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珍藏筆記 記錄成長

字數:4249   加入書籤

A+A-


    陳天佑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了做筆記的好習慣。他的筆記,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記錄,更是他成長的見證,每一頁都承載著他對知識的熱愛與追求。
    翻開陳天佑的筆記,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工整而娟秀的字跡,一筆一劃都透露著他的認真與專注。筆記的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他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閱讀書籍時的感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思考。
    在一個悶熱的夏日午後,教室裏的風扇發出刺耳的吱呀聲,像一隻疲憊不堪的老蟬在無力地呻吟。燥熱的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同學們都無精打采地趴在課桌上,隻有陳天佑沉浸在《論語》的世界中。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在課桌上灑下一片片跳動的金色光斑,為那本攤開的《論語》鍍上一層神聖的光芒。他輕輕摩挲著書頁,指尖觸碰到紙張的紋理,仿佛能感受到千年文化的厚重。當看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時,他的眼神瞬間亮了起來,仿佛黑暗中突然亮起了一盞明燈。
    他立刻拿起筆,筆尖懸在筆記本上方,停頓了片刻,像是在醞釀著什麽。隨後,他開始工工整整地抄寫下來,字跡剛勁有力,每一筆都像是在宣紙上揮毫潑墨。抄寫完後,他並沒有放下筆,而是咬著嘴唇,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他的思緒回到了上次期末考試,為了應付考試,他隻是機械地背誦知識點,在考場裏,當遇到一道需要綜合分析的題目時,他大腦一片空白,手足無措,最後隻能胡亂作答。這不正是 “學而不思則罔” 的真實寫照嗎?還有班上那些看似聰明,卻不願踏實學習,整天隻靠空想的同學,不也印證了 “思而不學則殆” 嗎?想到這裏,他越想越激動,心跳也加快了,拿起筆在旁邊奮筆疾書:“學習與思考,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隻學習不思考,就像囫圇吞棗,無法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隻思考不學習,就如同無本之木,缺乏堅實的基礎。我們應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才能真正掌握知識的精髓。” 寫完後,他長舒了一口氣,看著自己的感悟,滿意地笑了,仿佛找到了打開知識寶庫的一把鑰匙,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隨著閱讀的深入,陳天佑對經典語句的感悟愈發深刻。在學習《孟子》時,一個寒冷的冬日,窗外寒風呼嘯,像無數隻野獸在嘶吼,窗戶被吹得嗡嗡作響。陳天佑坐在溫暖的家中,手捧《孟子》,蜷縮在沙發的角落裏。當讀到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這句話時,他的內心被深深觸動了。他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曆史上那些堅守氣節的英雄人物。文天祥被囚禁在元大都的土牢中,陰暗潮濕,蚊蟲肆虐,元朝統治者許以高官厚祿,威逼利誘,可他始終不為所動,在獄中寫下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千古絕唱;陶淵明在官場中,麵對上司的頤指氣使,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毅然辭官歸隱田園,過著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閑適生活。
    他迫不及待地在筆記上詳細記錄下這些人物的事跡,一邊寫,一邊在心中暗暗佩服。寫完後,他停下筆,望向窗外的皚皚白雪,思緒飄到了現實生活中。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到處都是誘惑,就像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他想到自己身邊,有些同學為了得到心儀的玩具或零食,會向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甚至撒謊。他覺得,人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應該堅守自己的本心。於是,他在筆記上鄭重地寫下自己的感悟:“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更應該堅守自己的本心,不為外界的誘惑所動搖,做一個有骨氣、有尊嚴的人。” 寫完後,他還覺得不夠,又在旁邊畫了一幅簡筆畫,描繪了一位身穿長袍、昂首挺胸的君子形象,那君子眼神堅定,仿佛在注視著遠方,以此來激勵自己。
    除了對經典語句的感悟,陳天佑還會在筆記中記錄自己對書中觀點的疑問和思考。那是一個周末,陽光明媚,圖書館裏彌漫著淡淡的書香。陳天佑在書架前徘徊許久,終於借到了一本關於明朝曆史的書籍。當讀到關於 “土木堡之變” 的章節時,他皺起了眉頭,眼神中充滿了疑惑。書中認為此次事件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明英宗朱祁鎮的決策失誤,但他覺得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他放下書本,走到窗邊,望著窗外車水馬龍的街道,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到當時明朝的政治局勢,宦官王振專權,朝廷內部矛盾重重,官員們勾心鬥角,腐敗之風盛行;還有北方瓦剌部落的崛起,對明朝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就像一隻蓄勢待發的猛獸。難道僅僅將責任歸咎於一個人就合理嗎?
    帶著這個疑問,他開始在圖書館裏查閱大量的資料。他穿梭在一排排書架之間,像一隻勤勞的小蜜蜂,在知識的花叢中采蜜。他從不同的曆史書籍中尋找答案,一本又一本地翻閱,書頁被他翻得嘩嘩作響。他還在網上搜索相關的學術論文,眼睛緊緊盯著電腦屏幕,仔細研讀專家學者們的觀點,不時地在筆記本上記錄下重要的內容。為了更深入地探討這個問題,他主動聯係了自己的曆史老師。在電話裏,他有些緊張,但還是鼓起勇氣說出了自己的疑問。老師對他的疑問表示讚賞,並約他到學校麵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學校的辦公室裏,他和老師進行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交流。老師耐心地傾聽他的想法,時不時地點頭,還拿出一些曆史資料為他講解。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回到家後,他在筆記中詳細地記錄了自己的疑問、查閱資料的過程以及與老師交流的收獲。經過幾天的深入思考,他終於在筆記中寫下了自己的結論:“土木堡之變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明英宗的決策失誤固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朝廷內部的腐敗、軍事製度的缺陷以及外部勢力的威脅等因素都不容忽視。我們在看待曆史事件時,不能片麵地將責任歸咎於某一個人,而應該全麵、客觀地分析各種因素。” 寫完後,他如釋重負,感覺自己的思維又得到了一次鍛煉。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陳天佑同樣保持著這種善於思考的習慣。有一次,他在做一道幾何難題時,按照常規的思路始終無法找到解題的方法。他的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他沒有放棄,而是將題目抄在筆記上,仔細分析每一個已知條件,眼睛緊緊盯著題目,仿佛要把它看穿。他在筆記上畫了無數個輔助線,每畫一條,就思考一下是否可行,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他卻渾然不覺。
    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就在他快要絕望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他想到之前學過的一個定理,或許可以換個角度來運用。他興奮地拿起筆,在筆記本上快速地寫著,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終於,他找到了一種獨特的解題方法。他激動得跳了起來,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他興奮地將解題過程詳細地記錄在筆記上,並在旁邊寫下自己的心得:“在麵對難題時,不能局限於常規的思維方式,要敢於突破常規,嚐試新的方法。有時候,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也許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陳天佑的筆記中,還有許多他自己創作的詩詞和文章。那是一個秋天的傍晚,他漫步在校園的小路上,金黃的樹葉紛紛飄落,像一隻隻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空中打著旋兒。遠處的夕陽將天空染成了絢麗的紅色,整個校園籠罩在一片寧靜而美麗的氛圍中。此情此景,讓他詩興大發。他立刻跑回教室,拿起筆在筆記上寫下了一首詩:“秋風起兮葉紛飛,夕陽映天染霞暉。校園靜謐心沉醉,思緒萬千筆底隨。” 寫完後,他反複吟誦,覺得 “筆底隨” 三個字不夠準確,無法表達出自己內心那種噴湧而出的情感。
    他開始查閱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地斟酌。他想到 “筆底湧”,但又覺得不夠文雅;想到 “筆底流”,又覺得不夠有力。經過一番推敲,他終於想到了 “墨中揮”,這樣不僅在韻律上更加和諧,也更能體現出他的創作激情。他對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要經過反複的修改和打磨。在創作一篇關於夢想的文章時,他為了找到一個恰當的比喻,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參考了許多名家的作品。他在筆記上列出了十幾個不同的比喻,然後逐一進行分析和比較。
    他想到夢想像一顆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但又覺得這個比喻太普通;想到夢想像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可又覺得不夠新穎。經過無數次的思考和嚐試,他最終選擇了最能表達自己思想的那個比喻。通過不斷地創作和修改,他的寫作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在一次學校的作文比賽中,陳天佑以自己在筆記中創作的一篇文章參賽。比賽前,他緊張得手心冒汗,擔心自己的文章不夠好。但當他想到自己在筆記上付出的努力,心中又充滿了信心。比賽過程中,他全神貫注地寫著,將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都融入到文章中。當比賽結果公布時,他的文章憑借獨特的視角、深刻的思想和優美的語言,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一等獎。當他站在領獎台上,捧著獎狀時,他的心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他的眼睛濕潤了,他知道,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平時認真做筆記的習慣,是那些記錄在筆記上的思考、感悟和創作,讓他不斷成長和進步。
    每一本筆記,都是陳天佑成長的寶貴財富。它們見證了他在知識海洋中的探索,記錄了他思想的蛻變和成長的足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筆記越來越厚,而陳天佑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成長為一個知識淵博、思維敏捷的少年 。
    喜歡筆架叉將軍請大家收藏:()筆架叉將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