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激烈辯論 思維碰撞
字數:3122 加入書籤
在啟蒙學堂的課堂上,一場激烈的辯論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課桌上,照亮了陳天佑和同窗們充滿朝氣的臉龐。他們圍繞著 “讀書的目的究竟為何” 這一話題,各抒己見,展開了一場思維的碰撞。
正方的陳天佑率先發言,他站起身來,身姿挺拔,眼神堅定,聲音洪亮地說道:“我認為,讀書的目的在於修身養性,增長知識,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隻有通過讀書,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和學問,才能有能力去關愛家人,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就像孔子,他一生勤奮讀書,周遊列國,傳播自己的思想學說,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人生就是讀書實現價值的最好例證。” 他的話語條理清晰,有理有據,展現出了對問題的深入思考。
反方的周宇立刻站起來反駁,他性格活潑,思維敏捷,語速極快地說道:“我不這麽認為,讀書難道不是為了獲取功名利祿嗎?在當今社會,隻有通過讀書考取功名,才能獲得榮華富貴,光宗耀祖。許多寒門學子,十年寒窗苦讀,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嗎?這才是讀書最現實的目的。” 周宇的觀點也引發了一些同學的共鳴,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陳天佑微微皺了皺眉頭,思考片刻後,再次開口:“追求功名利祿固然沒錯,但這不應是讀書的唯一目的。如果僅僅為了功名利祿而讀書,那麽當我們獲得這些之後,人生的意義又在哪裏呢?讀書更重要的是豐富我們的內心世界,讓我們擁有高尚的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就像陶淵明,他厭惡官場的黑暗,不為五鬥米折腰,回歸田園,雖然生活清苦,但他的精神世界卻無比富足,他的詩歌流傳千古,正是因為他讀書不為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陳天佑巧妙地引用陶淵明的例子,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讓同學們陷入了沉思 。
這時,陳昊也加入了辯論,他沉穩地說道:“我覺得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拓寬自己的視野。通過閱讀各種書籍,我們可以穿越時空,與古今中外的智者對話,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從而讓我們的思維更加開闊,看待問題更加全麵。比如我們讀《史記》,就能了解到古代的曆史和人物,從中汲取智慧和經驗,這對於我們認識世界和解決現實問題都有很大的幫助。” 陳昊的觀點從另一個角度豐富了討論,讓辯論的氛圍更加熱烈。
就在大家以為辯論會沿著這三條主線繼續展開時,角落裏的林曉突然站了起來。她平時總是安安靜靜地坐在教室後排,此刻卻漲紅著臉,聲音雖小卻透著一股倔強:“我覺得你們說的都太宏大了。對我來說,讀書就是為了擺脫愚昧。我家裏窮,弟弟生病了都不知道該怎麽照顧,我從醫書裏學到了很多護理知識,現在弟弟的病情都穩定多了。讀書能讓我學會解決生活裏實實在在的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 她的話讓原本喧鬧的教室突然安靜下來,不少同學想起自己家中長輩因不識字而被騙的經曆,紛紛若有所思地點頭。
周宇卻不以為然,他撇了撇嘴:“那隻是少數情況!大部分人讀書還是為了出人頭地。你看城裏那些貴族子弟,從小請最好的先生,不就是為了將來能在朝堂上謀個好職位?” 他的話音剛落,一直沉默的貴族子弟趙軒冷笑一聲,優雅地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周兄怕是對我們有什麽誤解。我父親讓我讀書,是希望我能明白‘達則兼濟天下’的道理。上個月我隨父親賑災,親眼看見流民啃食觀音土,那一刻我才真正讀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句話。讀書於我而言,是為了承擔起家族和國家賦予的責任。” 趙軒的話帶著不怒自威的氣場,讓周宇一時語塞。
陳天佑抓住機會補充道:“趙兄所言極是。讀書不僅能改變個人命運,更能影響社會。北宋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因為飽讀詩書,心懷天下,才能發出這樣的感慨。若人人都隻為功名利祿讀書,誰來為百姓謀福祉?” 他的目光掃過教室,與幾個寒門學子的眼神交匯,那些同學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
這時,性格跳脫的李歡突然舉起手,不等老師示意就大聲說道:“我覺得讀書就是為了開心!我喜歡讀那些誌怪小說,每次看都覺得自己跟著書生俠客們闖蕩江湖,比做功課有趣多了!” 他的話引發一陣哄笑,連老師都忍不住嘴角上揚。陳昊卻認真反駁:“李歡,消遣隻是讀書的附加價值。若隻追求有趣,豈不是浪費了書中的智慧?”
李歡不服氣地跺腳:“誰說消遣就沒價值了?我們村的王阿婆不識字,每天愁眉苦臉。我給她講《聊齋》裏的故事,她笑得比過年還開心!讀書能讓人快樂,這難道不算意義?” 他的話讓眾人一愣,陳天佑也陷入沉思。是啊,讀書帶來的精神愉悅,何嚐不是一種重要的收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辯論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兩方人馬爭得麵紅耳赤。反方的孫浩突然拍案而起:“說了這麽多,歸根結底不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修身也好,求樂也罷,本質上都是利己!” 此言一出,教室裏瞬間鴉雀無聲。這個尖銳的觀點,似乎戳破了所有冠冕堂皇的說辭。
陳天佑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利己並沒有錯。但讀書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能將利己與利他統一起來。當我們通過讀書修身,就能影響身邊的人;當我們拓寬視野,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當我們獲得快樂,就能將這份快樂傳遞出去。就像燭火,照亮自己的同時,也能為他人驅散黑暗。” 他的話如同一縷清風,吹散了劍拔弩張的氣氛。
就在這時,一直默默觀察的老師終於開口:“同學們,你們的觀點都很精彩。其實讀書的目的本就沒有標準答案,它可以是為了個人成長,為了家庭榮耀,為了探索世界,甚至隻是為了片刻歡愉。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始終保持思考,不要被單一的目標束縛。” 老師的話讓同學們若有所思,窗外的陽光不知何時變得柔和起來,灑在每個人的臉上。
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爭論得麵紅耳赤,互不相讓。陳天佑在辯論中,始終保持著冷靜和理智,他敏銳地捕捉著對方觀點的漏洞,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和清晰的邏輯進行反駁。他的思維如同一把銳利的寶劍,在辯論的戰場上縱橫馳騁,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聰慧和機智。
這場辯論持續了很久,最終雖然沒有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但卻讓陳天佑和同窗們對讀書的目的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通過這次辯論,陳天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這對他今後的學習和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喜歡筆架叉將軍請大家收藏:()筆架叉將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