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陶土救甕與工藝暗戰

字數:4213   加入書籤

A+A-


    林薇的指尖剛觸到消費者寄回的碎渣,纖維就 “簌簌” 散在掌心 —— 原本堅韌的蘆葦纖維,現在像曬幹的脆餅,一捏就成粉末,竹筐的斷茬處還沾著淡藍色的唾液痕跡(小糯米檢測過,是降解纖維的標誌)。“500 套全這樣!” 漢斯的哭腔從聽筒裏鑽出來,背景音裏有老人的抽泣聲,“有個荷蘭老太太說,這是她給孫女買的生日禮,現在隻剩一筐碎渣!歐盟消協要賠 120 萬,18 家品牌全跟咱們終止合作了!”
    基地外的吵鬧聲震得窗戶發顫。150 戶農戶舉著 “還我 40 萬灌溉損失” 的牌子,老秦站在最前麵,手裏攥著枯死的槐樹苗,葉片發黃卷曲,根須幹得像鐵絲:“90 座雨水棚全塌了,沒水澆地,10 畝苗都死了!你要是再沒纖維、沒陶甕,咱們今年就全完了!”
    林薇剛要說話,王大姐背著半袋手工纖維衝進來,袋子裏的蘆葦葉還沒撕幹淨,纖維沾著泥土:“就剩這點了,夠編 20 座棚,剩下的 90 座怎麽辦啊!” 運營小張抱著 30 個殘次陶甕,甕身上的裂縫用膠帶粘著,有的甕底還漏著水:“12 個縣市就找到這些,裝不了多少雨水,再這樣下去,剩下的苗也得枯死!”
    原料倉庫的門 “哢嗒” 一聲被鎖上。3 家供應商貼完 “欠債還錢” 的紙條,指著賬戶餘額說:“就剩 6000 塊,連陶土都買不起,要麽還錢,要麽搬東西抵債!”
    聯盟群裏的消息更讓人心沉。山西染坊發了張 “啟星纖維  陶甕全包協議” 的照片,配文 “認清現實,別再扛了”;河北竹編、安徽剪紙、河南手作跟著轉發,還在行業群發了 “基地纖維加工工藝參數”,啟星的人立刻評論:“傳統手作的工藝早該淘汰,咱們的仿手工纖維才是未來”;老趙手作發來私信,語氣發抖:“啟星說要舉報我原料不合格,我…… 我沒辦法,他們要你的製陶配方,要不…… 我給他們吧?”
    “沒辦法?咱們老祖宗靠手工製陶、手工加工纖維活了幾十年,現在怎麽就沒辦法了!” 婆婆突然從老陶輪的木軸裏抽出張泛黃的紙,陶輪上刻著 “1932”,木軸裂縫裏還沾著紅陶土,“你爺爺 1932 年在山區,沒陶甕就自己燒,沒纖維就自己加工!這裏有他的筆記,寫著‘本地紅陶土加蘆葦灰,柴火燒的陶甕耐凍,手工捶打的纖維更韌’!”
    林薇趕緊接過筆記,紙頁脆得一碰就掉渣,用毛筆寫著:“紅陶土(霜降後挖)3 份,蘆葦灰 1 份,加水揉至‘捏成團、不粘手’,手工拉坯,柴火燒製 3 時辰(火候‘外紅內暗’最佳);蘆葦纖維需‘蒸汽軟化 30 分鍾,手工捶打 20 次’,韌性可增三成”,落款日期是 “1932 年 10 月 25 日”,旁邊畫著陶輪拉坯、纖維捶打的示意圖,連 “陶土要曬 3 天去潮氣” 都標得清清楚楚。
    半小時後,基地的山路上擠滿了人 —— 婆婆的老鄰居、學員的家人,甚至之前堵門的農戶,都扛著鋤頭去挖紅陶土。“林總,之前是我糊塗,對不住!” 老秦放下鋤頭,手裏還攥著張 “啟星降解纖維的檢測報告”,“我家孩子用你的檢測卡試了,啟星的纖維顯藍色,是壞的!咱們一起告他們!”
    婆婆站在陶土堆旁,指揮大家揉陶土:“按筆記來,要揉到不粘手,曬 3 天再拉坯!” 她的指甲縫裏全是紅泥,手背被陶土磨出老繭,小糯米蹲在旁邊幫她遞水,陶土濺到孩子衣服上,紅一塊、灰一塊,孩子卻笑著說 “我是陶土小衛士”。
    就在這時,一輛黑色轎車停在基地門口,啟星纖維加工廠的技術員阿凱從車上下來,手裏抱著個 U 盤:“林總,我是阿凱!這是啟星加降解劑的內部郵件,還有解藥配方!” 他的眼睛通紅,“我媽是基地學員,靠手作工資供我上大學,我不能看著他們害你!我還帶了 20 個工人罷工,保住了 5 噸傳統纖維!”
    張遠立刻拿著 U 盤去調郵件,屏幕上清晰地顯示著啟星高管的對話:“加降解劑,讓中國手作徹底失去信任,咱們就能壟斷市場”。“這就是鐵證!” 他激動地拍桌子,趕緊幫著熬製 “蜂蠟  亞麻籽油” 解藥,電腦旁的草莓味咖啡罐堆了 12 個,罐底沾著沒衝開的粉末,他的眼睛紅得像布滿血絲,卻一刻也不敢停。
    小糯米的 “唾液檢測卡” 也派上了用場。她把檢測卡貼在纖維上,教農戶 “吐口水,看變不變藍”:“藍臉是壞纖維,白臉是好的!” 農戶們圍著檢測卡,看到啟星的纖維顯藍色,基地的纖維顯無色,都歡呼起來:“咱們的纖維是好的!” 她的 “纖維認親小視頻” 在海外爆火,# 小糯米的唾液檢測法 話題登上 8 國熱搜,3 億網友留言 “支持中國非遺,反對啟星投毒”。
    三天後,好消息接連傳來 ——5 噸傳統纖維經解藥浸泡,韌性恢複 90%,90 座雨水棚全部修好;120 個手工陶甕燒製完成,雨水收集量恢複正常,枯死的槐樹苗重新冒出新芽;歐盟消協因 “找到啟星投毒證據” 暫停訴訟,5 家歐洲品牌恢複合作;山西染坊、河北竹編等 4 家品牌發現啟星 “協議陷阱”,憤怒撕毀協議,帶著 “啟星仿纖維檢測報告” 回歸,還聯合基地發起 “全球傳統手作加工聯盟”;老趙手作也撕毀啟星威脅協議,將 “啟星收買技術員的錄音” 交給林薇。
    基地的陶甕窯廠旁,熱鬧得像過節 —— 婆婆在教農戶拉坯製陶,小糯米舉著 “唾液檢測卡”,教大家 “認藍臉白臉”;張遠在調試 “纖維加工監測係統”,屏幕上是全球聯盟基地的纖維加工數據;漢斯通過視頻連線,向歐洲品牌展示手工陶甕和傳統纖維,笑著說 “這就是傳統手作的良心”;老秦被農戶圍著,聽他講 “怎麽從堵門到幫基地挖陶土”。陽光透過陶窯的煙囪灑下來,落在剛燒製好的陶甕上,紅陶土的清香混著蘆葦味,暖得像春天。
    好景沒持續多久。周日下午,林薇剛收到歐洲聯盟品牌的陶甕訂單,王大姐就跑進來,臉色慘白:“啟星收購了周邊唯一的紅陶土礦!說明年起,非合作品牌要麽花 25 倍價買陶土,要麽就沒陶土燒甕!咱們的窯廠剛開,就沒原料了!”
    漢斯的緊急電話也來了:“啟星出了第四代合成纖維!加了亞麻纖維,還抗唾液檢測,3 家歐洲店誤收,消費者說‘檢測卡都不管用了’!”
    張遠拿著一份匿名快遞跑進來,裏麵是 “啟星收買老趙手作技術員的協議”:“他們要偷咱們的纖維加工工藝和製陶配方!那個技術員已經拍了好多工藝視頻,馬上要發給啟星!”
    林薇站在陶土堆旁,看著小糯米貼在上麵的 “唾液檢測卡”,突然覺得一陣寒意。她知道,啟星的終極工藝絞殺來了 —— 從陶土礦到工藝偷取,從合成纖維升級到原料壟斷,他們想徹底掐斷傳統手作的工藝根脈。
    但她也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她拿起手機,在 “全球傳統手作加工聯盟” 的群裏發了條消息:“啟星想壟斷陶土、偷工藝,咱們就聯合找新陶土礦、建工藝保密係統!明天上午 9 點,基地開工藝守護會,想一起扛的,來。”
    發送鍵按下的瞬間,她看到遠處的路上,有輛印著 “啟星陶土礦” 的卡車駛過,車廂裏裝滿了紅陶土,車身上貼著 “啟星專屬原料” 的標簽。林薇握緊了婆婆遞來的陶拍(木柄沾著陶土,帶著爺爺的溫度),指尖觸到小糯米檢測卡的唾液痕跡 —— 隻要傳統工藝還在,隻要匠心還在,隻要全球守藝人還在,就沒有跨不過的坎。隻是她不知道,啟星已經偷偷在新收購的陶土礦裏 “添加劣質黏土”(混合後陶甕易裂),計劃 “以假亂真賣給聯盟品牌”,而基地剛向該礦預訂了 100 噸陶土,下周就要運到窯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