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塵世錨鏈與暗礁之網
字數:5113 加入書籤
“北極光七號”破冰船刺耳的遇險信號撕裂了incib總部的寧靜,隨即陷入死寂。屏幕上代表探險隊的生命體征信號一個接一個熄滅,最終隻剩下代表極地環境的、毫無生機的藍綠色背景。指揮中心內,空氣沉重如鉛。陳剛的聲音從加密頻道傳來,帶著強行壓抑的震怒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恐懼:“…冰層下有東西,主動防禦係統…瞬間瓦解…我們失去了所有攜帶深層探測裝備的隊員和載具。李晴,埃裏希不是終點,他更像是…祭品或者鑰匙!”
李晴站在巨大的全球態勢圖前,北極那個刺目的紅點仿佛一個流血的傷口。指關節的疤痕傳來隱隱的灼痛,像洪學友跨越時空的警示。極地是吞噬生命的深淵,但埃裏希的“神經暗礁”網絡依然如病毒般寄生在全球脆弱的神經接口上,持續為冰下那個存在輸送著算力“血液”。檢察官的戰場,此刻必須牢牢釘在紛繁複雜的地球之上,在埃裏希留下的塵世蛛網中,找到斬斷錨鏈、封閉深淵的契機。
第一錨鏈:戒指出處與“幽靈”金匠
維也納那枚失竊的分離派戒指,是埃裏希與“阿特拉斯”最直觀的物質紐帶。李晴沒有返回總部,而是直接降落在維也納,踏入國家藝術檔案館塵封的卷宗室。空氣裏彌漫著舊紙和羊皮紙的氣息。
“馮·克萊斯特家族的珠寶收藏目錄,18901910年。”管理員推來厚重的皮麵冊子。
李晴戴著特製的高倍放大目鏡,指尖劃過泛黃的清單和模糊的黑白照片。目標戒指的記載寥寥數語:“…‘血焰’,鴿血紅剛玉,維也納分離派大師奧托·克蘭茨otto kranz)定製,以其獨特的‘內蘊式隱秘主義’風格著稱…” 附帶的早期設計草圖極其簡略,戒托內側那精巧的微型數據接口結構,在當時的圖紙上根本未曾體現。
“克蘭茨的作品存世極少,大多毀於戰火或下落不明。”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檔案研究員顫巍巍地說,“但他有個怪癖,會為極其重要的定製作品留下‘幽靈印記’——不在圖紙上,而是藏在成品某個極其隱秘的物理結構裏,隻有他本人或特定委托人知曉其存在和解讀方式。據說…那是一種物理密碼。”
物理密碼! 李晴腦中閃過戒指納米接口被埃裏希異常腦波“鑰匙”激活的場景。克蘭茨的“幽靈印記”是否就是那接口的原始藍圖和加密邏輯?找到克蘭茨失傳的技術遺產,或許就能逆向破解接口,甚至預判埃裏希或其同黨)可能使用的其他“鑰匙”形態!
偵查方向鎖定:追蹤奧托·克蘭茨消失的技術手稿與學徒脈絡。這條線布滿曆史的塵埃,但戒指本身,就是照亮塵埃的微光。
第二錨鏈:算力“靜脈”與慈善“皮膚”
與此同時,incib金融犯罪組與網絡行動組正對“馮·克萊斯特神經科學基金會”及其關聯的離岸網絡發起總攻。李晴在維也納的臨時指揮中心,巨大的屏幕被分割成無數信息流。
“看這裏,‘海洋算法研究所’。”金融分析師指著一條複雜的資金流,“它名義上研發節能算法,但根據我們滲透其內網獲取的日誌,其核心算法‘波塞冬之擁’,實際上是一種神經算力劫持信號的偽裝協議!它能將非法指令完美隱藏在合法的神經康複或輔助程序的更新數據包裏,繞過絕大多數民用設備的安檢測試!”
屏幕上演示著動態過程:一個看似普通的“認知訓練優化包”被推送至一台新地平線頭盔,內部卻嵌套著“波塞冬之擁”的惡意代碼。一旦激活,頭盔內的合法芯片會被暫時壓製,隱藏的黑客芯片接管,將用戶的神經接口瞬間轉化為“熵幣”礦機。
“基金會就是‘神經暗礁’的‘皮膚’和‘血管’,”李晴冷聲道,“它的‘慈善’項目,就是篩選、滲透、控製全球神經康複機構的最佳掩護。查所有接受其大額資助或設備捐贈的機構,重點篩查那些近期設備固件‘優化’頻繁的!”
行動在全球多個城市同步展開。在孟買一家接受基金會捐贈的社區神經診所,incib特工偽裝成衛生檢查員,對一批等待發放的新頭盔進行“抽檢”。便攜式深度神經協議掃描儀貼上頭盔接口,屏幕上瞬間跳出刺目的紅色告警——檢測到深度嵌套的“波塞冬之擁”特征碼!診所負責人目瞪口呆,堅稱設備來自正規渠道且通過認證。基金會精心編織的合法外衣,在專業儀器下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第三錨鏈:“光痕”烙印與沉默的羔羊
最揪心的線索,來自那些被“神經暗礁”直接吞噬的受害者。李晴飛往裏約熱內盧,再次踏入那間改造的社區康複中心。消毒水氣味依舊,但曾經麻木的患者眼中,多了深入骨髓的恐懼和創傷後的茫然。一個小女孩蜷縮在角落,戴著一頂破舊的神經輔助頭盔——那是她與世界溝通的唯一橋梁,如今卻成了恐懼的源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們…在夢裏…用火燒我的頭…”女孩的母親淚流滿麵,緊緊抓著李晴的手腕,枯瘦的手指傳遞著絕望的力量,“她說有很多冰冷的蟲子在裏麵鑽…醫生說這是創傷後幻覺,但我知道不是!她以前隻是反應慢,現在…現在像被抽走了魂!”
incib的醫療技術團隊正對受害者的神經接口殘留數據進行深度挖掘。一份初步報告送達李晴手中:
神經損傷模式分析:
並非單純過載導致的神經疲勞或灼傷。
檢測到特定頻率的神經信號被係統性、高優先級地截取和抽離,主要涉及潛意識活動、未成型的情緒衝動、以及深層記憶碎片。
損傷區域呈現出一種奇特的“空腔化”特征,如同被精細的“神經吸管”掏空。這種模式與已知任何醫療或意外傷害不符。
“化學光痕”殘留分析: 所有受害者體內均發現極微量但特征一致的納米粒子,其代謝譜係指向一種高度穩定的神經信號標記增強劑——這是“淨心劑”的某種進化版本,作用並非“淨化”,而是讓特定神經活動信號更“明亮”、更易被“暗礁”網絡識別和抽取!
報告結論觸目驚心:埃裏希的網絡,不僅榨取算力,更在係統性地收割特定的人類神經活動產物——那些原始的、未經理性過濾的潛意識碎片和深層情緒能量!它們被抽取、匯聚,通過“神經暗礁”的算力洪流,輸送給冰下的“阿特拉斯”。這不再是盜竊,而是對意識本身的掠奪!基金會篩選資助對象的標準,或許正是基於“化學光痕”標記下的神經易感性與高“產出”潛力。
交鋒:慈善晚宴的餘燼與神經的“簽名”
維也納,另一場由中立機構舉辦的神經科技倫理峰會。李晴再次“偶遇”了幾位曾出現在馮·克萊斯特基金會晚宴上的熟麵孔——某國衛生部高官、大型神經設備製造商代表、知名學者。寒暄中,李晴敏銳地捕捉到一絲不同尋常的緊張。
“李顧問,關於裏約和…一些機構的調查,是否過於激進了?”一位製造商代表狀似無意地試探,指尖卻無意識地摩挲著西裝袖扣,動作細微而僵硬。“神經科技發展需要寬容的環境,過度審查會扼殺創新…”
李晴端起香檳杯,目光平靜地掃過對方略顯不自然的瞳孔和微微繃緊的頸側肌肉。她佩戴的改良型記錄胸針,不僅記錄神經信號,還能捕捉極其細微的肌電反應。“創新不應以無聲的掠奪為代價,霍夫曼先生。”她聲音清晰,“當‘進步’的基石是普通人在康複中心裏被竊取的夢境和情感碎片時,這基石本身就是血腥的。您袖扣下的微型神經舒緩貼片,似乎…工作負荷有點大?”
霍夫曼臉色瞬間一白,下意識地捂住了袖口!他強笑道:“李顧問真會開玩笑…”
“不是玩笑,”李晴逼近一步,聲音壓得更低,卻如冰錐般刺入,“‘波塞冬之擁’協議在繞過設備檢測方麵很巧妙,但它對宿主的神經特征會留下一種獨特的‘簽名’——一種高頻低幅的、類似海潮退去後留在沙灘上的細微漣漪。您現在的邊緣神經係統狀態,正清晰地‘簽署’著這個‘簽名’。”她舉起手腕上的微型顯示器,上麵是實時捕捉並經過算法增強的、屬於霍夫曼的異常神經信號波紋圖,與“波塞冬之擁”的特征庫高度匹配!
霍夫曼如遭雷擊,額頭瞬間滲出冷汗,身體控製不住地晃了一下。周圍的目光悄然聚焦。李晴沒有再多言,轉身離開。她的目的已達到——打草驚蛇,讓“暗礁”網絡裏那些披著光鮮外衣的“節點”意識到,incib不僅知道他們的存在,還能精準地“嗅”到他們神經上沾染的罪惡“簽名”。恐慌,是瓦解同盟的利器。
餘波:塵世之網與冰淵之眼
線索在塵世中如藤蔓般交織、收緊:
維也納: 藝術犯罪調查科傳來突破性消息——追查奧托·克蘭茨的“幽靈印記”線索,指向其一位神秘失蹤的關門弟子遺留在某修道院地窖中的加密筆記,筆記的物理密鑰結構…竟與戒指內接口有驚人的拓撲相似性!破解工作連夜展開。
全球: 基於“波塞冬之擁”特征碼和“神經簽名”篩查,incib聯合多國執法機構發起“清礁行動”,突襲了數家被基金會深度滲透的神經設備供應商和康複機構,查獲大量預裝劫持模塊的設備,切斷了“神經暗礁”多條重要算力支流。埃裏希的網絡開始局部失血。
裏約受害者: 對“化學光痕”標記劑的溯源取得進展,其合成路徑指向已被ptif基金秘密控股的數家生化實驗室。而受害者神經“空腔化”的發現,引發了全球神經倫理學界的劇烈震動和聲討狂潮,社會壓力如山崩海嘯。
然而,北極那個冰淵之眼依舊存在。陳剛發來斷斷續續的信息:冰架下的熱信號活動正在增強,呈現出一種令人不安的、類似“蘇醒前悸動”的節律。埃裏希如同人間蒸發,但“神經暗礁”主幹網仍在頑強運作,將榨取的神經算力與那些收割來的、蘊含著人類原始恐懼與欲望的神經能量,源源不斷地輸送向冰層之下。
李晴站在維也納的夜空下,俯瞰著這座燈火輝煌的古老城市。戒指的幽靈坐標指向極寒的墳墓,但罪惡的根係深植於這繁華的塵世。基金會的光環、政商的勾結、技術的濫用、對弱勢群體無聲的掠奪…這一切共同編織了喚醒“阿特拉斯”的錨鏈。檢察官的劍鋒,不僅要斬向冰層下的巨物,更要斬斷這每一根深埋於人性貪婪與麻木之中的塵世之鏈。下一擊,必須直指核心——找到埃裏希,或者,找到能徹底關閉“暗礁”總閘的“幽靈印記”。意識邊疆的決戰,在數據流與人心之間同時打響。
喜歡基因暗碼:血色螺旋請大家收藏:()基因暗碼:血色螺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