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深談

字數:3591   加入書籤

A+A-


    那場月下的傾訴,如同一場酣暢淋漓的雷雨,衝刷掉了積壓在彼此心頭的厚重塵埃,也徹底滌淨了橫亙在兩人之間的最後一道屏障。雨過天晴後,露出的是一片前所未有的、清澈而通透的天地。淩霜與徐瀚飛的關係,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一種基於深刻理解與靈魂共鳴的“知己”之情,開始悄然生根、抽枝、發芽。
    變化最明顯的,是徐瀚飛。他不再是那個將自己緊緊包裹在沉默與冷漠硬殼中的“怪人”。那層用以自我保護、也用以隔絕外界的冰甲,在淩霜真誠的傾聽與共鳴中,悄然融化。他緊繃的眉宇舒展了許多,眼底常年凝結的鬱色雖未完全散去,卻也不再是密不透風的陰霾,偶爾,會有真實的光影流動其間。最重要的是,他緊閉的心扉,終於向淩霜敞開了一道縫隙,允許她窺見其中蘊藏的、豐富而璀璨的瑰寶。
    交談,成了他們相處中最自然、也最核心的部分。不再僅僅是淩霜單方麵的講述,也不再是小心翼翼的試探,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的、深入的思想交流。而引領這場交流走向縱深的,往往是徐瀚飛。
    夏日的黃昏變得格外悠長。晚飯後,淩霜總會很自然地走向村尾。徐瀚飛有時會在小屋前等她,有時則已坐在老槐樹下,膝上放著一本邊緣磨損的舊書。見到她來,他會抬起眼,目光不再是疏離的審視,而是一種平靜的、帶著些許等待意味的接納。
    “今天看報紙,提到省裏想在幾個縣試點推廣經濟作物,替代部分糧食種植。”淩霜一邊在他身旁的石頭上坐下,一邊自然地開啟話題,手裏拿著一份皺巴巴的《省農墾報》。
    徐瀚飛接過報紙,目光快速掃過那篇報道,眉頭微蹙,沉吟片刻道:“想法是好的,但風險不小。”他的聲音低沉,卻清晰有力。
    “風險?”淩霜好奇地追問,“不是說經濟作物收益更高嗎?”
    “收益高,波動也大。”徐瀚飛指著報紙上的數據,“你看,它提到的幾種作物,對土壤、氣候要求苛刻,而且市場價格受外界影響極大。一旦銷路出問題,或者遇到天災,農民一年的投入就可能血本無歸。不像糧食,至少能保證口糧。”他頓了頓,看向淩霜,眼神銳利,“這種轉型,需要配套的技術指導、穩定的銷售渠道,甚至可能還需要農業保險兜底。倉促上馬,隻怕是拔苗助長。”
    淩霜認真地聽著,心中暗暗佩服。她隻看出了政策的導向和表麵的收益,而徐瀚飛卻一眼看到了背後的風險鏈條和必要條件。這種宏觀與微觀結合的分析能力,是她這個大學生在課本裏學不到的。
    “那……如果是你,你會怎麽做?”她忍不住問道,帶著求教的語氣。
    徐瀚飛似乎有些意外她會這麽問,看了她一眼,目光深邃。他思索了一下,才緩緩說道:“如果是我,會先選一兩個村做小範圍試點。請真正的農業專家下來勘測土壤氣候,確定最適合的品種。同時,要提前聯係好加工廠或外貿公司,簽訂保底收購合同,把銷路問題解決在前麵。甚至,可以嚐試成立合作社,集中資源,共擔風險。”他的話語條理清晰,邏輯嚴密,仿佛在腦海中已構建過一個完整的藍圖。
    淩霜聽得入了神。她仿佛能看到一個不同於眼前破敗山村的、充滿規劃與生機的未來圖景。徐瀚飛的話語,為她打開了一扇窗,讓她看到了經濟學知識如何具體地應用於改變現實,而不是停留在紙麵的理論。
    “你懂得真多。”她由衷地感歎道,眼神裏充滿了欽佩,“這些想法,比報紙上說的實在多了。”
    徐瀚飛微微怔了一下,似乎不習慣這樣的直白讚揚,有些不自然地移開目光,低聲道:“隻是……以前看過一些書,胡亂想想罷了。”
    但淩霜能感覺到,他語氣中那細微的波動。她的肯定,對他而言,並非毫無意義。
    隨著交流的深入,淩霜越發驚歎於徐瀚飛學識的淵博。他不僅對經濟、政策有獨到見解,對曆史、文學甚至一些自然科學也頗有涉獵。有一次,淩霜讀到一首古詩,其中用了一個生僻的典故,百思不得其解。她試著向徐瀚飛請教。
    他接過那本《唐詩選注》,看了一眼,便輕聲解釋道:“這個典故出自《莊子·秋水》,講的是河伯與北海若的對話,意思是見識短淺的人無法理解宏大深邃的事物。”他不僅解釋了典故的出處和含義,還簡要講述了《秋水篇》的核心思想,言語簡潔,卻切中肯綮。
    淩霜睜大了眼睛,驚喜地看著他:“你連《莊子》都讀過?還記得這麽清楚!”
    徐瀚飛淡淡一笑,那笑容很淺,卻真實地觸及了眼底:“家裏以前有些舊書,閑著無事翻過。” 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讓淩霜瞬間聯想到了他那本筆記裏深沉的思考,心中對他曾經的成長環境更多了一份想象與唏噓。
    他們的談話地點,也不再局限於老槐樹下或河邊。有時,會是在徐瀚飛那間收拾過後依舊簡陋的小屋裏。煤油燈下,淩霜做著大學帶來的習題,遇到難題時,會自然而然地推到他麵前。
    “這道微積分的題目,我總覺得我的解法繞了彎路,你看有沒有更簡潔的方法?”她指著練習本上密密麻麻的算式。
    徐瀚飛會放下手中的書,接過本子,仔細看一會兒。他修長的手指握著鉛筆,在草稿紙上寫下幾行流暢的推導過程,思路清晰,步驟簡練。“這裏,用這個公式替換,可以省去兩步。”他指著關鍵處,聲音平和。
    淩霜湊過去看,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我怎麽就沒想到?”她抬頭看著他燈下沉靜的側臉,心中湧起一股混合著感激和崇拜的暖流。他就像一座沉默的寶藏,越是挖掘,越是令人驚喜。
    星空下的暢談,則是最令人沉醉的時刻。當暑熱退去,銀河初現,兩人並排坐在河灘的石頭上,話題會變得更加天馬行空。淩霜會談起她對未來的憧憬,比如想成為一名工程師,為家鄉修建更堅固的水利設施;或者想研究農業經濟,幫助像薑家坳這樣的村子找到發展的路子。
    徐瀚飛會安靜地聽著,偶爾會插話,提出一些關鍵的問題,或者從曆史、經濟的角度給出他的看法。“修水利,資金和技術是關鍵。”“農業經濟,不僅要考慮生產,還要考慮市場和流通環節。”他的話語,像精準的導航,幫助淩霜將模糊的理想逐漸勾勒出清晰的輪廓。
    而淩霜蓬勃的朝氣、對知識的渴求、以及那種“人定勝天”的信念,也像溫暖的陽光,持續地照耀著徐瀚飛那片荒蕪已久的心田。他看著她因為解開一道難題而雀躍,因為讀到一段好文字而眼眸發亮,因為談及理想而神采飛揚,那顆被苦難冰凍的心,似乎也一點點被焐熱,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與希望。
    在這種深入的交流中,一種前所未有的默契與愉悅,在兩人之間流淌。他傾囊相授,將她引入一個更廣闊的思想殿堂;她如饑似渴,用她的熱情與理解,回報以最真誠的共鳴與欽佩。他們不再是簡單的傾訴與傾聽,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思想碰撞與精神滋養。淩霜感覺這個夏天,她從徐瀚飛這裏學到的,遠比一個學期在大學裏學到的更加深刻和鮮活。而徐瀚飛,則在充當“先生”的過程中,重新找回了些許自身的價值感,那被現實碾壓的自信,正在一點點重新凝聚。
    夜幕低垂,星河璀璨。當交談暫告一段落,兩人靜靜望著星空時,空氣中彌漫的不再是尷尬的沉默,而是思想激蕩後的充實與安寧。他們知道,彼此已成為對方精神世界裏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這種深談,如同甘泉,滋養著兩顆年輕而渴望成長的心,也讓他們的知己之情,在思想的交融中,變得愈發堅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