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求知若渴 熱情高漲
字數:3418 加入書籤
陳天佑對知識的渴望,恰似沙漠深處幹涸龜裂的大地,在無盡的荒蕪中,日夜盼望著甘霖的滋潤,熾熱而急切。這種渴望,如同燃燒的火焰,永不熄滅,無論何時何地,他都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的養分,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
在啟蒙學堂裏,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照亮學堂,陳天佑便早早地來到教室。那是個寒冬臘月的清晨,凜冽的寒風如刀子般刮過臉頰,陳天佑裹緊單薄的棉衣,哈著白氣,深一腳淺一腳地踩著積雪,向著學堂奔去。推開學堂的木門,“吱呀” 一聲,驚起了房梁上棲息的麻雀。他坐在冰涼的書桌前,輕輕翻開書本,開始誦讀經典。那朗朗的讀書聲,清脆而有力,打破了清晨的寧靜,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對知識的熱愛和追求。
課間休息時,其他同學都在外麵嬉笑玩耍,打雪仗、堆雪人,歡笑聲此起彼伏。陳天佑卻常常獨自坐在教室裏,認真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或是預習下節課的知識。有一回,他在預習《論語》時,對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皺著眉頭,在書本上圈點批注,寫下自己的疑問和思考,等待著向夫子請教。夫子被他的好學所打動,不僅詳細地為他講解了這句話的含義,還拓展了許多相關的典故和道理,陳天佑聽得入神,眼神中滿是收獲的喜悅。
除了在學堂裏學習,陳天佑還利用一切課餘時間來充實自己。回到家中,他總是迫不及待地鑽進自己的小書房,那裏雖然簡陋,四麵的牆壁有些斑駁,屋頂還時不時會漏雨,但卻擺滿了他心愛的書籍。這些書有的是他用自己積攢了許久的零花錢買的,有的是向同窗借閱的,每一本都被他視若珍寶。
一天傍晚,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戶灑在書房的地板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帶。陳天佑像往常一樣坐在書桌前,翻開那本他好不容易從鄰村秀才那裏借來的《天工開物》。書中記載的各種神奇的工藝和技術深深吸引著他,他的目光在文字間穿梭,仿佛置身於一個奇妙的世界。當翻到關於陶瓷燒製工藝的章節時,他的手指輕輕摩挲著書頁上的文字,試圖在腦海中勾勒出窯爐中那烈焰熊熊、泥土蛻變的場景。
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夜幕悄然降臨。家人叫他吃飯的聲音從樓下傳來,他頭也不抬地應了一聲,可心思卻完全沉浸在書的世界裏。他想象著工匠們如何精心調配陶土,如何把握火候,讓原本普通的泥土變成精美的瓷器。直到把手中關於陶瓷燒製工藝的章節看完才肯放下書,此時飯菜早已涼透,可他卻渾然不覺,滿腦子都是那些神奇的工藝。
晚上,當整個渡慕寨都沉浸在夢鄉之中,陳天佑的房間裏卻依然亮著燈光。那盞小油燈昏黃的光暈,在漆黑的夜裏顯得格外溫暖而明亮。有一次,他偶然得到一本破舊的關於天文的書籍,書中描繪的浩瀚星空讓他心馳神往。他趴在窗前,望著滿天繁星,心中充滿了疑惑:那些星星究竟有多遠?它們為什麽會發光?帶著這些問題,他點著油燈,反複研讀相關內容,時而皺眉思考,時而微笑點頭。燈光下,他的身影顯得格外專注和堅定,仿佛與這寂靜的黑夜融為一體。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星空,陳天佑決定自己製作一個簡易的觀星工具。他找來一些竹子和紙張,按照書中的描述,一點一點地搭建模型。在製作過程中,他遇到了許多困難,竹子總是不聽話地折斷,紙張也難以固定成型。但他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嚐試,終於在幾個夜晚的努力後,完成了自己的觀星筒。當他第一次通過觀星筒看到更加清晰的星星時,興奮得差點跳起來,眼睛裏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陳天佑對知識的渴望不僅僅局限於書本,他還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他跟著父親去集市。集市上熱鬧非凡,人來人往,各種新奇的玩意兒讓他目不暇接。突然,他被一個賣字畫的攤位吸引住了。一幅幅精美的字畫在他眼前展開,那飄逸的書法、生動的繪畫,讓他看得如癡如醉。他主動向攤主請教繪畫的技巧和書法的筆法,攤主見他小小年紀如此好學,便耐心地給他講解起來。
從那以後,陳天佑對書畫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開始收集一些書畫方麵的資料,隻要一有空,就會在書房裏練習。起初,他的毛筆字寫得歪歪扭扭,繪畫也隻能勾勒出簡單的輪廓。但他沒有氣餒,每天都會抽出時間練習。他用樹枝在沙地上練習書法,模仿字帖上的筆畫;用木炭在牆壁上畫畫,描繪著身邊的花草樹木。
有一次,他為了畫好一朵盛開的牡丹花,連續觀察了好幾天。每天清晨,他都會來到自家小院的牡丹花叢前,仔細觀察花瓣的形狀、顏色和紋理。他還會用小本子記錄下不同時間花朵的變化,然後回到書房認真作畫。經過無數次的修改和練習,他終於畫出了一幅讓自己滿意的牡丹花圖。雖然這幅畫還很稚嫩,但對他來說卻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有一次,他在田間看到農民伯伯在播種,便好奇地問他們為什麽要這樣做,種子是如何發芽生長的。農民伯伯們被他的好學精神所打動,耐心地給他講解了農作物的種植知識和生長過程。陳天佑聽得津津有味,還親自拿起鋤頭,學著農民伯伯的樣子,體驗了一把播種的樂趣。然而,播種並沒有他想象中那麽簡單,沒幹一會兒,他就累得滿頭大汗,手上也磨出了水泡。
但這次經曆讓他對農業知識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他經常閱讀相關的書籍,了解更多關於農作物種植和農業生產的知識。他還在自家的小院裏開辟了一塊小小的試驗田,親自種植一些蔬菜和花草,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記錄下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有一回,他種植的小白菜遭遇了蟲害,葉子上布滿了洞。他焦急萬分,四處尋找解決辦法。他翻閱了許多農業書籍,還向村裏有經驗的老農請教。最終,他找到了用草木灰驅蟲的方法,成功拯救了自己的小白菜。
在求知的道路上,陳天佑從未感到滿足。他深知,知識的海洋無邊無際,自己所學到的隻是冰山一角。因此,他始終保持著謙虛的態度,不斷努力,不斷探索。每當遇到難題,他都會主動向不同的人請教,從他們的回答中尋找靈感。
有一次,他在學習數學時,遇到了一道複雜的應用題,想了很久都沒有頭緒。他先是向學堂裏數學成績最好的同窗請教,聽了同窗的思路後,他還是覺得有些困惑。於是,他又去問夫子,夫子從另一個角度為他講解,讓他豁然開朗。但他並沒有就此滿足,他又找到村裏一位擅長算術的老人,老人用更通俗易懂的方法為他剖析了這道題。通過多方請教,陳天佑不僅解決了這道難題,還學會了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還有一次,他在學習詩詞創作時,遇到了韻律方麵的難題。他向學堂的夫子請教,夫子詳細地講解了詩詞的韻律規則,但他在實際創作中還是覺得難以把握。於是,他跑到隔壁村子,向一位隱居的老詩人求教。老詩人不僅教給他一些實用的創作技巧,還帶他領略了不同風格詩詞的魅力。在老詩人的指導下,陳天佑的詩詞創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相信,隻要自己堅持不懈地追求知識,總有一天,他能夠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自如,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希望有一天,能夠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渡慕寨的鄉親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讓這個小小的村寨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這份對知識的執著和對未來的憧憬,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著他前行的道路,激勵著他在求知的征程中不斷奮進,永不言棄 。
喜歡筆架叉將軍請大家收藏:()筆架叉將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