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同質化 “困局” 與陪伴 “缺口”
字數:6094 加入書籤
初秋的清晨,陽光透過社區孵化基地的玻璃窗,落在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上。林薇拿起貨架上的手工編織籃,眉頭卻漸漸皺起 —— 這已經是本周第三次發現,王大姐的編織籃、李姐的鉤針玩偶,甚至新來學員張姐的布藝掛件,都帶著相似的花紋和款式。更讓她揪心的是,貨架上的商品積壓越來越多,上周的銷售額較上月下滑了近 40%。
“薇姐,這是剛統計的銷售報表。” 李妹拿著單子匆匆走來,語氣裏滿是焦慮,“手工類產品賣不動就算了,連我的水果幹也滯銷了,社區超市說最近有大型電商平台搞‘助農專場’,價格比我們低三成,他們要減少進貨量。”
林薇接過報表,指尖劃過 “手工類銷量下降 52%”“生鮮加工類銷量下降 35%” 的字樣,心裏沉甸甸的。基地搬入社區後,學員們跟風模仿熱銷產品,短短兩個月就陷入了 “同質化競爭” 的泥潭,如今再遭遇電商平台的低價衝擊,無異於雪上加霜。
“咱們得趕緊想辦法,再這樣下去,不少學員可能要撐不下去了。” 林薇召集核心學員開緊急會議,看著大家愁雲滿麵的樣子,繼續說道,“同質化是死路一條,咱們必須走差異化路線。王大姐,你的編織籃可以結合社區老人的需求,做帶扶手的助行杖掛籃;李姐,你的鉤針玩偶可以開發‘定製化’服務,印上孩子的名字和生日;張姐,你的布藝掛件可以和本地非遺傳承人合作,融入傳統紋樣……”
話沒說完,就有學員小聲嘀咕:“定製化多費時間啊,本來利潤就薄,這麽折騰能賺錢嗎?”“非遺合作要花錢吧?咱們現在資金這麽緊張,哪有閑錢搞這些?”
林薇看著大家的疑慮,心裏也沒底,卻還是硬著頭皮說:“現在不改變,隻能等著被淘汰。定製化和非遺合作初期可能辛苦,但能形成咱們的特色,以後才能站穩腳跟。資金的事,我去跟街道辦申請專項扶持,再聯係本地企業拉讚助,一定能解決。”
散會後,林薇立刻趕往街道辦,找到李偉副主任說明情況。李偉皺著眉說:“專項扶持資金申請周期長,至少要一個月。不過,區裏下個月要舉辦‘非遺文創集市’,你們要是能拿出特色產品參展,不僅能獲得曝光,還能爭取到區級創業補貼,就是時間太緊,隻剩兩周了。”
兩周時間,要完成產品創新、對接非遺傳承人、籌備參展物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林薇咬了咬牙:“我們一定趕得上!麻煩您幫我們預留一個展位。”
回到基地,她把參展的消息告訴學員們,勉強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可真正動手時,問題卻接踵而至:非遺傳承人檔期排滿,沒時間指導;定製化產品需要新的材料,采購渠道一時找不到;幾個學員因為擔心投入產出比,消極怠工,甚至私下抱怨 “林薇就會畫大餅”。
林薇一邊頂著壓力聯係非遺傳承人、跑材料市場,一邊還要挨個給學員做思想工作,每天忙到深夜才回家。推開家門時,客廳裏隻有婆婆和小糯米,張遠的拖鞋還擺在門口,顯然還沒回來。
“又這麽晚才回來?” 婆婆接過她手裏的包,語氣裏帶著心疼,“小糯米等你講故事,等得睡著了,嘴裏還念叨著‘媽媽什麽時候回來’。”
林薇走到臥室,看著女兒熟睡的小臉,眼角還掛著未幹的淚痕,心裏像被針紮一樣疼。她坐在床邊,輕輕幫小糯米掖好被子,想起這半個月,自己每天早出晚歸,連陪孩子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參加幼兒園的親子活動了。
第二天一早,林薇剛到基地,就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林媽媽,小糯米今天在幼兒園和小朋友打架了,把同學的畫撕了,您方便來一趟嗎?”
趕到幼兒園時,小糯米正坐在角落的小椅子上,低著頭,小手緊緊攥著衣角。老師無奈地說:“最近小糯米總是悶悶不樂,不太願意和小朋友玩,今天因為搶畫筆,突然就發脾氣了。您平時是不是陪她太少了?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情緒失控。”
林薇蹲下身,輕輕握住小糯米的手:“糯米,告訴媽媽,為什麽要和小朋友打架呀?”
孩子抬起頭,眼裏滿是委屈:“他們說我沒有媽媽陪,是沒人要的孩子…… 媽媽,你能不能多陪陪我?”
林薇的心像被撕碎了一樣,眼淚再也忍不住掉下來:“對不起,糯米,是媽媽不好,以後一定多陪你。”
晚上,張遠難得早回家,卻帶來了一個壞消息:“公司要成立新的技術研發部,調我去當負責人,接下來三個月要天天加班,周末可能也得泡在公司。”
林薇剛壓下去的焦慮瞬間又湧了上來:“現在基地正是關鍵期,小糯米又需要人陪,你這時候加班,家裏和基地怎麽辦?”
“我也沒辦法,這是晉升的關鍵機會,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 張遠的語氣帶著無奈,“基地那邊,你能不能先找個臨時負責人?家裏有媽幫忙,應該能應付。”
“媽年紀大了,怎麽能讓她一個人扛?” 林薇的聲音忍不住提高,“你隻想著你的晉升,有沒有考慮過我和孩子?這段時間我有多累,你看到了嗎?”
“我難道不累嗎?我這麽拚,還不是為了這個家!” 張遠也來了火氣,“你總說基地忙,可家裏的事你管過多少?小糯米的家長會你去過一次嗎?”
兩人越吵越凶,婆婆趕緊從臥室走出來:“別吵了!孩子都被你們吵醒了!”
林薇轉頭一看,小糯米站在臥室門口,眼裏滿是恐懼,嚇得瑟瑟發抖。她趕緊走過去抱住孩子:“糯米不怕,爸爸媽媽不是在吵架,是在商量事情。”
那天晚上,林薇失眠了。她看著身邊熟睡的張遠,心裏滿是委屈和迷茫。她理解張遠想抓住晉升機會,可也希望他能多分擔一些家庭和基地的壓力;她想做好孵化基地,幫助更多媽媽,卻也不想錯過小糯米的成長。兩難的處境,讓她第一次對自己堅持的 “平衡” 產生了懷疑。
第二天,林薇帶著疲憊的身體來到基地,卻發現更糟的事 —— 幾個消極怠工的學員竟然偷偷把積壓的手工產品低價賣給了小區門口的雜貨店,還散布謠言說 “聯盟要垮了,趕緊變現止損”。消息傳開,基地裏人心惶惶,不少學員都來找林薇要說法。
“薇姐,他們說的是真的嗎?基地是不是要撐不下去了?”
“要是基地解散了,我們的貨怎麽辦?一家人還等著吃飯呢!”
林薇看著大家焦慮的眼神,強壓下心裏的疲憊,堅定地說:“大家放心,基地不會垮!那些低價賣貨的學員,違反了聯盟規定,我們會按章程處理。但我向大家保證,兩周後的非遺文創集市,咱們一定能拿出像樣的產品,打開銷路。相信我,再堅持一下,我們一定能挺過去!”
話雖如此,林薇心裏卻沒底。她知道,光靠口頭承諾沒用,必須盡快拿出實際成果穩住人心。她想起之前聯係的非遺傳承人裏,有一位擅長剪紙的劉奶奶,住在隔壁社區,或許可以上門拜訪。
下午,林薇帶著小糯米一起去拜訪劉奶奶。沒想到,小糯米看到劉奶奶剪的小兔子剪紙,瞬間被吸引,拉著劉奶奶的手問:“奶奶,這個小兔子好可愛,你能教我剪嗎?”
劉奶奶被孩子的可愛模樣逗笑了:“當然可以啊,咱們一起剪好不好?”
看著小糯米專注剪紙的樣子,劉奶奶歎了口氣:“現在的年輕人都忙著賺錢,像你這樣願意帶孩子學傳統手藝的不多了。你們基地想做非遺文創,是好事,我願意幫忙,不收指導費,就當是為了讓更多人喜歡剪紙藝術。”
林薇又驚又喜,連忙道謝。接下來的幾天,劉奶奶每天都來基地指導學員,把剪紙紋樣融入編織、布藝產品中,原本普通的手工品瞬間變得獨具特色。小糯米也成了基地的 “小幫手”,每天跟著劉奶奶學剪紙,還會把自己的作品貼在學員的產品上,沒想到竟成了 “爆款” 元素,不少社區居民特意來買 “小糯米同款剪紙掛件”。
學員們看到產品有了起色,積極性也高了起來。王大姐的助行杖掛籃加上剪紙花紋,成了社區老人的 “搶手貨”;李姐的定製化鉤針玩偶印上孩子的名字和剪紙圖案,訂單排到了一個月後;張姐的布藝掛件融入非遺紋樣,還沒參展就被幾家文創店預定了。
可就在大家忙得熱火朝天時,林薇又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林媽媽,小糯米今天在幼兒園突然嘔吐,我們已經把她送到社區醫院了,您趕緊過來一趟。”
林薇趕到醫院時,小糯米正躺在病床上輸液,小臉蒼白。醫生說:“孩子是急性腸胃炎,大概率是最近飲食不規律,加上情緒緊張導致的。你們做家長的,再忙也要照顧好孩子的飲食和情緒,不能太疏忽了。”
林薇看著女兒虛弱的樣子,眼淚掉了下來。這時,張遠也匆匆趕來,看到小糯米的樣子,自責地說:“都怪我,最近太忙,沒照顧好你們。”
“不怪你,是我太貪心了,想把基地和家庭都做好,結果卻什麽都沒做好。” 林薇哽咽著說。
婆婆也趕來了,看著小糯米心疼地說:“以後基地的事,你們別太拚了,實在忙不過來,就緩一緩。孩子的身體要緊,別等出了大事才後悔。”
那天晚上,張遠主動提出:“以後我每天提前一小時下班,負責接小糯米放學,陪她做功課、玩遊戲;周末我抽半天時間去基地幫忙,你也能歇一歇。晉升的事,我跟領導說了,等過了這陣子再說,家庭和孩子更重要。”
林薇心裏一暖,知道張遠做出這個決定有多不容易。她握著張遠的手:“謝謝你,老公。以後咱們輪流去基地,周末一起帶糯米出去玩,再也不缺席她的成長了。”
非遺文創集市開幕那天,林薇的孵化基地展位前人山人海。小糯米穿著漢服,拿著自己剪的小兔子剪紙,給來往的客人介紹產品:“這是王奶奶做的籃子,上麵有我剪的小花,很漂亮哦!”
看著女兒自信的樣子,林薇心裏滿是欣慰。張遠忙著給客人打包產品,婆婆也在一旁幫忙收錢,學員們各司其職,臉上洋溢著笑容。王大姐的助行杖掛籃被區裏的養老院預定了一百個,李姐的定製化玩偶接到了電商平台的合作邀請,張姐的非遺布藝掛件還獲得了 “最佳創新獎”,拿到了兩萬元創業補貼。
集市結束後,學員們圍著林薇,激動地說:“薇姐,謝謝你!要是沒有你,我們早就放棄了。以後不管遇到什麽困難,我們都跟著你幹!”
林薇笑著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以後咱們還要開發更多特色產品,把基地做成咱們職場媽媽的‘創業名片’!”
晚上,一家人帶著小糯米去吃她最愛吃的火鍋。小糯米坐在林薇和張遠中間,一邊吃著蝦滑,一邊說:“爸爸媽媽,今天好多人誇我剪紙漂亮,我以後還要和劉奶奶學剪紙,幫基地賣更多東西!”
林薇和張遠對視一眼,都笑了。婆婆給林薇夾了一塊毛肚:“薇薇,你看現在多好,基地越來越好,糯米也開開心心的,以後咱們一家人就這樣,和和氣氣的,比什麽都強。”
林薇點點頭,心裏充滿了幸福感。她想起這段時間的艱難,從基地的同質化困局到家庭的陪伴危機,從學員的質疑到和張遠的爭吵,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但也正是這些困境,讓她學會了如何在事業和家庭間找到新的平衡,懂得了 “取舍” 和 “共擔” 的意義。
睡前,林薇像往常一樣打開備忘錄,寫下一段話:“曾經以為,成功是把事業做到多大,家庭是要做到毫無缺憾,後來才明白,真正的成功,是在困境中找到創新的勇氣;真正的幸福,是家人之間的互相理解和包容。基地的同質化困局,讓我們學會了差異化發展;家庭的陪伴缺口,讓我們懂得了彼此分擔。未來,不管遇到什麽風雨,隻要一家人攜手,和學員們並肩,就沒有跨不過的難關,沒有到不了的遠方。”
放下手機,林薇看著身邊熟睡的張遠和小糯米,聽著窗外的蟲鳴,心裏一片平靜。她知道,孵化基地的路還很長,家庭裏或許還會有新的挑戰,但她已經不再害怕。因為她明白,隻要心懷熱愛,懂得取舍,學會共擔,就能在事業和家庭的雙向奔赴中,收獲屬於自己的幸福與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