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雨水救苗與標準暗戰

字數:3703   加入書籤

A+A-


    林薇的指尖剛觸到鈣化種苗的根須,白色粉末就簌簌落在掌心 —— 根須像曬幹的粉筆,一捏就碎,斷麵還泛著不正常的瓷白色。“100 畝全這樣!” 老秦蹲在育苗區的田埂上,把種苗摔在地上,葉片卷成褐色的筒狀,“農技人員說 48 小時內不換合格水,這些苗就全爛在地裏!咱們 80 戶農戶,今年的收成全沒了!”
    基地外的吵鬧聲震得窗戶發顫。80 戶農戶舉著 “還我 80 萬賠償” 的牌子,人群裏有人扛著被堵塞的井口照片,有人舉著啟星的 “專利侵權警告函”,喊得嗓子都啞了:“要麽賠錢,要麽給水!”
    林薇剛要說話,法院的快遞員就闖進辦公室,手裏拿著兩封傳票 —— 國內的 “專利侵權賠償 50 萬”,歐盟的 “永久禁止入境訴訟”,紅色的公章像兩塊烙鐵,燙得她指尖發麻。“12 家歐洲品牌全暫停訂單了!” 運營小張抱著訂單表哭,“原料倉庫被供應商鎖了,咱們連熬染料的槐樹葉都沒了!”
    “水!咱們連水都沒了!” 王大姐背著空水桶衝進來,褲腿沾滿泥,水桶底還沾著堵塞井口的水泥塊,“啟星的人把井口堵了,河道邊全是‘禁止取水’的牌子!我跑了 5 個鄉鎮,就找到 1 處山泉,水渾得能當墨用!”
    聯盟群裏的消息更讓人心沉。安徽染坊發了張 “啟星水源  專利全包協議” 的照片,配文 “認清現實,才能活下去”;河南竹編跟著轉發,還在行業群發了 “基地山泉位置” 的定位,啟星的人立刻評論:“傳統手作不懂水源標準,早該被淘汰”;僅剩的老趙手作發來私信:“啟星說幫我還 3 萬貸款,我…… 我沒辦法”。
    “沒辦法?咱們老祖宗靠雨水都能活種苗,現在怎麽就沒辦法了!” 婆婆突然從柴房裏拖出個舊陶甕,甕身上刻著 “1943”,沾著淡褐色的雨水痕,“你爺爺 1943 年在山區,遇到大旱,就靠接雨水活種苗!這裏有他的筆記,寫著‘雨水加艾草汁,能軟水質,還能壯苗’!”
    林薇趕緊扶住陶甕,甕口的缺口蹭得手指發疼。甕底藏著張泛黃的紙,是爺爺的雨水收集筆記:“用竹架搭棚,塑料膜接雨,雨水沉澱一日,加艾草汁(每桶水加半斤),攪拌均勻,灌根時慢澆,忌急灌”,落款日期是 “1943 年 7 月 15 日”,旁邊畫著個簡易的雨水棚示意圖,連 “竹架間距 1 米” 都標得清清楚楚。
    半小時後,基地的空地上,20 位老鄰居正忙著搭雨水棚 —— 用竹架當骨,塑料膜當頂,小糯米蹲在旁邊幫著拉膜,膜被風吹得鼓起,孩子拽得小臉通紅,卻笑著說 “奶奶,棚子像大傘,能接好多雨”。婆婆站在陶甕旁,指揮大家往雨水裏加艾草汁:“按筆記來,每桶加半斤,多了少了都不行!” 她的手背被陶甕燙出紅泡,卻顧不上揉,隻顧著攪拌雨水,艾草汁濺得她圍裙上全是淡綠色。
    就在這時,一輛藍色的摩托車停在基地門口,是啟星水庫的管理員老李。“林總,我是老李!” 他從包裏掏出個 U 盤,“這裏麵是啟星往蓄水池投硬化劑的監控,還有他們壟斷水源的計劃!” 他還遞來張地圖,“水庫有個備用取水口,我偷偷留的,能供 20 畝苗用水!” 老李的眼睛通紅:“我老伴當年重病,是婆婆用手作賺的錢幫我湊的醫藥費,我不能看著你們被啟星坑!”
    張遠立刻拿著 U 盤去調監控,屏幕上清晰地顯示著啟星人員往蓄水池倒白色粉末的畫麵,時間、人物都清清楚楚。“這就是證據!” 他激動地拍桌子,趕緊幫著搭建臨時輸水管道,電腦旁的草莓味咖啡罐堆了 7 個,罐底沾著沒衝開的粉末,他的眼睛紅得像布滿血絲,卻一刻也不敢停。
    小糯米的 “檢測剪紙” 也派上了用場。她把塗滿艾草汁  酚酞試劑的剪紙貼在水樣旁,對農戶喊:“大家看,紅的是壞水,白的是好水!” 農戶們圍著剪紙,看到雨水顯白色,山泉顯淡紅,都歡呼起來:“咱們有好水了!”3 天裏,雨水棚收集了 50 噸雨水,鈣化的種苗經雨水灌溉,葉片慢慢舒展開,根須也重新變得柔韌。
    好消息接連傳來 —— 國內法院因 “基地提供 1943 年在先使用證據”,駁回啟星訴訟;歐盟法院也駁回訴訟,12 家歐洲品牌恢複訂單;安徽染坊、河南竹編帶著 “啟星協議陷阱證據” 回歸,還聯合基地發起 “全球傳統手作水源保護聯盟”;供應商看到基地好轉,也打開了原料倉庫的門。
    基地的雨水棚下,熱鬧得像過節 —— 婆婆在教農戶調雨水  艾草汁,小糯米舉著檢測剪紙,教大家認 “好水壞水”;張遠在調試 “雨水收集監測係統”,屏幕上是全球聯盟基地的雨水收集數據;老秦被農戶圍著,聽他講 “怎麽用雨水救活種苗”。陽光透過塑料膜灑進來,落在嫩綠的苗尖上,雨水的清香混著艾草味,暖得像春天。
    好景沒持續多久。周日下午,林薇剛收到歐洲聯盟品牌的雨水設備訂單,王大姐就跑進來,臉色慘白:“啟星收購了全球最大的雨水設備供應商!說明年起,非合作品牌要麽花 15 倍價買設備,要麽就沒設備用!咱們的雨水棚都是臨時的,冬天一凍就壞,沒設備不行啊!”
    漢斯的緊急電話也來了:“啟星在 ISO 推‘手作水源國際標準’,說隻能用工業淨化水,雨水、山泉都是‘非標準水’!7 天後投票,要是通過,咱們的產品就進不了國際市場了!”
    張遠拿著一份匿名快遞跑進來,裏麵是 “啟星與海外環保組織的合**議”:“他們要偽造咱們雨水收集汙染環境的報告,在國際上抹黑咱們!”
    林薇站在雨水棚旁,看著小糯米貼在棚架上的 “檢測剪紙”,突然覺得一陣寒意。她知道,啟星的終極標準絞殺來了 —— 從雨水設備到國際標準,從專利圍剿到環境抹黑,他們想徹底掐斷傳統手作的生態根脈。
    但她也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她拿起手機,在 “全球傳統手作水源保護聯盟” 的群裏發了條消息:“啟星想壟斷設備、改國際標準,咱們就聯合造設備、推傳統水源標準!明天上午 9 點,基地開標準守護會,想一起扛的,來。”
    發送鍵按下的瞬間,她看到遠處的路上,有輛印著 “啟星雨水設備” 的卡車駛過,車廂裏裝滿了雨水收集罐,車身上貼著 “啟星專屬設備” 的標簽。林薇握緊了婆婆遞來的舊陶甕(甕裏還剩半罐雨水  艾草汁,帶著爺爺的溫度),指尖觸到小糯米剪紙的試劑痕跡 —— 隻要傳統種苗還在,隻要匠心還在,隻要全球守藝人還在,就沒有跨不過的坎。隻是她不知道,啟星已經偷偷在海外環保組織的報告裏,偽造了 “基地雨水收集導致周邊土壤酸化” 的檢測數據,這份報告將在 ISO 投票前 24 小時發布,直接影響投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