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火種餘燼與意識邊疆的終章
字數:4319 加入書籤
南極洲,毛德皇後地邊緣。
寒風卷起萬年冰晶,抽打在“冰鎬”基地的穹頂之上,發出嗚咽般的嘶鳴。基地深處,陳剛站在巨大的觀察窗前,腳下是沉睡的冰蓋,頭頂是永恒旋轉的極地星空。屏幕上,“方舟”那死寂的輪廓如同懸於人類頭頂的冰冷墓碑。而在腳下的冰層深處,張伯倫最後的“火種”——那具被基因密鑰鎖死的“繭中人”胚胎——剛剛在熾熱的地核熔流中化為離子塵埃。物理的威脅被終結,但意識的戰場,硝煙遠未散盡。
核心戰場:審判“火種”與界定“存在”
特別國際法庭的最終裁決:
經過數月激烈的法庭辯論、倫理聽證及閉門審議,“繭中人”胚胎處置特別國際法庭做出曆史性判決:
一致認定“繭中人”胚胎為“光痕”組織及“熵減協會”實施反人類罪的核心犯罪工具及產物。
以人類集體安全為最高準則,駁回“無限期研究”及“引導新生”方案。
裁定:在嚴格監督下,對胚胎實施物理性徹底銷毀已執行),銷毀過程所有數據封存於聯合國監管的最高機密數據庫,僅可用於反神經犯罪及生物安全研究。
判決依據的核心突破:
“工具性存在”的法理定義: 法庭首次在判決書中明確界定——“當一種生物造物從其設計本源即被剝奪意識產生的自然生理基礎與可能性,其存在唯一目的即為承載或服務於外部意誌的植入與控製時,該造物不具備‘潛在人格’或‘意識主體’資格,應被視為高度危險的犯罪工具。” 這為未來類似案件的處置設立了先例。
“安全閾值”原則: 判定任何對該胚胎的“研究”或“引導”,其不可控風險遠超潛在科學價值。在現有科技無法確保其絕對無害化如徹底移除其萬能容器特性)前,預防性消除是唯一符合人類整體利益的選擇。
“意識權”入憲的曙光:
法庭判決的餘波直接推動了《人類神經權利與數字意識保護國際憲章》的最終定稿與簽署。核心條款得到強化:
意識自主權第1條): 明確擴展至“潛在意識發展可能性”保護胎兒、深度昏迷者等),並禁止任何形式的非自願意識讀取、寫入、修改、刪除、轉移或封存。
神經數據主權第3條): 神經數據被定義為“意識的外延”,個人享有絕對所有權及刪除權。任何采集需明確、自願、知情同意,並設定嚴格保存期限與銷毀機製。
“工具性意識”禁令第7條): 直接援引法庭判決,禁止一切以製造“無意識載體”或“可編程意識容器”為目的的生物及神經科技研究與應用。
這份凝聚著血淚教訓的憲章,首次在全球法律框架內,為“意識”劃定了不可侵犯的疆界。
戰場二:清算“餘燼”與歸零的權杖
“渡鴉”的終局:
持續數月的全球“化學光痕”天網追蹤與“權杖”信標誘捕行動取得決定性戰果。“渡鴉”在試圖通過東南亞某加密節點轉移ptif基金最後的核心加密資產時,其獨特的生物信號混合了高濃度“淨心劑”代謝物與應激激素特征)被邊境口岸的生物傳感陣列精準捕捉。
閃電抓捕: 當地警方在國際檢察組遠程指導下,在其藏身的遊艇上實施突襲。被捕時,“渡鴉”正試圖將一枚儲存著“熵減協會”全球剩餘成員名單及資金密碼的神經植入芯片,植入自己的頸動脈——芯片內預設了生物降解毒素,一旦檢測到抓捕信號將瞬間釋放!
芯片的“沉默證言”: 在嚴密醫療監控下,芯片被安全取出並解密。其內部存儲的名單,成為全球範圍內清洗“熵減協會”殘餘網絡的終極名單。而芯片自毀程序的代碼特征,與前期入侵基地網絡、試圖銷毀普羅米修斯數據的病毒同源,徹底坐實其技術核心地位。
“撕裂者”的審判與神經證物庫:
十二名意識撕裂的“熵減協會”高層接受審判。法庭引入創新程序:
“神經代理人”製度: 因其無法有效參與訴訟,法庭指定由獨立神經倫理學家、醫學專家及受害者代表組成的“神經代理人”團隊,基於其醫療評估報告及前期提取的神經記憶碎片,代為行使部分訴訟權利並保障其基本人格尊嚴。
“殘留記憶”作為量刑參考: 法庭謹慎采納了從其海馬體中提取的、與具體罪行直接相關的神經記憶編碼作為輔助證據非唯一定罪依據),結合其犯罪組織核心地位及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均被判處終身監禁於最高安全級別神經醫療監獄。
建立全球神經犯罪證物庫: 所有從“撕裂者”、繳獲設備及“繭中人”銷毀過程中獲取的神經數據、生物接口協議、意識幹擾技術樣本等,經嚴格匿名化和無害化處理後,封存於ineri管理的全球神經犯罪證物庫。目標:為未來神經犯罪調查、技術風險預警及法律完善提供研究基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戰場三:歸途的星火與新的坐標
李晴:意識邊疆的守望者:
李晴的康複取得裏程碑進展。在“星火圖譜”神經鏡像療法和洪學友“血印”聲波錨定的持續作用下,她已能進行流暢對話和基礎工作。神經評估顯示,其意識損傷區域被新的神經通路部分代償,雖無法恢複如初,卻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抗神經幹擾韌性”。
新的使命: 陳剛將一枚特製的徽章放在李晴手中——國際神經犯罪調查局incib)首席顧問。她的戰場,從對抗具體的敵人,轉向更宏大的領域:基於自身經曆和證物庫數據,主導製定《神經犯罪現場勘查與電子神經證據取證標準》;培訓新一代具備神經科技素養的檢察官;並作為“意識權”憲章的首批國際宣講者。
最後的碎片: 在一次深度冥想回溯中,李晴清晰地“看”清了記憶中那個深色風衣背影轉身的瞬間——其左手無名指上,戴著一枚鑲嵌著暗紅色寶石的戒指,寶石內部,隱約可見微雕的三線匯聚“光痕”!這枚戒指的樣式,與張伯倫那塊刻有“光痕”的懷表,出自同一時代、同一工匠流派! 一個跨越百年的“光痕”守護者或操控者)家族,陰影般浮出水麵。
冰蓋下的回響:
在“繭中人”胚胎銷毀後,對冰下基地進行最終清理的技術組,在熔毀區邊緣的冷卻管道夾層中,發現了一個未被高溫波及的鈦合金密封筒。筒內,並非技術藍圖,而是一本以特殊生物防火材料製成的、手工繪製的筆記。
張伯倫的手稿: 筆記扉頁,是張伯倫年輕時的簽名。內容並非犯罪計劃,而是他早年在“鳳凰計劃”時期,對意識本質、集體無意識深淵的哲學思考與恐懼。其中一頁被反複摩挲,上麵用顫抖的字跡寫著:
“…我們打開了意識的潘多拉魔盒,卻妄想隻取出希望…洪流之下,焉有完卵?真正的‘火種’,或許從來不在技術中,而在那些拒絕被洪流裹挾的、卑微的‘錨點’之中…可惜,我明白得太晚,走得太遠…”
這本充滿矛盾與懺悔的筆記,成為解讀張伯倫扭曲之路的悲劇性注腳,也被ineri永久收藏。
終章:星火不滅,守望不息
陳剛站在“冰鎬”基地的出口,極地的寒風撲麵而來,清冽刺骨。他回頭望去,基地的燈光在無垠的冰原上如同孤獨的星辰。身後,李晴正在向incib的年輕探員們講解神經證據提取的要點,她的聲音平穩而有力。軌道上,“方舟”的殘骸依舊懸浮,但它帶來的恐懼,正逐漸被《神經權利憲章》的框架所約束。
對“光痕”和“熵減協會”的全球清算已近尾聲,法律的巨輪碾過了最顯性的罪惡。然而,戒指上的“光痕”、筆記中的哲思、以及憲章簽署國之間暗湧的技術競爭,無不提醒著他:意識的邊疆永無絕對的安全區。科技如雙刃劍,貪婪與恐懼如影隨形。
檢察官的劍,從此將常懸於這無形的邊疆之上。它的鋒芒,不再隻為斬落具體的惡魔,更為了守護那由無數平凡“意識錨點”構成的、脆弱而堅韌的星火之網。這守望,沒有凱旋,隻有永續的警惕與前行。陳剛拉緊衣領,踏入風雪,身影逐漸融入南極洲亙古的蒼茫。星火已散入人間,而守望,是文明給予自身最鄭重的承諾。
喜歡基因暗碼:血色螺旋請大家收藏:()基因暗碼:血色螺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