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柏葉破堿與專利暗戰
字數:3392 加入書籤
林薇的指尖剛觸到鬆苗發黑的根係,一股腐臭味就飄了過來 —— 根係黏糊糊的,輕輕一扯就斷,葉片蜷曲成褐色,一碰就簌簌掉渣。“農技人員說沒救了,鹽堿滲進土裏,重新種至少要 2 個月。” 王大姐蹲在地上,手裏攥著一把枯苗,聲音發抖,“300 套歐洲訂單隻剩 15 天,15 萬違約金咱們根本拿不出來!”
展廳裏的空氣像灌了鉛。老種子躺在婆婆的鐵皮盒裏,隻剩最後 5 斤,顆粒飽滿卻透著絕望;運營小張抱著工資表,眼淚滴在 “學員工資 5 萬” 幾個字上:“賬戶隻剩 2 萬,銀行還不給貸款,農戶的鬆苗賠償還要 3 萬…… 咱們是不是真的要垮了?”
林薇剛要說話,手機就響了 —— 是漢斯的越洋電話,背景音裏滿是垃圾車的轟鳴聲:“林!商超把 200 套正品全扔了!啟星的人在旁邊拍照,還發通稿說‘中國非遺手作該銷毀’!東南亞進口商也發函,說‘絕不供貨給非合作品牌’!”
電腦屏幕上,啟星的通稿刺眼 ——“啟星創投肅清劣質手作,守護行業品質標準”,配圖是商超員工把基地的竹編筐扔進垃圾車,啟星高管站在旁邊微笑。聯盟群裏,山西染坊發來私信:“啟星說幫我們申請染料專利,還免檢測費,我們…… 想暫停原料共享”;陝西竹編直接退群,朋友圈配了張 “啟星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 的照片。
“專利?他們憑什麽申請!” 林薇攥緊手機,轉身衝進鬆苗地 —— 婆婆正蹲在地上,用黑陶盆舀淘米水澆枯苗,舊布帶勒得她腰上發紅,卻一勺一勺澆得認真。“媽,農技人員說沒救了,您別白費力氣了……”
“沒試過怎麽知道?” 婆婆抬起頭,額頭滲著汗,黑陶盆的裂縫沾著泥土,“你爺爺當年在鹽堿地種麥子,就是用淘米水澆活的!這鬆苗跟麥子一樣,隻要根沒全爛,就有救!” 她從口袋裏掏出個皺巴巴的本子,是公公的救苗筆記:“你看,上麵寫著‘淘米水 + 草木灰(無鹽堿),每天澆一次,3 天見綠’!”
半小時後,基地門口擠滿了人 —— 婆婆的老鄰居、學員的家人,甚至老王(提供草木灰的農戶)都來了,手裏拎著裝滿淘米水的桶。“林總,我對不起你!” 老王突然跪在地上,手裏舉著個裝著鹽堿的小袋子,“啟星威脅我,說不往草木灰裏加這個,就不讓我兒子在他們的工廠上班!我…… 我實在沒辦法!” 他還掏出個錄音筆:“這是他們讓我加鹽堿的錄音,還有送鹽堿的時間記錄,你們拿去告他們!”
林薇趕緊扶起老王:“你能站出來,就比什麽都強!咱們現在一起救鬆苗!”
接下來的 3 天,所有人都在鬆苗地忙碌 —— 婆婆負責配淘米水(按筆記比例加無鹽堿草木灰),老王幫著鬆土,小糯米蹲在旁邊,把自己剪的 “葉脈剪紙” 貼在鬆苗上:“鬆苗快醒,我給你貼護身符!” 第 3 天早上,林薇驚喜地發現,60% 的鬆苗冒出了嫩綠的新芽,葉片舒展,透著生氣。
與此同時,張遠帶著學員在周邊山區采摘側柏葉。“林業站說,側柏葉含的單寧和鬆針差不多,能熬染料!” 他用家裏的高壓鍋測試熬製時間,鍋底燒糊了 3 次,終於確定 “1.5 小時固色最好”。熬出的深褐色染料,帶著淡淡的柏葉香,檢測顯示 “固色性比鬆針還好”。
漢斯的消息也傳來好消息:“我聯係了 15 家歐洲社區手作店,他們反感啟星壟斷,願意賣咱們的貨!首單就有 180 套,還不要進場費!” 他還發來小糯米的 “葉脈驗真” 短視頻播放數據:“2 萬多點讚,很多媽媽說‘因為孩子喜歡剪紙,要下單’!”
更讓人驚喜的是,國家級非遺中心組織 “文旅手作巡展”,30 家景區現場簽約,訂單量達 500 套;山西染坊看到 “基地救苗 + 渠道破局”,主動發消息道歉:“我們不該相信啟星,現在就回歸聯盟,共享原料!”
基地的展廳裏,又恢複了熱鬧 —— 婆婆在教新學員熬側柏葉染料,小糯米在教大家貼葉脈剪紙,張遠在調試線上商城的訂單係統,老王幫著打包,臉上滿是愧疚後的踏實。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落在每個人身上,暖得像春天。
好景沒持續多久。周日下午,林薇剛收到社區手作店的訂單確認,法院的傳票就寄到了 —— 啟星以 “侵犯專利” 為由起訴,稱 “基地使用的‘鬆針 側柏葉染料工藝’是其在先研發,要求停止使用 + 賠償 20 萬”。
“他們怎麽敢申請專利!” 張遠翻開庭傳票附件,裏麵是啟星的專利申請文件,“申請時間是咱們用側柏葉的第 2 天,明顯是搶注!”
漢斯的緊急消息也來了:“歐洲出現高仿品 3.0!用側柏葉假冒正品,還模仿葉脈防偽,用塑料葉脈替代梧桐葉脈!10 家社區店誤收,要求你們提供‘葉脈 DNA 檢測方法’,否則暫停合作!”
張遠拿著一份匿名快遞跑進來,裏麵是 “啟星與專利代理機構的合**議”:“他們要搶注聯盟所有手作工藝專利!以後咱們用自己的手藝,都要給他們交錢!”
林薇站在側柏葉堆旁,看著小糯米貼在上麵的葉脈剪紙,突然覺得一陣寒意。她知道,啟星的終極專利絞殺來了 —— 從原料到工藝,從渠道到專利,他們想徹底壟斷非遺手作的 “生存權”。
但她也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她拿起手機,在 “非遺原料互助聯盟” 的群裏發了條消息:“啟星想靠專利壟斷手藝,咱們就聯合申請‘非遺工藝集體商標’,用法律保護自己!明天上午 9 點,基地開專利突圍會,想一起扛的,來。”
發送鍵按下的瞬間,她看到遠處的路上,有輛印著 “啟星專利” 的車駛過,車窗裏有人舉著相機,對著基地的側柏葉堆拍照。林薇握緊了婆婆遞來的黑陶盆(沾著淘米水,帶著溫度),指尖觸到小糯米剪紙的葉脈 —— 隻要老手藝還在,隻要匠心還在,隻要家人和盟友還在,就沒有跨不過的坎。隻是她不知道,啟星已經偷偷聯係了專利局的審核人員,試圖 “加快專利授權”,讓基地來不及提出異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