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艾草辨土與燃料暗戰
字數:4014 加入書籤
林薇的指尖剛觸到碼頭寄回的破損陶甕,斷茬處的陶土就簌簌掉渣 —— 原本密實的真陶土,現在混著灰白色的劣質黏土,用指甲一摳就能刮下一層,甕身的 “手工拉坯紋路” 其實是機器壓印的,邊緣整齊得毫無生氣。“100 個全這樣!” 漢斯的哭腔從聽筒裏鑽出來,背景音裏有消費者的怒吼:“我等了 3 個月,就收到個碎甕!” 電腦屏幕上,啟星的公關視頻正在播放:工作人員用錘子砸基地的陶甕,碎塊飛濺,配文 “中國傳統陶甕,劣質到不堪一擊”。
基地外的吵鬧聲越來越近。50 戶農戶舉著 “還我陶土損失” 的牌子,老秦站在最前麵,手裏攥著開裂的陶甕碎片:“咱們用啟星的陶土燒甕,不僅沒賺到錢,還得賠歐洲的損失!再沒真陶土,咱們的窯廠就隻能拆了!”
林薇剛要說話,王大姐抱著啟星的仿品套裝衝進來,仿品陶甕上的 “指紋壓痕” 泛著不自然的光澤:“你看!這壓痕是印的,不是捏的!可消費者分不清啊,國內文旅店都在賣這個,咱們的訂單全沒了!” 運營小張舉著賬戶明細哭:“就剩 4000 塊,連鄰省真陶土的運費都不夠,下周就得停產!”
原料倉庫的門又被貼了張新的 “催債通知”。3 家供應商站在門口,指著堆在角落的劣質陶土:“要麽把欠的 10 萬還了,要麽就用這些陶土抵賬!”
聯盟群裏的消息更讓人心沉。山西染坊發了張 “啟星工藝培訓” 的照片:“以後跟著啟星學‘標準工藝’,不用再靠老法子瞎折騰”;河北竹編跟著轉發,還在群裏發了張 “基地新陶土礦地圖”,啟星的人立刻評論:“這礦我們已經買了,傳統手作就等著沒原料吧”。
“沒原料?咱們老祖宗靠艾草灰水辨陶土、找真礦,現在怎麽就沒原料了!” 婆婆突然從陶窯磚縫裏抽出張泛黃的紙,紙上沾著黑色的窯火炭痕,“你爺爺 1929 年在山區,就靠這法子找真陶土!筆記裏寫著‘真陶土遇艾草灰水顯深褐,劣質土顯灰白,手工拉坯的指紋壓痕裏有陶土顆粒,機器印的沒有’!”
林薇趕緊接過筆記,紙頁脆得一碰就掉渣,用毛筆寫著:“艾草灰五斤,加水熬煮一時辰,取澄清液澆陶土:深褐者為真,灰白者為假;手工陶甕需留‘活指紋’(指腹紋理裏嵌陶土顆粒),機器仿品指紋光滑無顆粒”,落款日期是 “1929 年 9 月 17 日”,旁邊畫著陶片檢測、指紋對比的示意圖,連 “艾草要選陳艾,灰水要澄清 3 天” 都標得清清楚楚。
半小時後,基地的空地上擺滿了陶片和艾草灰水 —— 婆婆的老鄰居、學員的家人,甚至之前鬧過的農戶,都提著桶來幫忙。“林總,之前是我糊塗,對不住!” 老秦放下桶,手裏還攥著塊真陶土樣本,“我用艾草灰水試了,啟星的陶土顯灰白,這才是真的!咱們一起找真礦!”
婆婆站在陶土堆旁,指揮大家澆艾草灰水:“按筆記來,要澆透,等 5 分鍾再看顏色!” 她的手背被陶土磨出裂口,小糯米趕緊找創可貼幫她貼上,還在創可貼畫了個小陶片:“奶奶,真陶片會保護你”。老人笑著把孩子抱起來,一起蹲在陶土堆旁,艾草灰水濺到兩人衣服上,褐一塊、綠一塊,孩子卻笑著說 “這是真陶土的印記”。
就在這時,一輛農用三輪車停在基地門口,陶土礦工人老周從車上跳下來,車廂裏裝著 50 噸真陶土:“林總,我是老周!這是啟星摻假的證據,還有新陶土礦的位置!” 他的手裏攥著張欠薪條,“啟星欠我 3 個月工資,還讓我摻假,我不能幹喪良心的事!我爸當年靠你婆婆的製陶手藝活下來,我得報恩!”
張遠立刻用艾草灰水檢測,真陶土果然顯深褐色。“這就是鐵證!” 他激動地拍桌子,趕緊幫著搭建 “工藝保密係統”,在纖維加工區裝了 “水印攝像頭”,電腦旁的草莓味咖啡罐堆了 15 個,罐底沾著沒衝開的粉末,他的眼睛紅得像布滿血絲,卻一刻也不敢停。
小糯米的 “蘆葦杆陶甕防偽” 也派上了用場。她把蘆葦杆嵌進新燒的陶甕,舉著陶甕說 “大家看,燒完變黃的是真蘆葦,變白的是假的!” 農戶們圍著陶甕,看到蘆葦杆顯焦黃色,都歡呼起來:“咱們的陶甕是真的!” 她的 “陶土檢測小視頻” 在海外爆火,# 小糯米的陶土實驗 話題登上 10 國熱搜,5 億網友留言 “支持中國非遺,拒絕仿品”。
三天後,好消息接連傳來 ——50 噸真陶土燒製的 100 個陶甕全部合格,歐洲訂單重新發貨;歐盟消協因 “找到啟星摻假證據” 暫停賠償訴訟,8 家歐洲品牌恢複合作;山西染坊、河北竹編等 5 家品牌發現啟星 “仿品 3 個月開裂”,憤怒撕毀協議,帶著 “啟星欠薪證據” 回歸,還聯合基地發起 “全球傳統手作工藝保護聯盟”;土耳其陶甕作坊、匈牙利蘆葦農戶主動加入,提供真陶土、真蘆葦供應鏈支持。
基地的陶窯旁,熱鬧得像過節 —— 婆婆在教農戶拉坯留 “活指紋”,小糯米舉著 “蘆葦杆陶甕”,教大家 “認焦黃蘆葦”;張遠在調試 “原料溯源係統”,屏幕上是新陶土礦、蘆葦地的實時畫麵;漢斯通過視頻連線,向歐洲品牌展示真陶甕的 “活指紋”,笑著說 “這就是傳統手作的溫度”;老秦被農戶圍著,聽他講 “怎麽用艾草灰水找真陶土”。陽光透過陶窯的煙囪灑下來,落在剛燒製好的陶甕上,真陶土的清香混著艾草味,暖得像春天。
好景沒持續多久。周日下午,林薇剛收到土耳其陶甕作坊的真陶土訂單,王大姐就跑進來,臉色慘白:“啟星收購了全球最大的陶窯鬆木柴供應商!說明年起,非合作品牌要麽花 30 倍價買柴,要麽就沒柴燒陶!咱們的 10 座陶窯,再燒 10 天就沒柴了!”
漢斯的緊急電話也來了:“啟星在 10 國開了‘仿傳統手作連鎖店’!用合成纖維 + 劣質陶土做仿品,3 折賣,搶了咱們 60% 的海外市場!還有,他們要偽造咱們的‘重金屬超標’報告,下周就會發布!”
張遠拿著一份匿名快遞跑進來,裏麵是 “啟星與海外認證機構的合**議”:“他們要抹黑咱們的手作不安全,讓國際市場徹底拒絕咱們!”
林薇站在陶土堆旁,看著小糯米貼在上麵的 “蘆葦杆陶甕剪紙”,突然覺得一陣寒意。她知道,啟星的終極燃料 全球化絞殺來了 —— 從鬆木柴壟斷到全球仿品店,從安全抹黑到原料圍剿,他們想徹底掐斷傳統手作的全球生路。
但她也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她拿起手機,在 “全球傳統手作工藝保護聯盟” 的群裏發了條消息:“啟星想壟斷燃料、搞全球仿品、抹黑咱們,咱們就聯合找新燃料、建真手作連鎖店、做安全認證!明天上午 9 點,基地開全球守藝會,想一起扛的,來。”
發送鍵按下的瞬間,她看到遠處的路上,有輛印著 “啟星鬆木柴” 的卡車駛過,車廂裏裝滿了鬆木柴,車身上貼著 “啟星專屬陶窯燃料” 的標簽。林薇握緊了婆婆遞來的 1930 年陶土篩選陶片(沾著艾草灰,一半深褐一半灰白),指尖觸到小糯米剪紙的蘆葦杆 —— 隻要傳統工藝還在,隻要匠心還在,隻要全球守藝人還在,就沒有跨不過的坎。隻是她不知道,啟星已經偷偷在新收購的鬆木柴裏 “添加濕木屑”(燃燒時火力不足,陶甕燒製會夾生),而基地剛向該供應商預訂了 100 噸鬆木柴,下周就要運到陶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