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沉浸書香 勤奮苦讀
字數:3893 加入書籤
陳天佑對讀書的熱愛,猶如熊熊燃燒的烈火,熾熱而持久。在啟蒙學堂的日子裏,書籍成為了他最親密的夥伴,知識的海洋讓他沉醉其中,樂此不疲。
夜幕低垂,渡慕寨的木樓在夜色中漸漸隱去輪廓。當炊煙散盡,整個寨子仿佛陷入沉睡,唯有陳天佑房間的窗戶,還透著那抹倔強的微光。那盞由父親精心改製的竹筒油燈,燈座上積滿了厚厚的油垢,燈芯早已被油煙熏得漆黑如墨。每當陳天佑將它輕輕點亮,昏黃的光暈便如同搖曳的燭火,在牆壁上映出忽明忽暗的影子。
他小心翼翼地把油燈往書本邊挪近,火苗頓時歡快地跳躍起來,偶爾調皮地竄出,將書頁邊緣燎得微微卷曲,還留下一圈焦黑的痕跡。可陳天佑對此全然不顧,他的心思早已被書中的世界牢牢吸引。舊木桌在他的動作下發出吱呀的抗議聲,仿佛也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桌麵上,一本翻開的古籍被幾枚從溪邊撿來的鵝卵石壓著,防止書頁被穿堂風隨意翻動。
窗外,月光如水般傾瀉而下,為古老的侗寨披上一層朦朧的銀紗。風雨廊下懸掛的銅鈴,在夜風中輕輕搖晃,發出清脆悅耳的叮咚聲,宛如一首悠揚的小夜曲。偶爾,一陣微風拂過,窗欞上糊著的泛黃紙張便沙沙作響,像是在與陳天佑輕聲交談。但這些外界的聲音,都無法打破他的專注。他坐在木桌前,身體微微前傾,鼻尖幾乎要貼上書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文字,仿佛要將每一個字都刻進腦海裏。
某個隆冬深夜,寒風如同猛獸般在寨子裏肆虐,木樓的梁柱在狂風中發出痛苦的呻吟。陳天佑蜷縮在單薄的棉衣裏,雙腳早已凍得失去知覺,像兩塊冰冷的石頭。可他的眼神卻依然熾熱,沉浸在《詩經》的世界裏無法自拔。當讀到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時,他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一幅蒼茫的畫麵:在那遙遠的河畔,蘆葦在風中搖曳,白露凝結成霜,一位佳人若隱若現。
他抑製不住內心的衝動,猛地起身,用力推開吱呀作響的木窗。寒夜的風裹挾著雪粒撲麵而來,如同一把把細小的冰刀,割得他臉頰生疼。遠處的山巒在月光的映照下泛著冷白,宛如一幅水墨畫卷。他望著眼前的景象,喃喃自語:“原來這就是詩裏的蒼茫啊。” 凍得通紅的手指微微顫抖著,在筆記上飛速記錄,可墨汁在低溫裏很快就凝結成塊。他毫不猶豫地將筆尖湊近嘴邊,哈著熱氣,試圖讓墨汁重新流動起來,繼續書寫著自己的感悟。
為了更好地記錄自己的學習心得,他特意準備了一本精美的筆記。那本子的封麵是用柔軟的牛皮包裹,邊角處還精心繡著幾朵淡雅的蘭花。每當讀到有啟發的內容,他都會認真地將其摘抄下來。他的字跡工整而清秀,每一筆都飽含著對知識的敬畏。摘抄完後,他會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有時是一段對人生的感慨,有時是對書中觀點的質疑。這些筆記,成為了他學習曆程的珍貴記錄,也見證了他在知識海洋中不斷探索的足跡。
有一回,他在研讀《孟子》時,對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這句話反複琢磨。他想到寨子裏那些得過且過的同齡人,每天隻知道在田間嬉戲玩耍,虛度光陰;又想到父親每日在梯田裏佝僂著背勞作的身影,那被歲月壓彎的脊梁,承載著全家的希望。想到這些,他的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在筆記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對人生意義的思考。他還會在筆記裏繪製簡單的思維導圖,用不同顏色的絲線將書中的脈絡梳理清晰,將儒家思想的精髓一點點消化吸收。
在書海的遨遊中,陳天佑廣泛涉獵各種書籍。從儒家經典到詩詞歌賦,從曆史傳記到神話傳說,每一本書都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門。讀《論語》時,他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於那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他看見孔子正端坐在杏壇之下,弟子們圍坐四周,聆聽著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的諄諄教誨。他認真思考著學習與思考的關係,領悟著為人處世的智慧。
讀李白的詩歌,他被那豪放灑脫的風格所感染。當讀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時,他仿佛看到了李白在酒肆中,舉杯痛飲,豪情萬丈。那自信與豁達的情感,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他的心間,讓他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澎湃激情。他會在房間裏大聲朗誦李白的詩歌,仿佛自己也成了那個仗劍天涯的詩人。
讀《史記》,司馬遷筆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曆史人物和波瀾壯闊的曆史事件,讓他對古代曆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仿佛親眼目睹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雄偉場麵,看到了項羽在烏江畔的悲壯自刎。他明白了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的道理,也從曆史人物的成敗得失中汲取著經驗教訓。
一次,學堂組織辯論會,主題是 “讀書與治國”。陳天佑得知這個消息後,興奮不已。他知道,這是一個展示自己所學的好機會,更是一個深入思考讀書意義的契機。在準備過程中,他幾乎泡在了藏書閣裏。藏書閣裏彌漫著淡淡的書香,那是紙張與油墨混合的獨特味道,讓他沉醉其中。一排排高大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仿佛是一個知識的殿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翻遍了藏書閣裏所有相關的典籍,不僅深入研究了儒家的治國理念,還涉獵了法家、道家的思想。他坐在藏書閣的角落裏,周圍堆滿了書籍,手中的筆不停地記錄著重要的觀點和論據。他時而眉頭緊皺,陷入沉思;時而眼前一亮,露出欣喜的笑容。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論據,他會在書架間來回穿梭,一本一本地查找。
在辯論會上,陳天佑自信滿滿地走上講台。他引經據典,從《管子》中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談到《韓非子》的法治思想。他的聲音清晰而有力,條理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讀書不僅能增長個人的學識,更能為治國安邦提供智慧。儒家倡導的仁愛治國,能讓百姓感受到溫暖;法家的法治思想,能讓社會秩序井然;道家的無為而治,能讓百姓休養生息。我們應當博采眾長,將書中的智慧運用到治國實踐中。” 他的發言贏得了滿堂喝彩,連一向嚴厲的夫子都頻頻點頭,眼中滿是讚賞。
除了在課堂上認真學習,陳天佑還會利用課餘時間去學堂的藏書閣借閱書籍。每次走進藏書閣,他都像是一隻饑餓的小羊闖進了茂盛的草地,迫不及待地尋找著自己心儀的書籍。有一回,他聽聞藏書閣新進了一本《徐霞客遊記》,便在課間休息時一路小跑過去。
當他趕到藏書閣時,發現已經有好幾個同學在排隊借閱。他不甘心就這樣錯過,就站在旁邊等著。他一邊等,一邊觀察其他同學挑選書籍。有的同學拿起一本詩集,隨意翻了翻就放下;有的同學則捧著一本曆史書,看得津津有味。終於輪到他時,卻得知這本書已經被借走了。他失望極了,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整個人都變得無精打采。那一天,他上課都有些心不在焉,腦海裏全是《徐霞客遊記》裏描繪的奇妙世界。
接下來的幾天,他都魂不守舍,隻要一有空,就會跑到藏書閣詢問那本書是否歸還。直到一周後,那位同學終於歸還了書籍。他得知消息後,立刻飛奔過去。當他看到那本期待已久的書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時,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小心翼翼地將書捧在手裏,如獲至寶,仿佛捧著的是世間最珍貴的寶物。
他會在書架之間徘徊良久,仔細挑選,直到找到那本讓他心動的書。然後,他會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席地而坐,沉浸在書的世界裏,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有時,他會被書中精彩的情節吸引,忍不住輕聲朗讀起來。有一次,他讀《三國演義》中 “草船借箭” 的情節,仿佛自己就站在諸葛亮的船上。他能感受到江麵彌漫的霧氣,潮濕而又神秘;能聽到船槳劃動水麵的聲音,以及曹軍射箭時的呐喊聲。他不自覺地大聲朗讀出來,引來了其他同學的側目。他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臉漲得通紅,但很快又沉浸在書中,繼續跟隨諸葛亮的腳步,感受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
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陳天佑在學堂中的表現也越發出色。他的文章寫得文采斐然,常常得到夫子的讚揚。他的文章中,既有對書中知識的巧妙運用,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課堂討論中,他也能引經據典,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讓同學們對他刮目相看。但陳天佑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他知道自己在知識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對讀書的熱情也絲毫未減,反而更加渴望在書海之中探索更多的奧秘,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 。
喜歡筆架叉將軍請大家收藏:()筆架叉將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