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選擇

字數:2996   加入書籤

A+A-


    老槐樹農家院的飯局過後,我心裏像立了根標杆,清楚哪些線不能碰。張鄉長又找過我兩次,一次說“村支書們想請教土豆種植技術”,一次說“王老板的采摘園想請你做規劃”,我都找了紮實的由頭推脫——第一次是紅果村涵洞施工出了偏差,第二次是北部村莊的打井選址要現場勘探。
    “修路的事最要緊,不能出岔子。”我拿著施工圖紙去找張鄉長匯報,語氣裏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涵洞的鋼筋型號得按設計來,剛才施工隊想換細點的,我已經讓他們停工了。”
    張鄉長正對著鏡子整理領帶,聞言動作頓了頓,轉過身時臉上沒什麽表情:“你做得對,質量不能含糊。”他頓了頓,又恢複了慣常的笑,“忙完這陣有空了,還是得跟村幹部們多走動,不然工作不好開展。”
    “等路修通了一定去。”我順著他的話應著,手裏的圖紙卻沒放下,“您看這變更單,需要您簽字確認。”白紙黑字的公事公辦,讓他沒機會再提飯局的事,簽完字後揮揮手讓我走,眼底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
    避開了飯局,我把所有精力都紮進了項目裏。紅果村有幾戶村民嫌征地補償款給得少,堵在工地不讓施工,我提著水果去家裏坐了三趟,算清每畝地的實際收益,又講清修路後蘋果能多賣的價錢,最後拍著胸脯保證:“要是路通了你們的蘋果賣不上價,我個人補差額。”村民們被說動了,第二天一早就主動撤了障礙。
    施工隊的砂石料供應跟不上,我跑遍了周邊三個鄉鎮的采石場,磨破嘴皮才讓一家答應優先供貨,條件是幫他們協調運輸許可。那天回到鄉裏時已是深夜,辦公樓隻有趙書記的辦公室還亮著燈,他正對著全鄉地圖寫寫畫畫,桌上擺著沒吃完的泡麵。
    “趙書記還沒休息?”我推門進去,一股泡麵味混著煙草味撲麵而來。
    他抬頭笑了笑,指著地圖上的紅果村:“看看這條路通了後,能帶動多少村子。你來得正好,這幾個村的產業規劃,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我湊過去,把白天協調砂石料的事撿要緊的說了說,他聽完點點頭:“基層工作就是這樣,千頭萬緒,得有耐心。”他遞給我一瓶礦泉水,“聽說張鄉長最近總找你?”
    我心裏一緊,不知道該怎麽說,隻能含糊道:“張鄉長挺關心項目的,經常指導工作。”
    趙書記沒再追問,隻是看著我手裏的施工日誌,上麵記著每天的進度、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密密麻麻寫滿了大半本。他翻了幾頁,突然說:“你在李家坳的水井圖紙,我看過,畫得很細致。現在這修路日誌,還是這麽紮實。”
    “都是應該做的。”我有些不好意思。
    “能沉下心做實事的年輕人不多了。”他合上日誌,語氣裏帶著真切的感慨,“基層誘惑多,能守住初心不容易。”窗外的月光照進來,在他鬢角的白發上鍍了層銀輝,“我在部隊時,老班長常說,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每一步都得踩實了。”
    那天晚上我們聊了很久,從紅果村的蘋果銷路,到全鄉的產業布局,他沒提張鄉長半個字,卻句句都在教我怎麽當個踏實的幹部。臨走時他拍著我的肩膀:“好好幹,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做了什麽,他們都記在心裏。”
    這話像顆定盤星,讓我心裏更亮堂了。之後的日子裏,我更專注於手頭的事:幫紅果村聯係了縣裏的電商平台,培訓土豆種植技術;協調農業局的技術員,給北部村莊的土壤做檢測,推薦適合種植的作物;甚至連施工隊工人的住宿問題,都跑去鄉中學協調了兩間閑置教室。
    這些瑣碎的事,趙書記都看在眼裏。有次開班子會,討論優秀項目申報,他特意把紅果村修路的案例拿出來說:“這個項目能順利推進,李澤嵐同誌功不可沒,他不僅解決了技術問題,更理順了群眾關係,這才是真正的基層工作方法。”
    張鄉長坐在對麵,手裏轉著鋼筆,沒說話也沒反對,隻是在表決時舉了手。散會後他路過我身邊,低聲說:“你倒是會討領導歡心。”語氣裏帶著點酸意,卻沒了之前的試探。
    我知道,他大概是明白了,我不是他要找的“自己人”,卻也沒站到他的對立麵。這種不遠不近的距離,或許是目前最好的狀態。
    在路快要修通的前一天,陽光明媚,微風拂麵。趙書記親自帶我來到工地視察,我們漫步在剛剛鋪好的瀝青路上,腳下的道路平坦而寬闊,散發著淡淡的瀝青香氣。
    站在這條嶄新的道路上,極目遠眺,可以看到遠處的村莊和果園。村民們在果園裏辛勤地勞作著,忙碌的身影若隱若現。趙書記突然停下腳步,側耳傾聽,仿佛在捕捉什麽細微的聲音。
    “你聽,”他輕聲說道,“好像有孩子在唱歌。”我也豎起耳朵,仔細聆聽。果然,一陣清脆悅耳的歌聲從遠處飄來,宛如天籟。
    那是紅果村的孩子們,他們圍繞著新修的道路,歡快地蹦蹦跳跳,嘴裏唱著自編的歌謠:“新路長,新路寬,蘋果能賣好價錢……”歌聲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喜悅。
    趙書記的眼眶漸漸濕潤了,他轉過頭,看著我,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裏,既有對孩子們純真歌聲的感動,也有對這條道路所帶來的改變的自豪。
    “這就是我們幹工作的意義啊。”趙書記感慨地說,“看到孩子們這麽開心,聽到他們的歌聲,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
    我用力點點頭,心裏像被什麽東西填滿了。避開了不必要的應酬,躲開了複雜的拉扯,把時間花在實實在在的事上,雖然累,心裏卻踏實。這大概就是趙書記說的“初心”——不管周圍環境多複雜,守住為群眾辦事的本分,就永遠不會走偏。
    紅果村的路通車那天,村民們敲鑼打鼓放鞭炮,把我和趙書記推到最前麵。紅果樹村民顫巍巍地遞來一麵錦旗,上麵寫著“為民修路,情係百姓”。陽光下,趙書記握著我的手,用力晃了晃,什麽都沒說,但我懂他的意思——這條路,我們沒白修;這份信任,我們沒辜負。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