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商務談判與唇槍舌劍
字數:8210 加入書籤
QTech的商務談判團隊如期而至,與他們的技術團隊一脈相承,風格嚴謹、強勢,且對成本控製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
談判地點安排在風行科技的會議室。對方帶隊的是QTech全球采購部門的資深總監,一位名叫理查德的美籍華人,眼神精明,語速極快,對數字極其敏感。
“林先生,恭喜貴公司通過技術認證。”理查德的開場白直接而高效,“現在我們進入商務環節。首先,關於風芯一號的單價,我們基於貴公司提供的BOM(物料清單)成本、良率數據以及合理的利潤率模型,初步核算了一個目標價格。”
他示意助手將一份文件推到林風麵前。林風和張偉看了一眼那個數字,心裏同時咯噔一下。這個價格,幾乎壓到了他們所能承受的利潤底線,如果接受,在初期量不大的情況下,幾乎無利可圖。
“理查德先生,”林風放下文件,神色平靜,“這個價格,似乎沒有充分考慮我們前期的巨大研發投入、專利價值以及它能為QTech旗艦產品帶來的獨特安全賣點和品牌溢價。”
“研發投入是沉沒成本,不應該完全轉嫁給客戶。”理查德寸步不讓,“至於專利和品牌溢價,我們需要看到更具體的市場數據支撐。QTech的采購原則是,為每一分錢找到價值依據。”
張偉接過話頭,開始詳細闡述風芯一號的技術獨特性如何幫助QTech產品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如何節省潛在的安全售後成本,並提供了與業內其他高端安全芯片的粗略對比數據。
理查德認真聽著,不時提出質疑,每一個問題都直指要害,顯然做足了功課。談判桌上,雙方就成本結構、專利授權費、最小訂單量、交貨周期、質量違約條款等每一個細節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
“理查德先生,您應該清楚,像風芯一號這樣性能的芯片,目前全球能找到的替代方案並不多。”林風在關鍵時刻,點出了己方的籌碼,“我們理解QTech對成本的控製,但也希望QTech能看到長期合作的價值。我們願意在初期給予有競爭力的價格,但希望能在後續的量產升級版本和更廣泛的合作中,建立更合理的利潤分享機製。”
他這是在以空間換時間,用未來的潛在利益來換取眼下不那麽難看的報價。
理查德沉吟了片刻,與旁邊的法務和財務同事低聲交換了意見。顯然,他們也評估過替代方案的風險和成本。
“林先生,你的提議有一定道理。”理查德終於鬆口,“我們可以考慮一個階梯式的價格協議,根據采購數量浮動。同時,關於未來技術的優先合作權,可以寫入備忘錄。但是,首單價格,必須在現有基礎上再下調五個百分點,這是我們的底線。”
又是一輪緊張的測算和低聲討論。林風和張偉快速評估著這個價格的可行性以及長期收益。
最終,林風抬起頭,看向理查德:“可以,我們接受這個價格。但是,關於付款周期,我們希望從標準的90天縮短到60天,以緩解我們的現金流壓力。”
理查德皺了皺眉,付款周期也是采購成本的一部分。但考慮到首單價格已經達到預期,他最終還是點了點頭:“成交!”
長達數小時的唇槍舌劍終於告一段落。雙方簽署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書,雖然最終的合同細節還需要法務團隊進一步打磨,但最關鍵的價格和合作框架已經確定。
送走QTech團隊,林風和張偉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感覺像打了一場硬仗,後背都被汗水浸濕了。
“總算……拿下了!”張偉癱在椅子上,有氣無力地說,“跟這些人談判,太耗神了!”
林風揉了揉眉心,臉上卻露出了笑容:“雖然價格被壓得很低,但隻要能進去,就是勝利。有了QTech這個標杆客戶,以後我們和其他國際大廠談,底氣就足多了。”
與QTech初步達成合作意向的喜悅,如同給整個公司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員工們士氣高漲,對未來充滿了憧憬。然而,就在這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一個潛在的隱患,卻在不經意間露出了苗頭。
問題出在剛剛經曆了激烈談判的商務團隊。為了應對QTech的壓力,林風授予了張偉以及核心商務成員相當大的權限和靈活度,這也使得他們接觸到的核心商業信息,包括成本細節、談判策略、乃至部分未來的產品規劃,都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密級。
這天晚上,林風因為處理一些文件,離開公司比較晚。當他路過商務部門辦公區時,發現還有一個工位亮著燈,是商務副總監,李明(化名)。
李明是張偉從一家外企挖來的骨幹,能力很強,尤其在應對國際客戶方麵經驗豐富,在這次與QTech的談判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林風對他印象不錯。
“李明,還沒走?注意休息。”林風走過去,隨口關心了一句。
李明似乎被嚇了一跳,手裏拿著的一個銀色U盤差點掉在地上,他連忙握住,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隨即擠出一個笑容:“林總,我馬上就走,整理一下今天談判的紀要。”
林風點了點頭,沒有多想,便離開了。但走了幾步,他忽然覺得有些不對勁。整理紀要需要用U盤嗎?公司的文件服務器和雲盤完全可以滿足需求。而且,李明剛才那一瞬間的慌亂,不像他平時的沉穩風格。
一個細微的疑慮,如同種子般落在了林風的心田。他沒有聲張,回到辦公室後,調取了最近公司內部網絡訪問和文件下載的日誌記錄(出於安全考慮,風行科技對核心數據有嚴格的監控),重點關注了商務部門,尤其是李明賬號的活動。
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林風的眉頭漸漸皺了起來。日誌顯示,李明的賬號在最近一周內,有數次在非工作時間,訪問和下載了遠超其當前工作所需範圍的敏感文件,包括詳細的成本分析模型、與QTech的完整談判策略預案、甚至還有一份尚未最終確定的、關於下一代風芯產品線的初步路線圖。
這些訪問行為,都發生在深夜,並且使用了經過加密的通道,似乎有意規避常規監控。
林風的心沉了下去。他不願意相信公司內部,尤其是核心骨幹中會出現問題,但眼前的證據卻不容樂觀。李明的行為,已經嚴重違反了公司的信息安全規定,其目的令人懷疑。
是商業間諜?是被競爭對手收買?還是僅僅出於個人職業發展的“未雨綢繆”?
林風沒有立刻采取行動。他深知,這種事情必須謹慎處理,抓賊抓贓,否則很容易打草驚蛇,甚至引起團隊內部的猜疑和動蕩。
他立刻秘密聯係了秦冰,將情況和她說明,希望她能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幫忙確認那個U盤的使用情況以及李明近期是否與可疑人員有接觸。同時,他讓趙默加強了對核心研發數據的物理和邏輯隔離,確保即使有內鬼,也無法接觸到最核心的技術源碼和設計圖紙。
安排好這些,林風站在辦公室的落地窗前,看著窗外沉沉的夜色,心情有些沉重。外部的競爭雖然激烈,但至少目標明確。來自內部的隱患,往往更難以防範,也更具破壞性。
他想起之前趙恒挖角王棟未果的事情。看來,趙恒或者說他背後的人,並沒有放棄從內部瓦解他們的企圖。這次的手段,更加隱蔽,也更加致命。
秦冰那邊的調查很快有了初步結果。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她確認李明使用的那個銀色U盤,確實在近期頻繁地與一個境外加密IP地址進行過數據交換,而且交換時間點多在李明朝公司係統下載敏感文件之後。那個境外IP經過層層跳轉,最終溯源相當困難,但其活動模式高度疑似專業的情報中轉站。
同時,秦冰還發現,李明最近名下多了一張不記名的預付費電話卡,通話記錄寥寥,但其中有幾個短暫接通即掛斷的電話,來自一個注冊信息虛假的號碼,經查,這個號碼近期與盛科網絡的一個外圍公關公司有過聯係。
線索似乎隱隱指向了盛科網絡,或者說趙恒。
“目前還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是趙恒指使,也可能是那個公關公司私下行為,或者李明被其他勢力收買。”秦冰在電話裏冷靜地分析,“但無論如何,李明的行為已經構成了嚴重的商業泄密嫌疑。”
“我明白了,謝謝。”林風掛斷電話,眼神冰冷。雖然無法直接釘死趙恒,但李明的內鬼身份基本可以確認了。
他沒有選擇立刻報警或者開除李明。那樣做,固然能清除一個隱患,但也會驚動幕後黑手,無法給予其沉重打擊。
一個“將計就計”的計劃,在林風腦海中逐漸成形。
他找來張偉,沒有透露具體細節,隻是告訴他,為了應對接下來可能更複雜的國際商業環境,需要測試一下公司內部信息安全的有效性,讓他配合演一場戲。
張偉雖然有些疑惑,但對林風絕對信任,立刻表示配合。
第二天,林風召集了核心管理層,包括張偉和李明在內,開了一個“高度機密”的戰略研討會。會議上,林風“透露”了一個重磅消息:由於與QTech的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公司決定啟動一個代號為“逐日”的超前研發項目,旨在開發一款性能遠超風芯一號、麵向未來十年需求的革命性安全芯片架構,並且已經與某海外頂尖實驗室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獲得了部分關鍵技術的授權。
他展示了大量精心偽造的技術路線圖、性能參數PPT,以及一份看起來非常逼真的、與那家並不存在的“海外頂尖實驗室”的合作意向書複印件。整個“逐日”計劃被描繪得前景無限,堪稱風行科技未來稱霸全球市場的殺手鐧。
會議氣氛“高度保密”,所有資料會後收回,並要求與會者嚴格保密。
林風暗中觀察著李明的反應,發現他在聽到“逐日”計劃時,眼中閃過了一絲難以抑製的興奮和貪婪,記錄筆記的手指都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
果然,當天深夜,監控日誌再次捕捉到李明的賬號異常訪問了存放“逐日”計劃假資料的加密服務器,並試圖下載核心文件。幾乎同時,秦冰那邊監控到,那個銀色U盤再次與境外IP建立了連接。
“魚上鉤了。”林風接到秦冰的電話,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他沒有立刻收網,而是耐心等待著。他要讓李明將這份精心炮製的“重磅炸彈”完整地傳遞出去,讓幕後黑手為之動心,投入資源,甚至可能依據這份虛假情報做出錯誤的戰略決策。
幾天後,按照林風的授意,張偉“無意中”向李明抱怨,說“逐日”計劃推進遇到瓶頸,某個關鍵模塊的設計始終無法突破,林總為此大發雷霆,項目可能麵臨延遲甚至擱淺的風險。
這則“內部消息”如同催化劑。很快,秦冰監控到,與李明聯係的頻率明顯增加,那個境外IP的活動也變得更加活躍。
時機成熟了。
在一個周五的晚上,當李明再次偷偷在公司加班,準備將最後一份關於“逐日”計劃“遇到重大技術困難”的“最新情報”傳輸出去時,林風、張偉,以及秦冰帶著兩名穿著便衣的網警,出現在了商務部的辦公室門口。
李明看著突然出現的眾人,尤其是看到秦冰和那兩名目光銳利的便衣時,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手中的U盤“啪嗒”一聲掉在了地上。
人贓並獲。
在確鑿的證據和強大的心理壓力下,李明的心理防線迅速崩潰,交代了他是如何被盛科網絡通過中間人,以巨額金錢和承諾其跳槽後擔任更高職位為誘餌,一步步拉下水,為其提供風行科技內部商業情報的犯罪事實。
雖然李明無法提供直接指向趙恒的證據(聯係他的始終是中間人),但盛科網絡卷入其中已是板上釘釘。
這一次,林風沒有再絲毫手軟,直接讓秦冰和網警將李明帶走,依法處理。同時,風行科技立刻啟動了向盛科網絡提起法律訴訟的程序,控告其不正當競爭和商業間諜行為。
消息一出,業內一片嘩然。誰也沒想到,看似逐漸步入正軌的商業競爭,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齷齪的手段。
趙恒和盛科網絡的聲譽,遭到了沉重的打擊。而風行科技在林風的果斷處置下,不僅清除了內部最大的隱患,也向外界展示了其強硬的手腕和對違規行為零容忍的態度。
經此一役,團隊內部進行了一次徹底的肅清和安全教育,凝聚力反而更強了。
李明被帶走,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顆深水炸彈,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開來。風行科技內部在經曆短暫的震驚和議論後,很快在林風和核心管理層的引導下,恢複了正常的工作秩序,但空氣中依然彌漫著一絲緊張和警醒。
林風沒有給任何流言蜚語發酵的時間。在李明被警方帶走的當天下午,他就召集了全體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
會議室裏氣氛凝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位的林風身上。
“今天發生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林風開門見山,聲音沉穩有力,聽不出太多情緒波動,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李明,因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已被依法采取強製措施。”
他環視了一圈在場的管理人員,目光銳利:“這件事,暴露了我們公司在高速發展中,內部管理和信息安全方麵存在的漏洞,也給我們所有人敲響了警鍾!”
他沒有回避問題,而是直接將矛頭指向了內部管理的薄弱環節。
“在這裏,我宣布幾項決定。”林風語氣轉冷,“第一,立刻成立由我直接領導的內部審計與合規部,獨立於所有業務部門之外,負責對公司所有核心業務流程、財務往來、信息安全進行定期和不定期審計,擁有直接向我匯報的權力!”
“第二,全麵升級公司數據安全體係。趙默,由你技術部門牽頭,在一周內,拿出新的、更嚴格的權限分級、數據加密、訪問日誌監控和外部設備管理方案,我要做到核心數據‘進不來、拿不走、看不懂、改不了、跑不掉’!”
趙默立刻點頭:“是,林總!”
“第三,”林風看向張偉,“行政部和人力資源部,立刻啟動對所有接觸核心商業機密崗位人員的背景複審和忠誠度評估,特別是近期有異常消費、頻繁接觸競爭對手或谘詢獵頭的人員,要重點關注。同時,修訂員工手冊,將保密協議和競業限製條款的執行細則進一步明確和強化,加大違約成本!”
張偉肅然應道:“明白!”
這一連串雷厲風行的舉措,讓在場的管理者們心中一凜。他們能清晰地感受到林風平靜表麵下蘊含的怒火和決心。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危機處理,而是一次對公司肌體的徹底刮骨療毒。
“我知道,這些措施可能會給大家的工作帶來一些不便,甚至會讓人覺得不被信任。”林風的語氣稍微緩和了一些,“但是,請大家理解。風行科技走到今天不容易,我們麵對的不僅僅是市場的競爭,還有來自暗處的冷箭。如果我們自己內部不幹淨,不牢固,再好的技術,再大的市場,也終將是空中樓閣!”
他頓了頓,聲音提高了幾分:“我希望,今天這件事,能成為我們風行科技邁向更規範、更強大、更具凝聚力企業的一個轉折點!我們要讓所有人看到,風行科技,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無論是來自外部,還是內部!”
會議結束後,各項指令被迅速下達和執行。公司內部雖然彌漫著一種肅殺的氣氛,但更多的是對林風果斷手段的敬佩和對未來更規範環境的期待。沒有人願意在一個內部混亂、隨時可能被背後捅刀子的公司工作。
與此同時,風行科技委托的律師事務所,正式向法院提交了起訴狀,控告盛科網絡通過不正當手段引誘、教唆風行科技前員工李明侵犯商業秘密,給風行科技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商譽損害,要求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並公開賠禮道歉。
雖然直接證據鏈指向趙恒還有些困難,但李明本人的供述、資金往來記錄以及那個作為物證的U盤,已經足夠將盛科網絡拖入這場法律泥潭。
消息一經披露,再次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之前還在觀望的一些合作夥伴,看到風行科技如此強硬的法律反擊和內部整頓的決心,反而對其更加看好。而盛科網絡的股價,則應聲下跌,趙恒麵臨的壓力陡然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