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趙恒的新動向與輿論造勢
字數:9414 加入書籤
就在林風和蘇婉清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以及應對QTech後續嚴苛認證流程的同時,他們的老對手趙恒,並沒有閑著。
競標葉氏酒店的失敗,以及父親趙經緯親自出麵宴請林風卻未能達成預期效果,這讓趙恒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知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或者指望父親的關係網了,必須拿出實實在在的業績和手段。
他調整了盛科網絡的戰略方向,不再執著於與風行科技在底層硬件安全技術上硬碰硬——他承認,在這一點上,風行科技確實走在了前麵,尤其是在得到QTech的關注後,其技術領先性短期內難以撼動。
他將重心轉向了應用層和解決方案。利用盛食集團在零售、物流等傳統行業的深厚積累,趙恒整合資源,推出了一個名為“盛鏈通”的企業級服務平台。這個平台側重於供應鏈金融、商品溯源(非硬件級)、會員營銷等具體應用場景,主打“輕量化、易部署、見效快”,直接瞄準了那些對成本敏感、又急需進行數字化升級的中小企業。
同時,趙恒展現了他高超的公關和輿論操控能力。他投入重金,在各大財經媒體和行業論壇上,大肆宣傳盛科網絡的“轉型”與“創新”,強調其“立足產業根基,解決實體經濟實際痛點”的新戰略。
一係列精心炮製的文章和訪談出爐,標題諸如《告別噱頭,回歸本質:盛科網絡深耕產業互聯網》、《趙恒:技術應為商業服務,而非炫技》、《透視盛鏈通:如何為傳統企業插上數字翅膀?》。
這些宣傳軟文,看似客觀中立,實則字裏行間都在影射風行科技這樣的公司“技術至上”、“不接地氣”、“成本高昂”,暗示其解決方案如同屠龍之技,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華而不實。
趙恒甚至還邀請了幾家與盛食集團關係密切的行業協會,組織了幾場“產業數字化實踐研討會”,在會上大力推廣“盛鏈通”模式,並有意無意地將風行科技的技術路線描繪成“陽春白雪”,曲高和寡。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確實在一定範圍內影響了輿論風向。一些原本對風行科技感興趣,但預算有限、更看重短期回報的中小企業主,開始傾向於選擇聽起來更“實惠”的盛科網絡。
“林總,趙恒這小子,玩輿論真是一把好手。”張偉看著平板電腦上那些明顯帶有傾向性的報道,氣得牙癢癢,“這不是顛倒黑白嗎?我們的風信鏈平台明明也有針對中小企業的輕量級版本!”
林風倒是相對平靜,他瀏覽著那些文章,嘴角甚至還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他這是揚長避短,很聰明的做法。我們確實在高端和底層技術上建立了優勢,他就去搶占我們暫時顧及不到,或者投入精力相對較少的中低端市場和應用場景。商業競爭,本就是各顯神通。”
“難道我們就任由他這麽抹黑?”張偉不服氣。
“當然不是。”林風放下平板,“他玩他的,我們打我們的。第一,QTech的認證必須全力以赴,這是樹立我們技術品牌高度和全球影響力的關鍵,隻要拿下QTech,他那些‘華而不實’的論調就不攻自破。第二,葉氏酒店的項目要打造成標杆案例,盡快落地見效,用事實說話。第三,你讓市場部,針對他攻擊的‘成本’和‘落地’問題,準備一些我們成功服務中小客戶的案例,不用大規模宣傳,精準投放到我們的目標客戶群體就行。”
他頓了頓,補充道:“另外,你留意一下,趙恒搞的那個‘盛鏈通’平台,有沒有在宣傳或者落地過程中,存在誇大、或者侵犯我們專利的地方。如果有,收集好證據。”
林風很清楚,輿論陣地不能丟失,但更不能被對手牽著鼻子走。夯實自身的內功,用實打實的成績和更高的行業站位來反擊,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QTech的供應商認證流程,遠比想象的更為複雜和嚴苛。在初步技術評估獲得認可後,風行科技迎來了真正的挑戰——量產穩定性和極端環境下的可靠性測試。
趙默帶領的技術團隊,幾乎將公司實驗室和合作代工廠的測試車間當成了家。他們需要確保風芯一號在數百萬次的讀寫操作、高低溫循環、濕熱、振動、靜電衝擊等數十項殘酷的測試中,失效率低於一個極其苛刻的指標(DPPM,百萬分之缺陷率)。
起初的進展並不順利。在小批量試產芯片的可靠性測試中,出現了一個詭異的問題:在特定的低溫、高負載並發場景下,極少數芯片的PUF響應會出現間歇性不穩定,導致加密驗證失敗。
這個問題出現的概率極低,可能幾萬次測試中才出現一次,但對於追求“六個西格瑪”(百萬分之3.4的缺陷率)質量標準的QTech來說,這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怎麽辦?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實驗室裏,一個年輕工程師抓著頭皮,看著測試台上又一次報錯的數據,幾乎要崩潰。他們已經連續奮戰了快一周,排查了無數可能,問題依然偶發。
趙默盯著屏幕上跳動的波形和數據,眼睛裏布滿了血絲,嘴唇因為長時間思考和缺水而有些幹裂。他沒有說話,隻是反複地回放著故障發生瞬間的日誌和信號記錄。
“是不是我們的糾錯算法還有優化空間?或者PUF單元本身的抗幹擾設計在極端工藝角(Process Corner)下存在弱點?”一個資深工程師提出假設。
“都有可能。”趙默的聲音沙啞,“但我們需要定位到最根本的原因。把最近三批試產芯片的晶圓圖(Wafer Map)和測試數據全部調出來,對比分析,看看故障芯片在晶圓上的位置有沒有規律。另外,聯係代工廠,我們需要他們提供更詳細的工藝波動數據。”
接下來的幾天,實驗室裏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咖啡杯和外賣盒子堆滿了角落,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疲憊和焦慮。張偉幾次想來給大家打氣,都被那種凝重的科研氛圍給逼退了,隻能默默地讓後勤保障好零食和夜宵。
林風也時常過來,但他從不指手畫腳,隻是安靜地看著,或者給大家遞上一杯熱茶,拍拍趙默的肩膀,說一句“別急,慢慢來,需要什麽資源直接跟我說”。他的沉穩,無形中給了團隊莫大的支持。
轉機出現在一個深夜。趙默在對比了海量數據後,終於發現了一個極其細微的規律:出現問題的芯片,其PUF單元所在區域的摻雜濃度,在代工廠提供的數據中,處於工藝規範邊緣值的上限。
“是工藝波動!”趙默猛地從椅子上站起來,因為激動聲音都有些變調,“雖然還在規格內,但在極端低溫和高頻操作下,這個細微的工藝偏差放大了PUF單元的電特性不匹配,導致了響應不穩定!”
找到了根源,解決方案就有了方向。趙默團隊迅速與代工廠的工程師協同,一方麵優化了PUF單元的設計,增加了冗餘和匹配精度;另一方麵,與代工廠一起改進了相關的製程工藝控製,縮小了關鍵參數的波動範圍。
重新流片、測試……當新一輪的可靠性測試報告顯示,即使在最嚴酷的測試條件下,風芯一號的失效率也穩穩地達到了QTech的要求,甚至略有超出時,整個實驗室沸騰了!
趙默這個平時喜怒不形於色的技術宅,也忍不住和團隊成員們擁抱在一起,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燦爛笑容。這場艱苦的攻堅戰,他們打贏了!
消息傳到林風那裏,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接連應對了QTech的嚴苛認證和趙恒的輿論攻勢,整個風行科技團隊,包括林風自己,都像一根繃得太緊的弦,急需放鬆。
恰好,與葉氏酒店項目的係統對接順利完成了第一階段,進入了相對平穩的試運行期。林風大手一揮,決定兌現之前的承諾,組織一次真正的、遠離工作的全員旅行,目的地選在了南方一個以陽光、沙灘、海水清澈聞名的海島。
這次旅行,林風特意要求可以帶家屬。於是,隊伍變得格外龐大而熱鬧。
林風自然帶著新婚妻子蘇婉清。蘇婉清換上了飄逸的長裙,戴著寬簷草帽,在海風中笑靨如花,渾身散發著幸福小女人的光暈。
葉小蝶聽說能去海島,興奮得差點跳起來,早早準備好了畫板、泳衣和一大堆防曬霜,嚷嚷著要去寫生,畫最美的日落和比基尼美女(?)。
秦冰也難得地申請了年假,加入了旅行團。她穿著一身簡潔的黑色泳衣,外罩一件防曬襯衫,身材勻稱健美,引得葉小蝶圍著她嘖嘖稱讚,非要讓她當模特,被秦冰哭笑不得地拒絕。
連葉傾雪,也在林風的盛情(以及蘇婉清和葉小蝶的軟磨硬泡)下,勉強同意抽空過來待兩天。她依舊是高定度假長裙,戴著墨鏡,躺在沙灘椅上喝著果汁,仿佛與周圍嬉鬧的人群隔著一層無形的屏障,卻也沒有拒絕葉小蝶偶爾遞過來的、烤得有點焦的烤串。
張偉帶著他新婚不久的妻子,趙默則被他母親硬塞進行李箱好幾包家鄉特產,說要分給同事。其他員工也多是成雙成對,或者帶著孩子父母,整個團隊看起來不像出差,倒像是一個大型家庭旅行團。
碧藍的海水,細膩的白沙,溫暖的陽光,瞬間洗去了所有人身上的疲憊。大家徹底放飛了自我。
張偉和幾個男員工在沙灘上踢足球,玩得像個孩子,摔得滿身是沙;趙默則被葉小蝶拉著去浮潛,看著海底斑斕的珊瑚和魚群,這個理工男眼中也露出了驚歎的光芒;幾個女員工圍著蘇婉清,嘰嘰喳喳地討論著防曬和護膚心得;孩子們在淺水區嬉戲打鬧,笑聲不斷。
林風和蘇婉清手牽著手,沿著海岸線漫步,任由海浪衝刷著他們的腳踝。夕陽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交織在一起。
“好久沒這麽放鬆了。”蘇婉清將頭靠在林風的肩膀上,輕聲說。
“是啊。”林風攬著她的腰,感受著海風的輕撫和她的依賴,“以後我們經常出來走走。”
晚上,大家在酒店前的沙灘上舉行了盛大的燒烤派對。炭火燃起,肉香四溢,啤酒管夠。有人彈起了吉他,大家跟著合唱,氣氛熱烈而融洽。
葉小蝶喝了一點酒,膽子也大了,非要拉著林風和蘇婉清玩遊戲,輸了的人要接受大冒險懲罰。結果她自己玩脫了,被罰去對著大海喊出最想說的話。
她跑到海邊,雙手攏在嘴邊,用盡力氣大喊:“啊——!我要成為世界上最厲害的畫家!還有——風園要永遠這麽熱鬧——!”
清澈而充滿活力的聲音在海風中飄蕩,引來大家善意的哄笑和掌聲。
連葉傾雪也被這氣氛感染,在眾人的起哄下,淺淺地唱了一首英文老歌,嗓音空靈清澈,驚豔全場。
秦冰則安靜地坐在一旁,看著眼前這群鬧騰的人,臉上帶著淡淡的、放鬆的微笑。這一刻,她不是那個雷厲風行的秦警官,隻是享受假期的普通女孩。
林風看著眼前這一切,心中充滿了寧靜與滿足。有並肩作戰的夥伴,有深愛眷戀的妻子,有誌趣相投的朋友,有這樣拋開一切煩惱、縱情歡笑的時刻。這或許,就是他重生歸來,奮力拚搏所追求的最真實、最珍貴的意義。
海島的陽光與愜意仿佛還留在肌膚上,帶鹹濕氣息的海風似乎仍在鼻尖縈繞,但飛機落地的震動,還是將所有人拉回了現實。大巴車將滿載著歡聲笑語和疲憊的團隊送回風園。
車上,大家還在興奮地翻看著手機裏的照片,交流著彼此的趣事。葉小蝶嘰嘰喳喳地講述著她如何“說服”(其實是死纏爛打)秦冰讓她畫了幾張速寫,蘇婉清則和林風頭靠著頭,看著屏幕上兩人在夕陽下相擁的剪影,嘴角噙著溫柔的笑意。
然而,當大巴車行駛到距離風園還有幾公裏的一段相對僻靜的道路時,林風的目光卻被路邊停著的一輛黑色轎車吸引了過去。那車看起來有些眼熟,似乎……和之前趙經緯派來接他們的那輛是同一款型。
車子似乎拋錨了,引擎蓋開著,一個穿著司機製服的男人正滿頭大汗地打著電話,旁邊站著一位穿著深色中式褂子的老者,背對著道路,負手而立,望著遠處的田野,正是趙經緯。
“咦?那不是趙老爺子嗎?”張偉也認了出來,驚訝地低聲道。
林風微微蹙眉,示意大巴車司機靠邊停車。
“趙伯伯,這麽巧,需要幫忙嗎?”林風下車,走上前打招呼。
趙經緯聞聲轉過身,看到林風,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訝異,隨即恢複了那副從容和藹的笑容:“是林賢侄啊,真是巧。沒事,車子出了點小毛病,司機已經聯係人了,很快就能處理好。”他的目光掠過林風身後的大巴車,以及車上那些好奇張望的年輕麵孔,“你們這是……集體活動?”
“公司組織了一次團建,剛回來。”林風簡單解釋,目光掃過那輛拋錨的車,心中念頭微轉。以趙經緯的身份地位,他的座駕必然是定期嚴格保養,在這種非極端天氣和路況下突然拋錨,未免有些巧合。
“年輕人多活動活動,挺好。”趙經緯點點頭,像是隨口問道,“聽說,你們最近和QTech那邊接觸上了?進展如何?”
林風心中了然,原來是在這裏等著。他麵上不動聲色:“還在初步接觸階段,QTech的標準很高,我們還在努力。”
“QTech啊,”趙經緯感慨了一句,眼神有些悠遠,“全球頂尖的巨頭,門檻確實高。當年我們盛食集團也想和他們談一些食材供應合作,可惜,連初選都沒進去。”他這話聽起來像是自嘲,卻又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意味,仿佛在暗示通往頂層的道路之艱難。
他話鋒一轉,看著林風,語氣帶著幾分真誠(至少表麵如此):“不過,林賢侄你們技術底子好,機會還是很大的。如果……在認證過程中,遇到什麽需要協調或者資源上的困難,或許趙伯伯我這把老骨頭,還能倚老賣老,幫你說上幾句話。畢竟,能看到國內的優秀企業走出去,也是我們這些老家夥樂見其成的。”
這話說得滴水不漏,既示了好,又點明了自己潛在的能量。
林風微微一笑,不接招也不拒絕:“謝謝趙伯伯好意,有需要的話,一定叨擾。”
就在這時,一輛救援車閃著燈駛來。趙經緯的司機連忙上前接洽。
“看來救援到了,那就不耽誤林賢侄你們休息了。”趙經緯笑著擺擺手,“回頭有空,再一起喝茶。”
“趙伯伯慢走。”
回到大巴車上,張偉立刻湊過來:“林總,這老頭什麽意思?示好?還是警告?”
林風看著窗外那輛黑色轎車被救援車拖走,眼神深邃:“或許兼而有之。他在提醒我,前路艱難,也在暗示他擁有我們可能需要的資源。更重要的是,他在確認QTech這件事的真實性,以及我們的進展。”
蘇婉清有些擔憂地握住他的手:“他會不會又想辦法使絆子?”
“暫時應該不會。”林風反手握住她,安慰地捏了捏,“他現在更多的是在觀察和布局。趙恒在明處用商業手段競爭,他則在暗處等待時機。不過……”他頓了頓,“他提到當年盛食想和QTech合作失敗,這倒是個有意思的信息點。”
也許,可以從這個方向,去了解一下當年發生了什麽。知己知彼,總是沒錯的。
回到公司,稍作休整,所有人便立刻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QTech的認證流程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督促著每一個人不敢有絲毫懈怠。
趙默團隊帶著從海島補充回來的能量,以及解決了之前可靠性瓶頸的信心,全力衝刺最後的認證測試項目。實驗室裏的燈光依舊常常亮到深夜,但氣氛不再像之前那般壓抑,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目標明確的專注和高效。
林風則一邊關注著技術進展,一邊開始著手調整公司的整體戰略。與QTech的接觸,以及趙經緯若有所指的話,讓他清醒地認識到,風行科技不能再僅僅滿足於在國內市場與盛科網絡這樣的對手纏鬥,必須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全球舞台。
他召集了張偉和核心管理層,開了一次閉門戰略會議。
“QTech的認證,是我們打開全球市場的敲門磚。”林風在白板上寫下“全球化”三個字,“但敲門磚隻是開始。我們要考慮的,是進去之後,如何立足,如何發展。”
他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我們的優勢在於風芯一號在硬件安全上的獨特性和領先性。但劣勢也很明顯:品牌知名度低,海外渠道為零,對國際市場的規則和玩法不熟悉,供應鏈的全球布局和抗風險能力弱。”
張偉補充道:“而且,高端市場有QTech這樣的巨無霸,中低端市場有眾多價格敏感的競爭對手,我們夾在中間,定位必須非常精準。”
“所以,”林風敲了敲白板,“我們需要雙線作戰,甚至三線作戰。第一,集中所有優勢資源,確保QTech認證萬無一失,並以此為契機,樹立我們在高端硬件安全領域的技術品牌形象。第二,在國內,不能因為追求高端而放棄我們已有的基礎。葉氏酒店項目要打造成行業標杆,風信鏈平台的中小企業版本要持續優化和推廣,鞏固我們的基本盤,抵禦趙恒的‘盛鏈通’的衝擊。第三,開始著手籌備海外事業部的搭建,物色具有國際視野和渠道資源的人才,研究目標市場的政策和需求。”
這個戰略規劃宏大而清晰,但也意味著巨大的投入和挑戰。
“林總,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才支持。”負責財務的同事提出了現實的擔憂。
“資金方麵,A輪融資的錢還充裕,而且一旦QTech認證通過,我們的估值會迎來新一次的暴漲,B輪融資會容易很多。”林風對此早有考量,“人才是關鍵也是難點。張偉,你負責牽頭,啟動‘淩雲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招募頂尖的芯片設計、市場拓展和國際化運營人才,不惜代價!”
“明白!”張偉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但也充滿了幹勁。
就在戰略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趙默帶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風芯一號順利通過了QTech所有的可靠性、兼容性和壓力測試,正式進入最終的供應商審核與商務談判階段!
消息傳出,整個公司一片歡騰!這意味著,風行科技的技術實力,得到了世界最頂級標準的認可!
“兄弟們!我們做到了!”趙默難得地情緒外露,揮舞著測試報告,眼眶有些發紅。這段時間的壓力和付出,在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報。
林風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盡在不言中。他知道,這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但無疑是最關鍵的一步之一。拿到了QTech的入場券,風行科技才算真正有了在國際市場上說話的底氣。
接下來的重心,將轉向與QTech采購和法務團隊的漫長而艱難的商務談判。那將是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