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慰問
字數:2617 加入書籤
臘月二十七,黃土坡被一場大雪覆蓋,新修的水泥路在白雪映襯下像條銀色的綢帶,蜿蜒著通向山坳深處。蓄水池結了層厚冰,孩子們在冰麵上打滑嬉戲,窯洞裏飄出蒸饅頭的甜香,年味兒隨著炊煙在村裏彌漫開來。我正幫著王書記貼春聯,手機突然響了,是鄉辦公室小張打來的:“李書記,大好事!縣委穀書記明天要來你們村拜年!”
我握著手機愣在原地,手裏的春聯差點掉在地上。王書記湊過來問:“咋了澤嵐?誰的電話?”“王書記,縣委穀書記明天要來咱村提前拜年!” 李澤嵐把手機遞給他,聲音裏帶著抑製不住的激動。王書記接過手機聽了兩句,掛了電話後,粗糙的手在圍裙上擦了又擦:“真的?縣委書記要來咱李家坳?這可是開天辟地頭一回!”
消息像長了翅膀,瞬間傳遍了全村。村民們湧到村委會,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王德山老漢拄著拐杖,拐杖頭在雪地上戳出一個個小坑:“我活了七十歲,就聽說過縣長下鄉,從沒見過縣委書記來咱這窮山溝!” 張嬸抱著剛蒸好的花饃:“肯定是咱路修得好,井打得好,書記才來的!澤嵐,這都是你的功勞!”
我心裏卻有些疑惑,李家坳既不是經濟強村,也不是特色產業村,為什麽縣委書記會專門來這裏拜年?王書記像是看出了我的心思,拉著我進了窯洞,從炕洞裏掏出個蒙著布的木匣子。掀開布一看,裏麵是幾本泛黃的筆記本和幾張老照片。“澤嵐,你不知道,咱李家坳是革命老區啊。” 王書記的聲音帶著敬畏,“當年紅軍長征路過這裏,村裏三十多個後生跟著走了,最後活著回來的就三個。”
照片上是幾個穿著軍裝的年輕人,背景是土窯洞和崎嶇的山路。筆記本裏記著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當年參加紅軍的村民。“你看這路,” 王書記指著照片上的土路,“當年紅軍就是從這條路上走的,難走得很。解放後縣裏說要修,可咱這地方偏,一忙就忘了。去年穀書記剛上任時來過一次,車陷在泥裏,步行了三裏地才到村口,當時就說一定要把路修通,不能忘了革命老區的鄉親。”
我恍然大悟,原來李家坳藏著這樣厚重的曆史。那些在修路時挖出的舊彈殼,那些老人嘴裏 “當年紅軍” 的故事,都有了歸宿。縣委書記來拜年,不僅僅是因為路修通了,更是因為這裏是革命先烈奮鬥過的地方,是不能被忘記的紅色土地。
第二天一早,村民們自發地清掃了路上的積雪,孩子們舉著小紅旗站在村口,張嬸帶著婦女們在村委會窯洞裏擺上了花生、瓜子和蒸好的花饃。王德山老漢穿上了壓箱底的藍布褂,胸前別著父親留下的軍功章 —— 他父親就是當年活著回來的三個紅軍之一。
上午十點,車隊順著水泥路緩緩駛來。縣委穀書記走下車,穿著軍綠色的大衣,笑容親切。他沒先去村委會,而是徑直走到村口的老槐樹下,“我來晚了。” 穀書記撫摸著老槐樹,這棵老槐樹是當年紅軍長征時候走的時候栽的,裏現在也有快60多年了,聲音有些沉重,“當年紅軍從這裏走過,老區人民為革命作出了貢獻,可路一直沒修通,是我們工作沒做好。”
穀書記和村民們坐在窯洞裏拉家常,聽王德山老漢講當年紅軍的故事。當聽到村裏修路由村民自發捐款、義務出工時,他感慨地說:“老區人民的覺悟就是高!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就是當年紅軍精神的傳承。” 他看著我說:“李澤嵐同誌,你做得好!把路修通了,把井打好了,解決了老區人民的實際困難,這就是最實在的工作。”
參觀蓄水池時,穀書記擰開管道開關,看著清水流淌出來,高興地說:“有了水,老區就能發展產業,鄉親們的日子就能越來越好。縣裏會支持你們種土豆、建加工廠,讓革命老區煥發新活力。” 他特意囑咐隨行的農業局局長:“要派最好的技術員來指導,給老區人民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臨走時,穀書記和村民們在新修的路上合影。他握著我的手說:“李澤嵐同誌,革命老區的工作不好做,需要有情懷、有擔當的年輕人。你能沉下心來在這裏幹實事,不容易。好好幹,組織不會忘記你,老區人民也不會忘記你。”
車隊走遠後,村民們還站在村口久久不願散去。王德山老漢抹著眼淚:“這輩子值了,能親眼見到縣委書記,還惦記著咱老區人民。” 張嬸笑著說:“這都是沾了澤嵐的光,路修好了,井打好了,好事自然就來了。”
我站在陽光下,心裏充滿了力量。原來自己修的不隻是一條路,更是連接曆史和未來的紐帶;打的不隻是一口井,更是滋潤紅色土地的甘泉。穀書記的話在耳邊回響,那些被默默記下的,不隻是我的名字,更是革命老區的期盼,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臘月二十八的晚上,窯洞裏燈火通明。我和村民們一起吃年夜飯,王德山老漢端著酒杯說:“今年過年最熱鬧,路通了,水有了,縣委書記還來了。澤嵐,我敬你一杯,你是咱李家坳的福星!” 我舉起酒杯,和大家一起幹杯,心裏明白,這杯酒敬的不隻是我,更是為這條路、這口井付出的所有人,敬這片孕育了英雄的紅色土地,敬那些永遠不能被忘記的革命先烈。
窗外煙花綻放,照亮了新修的水泥路,照亮了蓄水的井,照亮了村民們的笑臉。這個年,李家坳的年味格外濃,因為路通了,水來了,希望也到了。而我知道,這隻是開始,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還有更多的事要做,還有更美的未來要創造。縣委書記默默記下的名字,是鼓勵,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