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渤海壁壘與利刃藏鋒

字數:2640   加入書籤

A+A-


    與泉州漸濃的年節鬆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山東半島特別是渤海灣一帶,那日益繃緊的臨戰氣氛。盡管表麵上依舊平靜,但無形的戰爭壁壘正在迅速構築。
    時值臘月,凜冽的北風如同刀子般刮過登州沿海。
    盡管天寒地凍,海麵甚至偶見浮冰,但依海而生的百姓們,依舊遵循著古老的傳統,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忙碌著。
    空氣中,除了鹹腥的海風,漸漸彌漫開一股獨屬於歲末的、帶著煙火氣的味道。
    家家戶戶的屋簷下,開始掛起一串串自家晾曬的魚幹,這是海邊人家必備的年貨,也是漫長冬季裏重要的食物儲備。
    漁村裏,傳來“砰砰”的沉悶敲打聲,那是漁民們在利用冬季休漁期,修補被風浪侵蝕的漁船,用桐油和麻絲仔細地填補著船板的每一條縫隙,期盼著來年開春能有個好收成。
    婦人們則聚在熱炕頭,借著窗戶透進的天光,靈巧地剪著窗花,紅色的“連年有魚”、“出海平安”圖案,為灰褐色的冬日增添了一抹亮色。
    偶爾有零星的爆竹聲在村落裏響起,那是心急的孩童在提前釋放過年的喜悅。
    在一些較大的村鎮,已經有小販開始兜售灶糖、年畫和鞭炮。
    臘月二十三“祭灶”的日子剛過不久,關於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傳說還在人們口中流傳。空氣中似乎也隱約飄蕩著蒸餑餑饅頭)的香甜氣息,那是心靈手巧的婦人們在為過年準備主食,雪白的大餑餑上,會用紅棗點綴出吉祥的圖案。
    這是膠東人的習俗,過年走親戚,這一個個一二斤重的大餑餑便是最好的禮物。
    在這看似尋常的臘月風俗畫卷之下,一種無形的緊張感卻在悄然蔓延。滄州軍水師的哨船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如同警惕的遊隼,前出至黃海乃至東海北部海域,嚴密監視著南方任何可能北上的大型船隊。
    與此同時,沿著山東半島漫長的海岸線,特別是麵向黃海、渤海的關鍵岬角和高地,一座座新修建的烽火台已然投入使用。這些烽火台由經驗豐富的士兵駐守,配備了幹燥易燃的優質柴薪和狼糞狼煙濃且直,傳訊更遠),並製定了嚴格的信號規則:一旦發現鄭家船隊,根據其規模,點燃相應數量的狼煙。
    一道狼煙代表二十艘以下,兩道代表五十艘左右,三道則意味著一百艘以上的大規模艦隊出現。
    這套簡陋卻高效的視覺通訊係統,能在極短時間內將警報傳回威海衛、登州等核心基地,為滄州水師爭取到寶貴的預警和準備時間。
    預設的決戰戰場,被定在了渤海海峽中部的長島水域。這裏島嶼星羅棋布,水道縱橫交錯,暗礁密布,大型艦隊難以完全展開,卻極其適合小型、靈活的艦艇隱蔽和突襲。
    近來,在絕對保密的狀態下,大量的火藥、炮彈、“烈火膏”罐、弩箭等軍火物資,被利用夜間和惡劣天氣,通過小型船隻秘密轉運至幾個主要島嶼上預設的隱蔽洞穴和營地。
    而以芝罘島煙台山)為核心的前進基地,更是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加固。
    島上儲存了足以支撐一場高強度海戰的藥品、淡水、幹糧和帆布索具等後勤物資。
    一個具備基本療傷能力的野戰醫院也被建立起來,從青州抽調的外科郎中和輔助人員已然就位,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慘烈傷亡。
    大量的水兵開始以“冬季集訓”的名義,秘密向芝罘島及周邊島嶼集結,進行最後的適應性訓練和戰術協同演練。
    長島群島周邊海域,已然成為了一個巨大的軍事禁區,由精銳的滄州陸軍負責外圍警戒,任何無關人員,包括本地漁民,一律被勸離或禁止靠近,確保作戰意圖和實力的絕對隱蔽。
    在威海衛主港,那艘代號“鯤鵬”的蒸汽鐵甲船完成了最後的彈藥裝載和鍋爐預熱,那低矮的鋼鐵身軀仿佛一頭壓抑著怒吼的凶獸。
    更多的“海蛇”快艇如同歸巢的毒蜂,聚集在隱蔽的錨地,敢死隊員們檢查著最後的裝備,眼神中混合著決絕與平靜。
    劉體純在方暉、陳嘯海的陪同下,最後一次乘船勘察了長島水域。望著眼前錯綜複雜的海島和水道,他沉聲道:“這裏,就是我們將要埋葬鄭家海上神話的墳場。所有準備,必須萬無一失!
    告訴將士們,此戰,不為爭霸四海,隻為打出我山東的生存空間,打斷清廷借助海路的手腳!必勝!”
    “必勝!”眾將轟然應諾。
    渤海灣的寒風凜冽,卻吹不散那彌漫在每一艘戰船、每一座營壘、每一個將士心中的熾熱戰意。
    利刃已然磨礪至最鋒銳的狀態,藏於波濤與島嶼的陰影之中,隻待南方的巨獸闖入這片為其精心準備的獵場。
    春節的臨近,非但沒有帶來祥和,反而預示著一場即將點燃凜冬海麵的雷霆之戰。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