禁有點好奇,這一本正經的閻應元也神秘起來了!
三日後,滄州軍開始北撤。這個決定讓許多將士不解,尤其是剛投誠的李本深等人。
“將軍,為何不趁勝收複南京?”李本深急切地問。
劉體純將眾人帶到軍械庫前,打開幾個木箱說:“你們看。”
箱子裏空空如也,隻有箱底散落著幾發子彈。
“我們的火藥快用完了,火帽槍子彈也所剩無幾。”劉體純語氣沉重地說道。
“沒有彈藥,這些火器就是燒火棍。”
眾人沉默。他們這才明白,此前的大勝是建立在彈藥充足的基礎上。如今後勤補給跟不上,繼續南下等於自尋死路。
正在這時,大營外卻傳來了一陣子喧嘩。
有幾個人不知為何聚集到了營門口,許多人還帶著弓箭、刀槍。
一大幫子人嚷著要見“閻大人”。
守門士兵摸不清路數,連忙傳報。
劉體純一愣,這都準備拔營出發了,還有人來搗亂?
閻應元哈哈大笑,對著劉體純說:“這就是我給將軍的驚喜,再添五千精壯!”
說完,拉著劉體純便向門外迎去。
“三義寨趙七全寨來投閻大人!”
“蛟龍幫於久洋全幫來投閻大人!”
“跳虎山麻七全寨來投閻大人!”
……
原來,這都是附近的義軍,在閻應元的招撫下,都願意加入滄州軍。
除了這五千義軍,還有三十多個讀書人,也願意一同北上。
劉體純心裏是五味雜陳。尼瑪的!自己出血出汗,和清軍打個你死我活。就因為頭頂上“流寇”的帽子,沒有什麽人來投。
人家老閻,吏部侍郎、南京守城使,就算是打敗了,仍然名聲大振,文的武的全來投。
他現在就是一個心思,闖進揚州,把弘光老兒抓來,當幾年招牌用。
然後,然後……,弄到江裏浸死算了。
反正他們的老祖宗朱重八就是這麽幹的,把韓林兒弄個溺水身亡,自己坐了江山。
一報還一報,天道好輪回,他的後代也該嚐嚐這滋味兒!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