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備忘錄變 “短視頻初稿”
字數:7110 加入書籤
清晨七點,林薇被手機 “叮咚” 的提示音驚醒。她摸索著拿起手機,屏幕上跳出的短視頻後台數據讓她瞬間清醒 —— 最新發布的 “職場媽媽簡曆避坑指南” 播放量剛過五千,點讚數不足三百,相比之前動輒破萬的播放量,堪稱 “慘淡”。
她輕手輕腳地下床,走到客廳打開電腦,調出近一個月的視頻數據。曲線從最初的陡峭上升,逐漸變得平緩,近一周甚至出現了下滑趨勢。評論區裏,粉絲的留言也透著失望:“感覺內容有點重複了,都是簡曆優化、麵試技巧,想看點不一樣的”“寶媽最近是不是沒靈感了?視頻裏少了以前的靈氣”。
林薇靠在椅背上,心裏沉甸甸的。自從決定把短視頻當成 “事業” 來做,她每天都會花兩三個小時打磨內容,從選題到腳本,從拍攝到剪輯,每一步都親力親為。可沒想到,才短短一個月,就遇到了內容同質化的瓶頸。
“在忙什麽呢?早飯都做好了。” 張遠端著一碗小米粥走過來,看到她盯著電腦屏幕愁眉苦臉的樣子,忍不住問道,“是不是數據又不好了?”
林薇點點頭,指著屏幕上的評論:“粉絲說內容重複,沒有新意。我也覺得,最近的選題都是圍繞‘重返職場’的基礎技巧,確實沒什麽突破。”
“別急,” 張遠放下碗,挨著她坐下,“我幫你看看之前的視頻,咱們一起找找問題。” 他滑動鼠標,翻看林薇過往的作品,“你看,你最火的幾條視頻,比如‘產後第一次出門的兵荒馬亂’‘邊哄睡邊學 AI 的深夜’,都是結合自己的真實經曆,帶著生活氣息的。但最近的視頻,更像‘教科書’,少了點‘人情味’。”
林薇恍然大悟。之前的視頻,她會把育兒中的狼狽、學習時的焦慮、麵試失敗後的失落都真實地展現出來,粉絲能從她的經曆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可後來為了追求 “專業性”,她刻意隱藏了生活中的瑣碎,隻聚焦於 “幹貨”,反而讓內容變得生硬。
“可除了職場技巧,我還能分享什麽呢?” 林薇皺著眉,“我的生活每天就是帶娃、學習、拍視頻,好像沒什麽特別的素材。”
張遠想了想,指著她桌上的筆記本:“你不是每天都在備忘錄裏寫育兒日記嗎?裏麵肯定有很多有意思的小事,或許能從中找到靈感。”
林薇拿起筆記本,這是她從產後抑鬱最嚴重的時候開始記錄的。翻開泛黃的紙頁,密密麻麻的文字記錄著她當媽媽後的點點滴滴:“小糯米今天第一次翻身,翻過去就翻不回來了,急得直哭,最後在我懷裏委屈地啃手指,像隻小貓咪”“今天學 AI 課程時,小糯米突然伸手抓我的筆,在筆記本上畫了一道歪歪扭扭的線,像極了我現在混亂的人生”“婆婆今天主動幫我帶了一下午孩子,讓我睡了個好覺,醒來時看到她抱著小糯米在陽台曬太陽,陽光灑在她們身上,突然覺得很溫暖”。
看著這些文字,林薇的眼眶濕潤了。這些曾經讓她覺得 “不值一提” 的日常,此刻卻像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閃爍著溫暖的光芒。她突然意識到,粉絲喜歡的,或許不是完美的 “職場媽媽導師”,而是真實、有血有肉的 “小糯米媽媽”。
“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林薇合上筆記本,眼裏重新燃起光芒,“我要把這些日記裏的故事拍出來,讓粉絲看到職場媽媽真實的生活,而不是冷冰冰的技巧。”
當天下午,等小糯米睡著後,林薇拿起手機,架在客廳的三腳架上。她沒有寫腳本,隻是對著鏡頭,慢慢講述自己記錄在備忘錄裏的故事:“大家好,今天不想講職場技巧,想跟你們聊聊當媽媽後的‘小確幸’。昨天我因為視頻數據不好,躲在書房裏偷偷難過,婆婆看到後,沒說什麽,隻是默默給我端來一碗熱湯,還幫我帶了一下午孩子……”
她一邊說,一邊播放提前拍好的片段:婆婆抱著小糯米在陽台曬太陽的背影,自己喝著熱湯時偷偷抹眼淚的瞬間,小糯米用小手抓她頭發的可愛模樣。視頻的最後,她對著鏡頭微笑:“或許我們都不是完美的媽媽,也不是完美的職場人,但隻要用心感受,生活裏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
視頻剪輯好後,林薇猶豫了很久。這條視頻沒有幹貨,沒有技巧,更像是她的 “自言自語”,她擔心粉絲會不喜歡。張遠看出了她的顧慮,鼓勵道:“別擔心,真實的東西最有力量。就算數據不好,也是一次勇敢的嚐試。”
林薇深吸一口氣,點擊了 “發布” 按鈕。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她每隔幾分鍾就會打開後台看一眼,可數據依舊平平,播放量隻有幾百,評論也寥寥無幾。她有些失落,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是不是錯了。
晚上,張遠下班回家,看到林薇坐在沙發上發呆,手裏緊緊攥著手機。“別灰心,” 他走過去,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視頻才發布幾個小時,說不定過會兒就火了。就算不火,我們也可以再調整,總會找到適合的方向。”
林薇點點頭,強打起精神。她知道張遠說得對,可心裏的失落還是揮之不去。她起身走進廚房,想幫婆婆準備晚飯,卻聽到婆婆正在跟小區裏的老姐妹打電話:“是啊,薇薇現在做短視頻呢,今天還拍了我帶孩子的樣子,說要讓大家看看我們老年人也能幫上忙……”
聽到這裏,林薇心裏一暖。她走到婆婆身邊,笑著說:“媽,今天拍的視頻裏有您,等會兒您也看看,給我提提意見。”
婆婆放下電話,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一個老太婆,有什麽好看的。不過你要是覺得有用,以後媽多幫你帶帶孩子,你好好做視頻。”
晚飯過後,林薇正陪著小糯米玩,手機突然 “叮咚” 響個不停。她拿起手機一看,後台數據竟然 “炸” 了 —— 那條 “小確幸” 視頻的播放量已經突破五萬,點讚數超過三千,評論區裏全是溫暖的留言:
“看哭了,我也經常因為帶孩子和工作的事焦慮,可今天看到婆婆幫你帶孩子的樣子,突然覺得家人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終於等到寶媽分享生活了!比起幹貨,我更喜歡看你真實的樣子,感覺就像在跟朋友聊天”
“求更婆婆帶娃的日常!奶奶看起來好親切,想學習怎麽跟婆婆相處”
林薇激動地把手機遞給張遠,眼裏閃著淚光:“火了!真的火了!”
張遠看著數據,笑著說:“我就說吧,真實的東西最能打動人。以後你可以多拍一些這樣的內容,把育兒日常和職場技巧結合起來,既有溫度,又有幹貨。”
那天晚上,林薇失眠了,但這次不是因為焦慮,而是因為興奮。她打開電腦,開始規劃接下來的內容。她決定開設一個新的係列 ——“小糯米媽媽的日常”,每周更新三條視頻:一條分享育兒中的溫暖小事,一條結合自己的經曆講解職場技巧,一條邀請婆婆出鏡,分享隔代育兒的經驗。
為了讓內容更貼合粉絲需求,林薇還想起了之前在 AI 課程上學到的 “用戶畫像分析” 工具。她登錄工具後台,輸入自己賬號的粉絲數據,很快就生成了一份詳細的用戶畫像報告:粉絲中 80% 是 2535 歲的職場媽媽,其中 60% 處於 “產後重返職場” 的階段,最關心的問題除了 “職場技巧”,還有 “家庭關係處理”“時間管理”“自我情緒調節”。
看著報告,林薇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她根據粉絲的需求,製定了詳細的選題計劃:“職場媽媽如何跟婆婆和平相處”“帶娃間隙高效學習的三個小技巧”“產後情緒低落時,如何給自己充電”…… 每個選題都結合自己的真實經曆,既有實用的技巧,又有溫暖的故事。
接下來的日子,林薇的短視頻創作進入了 “快車道”。每天早上,她會趁著小糯米還沒醒,用 AI 工具分析前一天的視頻數據,根據粉絲的反饋調整當天的選題;上午趁小糯米玩耍時,她會和婆婆一起拍攝素材,有時候是婆婆教她做輔食的場景,有時候是兩人一起帶小糯米散步的畫麵;下午等小糯米睡著後,她就開始剪輯視頻,配上溫暖的文字和舒緩的音樂。
張遠也全力支持她的工作。每天下班回家,他都會主動承擔起帶孩子的任務,讓林薇能專心剪輯視頻;周末的時候,他還會幫林薇拍攝一些需要 “夫妻互動” 的素材,比如兩人一起給小糯米洗澡、晚上一起學習的場景。
有一次,林薇想拍一條 “職場媽媽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的視頻,卻不知道該怎麽展現 “平衡” 的狀態。張遠給她出主意:“我們可以拍一個‘一天的時間軸’,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記錄你帶娃、工作、學習的真實過程,讓粉絲看到,平衡不是‘完美兼顧’,而是‘合理分配’。”
林薇覺得這個主意很好。第二天,她從早上起床開始就架著手機拍攝:早上六點,她一邊給小糯米喂奶,一邊聽 AI 課程的音頻;上午九點,她陪小糯米玩的時候,用手機回複粉絲的留言;中午十二點,她趁著小糯米午睡,快速剪輯視頻;下午三點,她和婆婆一起帶小糯米去公園,順便拍了一些 “親子互動” 的素材;晚上八點,她哄小糯米睡著後,又打開電腦學習 AI 知識,張遠則在一旁幫她整理學習筆記。
視頻發布後,播放量很快就突破了十萬,評論區裏全是粉絲的共鳴:“原來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我還以為隻有我一個人在‘兵荒馬亂’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看到寶媽一邊帶娃一邊學習的樣子,突然覺得自己也能堅持下去了”“謝謝寶媽讓我知道,平衡不是非要做到完美,隻要盡力就好”。
隨著視頻內容的優化,林薇的粉絲數量快速增長,很快就突破了十萬。更讓她開心的是,開始有母嬰品牌主動找上門來,希望能和她合作推廣產品。
第一個聯係她的是一家做母嬰輔食的品牌,對方希望她能拍攝一條產品推廣視頻,給出的報酬很可觀。林薇沒有立刻答應,而是先買了該品牌的幾款輔食,親自給小糯米嚐試。她發現產品的口感和營養都很不錯,而且包裝設計很貼心,方便職場媽媽隨身攜帶。
她在視頻裏坦誠地說:“作為一個職場媽媽,我選輔食最看重的就是‘方便’和‘營養’。這款輔食不僅口感好,小糯米很喜歡吃,而且獨立小包裝,出門的時候揣幾包在包裏,特別方便。但我也要提醒大家,每個寶寶的體質不一樣,選擇輔食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來。”
視頻發布後,不僅沒有引起粉絲的反感,反而收獲了很多好評:“謝謝寶媽坦誠分享,沒有盲目推薦,以後會一直支持你”“已經買了同款輔食,寶寶很喜歡,謝謝寶媽的推薦”。
這次合作的成功,讓林薇更加堅定了 “真誠帶貨” 的原則。之後,她又陸續接了幾個母嬰用品的推廣,每一個產品她都會親自試用,在視頻裏如實分享自己的使用感受,既不誇大優點,也不隱瞞缺點。
有一次,她推廣一款母嬰包,在視頻裏直言:“這款包的容量很大,能裝下寶寶的尿不濕、奶瓶、換洗衣物,還有我的筆記本電腦,很適合職場媽媽帶娃出門用。但它也有一個缺點,就是自重有點重,長時間背著會有點累。”
沒想到,這樣的 “坦誠” 反而讓她收獲了更多粉絲的信任。很多粉絲說:“就喜歡寶媽的真實,不像其他博主,隻說產品的優點,把缺點藏著掖著。”
隨著合作越來越多,林薇的收入也逐漸穩定下來,雖然比不上以前在公司當產品經理時的薪水,但也足夠支撐她和小糯米的日常開銷。更重要的是,她通過短視頻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有一天,林薇收到了一條粉絲的私信:“寶媽,謝謝你的視頻。我也是一個產後抑鬱的媽媽,曾經想過放棄自己,但看了你的視頻後,我開始學著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開始嚐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現在我也開了一個短視頻賬號,分享自己的手工製作,雖然粉絲不多,但我覺得很開心。謝謝你讓我知道,就算當了媽媽,也可以擁有自己的人生。”
看著這條私信,林薇的眼淚掉了下來。她想起自己曾經的迷茫和絕望,想起蘇晴對她說的 “你的經曆很真實,肯定能幫助到很多人”。現在,她真的做到了。
晚上,張遠下班回家,看到林薇坐在沙發上發呆,手裏拿著手機,眼裏含著淚。“怎麽了?是不是遇到什麽不開心的事了?” 他趕緊走過去,關切地問。
林薇把粉絲的私信遞給張遠,笑著說:“沒什麽,就是覺得很開心。原來我的視頻真的能幫助到別人,這種感覺真好。”
張遠看完私信,緊緊抱住林薇:“我就知道你可以的。你不僅找回了自己,還幫助了這麽多人,你真的很了不起。”
婆婆也走過來,笑著說:“是啊,薇薇現在越來越厲害了,每天都有很多人喜歡她的視頻。昨天小區裏的王阿姨還跟我說,看了你的視頻,她跟兒媳婦的關係都變好了呢。”
林薇靠在張遠的懷裏,看著婆婆慈祥的笑容,聽著小糯米在嬰兒車裏發出的 “咿咿呀呀” 的聲音,心裏充滿了幸福。她知道,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產後抑鬱、迷茫無助的媽媽了。通過短視頻,她不僅找回了曾經的自己,還找到了一份能讓自己發光發熱的 “事業”。
雖然未來的路還有很多挑戰,比如如何持續產出優質內容,如何平衡短視頻創作和家庭,但林薇已經不再害怕了。因為她知道,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張遠的支持,有婆婆的理解,有粉絲的鼓勵,還有自己內心的力量,她一定能走得更遠,活得更精彩。
那天晚上,林薇在自己的備忘錄裏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曾經以為,當了媽媽後,我的人生就隻能圍著孩子和家庭轉。但現在我發現,媽媽這個身份,不是束縛我的枷鎖,而是讓我變得更強大的動力。感謝那些曾經的迷茫和痛苦,讓我學會了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感謝那些溫暖的陪伴和支持,讓我有勇氣重新出發。未來,我要繼續做真實的自己,用我的經曆,溫暖更多像我一樣的職場媽媽。”
寫完後,她合上筆記本,看著窗外的月光,嘴角揚起一抹溫暖的笑容。她知道,屬於她的 “短視頻之路” 才剛剛開始,而她已經做好了準備,帶著愛和勇氣,繼續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