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品控 “驚雷” 與家庭 “暖光”

字數:5507   加入書籤

A+A-


    臘月的寒風卷著細碎的雪粒,敲打著 “姐妹手作” 線下體驗店的玻璃窗。林薇看著櫃台前絡繹不絕的顧客,手裏握著剛打印的月度銷售報表,嘴角揚起欣慰的笑容 —— 自 “姐妹手作” 上線三個月,憑借 “媽媽匠心 + 非遺元素” 的特色,線上線下銷售額突破五十萬,甚至有外地文創店主動提出加盟合作。
    “薇姐,這是剛到的藤編收納筐,代工廠那邊送了最後一批貨,說是趕在春節前給咱們備貨。” 李妹推著裝滿貨物的推車走進來,臉上帶著笑意,“今年咱們終於能給姐妹們發個大紅包了!”
    林薇笑著點頭,隨手拿起一個收納筐檢查,手指剛觸到藤條接口處,就感覺一陣粗糙 —— 邊緣的藤條沒有打磨光滑,還露出細小的毛刺,編織的縫隙也比之前鬆散。她心裏一沉,又接連拿起幾個,發現近三成的收納筐都存在同樣的問題。
    “怎麽會這樣?” 林薇的聲音有些發緊,“之前跟代工廠反複強調過品控標準,邊緣必須打磨三次,編織密度不能低於每厘米五針,他們怎麽敢偷工減料?”
    李妹也慌了神:“我這就給代工廠打電話!” 可電話接通後,對方卻態度敷衍:“林總,年底訂單多,工人手忙腳亂,難免有點小瑕疵,不影響使用。你們要是不滿意,要麽收下這批貨,要麽就等年後重新生產,反正我們現在沒精力返工。”
    掛了電話,李妹急得眼圈發紅:“這可怎麽辦?咱們已經接了兩百多個春節訂單,要是發出去的貨都是這樣,肯定會被投訴!”
    話音剛落,體驗店的門被猛地推開,一位穿著羽絨服的顧客怒氣衝衝地走進來,手裏提著一個破損的收納筐:“你們這是什麽質量?剛買回去沒兩天,把手就斷了!我要退貨!”
    林薇趕緊上前道歉,一邊給顧客辦理退貨,一邊心裏發涼。果然,接下來的兩天,線上線下陸續收到三十多起退貨申請,差評也開始刷屏:“剛買的收納筐全是毛刺,差點劃傷孩子”“宣傳的‘匠心手作’根本名不副實,像是流水線的殘次品”。更糟的是,本地一家競品店鋪趁機在社交平台散布謠言,說 “姐妹手作” 為了趕工期,把 “媽媽手作” 外包給小作坊,還附上了瑕疵產品的照片。
    “薇姐,線上店鋪的評分已經從 4.8 降到 4.2 了,新訂單量驟降了 60%!” 負責運營的年輕媽媽小張拿著手機跑進來,聲音帶著哭腔,“加盟的文創店也發來消息,說要暫停合作,等咱們解決質量問題再說。”
    林薇看著後台不斷彈出的退貨提醒和負麵評論,隻覺得一陣頭暈。她想起為了控製成本、擴大產能,才決定和代工廠合作,特意簽了嚴格的品控協議,沒想到對方還是出了問題。更讓她心寒的是同行的落井下石,那些謠言像潮水一樣,快要把剛起步的 “姐妹手作” 淹沒。
    “大家先別慌,” 林薇深吸一口氣,走到白板前寫下 “危機應對” 四個大字,“第一,立刻下架所有代工廠生產的收納筐,線上線下同步發布致歉聲明,承諾無條件退貨退款,承擔來回運費;第二,聯係所有已下單的顧客,說明情況,詢問是否願意更換其他產品或等待我們手工重做;第三,暫停和代工廠合作,組織學員連夜手工趕製合格的收納筐,優先交付春節訂單。”
    安排好工作,林薇立刻帶頭走進生產區,拿起砂紙開始打磨藤條。學員們也紛紛行動起來,王大姐戴著老花鏡,一針一線地加固編織縫隙;李妹抱著孩子,一邊哄睡一邊篩選合格的藤條;小張則守在電腦前,逐一回複顧客消息,耐心解釋情況。
    可手工製作速度遠趕不上訂單需求,加上年底物流即將停運,很多顧客不願意等待,堅持退貨。看著不斷減少的資金流水和堆積如山的瑕疵產品,林薇心裏像壓了塊巨石。晚上回家時,她疲憊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怎麽累成這樣?” 張遠剛下班回家,看到她臉色蒼白,趕緊接過她手裏的包,“是不是基地出什麽事了?”
    林薇把質量危機和同行抹黑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聲音帶著委屈:“我真後悔當初為了擴大產能找代工廠,現在不僅砸了‘姐妹手作’的招牌,還讓姐妹們的心血白費了。”
    張遠握住她的手,輕聲安慰:“別自責,誰都有犯錯的時候。明天我請半天假,幫你聯係做品控的朋友,看看能不能找到靠譜的小作坊,按咱們的標準代工;另外,我再聯係媒體的朋友,幫咱們做個‘透明化生產’的專題報道,讓大家看到咱們手工製作的過程,挽回口碑。”
    一旁的婆婆正在給小糯米縫新年棉襖,聽到兩人的對話,放下手裏的針線:“手工做的東西,最講究實在。明天我也去基地幫忙,我年輕的時候,可是村裏有名的巧手,編筐、縫補都拿手。”
    小糯米也舉起手裏的剪紙:“媽媽,我也去幫忙,我可以在筐上貼漂亮的剪紙,顧客肯定會喜歡!”
    看著家人溫暖的支持,林薇心裏的焦慮消散了些。可第二天一早,新的麻煩又找上門來 —— 婆婆在基地幫忙打磨藤條時,突然捂住胸口,臉色發白,差點暈倒。林薇嚇得趕緊送她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 “冠心病輕微發作,需要住院觀察一周,避免勞累”。
    醫院的繳費單和基地的資金缺口像兩座大山,壓得林薇喘不過氣。更讓她崩潰的是,張遠突然接到公司電話,說 “華東區供應鏈出了緊急問題,需要立刻去上海處理,至少要一周”。
    “你怎麽偏偏這時候出差?” 林薇的聲音忍不住發抖,“媽住院需要人照顧,基地的事一團糟,糯米還要上學,你走了,我一個人怎麽扛?”
    “我也沒辦法,這個項目關係到公司全年的業績,領導指定要我去。” 張遠的語氣帶著愧疚,“媽那邊,我已經聯係了護工,白天幫忙照顧;糯米上學,我讓同事順路接送;基地的事,你讓李姐和王大姐多分擔,實在不行,就先暫停部分訂單,別硬撐。”
    “暫停訂單?那顧客怎麽辦?姐妹們的工資怎麽辦?” 林薇的情緒再也控製不住,“你每次都是這樣,一有工作就把家裏的事丟給我,你有沒有想過我有多難?”
    “我難道不想在家嗎?我出差也是為了這個家!” 張遠也來了火氣,“你總說基地忙,可你有沒有算過,家裏的房貸、車貸,還有糯米的學費,哪一樣不是我在扛?”
    兩人在醫院走廊裏吵了起來,引得路人紛紛側目。小糯米嚇得拉著林薇的衣角,小聲說:“媽媽,別吵架,我可以自己上學,還可以去醫院陪奶奶,不讓你操心。”
    看著女兒懂事又害怕的樣子,林薇心裏一軟,眼淚掉了下來:“對不起,糯米,媽媽不該在你麵前吵架。”
    張遠也冷靜下來,歎了口氣:“老婆,對不起,我不該跟你發脾氣。我再跟領導溝通一下,看看能不能遠程處理部分工作,盡量早點回來。”
    最終,張遠還是去了上海,但每天都會抽時間視頻,詢問婆婆的病情和基地的情況,還遠程幫林薇聯係了兩家小型手工作坊,願意按 “姐妹手作” 的標準代工,價格比之前的代工廠還低 10%。
    婆婆住院期間,林薇每天往返於醫院、基地和學校之間,忙得像個陀螺。早上,她先送小糯米上學,再去醫院給婆婆送早餐,陪她聊會兒天;上午趕回基地,和學員們一起趕製訂單;中午匆匆吃幾口飯,又要去醫院照看婆婆;下午繼續在基地工作,晚上接小糯米放學,再去醫院陪床,等婆婆睡著後,還要回基地加班到深夜。
    有一天,林薇在基地加班到淩晨,趴在桌上睡著了,夢裏全是顧客的投訴和婆婆的病情。醒來時,發現小糯米不知什麽時候跑到了基地,手裏拿著一個保溫桶:“媽媽,奶奶讓我給你送雞湯,說你要是累倒了,我們都會擔心的。”
    林薇抱住孩子,眼淚再也忍不住掉下來。她看著保溫桶裏還冒著熱氣的雞湯,心裏滿是溫暖。那一刻,她突然覺得,不管再難,隻要有家人的支持,就有堅持下去的勇氣。
    讓林薇沒想到的是,基地的質量危機,竟意外讓學員們更加團結。王大姐把自己攢的養老錢拿出來,幫基地墊付了部分材料款;李妹聯係了以前的同學,幫忙對接了本地的公益組織,組織誌願者來基地幫忙打包、發貨;小張則利用自己的運營經驗,在社交平台發起 “媽媽匠心計劃”,直播學員們手工製作的過程,講述每個產品背後的故事。
    直播中,林薇拿著打磨光滑的藤條,對著鏡頭說:“對不起,因為我們的疏忽,讓大家失望了。但請相信,‘姐妹手作’的每一個產品,都凝聚著媽媽們的心血。我們或許走得慢,但會一直堅持用真心做實事,不辜負大家的信任。”
    讓她驚喜的是,直播結束後,不僅有很多老顧客留言 “願意等你們的手工產品”,還有不少新顧客下單支持,甚至有位做企業團建的客戶,一次性訂購了兩百個手工收納筐,說 “要支持媽媽們的匠心”。
    一周後,婆婆順利出院,張遠也提前從上海回來。當他走進基地,看到學員們有條不紊地工作,線上訂單量逐漸回升,感動地說:“老婆,你太不容易了,我以後一定多抽時間幫你。”
    婆婆也笑著說:“以後基地忙的時候,我就在家給大家做飯,雖然不能做重活,但也能幫你們搭把手。”
    春節前,“姐妹手作” 終於完成了所有訂單的交付。讓林薇意外的是,那些收到手工製作收納筐的顧客,紛紛在社交平台曬單,稱讚 “手感細膩,充滿溫度”,還有人說 “能感受到製作者的用心,比機器生產的產品更有意義”。基地的口碑不僅沒有垮掉,反而比之前更好,加盟的文創店也重新恢複了合作,還新增了三家外地合作夥伴。
    除夕夜,林薇一家和基地的幾位核心學員一起吃年夜飯。餐桌上,擺滿了大家親手做的家常菜,還有 “姐妹手作” 的剪紙窗花和藤編裝飾品,充滿了年味。
    王大姐舉起酒杯,笑著說:“今年雖然經曆了不少困難,但咱們都挺過來了!多虧了薇姐,帶著咱們一步步往前走。我相信,明年咱們‘姐妹手作’一定會越來越好!”
    李妹也笑著說:“是啊,以前我總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家庭主婦,現在不僅能賺錢養家,還找到了自己的價值,真的很感謝薇姐和姐妹們。”
    林薇看著大家臉上的笑容,心裏滿是成就感。她舉起酒杯,對大家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新的一年,咱們繼續攜手,把‘姐妹手作’做成真正讓媽媽們驕傲的品牌!”
    小糯米也舉起手裏的果汁,奶聲奶氣地說:“祝媽媽和阿姨們新年快樂,咱們的筐筐賣得越來越好!”
    看著女兒可愛的樣子,林薇和張遠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眼裏看到了幸福。這個春節,雖然經曆了不少風雨,但也讓她更加明白,所謂的 “成功”,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在困境中有人並肩;所謂的 “幸福”,不是沒有矛盾,而是在磨合中彼此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