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年輕

字數:3522   加入書籤

A+A-


    11月底的青川縣委大院,銀杏葉被寒風卷著貼在青磚牆上,辦公室的暖氣剛烘熱空氣,還帶著點管道初通的細微嗡鳴。李澤嵐剛把薯條廠11月的生產報表、合規監督報告和種薯收購台賬送到縣發改委,就被穀書記的秘書叫住:“李鄉長,穀書記在辦公室等您,說有工作要跟您聊聊。”
    李澤嵐心裏犯了嘀咕——最近薯條廠順得很,合格率穩定在95,監督小組月度核查沒挑出半點問題,辛普勞的湯姆還發郵件說12月會帶技術專家來優化速凍參數,按說沒什麽緊急事要勞煩穀書記特意召見。他攥了攥手裏的文件夾,把監督小組剛簽批的《資金流向合規確認單》抽出來夾在最外麵,又理了理襯衫領口,才快步往書記辦公室走。
    “澤嵐來了,坐。”穀書記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手裏捧著個印著“為人民服務”的搪瓷杯,見他進來,指了指對麵的木椅,“剛看了你送的報表,薯條廠這個月能穩住95的合格率,不容易,沒辜負縣裏把項目交給你的信任。”
    “都是靠縣裏政策支持,還有張副檢察長他們幫著把合規關。”李澤嵐坐下,把文件夾輕輕放在桌角,“這個月監督小組查了三次設備采購和種薯收購,每筆賬都對得上,農戶反饋也挺好,說收購價透明,結款也及時,沒人有意見。”
    穀書記點點頭,指尖在搪瓷杯沿輕輕摩挲著,沒再聊報表,反而話鋒一轉,語氣比剛才軟了些:“聽說你前段時間帶朋友回了趟家?家裏老人那邊,應該挺滿意的吧?”
    李澤嵐愣了愣,沒想到穀書記會提這事,耳尖瞬間有點發燙——穀書記沒提蘇晴的名字,也沒提他母親,顯然是不想把話說得太透。他定了定神,語氣盡量自然:“是……前段時間廠裏不忙,就帶她回了趟家,家裏老人確實挺喜歡她,說她懂事、不嬌氣,還跟我念叨,讓我多照顧人家。”
    “喜歡就好,年輕人處對象,互相體諒、互相扶持,日子才能長遠。”穀書記喝了口茶,眼神裏帶著點過來人的溫和,可話裏的意味卻慢慢沉了下去,“你帶回去的這位朋友,不一般啊——筆杆子硬,幫青石鄉寫的那幾篇報道,不僅讓市裏知道了咱們的薯條廠,連省裏農業廳都有人打電話來問情況。而且啊,她背後還有能給咱們青川指路子的人——你跟她好好相處,不光是生活上要上心,工作上也多聽聽她的想法,對你沒壞處。”
    李澤嵐手裏的筆“哢嗒”一聲碰在文件夾上,心裏猛地一沉——穀書記這話,明擺著是知道蘇晴父親的身份了。他突然想起上個月從北京回來,跟穀書記匯報“蘇晴父親給了些政策建議”時,沒忍住提了句“叔叔在部委工作”,當時隻覺得是順帶提的小事,沒細說具體職位,可現在看來,縣裏早就把情況摸得門兒清。
    “穀書記,我跟她處對象,就是覺得她人好、跟我合得來,沒想過靠其他關係。”李澤嵐下意識坐直了身子,語氣有點急,“薯條廠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咱們實打實幹事,是老鄉們信任,不是靠什麽背景。”
    “我知道你是實幹型的,不然當初也不會把這個項目交給你。”穀書記放下搪瓷杯,身體往前傾了傾,聲音壓得低了些,像是在說悄悄話,“但澤嵐,你還太年輕,基層工作不是光靠‘實’就行,還得懂‘分寸’、知‘輕重’。你朋友的父親是發改委副主任,管的就是產業扶持、項目審批,咱們青川想發展涉農產業,少不了要跟上麵對接資源。你跟她處好關係,不是讓你走捷徑,是讓你多條能把事辦成的路子——以後薯條廠要申請省級扶持資金,要跟辛普勞談合資細節,要是有懂政策的人幫著把把關,是不是能少走很多彎路?”
    李澤嵐的後背慢慢冒了層汗,手裏的文件夾邊緣被攥得發皺。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當初順口提“部委工作”是多不成熟的決定——蘇明遠在北京特意叮囑“別在外人麵前提職位,踏實做事最重要”,可他卻因為一時嘴快,讓縣裏把這層關係記在了心裏。更讓他不安的是,穀書記沒提他母親,顯然是不想點破“摸清家底”的事,這份“留餘地”,反而讓他更清楚自己的莽撞。
    “穀書記,我知道錯了。”李澤嵐抬頭,語氣誠懇,“之前是我考慮不周,不該隨便提她家裏人的事,以後我會注意,踏實把薯條廠運營好,不搞這些旁門左道,也不讓您失望。”
    “知道錯就好,年輕人難免走彎路,改了就好。”穀書記的語氣緩和下來,又拿起桌上的報表,“你能把監督小組的工作做紮實,把合格率提上去,這才是根本。你朋友父親那邊,不用刻意討好,也不用刻意回避,就像平常一樣相處——真到了需要政策支持的時候,人家看你幹事靠譜,自然願意幫襯;要是你自己沒本事,再硬的關係也沒用。”
    李澤嵐點點頭,心裏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穀書記的話雖然直接,卻點醒了他:基層工作不是“非黑即白”,既要守住實幹的底線,也要懂人情世故的分寸。他之前總覺得“靠關係”是丟人的事,卻忽略了“好的關係”能成為幹事的助力,前提是自己得有“被幫襯”的實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謝謝穀書記提醒,我以後會注意分寸,好好幹工作,也好好跟她相處。”李澤嵐站起身,把文件夾抱在懷裏,心裏比進來時踏實了些,卻也多了份沉甸甸的清醒。
    走出書記辦公室,走廊裏的暖氣已經烘得人發暖,李澤嵐卻覺得臉頰有點涼——不是冷,是後怕。他掏出手機,想給蘇晴發消息,又猶豫著刪了草稿——這事不能跟蘇晴說,怕她覺得縣裏是在“利用”她的身份,反而添堵。他隻能自己記在心裏,以後說話做事多留個心眼,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心直口快”。
    路過發改委辦公室時,牆上“實事求是”的標語格外醒目,李澤嵐突然想起蘇明遠在北京說的“守住初心,才能走得遠”。他的初心是建薯條廠、讓老鄉增收,這個不能變;但實現初心的路上,要學會“藏拙”,學會“分寸”,不能再像個毛頭小子一樣,什麽話都往外說。
    回到青石鄉時,夕陽已經落在薯條廠的屋頂上,蘇晴正在車間幫工人師傅整理檢測記錄,看到李澤嵐回來,笑著揮手:“回來啦?剛跟湯姆通了電話,他說12月來的時候會帶速凍專家,說不定能把合格率再提兩個點,到時候跟辛普勞談合資就更有底氣了。”
    李澤嵐走過去,從包裏拿出個烤紅薯——是路過縣城時在街邊買的,蘇晴愛吃甜的,特意挑了個流油的。他把紅薯遞給她,笑著說:“辛苦你了,先吃點東西墊墊。湯姆那邊我知道了,到時候咱們跟監督小組一起,把專家的建議記下來,好好優化參數。”
    蘇晴接過紅薯,咬了一口,甜絲絲的熱氣飄在臉上:“你今天去縣裏,穀書記沒說什麽特別的吧?沒提咱們廠的事?”
    “沒說什麽特別的,就問了問報表的事,還誇咱們合格率做得好,說繼續保持就行。”李澤嵐避開了穀書記聊私人關係的部分,伸手幫蘇晴拂掉肩上的碎發——他沒說縣裏知道了蘇明遠的身份,也沒說自己的愧疚,隻是在心裏暗暗發誓:以後要更成熟些,既要守住實幹的底氣,也要懂分寸的智慧,不讓蘇晴因為他的“年輕”受委屈,也不讓薯條廠因為這些“旁門事”走彎路。
    車間裏的機器還在嗡嗡運轉,金黃的薯條從傳送帶上滑下來,透著誘人的香氣。李澤嵐看著蘇晴的笑臉,又想起穀書記的話,心裏慢慢定了——年輕沒關係,錯了也沒關係,隻要能及時醒悟,把每一步都走穩,就能帶著青石鄉的薯條,帶著身邊的人,一起走向更踏實的未來。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