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泉州的暗流
字數:2009 加入書籤
就在“鯤鵬號”於北方海域發出震撼初啼的同時,數千裏之外的泉州,另一場無聲的較量也在細微處悄然進行。
自從與周奎密談,接到劉體純的密信後。
黃道周便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線微光,雖然風險巨大,但那“罷黜鄭氏,奪回兵權”的提議,如同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他必須抓住。
他深知此事絕不可張揚,隻能依靠最信任的門生弟子,進行最隱秘的串聯。
在他的授意下,幾位機敏且忠貞的弟子,如王文忠、林清雄等人,開始利用各種身份和機會,小心翼翼地接觸鄭家軍隊的中下層軍官,尤其是那些對現狀不滿、或心中仍懷有忠君報國之念的軍官。
他們或在茶館“偶遇”,或在詩酒唱和中“不經意”地談論時局,或通過同鄉、舊誼的關係旁敲側擊。
過程極其謹慎,言語多用隱喻,不敢有絲毫逾越。
他們傳遞的核心信息並非直接策反,而是試探性地抒發對國事的憂慮,對鄭芝龍按兵不動、甚至可能與北虜暗通款曲的失望,並隱約讚揚那些依舊心係大明、不忘故主的忠義之士。
然而,鄭芝龍在福建經營多年,樹大根深,黨羽遍布軍旅。這種接觸風險極高,稍有不慎便會引來滅頂之災。進展緩慢,且如履薄冰。
但在這片壓抑的黑暗中,一個意外的發現,如同一顆火種,燃起了黃道周及其弟子們新的希望。
在一次極為偶然的機會下,王文忠通過一位與鄭家有些遠親關係的士人,了解到一個情況。
鄭芝龍的長子,如今在軍中已開始嶄露頭角的鄭森,其立場似乎與其父頗有不同!
這位年輕的鄭家大公子,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師從名儒,深受忠君愛國思想的熏陶。
他性格剛毅,極重氣節,對父親與清廷暗中往來、擁兵自重、罔顧北伐大業的行為,早已心懷不滿,甚至數次在家族內部會議上直言頂撞。
他曾公開表示:“父輩嚐言,我輩乃大明臣子,豈可效仿吳三桂、耿精忠之流,行那投敵叛國之舉?當整飭武備,以圖恢複中原!”
這個消息,讓黃道周又驚又喜。驚的是鄭家內部竟有如此分歧,喜的是這或許是一個絕佳的突破口!
鄭森身為鄭芝龍長子,在鄭家軍內部擁有天然的號召力和一批擁護他的年輕軍官。若能爭取到他的支持,或者至少是利用他與鄭芝龍的矛盾,那麽“奪回兵權”的計劃,成功幾率將大大增加!
“鄭森……鄭大木……”黃道周在書房內反複踱步,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此子素有賢名,剛烈忠義,或許……他才是這福建危局中的一線生機!”
他立刻秘密召見王文忠等人,指示他們調整策略,吩咐道:“今後接觸,可稍偏向於鄭大木公子麾下或與其親近的軍官。言語間,多褒獎其忠義之心,激發其報國之誌。
但切記!絕不可提及我等具體計劃,更不可直接與鄭森接觸!隻需埋下種子,靜待其生根發芽。
一切,需待時機成熟!”
一股暗流,開始圍繞著鄭家繼承人鄭森悄然湧動。
北方是轟鳴的鋼鐵與蒸汽,南方是無聲的人心與算計。
大局的棋盤上,一顆可能影響未來東南格局的重要棋子——鄭森的態度,正變得越來越微妙。
黃道周知道,他必須耐心,也必須抓住這稍縱即逝的可能。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