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找礦開廠

字數:3093   加入書籤

A+A-


    北撤的路上,劉體純一直沉默寡言。
    經過高郵時,他看見路旁餓殍遍野,幸存的百姓在廢墟中翻找可食之物,眼神麻木。
    “將軍,清軍搶糧造成的饑荒,恐怕比戰亂更可怕。”閻應元低聲道。
    劉體純握緊拳頭:“這個仇,遲早要報。”
    幾百個鄉民跪在路上,哀求大軍收留,別無它求,給碗飯吃就行。
    劉體純心軟,仿佛又看見了前幾年的一幕。
    大批饑民無路可走,紛紛加入了闖王大軍。
    沒幾個月,闖王的人員竟達百萬之眾。
    還真叫劉體純猜中了,一路走,一路有饑民加入,男女老幼都有。
    浩浩蕩蕩的滄州軍一路向北,竟無一支清軍出來攔截。就連最好戰的鼇拜也是緊閉淮安城門,堅守不出。清軍顯然已經被打怕了,不敢輕易出戰。
    幾天後,到達了淮河南岸,人數已經達到了五萬多,有一萬多人都是沿途加入的。
    滄州軍渡過淮河,進入山東地界。
    劉體純站在北岸,遙望南方,對閻應元說:“我們還會回來的。到時候,一定要建立一個讓百姓不再挨餓的世道。”
    閻應元點頭,眼中閃著堅定的光。
    與此同時,在千裏之外的福州,鄭森和施琅正在向鄭芝龍詳細匯報江北戰況。
    “父親,滄州軍火器之犀利,實在超出想象。”鄭森激動地描述著無良心炮的威力。
    “……,一聲巨響,方圓百丈寸草不生,清軍聞風喪膽。”
    鄭芝龍眯著眼睛,一隻手指輕輕撫著太師椅扶手,麵無表情地說:“這麽說,劉體純是靠這些火器取勝的?”
    施琅補充道:“回家主,不僅如此。滄州軍的火帽槍射速極快,不畏風雨,我軍傳統水戰戰術在他們麵前恐怕也難以奏效。”
    鄭芝龍沉默良久。他原本以為憑借鄭家水師的實力,足以在亂世中保持獨立。但現在看來,如果滄州軍的火器繼續發展,遲早會威脅到鄭家的海上霸權。
    “傳令下去,”鄭芝龍終於開口。
    “重金招募泰西火器技師,特別是精通火炮製造的。另外,加強與荷蘭人的合作,他們最新式的戰艦設計圖,無論如何要弄到手。”
    “那...弘光朝廷那邊?”鄭森小心翼翼地問。
    鄭芝龍冷笑一聲道:“那個昏君?讓他自生自滅吧。我們已經擁立了隆武皇帝,沒必要再去救弘光。”
    而在揚州城內,史可法獨自站在城頭,望著北方滄州軍遠去的方向,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揚州最後的希望已經隨著那支軍隊離開了。現在能做的,隻有與城池共存亡。
    弘光帝最終沒有選擇北遷。他抱著僥幸心理,認為清軍新敗,短期內不會再來進攻。更何況,他舍不得江南的奢華生活。
    這個決定,注定了揚州悲劇的結局。
    劉體純回到山東後,立即著手兩件事:一是擴大火器生產,建立更完善的後勤體係;二是整訓新軍,推廣全火器戰術。
    他深知,與清軍的決戰還在後麵,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閻應元被任命為總訓導官,負責整肅軍紀、鼓舞士氣。
    他從江南帶來的文人士子,也紛紛加入滄州軍陣營,為這支軍隊注入了新的活力。
    劉體純記得,前世有個萊州鋼廠很牛逼,出產的無縫鋼管暢銷中東,那些阿拉伯人直接拿去做迫擊炮。
    有鋼廠,附近肯定會有礦山。
    劉體純發文給萊州知府鄺誌,令他迅速組織人手探礦。
    另外一個,這次乘坐鄭家海船,讓他有點吃驚。
    海洋運輸的便利性、隱蔽性以及裝載量比陸地運輸要強多了。
    而且現在這個時代,正是大航海時代,他必須重視海洋。
    台灣的大員港,已經有了紅毛鬼?荷蘭人。
    呂宋的馬尼拉也早就駐上了西班牙人。
    還有馬六甲、天竺……
    這個時代,必須重視海洋了。
    分別給登州、滄州知府發文,尋找散失的造船工匠,開辦船廠。
    山東地區河流多、湖泊多,盛產蘆葦,而這正是造紙的好原料。
    劉體純依稀記得,上一世,光是淮河兩岸的小造紙廠就有上千家。
    造紙工藝並不複雜,生產起來比較容易。
    而紙張也是大量市場上需要的。
    他要開辦學校,教人識字,必須要有紙筆才行。
    現在筆有了,就差紙了!
    劉體純一項一項謀劃著,並開始了實施。
    山東的工業,從此起步了。
    劉體純的眼光也看向更遙遠的地方。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