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稻花香裏說豐年,藥圃深處是心安
字數:2599 加入書籤
處暑過後,揚州府的稻田就鋪成了金色的海洋。林辰藥圃裏的白術也到了采收時節,他和小三子、阿福蹲在地裏,手裏握著小鋤,小心翼翼地刨開泥土,雪白的白術根莖從土裏滾出來,帶著股清苦的藥香,像堆了滿地的玉。
“先生,您看這顆!”小三子舉起個拳頭大的白術,根莖上的須根修剪得整整齊齊,“比去年的最大顆還重半兩呢!”
林辰接過白術,放在手裏掂了掂,眼裏露出笑意:“今年的雨水勻,肥力足,確實長得好。挑出二十斤品相最好的,送到知府衙門去,上次那位小公子的痘疹好了,夫人說要謝咱們,咱就用這個當回禮。”
阿福在旁邊捆紮采收好的藥材,聞言笑道:“那夫人上次派人送了兩匹上好的雲錦,先生您不用,倒給做成了藥鋪的門簾,真是暴殄天物。”
林辰不以為意:“藥材是用來治病的,綢緞做門簾,擋擋蚊蟲也挺好。”他這藥鋪雖開在揚州府,規矩卻像村裏的“青禾藥鋪”——給窮人看病少收錢,拿不出錢的,用糧食或草藥抵賬都行,半年下來,賬上沒攢下多少銀錢,藥圃裏的藥材卻越種越多,連周圍的村民都知道,“杏林春”的林先生是個實在人。
正忙著,巷口傳來一陣喧嘩,隻見幾個穿著體麵的人簇擁著一頂轎子過來,轎簾掀開,走下來一位氣度雍容的老夫人,竟是當年在京城見過的慧能大師。她如今已還俗,恢複了“柳老夫人”的身份,隻是眉宇間的淡然依舊。
“林先生別來無恙。”柳老夫人笑著拱手,身後跟著的丫鬟遞上一個錦盒,“輕煙在湖廣寄回些新采的茯苓,讓老身給你送來。她說你這藥鋪的‘茯苓餅’做得好,讓你多做些,她回來要吃。”
林辰接過錦盒,裏麵的茯苓切片薄如蟬翼,泛著淡淡的米白:“勞老夫人跑一趟。快請進,剛采的秋茶,泡上正好。”
柳老夫人走進藥圃,看著整齊的畦壟和飽滿的藥材,不住點頭:“輕煙說你把日子過成了藥草的模樣,踏實得很。當年老身就說,你不是池中之物,隻是這‘池’,未必在朝堂。”她想起去年在靜心庵,林辰打坐時總眉頭緊鎖,如今卻眉眼舒展,倒真應了“心安處即是吾鄉”的話。
兩人坐在藥鋪的八仙桌旁,喝著秋茶,聊著家常。柳老夫人說起柳家的近況,皇後倒台後,柳家雖失了權勢,卻也清淨了許多,幾個旁支子弟開了藥鋪、糧行,倒比從前靠權勢斂財安穩得多。
“輕煙說,等湖廣的鹽務整頓完,她也想回揚州,跟你學種藥材。”柳老夫人看著林辰,“她說你這藥圃裏,種的不隻是藥材,還有過日子的本分。”
林辰心裏一動,想起柳輕煙每次來信,字裏行間都透著對藥圃生活的向往。他笑著說:“藥圃旁邊還有半畝空地,正好給她種些喜歡的蘭花。”
傍晚時分,林辰送柳老夫人出門,恰逢收糧的隊伍從街上經過,車軲轆碾過青石板,發出“咕嚕”的聲響,車夫們唱著新編的歌謠:“揚州城,藥香飄,林先生,醫術高……鹽不鹹,藥不苦,日子甜得像蜜膏……”
小三子和阿福聽得直樂,林辰卻望著遠處的稻田,夕陽正給稻穗鍍上金邊,風吹過,稻浪翻滾,送來陣陣稻香。他想起青禾信裏說,村裏的稻穀也快收了,阿木正忙著編裝糧食的竹筐,蘇文軒還說要釀些新酒,等他回去一起喝。
“先生,蘇州府的船到了!”碼頭上傳來阿福的喊聲。林辰轉身望去,晚晴正站在船頭,穿著件水綠色的衣裙,手裏揮舞著帕子,身後跟著兩個學徒,扛著個大木箱。
“林辰大哥!”晚晴跳上岸,臉上帶著笑,“給你帶好東西來了!”她打開木箱,裏麵是青禾新製的膏藥、阿木編的竹藥篩,還有蘇文軒批注的《傷寒論》,最底下壓著個布包,裏麵是張婆婆曬的紫蘇幹,“青禾姐說,你冬天總咳嗽,用這個泡水喝最好。”
林辰拿起紫蘇幹,熟悉的香氣竄入鼻腔,眼眶突然有些濕潤。他以為自己早已習慣了揚州的日子,卻不知故園的草木香,早已刻進了骨子裏。
晚晴在藥鋪住了三日,幫著林辰整理藥材,又教小三子和阿福辨識幾種江南特有的草藥。臨走時,她拿出封信交給林辰:“青禾姐說,村裏的藥鋪想加個‘製鹽坊’,讓你抽空回去一趟,教教大家王師傅的‘淋鹵法’。”
林辰握著信,看著晚晴的船消失在運河盡頭,心裏突然有了個念頭。他轉身對阿福說:“把藥鋪的事托付給你和小三子,我回趟村裏。”
阿福愣了愣,隨即笑道:“先生早該回去看看了。我看您夜裏總對著北方的方向發呆,那裏才是您的根呢。”
三日後,林辰背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北上的船。船行至江心,他站在甲板上,望著兩岸掠過的風景,心裏一片澄明。他知道,揚州的藥鋪會繼續開下去,湖廣的鹽務會慢慢變好,而村裏的藥圃,永遠有他可以回去的角落。
風從水麵吹來,帶著水汽的濕潤,也帶著遠方的藥香。林辰閉上眼睛,仿佛又看到了村裏的槐樹下,青禾在曬藥材,阿木在編竹籃,蘇文軒坐在石凳上翻書,張婆婆的拐杖在石板上敲出“篤篤”的響……那些平凡的日子,像藥圃裏的種子,落在哪裏,就能在哪裏生根發芽,長出滿世界的安穩與溫暖。
喜歡蝕靈玄途請大家收藏:()蝕靈玄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