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秋光染藥色,共譜新圖譜
字數:2963 加入書籤
白露剛過,藥圃就被染上了一層油畫般的色彩。當歸的莖稈紫得發黑,桔梗的藍花還剩最後幾朵,白術的葉片邊緣泛著金邊,最惹眼的是那片浙貝母,枯黃的葉叢間露出飽滿的鱗莖,像撒了一地的珍珠。青禾蹲在地裏,手裏拿著把小鏟子,小心翼翼地挖著浙貝母,阿木則背著竹筐跟在後麵,把挖出來的鱗莖輕輕放進筐裏,動作輕柔得像在拾掇寶貝。
“你看這顆,”青禾舉起個拳頭大的浙貝母,鱗瓣層層疊疊,“比晚晴帶來的種苗還大一圈,蘇先生說這品相能入藥,也能留種。”她用布擦去上麵的泥,陽光透過鱗瓣的縫隙,在掌心投下細碎的光斑。
阿木湊過來看,眼裏閃著光:“咱們的草木灰沒白施,你看這根須多幹淨,一點蟲害都沒有。”他把竹筐往旁邊挪了挪,騰出地方讓青禾繼續挖,“晚晴在藥鋪曬的金銀花該翻了,等會兒我回去看看。”
“去吧,”青禾頭也不抬,“順便把她昨天畫的茯苓圖拿過來,我想照著補畫幾筆。”
自打晚晴來後,藥鋪就多了項新活計——三人合力續寫《南北草藥圖譜》。蘇文軒負責標注藥性,青禾補畫北方藥材的生長形態,晚晴則添上江南藥材的圖譜和種植技巧,原本單薄的冊子,如今已攢了厚厚一摞,紙頁間還夾著曬幹的標本,有紫蘇葉、薄荷尖,還有浙貝母的鱗片,透著淡淡的藥香。
阿木回到藥鋪時,晚晴正趴在櫃台後描圖,宣紙上畫的是株茯苓,菌核飽滿,菌絲在腐木間蔓延,連鬆針的紋理都畫得清清楚楚。“青禾讓我拿這個。”阿木拿起圖譜,指尖不小心碰到紙頁,引得晚晴嗔怪:“小心點,這紙薄,別弄皺了。”
“知道了,”阿木嘿嘿笑,湊過去看畫,“你這畫得跟活的一樣,要是填上色,怕是能引來蟲子。”晚晴被他逗笑,放下筆伸了個懶腰:“等曬幹的浙貝母標本壓好,就該畫它了,到時候讓青禾調色,她調的紫色最像當歸莖。”
正說著,蘇文軒背著藥簍從外麵回來,簍子裏裝著剛采的五味子和山茱萸。“後山的五味子熟了,摘了些回來,既能入藥,也能泡酒。”他把藥材倒在竹匾裏攤開,“青禾呢?還在藥圃?”
“嗯,說要把最後一片浙貝母挖完。”阿木幫著把五味子擺勻,“我去喊她回來吃飯,李嬸剛送了新蒸的糜子糕。”
藥圃裏,青禾正把挖好的浙貝母分類——大的挑出來入藥,中等的留種,小的則裝進布袋,準備送給村裏的媳婦們,晚晴說用浙貝母燉梨能治咳嗽,秋天吃正好。阿木遠遠喊了聲“吃飯了”,她直起身回頭,額角沾著片枯葉,夕陽落在她發間,像鍍了層金,看得阿木愣了神。
“發什麽呆?”青禾笑著拍掉他肩上的草屑,“快幫我把這些搬回去,晚晴等著畫標本呢。”阿木這才回過神,趕緊扛起竹筐,腳步卻故意放慢,好讓青禾跟上,兩人的影子在田埂上拉得老長,像兩條交纏的藤蔓。
午飯時,四人圍坐在藥鋪的八仙桌旁,桌上擺著糜子糕、炒南瓜子,還有碗五味子燉的酸湯。晚晴咬了口糕,含糊道:“下午我想去看看後山的茯苓菌種,青禾你跟我去不?”
“我得把浙貝母切片曬幹,”青禾給她夾了塊南瓜,“讓阿木陪你去吧,他認得路,還能幫你背工具。”阿木立刻點頭:“我去!我去!正好看看菌種發得怎麽樣了。”
下午的陽光暖洋洋的,晚晴和阿木往後山走,山路兩旁的野菊開得正盛,黃燦燦的一路鋪到林子邊。阿木背著竹簍,裏麵裝著小鏟子、油紙和記錄用的紙筆,晚晴則拿著羅盤,時不時停下來測方位:“茯苓喜陰,得找北向的坡地,鬆針厚的地方。”
果然在片背陰的鬆林裏找到了菌種——黑褐色的菌絲已經在腐木上蔓延開來,邊緣還冒出些白色的菌核。“成了!”晚晴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掀開腐木,“你看這菌絲多壯,明年就能采茯苓了。”她掏出紙筆,快速勾勒著菌絲的形態,阿木則在旁邊幫忙清理周圍的雜草,時不時提醒:“這邊還有點,別漏了。”
藥鋪裏,青禾正把浙貝母切成薄片,放在竹匾裏攤開。刀刃劃過鱗莖的聲音沙沙響,切片薄如蟬翼,在陽光下幾乎透明。蘇文軒坐在櫃台後整理藥方,時不時抬頭看她一眼,眼裏帶著欣慰——這丫頭如今不僅醫術精進,連炮製藥材的手藝都趕上老藥工了。
“文軒哥,”青禾把切好的浙貝母搬到院裏晾曬,“晚晴說想在圖譜裏加些炮製方法,您看可行嗎?”蘇文軒放下筆:“好主意,同一種藥材,炮製方法不同,藥性也不同,加進去更實用。”他從抽屜裏拿出本泛黃的舊書,“這是我師父留下的炮製筆記,你拿去給晚晴參考。”
青禾接過筆記,紙頁已經發脆,上麵的字跡卻依舊清晰,記錄著當歸酒炙、白術土炒的訣竅,還有些用朱砂標注的心得,想必是當年反複試驗才得出的經驗。她小心地翻著頁,心裏對蘇文軒的師父多了份敬意。
傍晚,晚晴和阿木回來了,竹簍裏裝著塊剛冒頭的茯苓,還有幾朵野生的靈芝。“看我發現了什麽?”晚晴舉起靈芝,傘蓋紅得發亮,“這可是好東西,能安神補氣,給張婆婆燉湯正好。”阿木則獻寶似的拿出記錄:“我記了菌絲的長度,還有腐木的濕度,晚晴說這些都得寫進圖譜裏。”
四人圍坐在燈下,晚晴把茯苓的草圖補完整,青禾則在旁邊標注炮製方法,蘇文軒負責核對藥性,阿木就給他們研墨、遞紙,偶爾插句話:“這靈芝長得像朵花,畫的時候得把邊兒畫圓些。”引得大家都笑。
油燈的光暈裏,藥香混著墨香在屋裏漫開。青禾看著攤開的圖譜,上麵有她畫的北方藥材,有晚晴補的江南品種,還有蘇文軒批注的藥性,突然覺得,這不僅僅是本藥書,更是他們幾人共同的心血——像這片土地上生長的藥材,帶著各自的印記,卻又緊緊紮根在一起,在歲月裏慢慢沉澱,散發出最動人的芬芳。
窗外的月光透過窗欞照進來,落在紙頁上,也落在他們專注的臉上。遠處傳來幾聲狗吠,更襯得夜的寧靜。青禾知道,這個秋天,不僅藥圃結滿了碩果,他們心裏,也種下了新的希望,像那埋在土裏的浙貝母種,隻待來年春風起,便能破土而出,長成一片新的風景。
喜歡蝕靈玄途請大家收藏:()蝕靈玄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