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和聲獻祭學

字數:4945   加入書籤

A+A-


    當她把樂譜中所有印刷的音符、線條和文字進行半透明化處理後,在總譜的下方,原本看似空白的區域,顯露出了用極淡的、近乎水印般的技術印上的人體解剖圖!
    圖像處理軟件彈出提示:
    檢測到“非視覺圖層”。
    這些解剖圖用的是“低對比度灰階”印刷,肉眼無法分辨,卻能在特定光譜下顯影。
    換言之,普通觀眾翻開樂譜時,隻看見音符,而他們的器官已在“不可見“層麵被標記。
    這些解剖圖精細得令人發指,並非簡單的輪廓,而是詳盡的、標注著拉丁文名稱的器官與神經係統圖譜。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這些解剖圖並非隨意放置,而是與上方的樂譜聲部形成了嚴苛的對應關係。
    萊亞用紅色虛線把對應關係畫在平板裏:
    女低音聲部的每一次和聲轉折,都精確繞過心髒的冠狀動脈開口。
    仿佛音樂本身在“教“血液如何改道,如何避開供氧峰值,讓心肌在不知不覺中陷入“靜音缺血”。
    萊亞顫抖著手指,在平板電腦上勾勒出這些對應:
    ·女高音聲部的旋律線條,其起伏與轉折,精確地覆蓋在解剖圖的大腦皮層運動區和語言中樞上。
    某些高音顫音的部分,正好對應著杏仁核與海馬體情緒與記憶核心)。
    ·女低音聲部的沉穩和聲,其共鳴點與心髒的四個腔室及主要血管的搏動節奏隱隱契合。
    ·男高音聲部的激昂旋律,其力量變化節點,對應著肺部支氣管樹的擴張與收縮,以及橫膈膜的運動。
    ·男低音聲部的深沉基礎音,其持續與停頓,映射著肝髒、腎髒的代謝節奏與脊柱神經束的傳導路徑。
    ·弦樂聲部尤指小提琴,包括艾米那根g弦)的流動與摩擦感,對應著全身外周神經末梢的敏感分布。
    ·管樂聲部的呼吸與爆發,對應著呼吸道纖毛運動與淋巴係統的循環。
    ·打擊樂聲部的節奏重音,則精準地敲擊在骨骼關節與骨髓的共振點上。
    她把定音鼓的重音落在“胸骨柄“圖示上,發現每一次鼓槌下落都對應 430hz,正是骨髓共振的臨界頻率。
    換言之,鼓聲一響,聽眾的骨骼會在無聲中“自我震蕩”,像被提前設置的“骨瓷鬧鍾”。
    這不僅僅是映射。隨著萊亞的深入分析,她發現樂譜上那些被篡改的音程、嵌入的異常頻率、重複的催眠音節……
    所有這些“扭曲”,其深層目的,竟然是通過聲音的特定組合與振動,在無形中引導、刺激,乃至……
    模擬對對應器官的某種極端操作!
    她翻閱納粹時期“聲波實驗”殘檔,發現一張手寫筆記:
    當肺泡被 18hz次聲持續照射 11分鍾,會出現“微破裂”——與男高音聲部裏被拉長的那個 11拍高音完全吻合。
    這就是“無形的肺葉切除”。
    她翻閱著星紋教會內部流出的、用密語書寫的神秘學文獻碎片她們之前搜集的零星資料),結合解剖學知識,一個恐怖的術語在她腦海中炸開——“和聲獻祭學”。
    文獻碎片上,“活體解剖”一詞被舊德文“音樂製作人”替換,直譯即“聲之屠宰”。
    旁邊手繪一把“音叉形手術刀”,刀尖滴下的不是血,而是“?“符號。
    絕望被寫成樂音,成為切割肉體的無形刀片。
    星紋教會的最終目的,恐怕不僅僅是篡改記憶或抽取靈魂共鳴。
    他們在進行的,是一種極其精密而殘酷的超自然聲波外科手術。
    他們利用被特定編碼的音樂,將聽眾的身體視為無形的祭壇,通過集體演奏引發的共振,在象征層麵甚至能量層麵,對特定器官或係統進行遠程的、無形的“切除”或“改造”。
    萊亞把文獻裏的“手術流程“與樂譜對照,發現每一步都標注“聲部”+“器官+“共振”。
    最後一欄寫著“抽取”,像給器官開一張“聲波提貨單”,演出結束,能量就到手。
    每一次按照這些樂譜進行的演出,都是一場大規模的、無形的器官獻祭儀式。
    那些被篡改的城市記憶,或許隻是這種深層獻祭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或者是為掩蓋真正目的而施放的煙霧彈。
    她計算:
    維也納站演出觀眾 2341人,女高音聲部針對大腦杏仁核的“顫音鎖”共出現 47次——每次 0.8秒,總計 37.6秒。
    而文獻記載,隻需 30秒特定頻率刺激,就能讓杏仁核出現“可逆性記憶斷片”。
    意味著那一場演出,已悄然完成 2341例“微型腦葉切除”,卻無人察覺。
    女高音聲部針對大腦的“手術”,或許就是為了精準地“切除”某些特定記憶。
    男低音聲部針對肝腎的“操作”,也許是為了某種能量層麵的“淨化”或“汲取”。
    弦樂聲部針對神經末梢的“刺激”,可能旨在放大痛苦或愉悅的感受,使其更易於被抽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艾米把g弦貼在解剖圖上,發現弦的每一處磨損都對應一條外周神經末梢。
    她忽地明白:
    自己每一次拉琴,都是在給聽眾做“神經剝裸“,把他們剝成一條條裸露的導線,方便絕望電流通過。
    艾米聽著萊亞帶著驚恐與憤怒的闡述,感覺一股寒氣從腳底直衝天靈蓋。
    她想起了奧托·克倫佩勒返老還童後,指甲下露出的黑膠唱片材質。
    那或許就是某種“器官替換“或“本質改造“的初步體現。
    而她腹中那張不斷“胎動“的黑膠唱片,是否意味著她自身,也早已被標記為某個更宏大、更恐怖的“和聲獻祭“的目標?
    她腹中的“哢嗒”聲突然加快,像唱片被換到 45轉。
    超聲圖上的同心圓紋路竟與樂譜上的“顫音鎖”完全同步。
    仿佛她體內那張“預言”已被提前錄入“手術流程”,隻等最後一站演出,就自動播放“自我切除”指令。
    星紋教會的陰謀,從篡改記憶,到創造死神,再到如今揭示的“和聲獻祭學”,其深度與殘忍程度,一次次刷新著她們的認知。
    萊亞把平板摔在沙發上,屏幕閃了一下,解剖圖與樂譜重疊的影像卻像被“燒屏“留下殘影。
    那影子印在牆上,成了一幅巨大的“聲波手術現場”:
    無數觀眾坐在大廳,他們的器官被音符切割,血卻從耳朵裏流出,匯成一條暗紅的五線譜。
    她們手中這些被強迫演奏的樂譜,每一頁都浸透著無聲的血腥。
    而她們,差一點就成了這場宏大獻祭中,手持聲波手術刀的、可悲的劊子手。
    艾米把g弦從琴上取下,用棉布層層包裹,再塞進琴盒深處。
    她知道,第七場演出前若找不到反製方法,這根弦就會從“樂器”變成“手術刀”。
    而手術室,將是整個音樂廳。
    觀眾是病人,也是祭品,更是她們自己。
    萊亞緊緊攥著顯示樂譜與解剖圖重疊影像的平板,指節因用力而隱隱作痛。
    破解了這“和聲獻祭學“的密碼,如同握住了一把雙刃劍。
    它揭示了敵人令人發指的終極目的,也讓她們清晰看到了自己以及無數聽眾所麵臨的、比死亡更可怕的命運。
    她在平板背麵寫下一行潦草的倒計數:
    第七場演出前 72小時,必須找到“靜音開關”。
    否則,當指揮棒落下,第一個和弦響起,整座音樂廳將瞬間變成巨大的“解剖台“。
    而她們的琴聲,就是劃開觀眾皮膚與靈魂的第一刀。
    必須在第七場,也是最後一場“安魂曲”演出之前,找到反擊的方法。
    喜歡藍蝶茶殤:死神在人間的八種形態請大家收藏:()藍蝶茶殤:死神在人間的八種形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