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許大人比皇帝還好咧!

字數:4418   加入書籤

A+A-


    李世民眉梢微微一挑,臉上的笑容不變,心中卻是一動。
    “哦?在老丈心裏,許大人便是這般的好官?”
    “那是自然!”
    老農的頭點得像搗蒜一樣,語氣裏充滿了不容置疑的肯定。
    “何止是好官!”
    他左右看了一眼,壓低了些聲音,卻又掩不住那股子自豪勁兒。
    “俺們私下裏都說,縣尊大人,比那京城裏的皇帝老爺,對俺們還好哩!”
    轟!
    這一句話,平平無奇,卻像是一道九天驚雷,直直劈在李世民的天靈蓋上。
    他的瞳孔,在刹那間猛然收縮。
    一股冰冷至極的殺意,如同實質的刀鋒,自他體內一閃而逝。
    站在他身後的長孫無忌,臉色驟然一白,垂在身側的手指下意識地蜷曲起來,幾乎要捏碎自己的指骨。
    尉遲恭那雙銅鈴大眼也瞪圓了。
    大不敬!
    這可是大罪!
    然而,那個老農還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裏,絲毫沒有察覺到眼前這幾位“大掌櫃”身上那瞬間爆發又瞬間收斂的恐怖氣息。
    李世民的臉上,依舊掛著那副溫和的、商賈式的笑容。
    但若仔細看,便會發現他嘴角的弧度,已經僵硬得如同一塊寒冰。
    他放在身側的手,指甲深深地掐進了掌心,一陣尖銳的刺痛,才讓他將那股幾乎要破體而出的帝王威壓,死死地按了回去。
    他不能發作。
    此時此刻,他不是大唐天子李世民,他隻是一個來自中原的商人。
    他想知道,到底是什麽,讓這個在他治下,本該對他感恩戴德的子民,說出了這等誅心之言。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那股子田野間清新的土腥味,此刻聞起來,卻帶上了一絲血腥的錯覺。
    他強壓下心中的驚濤駭浪,語氣依舊平緩,隻是聲線,比剛才低沉了幾分。
    “老丈,慎言。”
    他緩緩說道:“聖天子君臨天下,愛民如子,這話可不能亂說。”
    老農聞言,撓了撓頭,似乎也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嘿嘿一笑。
    “是是是,掌櫃的說的是。俺們莊稼人,嘴笨。”
    “不過……”他又忍不住補充道,“俺們也不是胡說八道,俺們心裏有杆秤。”
    李世民的目光沉靜如水,他盯著老農的眼睛,一字一頓地問道:
    “那老丈能否具體說說,許大人……究竟是如何個好法?”
    “讓你們覺得,他比……比誰都好?”
    這個問題,像是打開了老農的話匣子。
    他臉上的那點拘謹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發自肺腑的、想要與人分享的激動。
    “要說縣尊大人的好,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就說這地吧!”
    老農一跺腳,指著腳下這片肥沃的田地,眼睛裏都在放光。
    “俺們長田縣,以前都是幹巴巴的戈壁灘,能種活莊稼的地,少得可憐,全在那些大戶人家手裏攥著。俺們這些人,要麽給他們當佃戶,要麽就隻能去戈壁灘上刨食吃。”
    “可縣尊大人來了之後,你猜怎麽著?”
    他賣了個關子,不等李世民回答,便自己揭曉了答案。
    “縣尊大人帶著人,在這戈壁灘上,愣是給咱們開出了這麽大一片良田!還從其他地方引來了水,修了這灌溉農場的水渠!”
    他比劃著,臉上滿是不可思議的敬佩。
    “有了地,縣尊大人就把地分給了咱們這些沒地的窮哈哈。而且,頭三年,一文錢的佃租都不要!讓咱們先緩過勁來!”
    “不僅如此,以前那些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什麽鹽鐵稅、商稅附加、還有那莫名其妙的‘縣衙修繕費’等等……縣尊大人大筆一揮,全給免了!”
    李世民靜靜地聽著,心中卻是波瀾再起。
    開墾荒地,分田於民,輕徭薄賦……
    這些,都是曆代明君聖主所追求的仁政。
    他自己登基以來,也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可許元在長田縣做的,似乎比他想象的,還要徹底,還要……大膽。
    “那如今呢?”
    長孫無忌在旁邊,不動聲色地插了一句嘴,他的聲音溫潤,像一個真正的謀士。
    “三年免租期已過,你們如今,要交多少租子給縣衙?”
    “租子?”
    老農像是聽到了什麽好笑的事情,哈哈大笑起來。
    “這位老板,縣尊大人說了,這地分給咱們,就是咱們自己的!哪還有什麽租子?”
    “咱們現在啊,隻給縣衙交稅,不交租!”
    這句話,讓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對視了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凝重。
    “稅?”李世民追問道,“稅率如何?”
    老農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
    “說到這個,掌櫃的你可能不信。”
    “以前俺們給地主家種地,一年忙到頭,累死累活,收上來的糧食,地主先拿走七成。剩下的三成,還得交各種稅,最後能落到自己手裏的,連一成半都不到。”
    “一家老小,一年到頭都是半饑半飽,遇到個災年,就得賣兒賣女。”
    他說著說著,眼圈有些泛紅,那是對過去苦日子的後怕。
    “可現在呢?”
    他深吸一口氣,挺直了腰杆,聲音洪亮而驕傲。
    “現在,縣尊大人給咱們定了規矩!不管你這地裏收了多少糧食,是豐年還是災年,每家每戶,一年,就隻用向縣衙繳納五石糧食的‘田稅’!”
    “五石!”
    “就隻要五石!剩下的,不管是八十石,還是一百石,全都是俺們自己的!”
    老農伸出一個巴掌,在李世民麵前用力地晃了晃。
    “掌櫃的,你算算,你給俺們算算!這日子是不是比以前好了三倍?五倍?”
    “多出來的糧食,俺們可以存著,也可以拉到城裏去賣錢!給娃買身新衣服,給婆娘扯塊花布,逢年過節,還能割上二兩肉解解饞!”
    “這樣的日子,俺們以前做夢都不敢想啊!”
    李世民的大腦,在飛速地運轉著。
    五石。
    一個固定的數字。
    這意味著,農人生產的積極性會被無限地調動起來。
    因為多產出的每一粒糧食,都完全屬於自己。
    這與朝廷按畝產比例收稅的“租庸調製”,截然不同。
    這是一種……他從未設想過的征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