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電話
字數:5526 加入書籤
清晨的陽光終於穿透了連日的薄霧,灑在縣政府大樓前的銀杏樹上。金黃的葉子被風一吹,打著旋兒落在地麵,給蕭索的冬日添了幾分暖意。李澤嵐站在辦公室窗前,指尖無意識地劃過玻璃上殘留的水霧,目光落在樓下——交通局局長張建軍正抱著一摞施工圖紙匆匆往會議室走,手裏還捏著一張折疊整齊的a4紙,那是昨天剛收到的《鄉村道路修繕專項款撥付通知》,300萬的資金額度用紅色字體標注著,格外醒目。
他轉身回到辦公桌前,桌麵上攤著兩份文件:左邊是《陽山縣鄉村道路施工方案》,七拱鎮桑蠶運輸路、青蓮鎮移民村路的路線圖用紅筆勾勒出來,關鍵節點旁還標注著“12月28日進場交底”“1月15日前完成路基平整”的時間節點;右邊是《桑蠶試點苗種采購清單》,農業局篩選出的三家供應商信息列得清清楚楚,報價、苗種純度、運輸保障方案都用熒光筆做了標記。
李澤嵐拿起施工方案,指尖在“七拱鎮k2+300路段”上停住——上次去調研時,這裏有一段近百米的爛路,農用三輪車根本沒法通行,農戶張大爺隻能用扁擔把蠶繭挑到三公裏外的收購點,肩膀上的壓痕深得讓人心疼。現在方案定了,資金也批了,再過幾天就能開工,他心裏總算鬆了口氣。
就在這時,手機突然響了起來。屏幕上跳出“爸”三個字,李澤嵐的腳步頓了頓,指尖在手機殼上輕輕摩挲了兩下——蘇晴回北京養胎快一個月了,算著日子剛懷孕不到兩個月。每天晚上視頻時,她總愛跟他說些細碎的小事:“今天媽給我熬了生薑水,喝了沒那麽想吐了”“小區裏的阿姨說懷孕初期要多吃堅果,爸就去超市買了一大袋”,語氣裏帶著初為人母的忐忑,卻總反過來叮囑他:“你在陽山別總吃食堂,辦公室備個小電煮鍋,煮點粥也比盒飯強”。
“爸,您早。”他接起電話,聲音不自覺放柔,順手把施工方案推到一邊,“蘇晴昨晚跟我說,您帶她去小區散步了,還幫她撿了片特別好看的楓葉,說要夾在筆記本裏給寶寶留著當紀念。”
電話那頭傳來蘇父溫和的聲音,背景裏隱約能聽見翻報紙的沙沙聲,大概是剛吃完早餐。蘇父早年在省裏分管農業,退休後習慣了早起看報,每天雷打不動:“她現在不能總待在屋裏,多走兩步對身體好。不過昨天散步的時候,她還跟我念叨,說你在陽山跑鄉鎮,肯定沒好好吃飯,讓我多勸勸你,別把自己累著。”
李澤嵐握著手機的手指緊了緊,心裏泛起一陣愧疚。他想起蘇晴回北京那天,他送她到高鐵站。進站前,蘇晴拉著他的手反複叮囑:“你在陽山要是忙得沒時間視頻,就給我發個短信,哪怕隻有‘吃飯了’三個字也行”,眼眶紅紅的,卻沒說一句“你早點回來”。這一個月,他忙著敲定道路方案、對接專項款、篩選桑蠶苗供應商,好幾次視頻都因為臨時開協調會而中斷。有一次,他忙到晚上十一點才想起給蘇晴回電話,電話接通時,蘇晴的聲音帶著困意,卻還強撐著說:“我沒睡,就是等你電話呢,知道你忙,說完我就睡了”。
“是我不好,最近太忙了,連視頻都沒跟她好好聊過。”李澤嵐輕聲說,目光落在桌角蘇晴的照片上——那是他們結婚一周年時拍的,蘇晴穿著白色連衣裙,笑得眼睛彎成了月牙。“等忙完路的開工儀式,我就回北京看她,陪她去做第一次正式產檢。”
“不用等開工儀式了。”蘇父的聲音頓了頓,語氣依舊沉穩,卻多了幾分不容推辭的意味,“你下周三回來一趟吧。清遠市的幾個老朋友正好來北京辦事,我約了他們一起吃個飯。你也過來,跟他們認認人。”
李澤嵐愣了愣,手裏的筆“啪嗒”一聲掉在桌麵上。他連忙彎腰撿起,目光重新落回施工方案上——12月28日,也就是下周三,正是施工隊進場交底的日子。到時候,施工隊的負責人、監理、交通局的技術人員都要到場,材料標準、安全規範、進度要求都得他親自跟大家說清楚,萬一出了岔子,後續的工程進度就會受影響。
“可是爸,施工隊下周三要進場交底,”他有些猶豫,聲音裏帶著為難,“材料的強度標準、路基的壓實度要求,還有施工期間的交通疏導方案,都得我盯著跟他們核對清楚。我要是走了,怕他們在細節上打折扣,到時候路修得不合規,老百姓也不放心。”
“施工隊的事,你跟交通局局長交代清楚就行。”蘇父打斷他,語氣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
頓了頓,蘇父又補充道:“倒是清遠的這幾位老朋友,你得見見。他們都是我早年在農業口的老同事,現在有的在清遠市交通局當局長,有的管產業扶持,還有的在市委農辦負責政策對接。你跟他們認認,往後在陽山推路、推桑蠶試點,遇事能多個人搭句話,比你自己悶頭幹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澤嵐心裏一震,瞬間明白了嶽父的心思。所謂“清遠老朋友來北京辦事”,哪裏是什麽偶然——蘇父早年在省裏工作時,清遠市的不少幹部都是他一手提拔或共事過的,這些人現在大多還在重要崗位上。當初他來陽山當縣長,蘇父沒跟他提過這些人脈,隻說“到了基層,多聽、多走、多為老百姓做事,比什麽都強”。現在主動約吃飯,分明是因為他在陽山調研時發現的問題——陳衛國在陽山待了八年,公安、交通、財政局裏不少人都是他的老部下,路的方案定了、資金批了,可後續施工、驗收、甚至桑蠶試點的政策扶持,難免會遇到阻力。嶽父是怕他單打獨鬥太吃力,才想提前幫他搭好“溝通的橋”。
“我知道了爸。”他深吸一口氣,心裏的愧疚和猶豫漸漸消散。他明白,嶽父不是讓他靠關係走捷徑,而是讓他有更多“幹事的底氣”,能更快把老百姓盼的事落地。“我今天就跟張局長交接,把施工交底的要點一條條跟他核對清楚,確保每個細節都不遺漏。下周三一早就回北京,絕不耽誤事。”
“不用刻意交接,別搞得興師動眾。”蘇父的語氣緩和了些,顯然是怕他在陽山聲張,落人口實說他“靠關係”。“就是吃頓便飯,認認人,不用太拘謹,也不用刻意說什麽。你走之前跟林建明通個電話,他心裏有數,也會幫你盯著陽山的事,你放心去就行。”
李澤嵐心裏一暖。嶽父的周到總是體現在這些細節裏——不讓他聲張,是怕他在陳衛國麵前落了“找靠山”的話柄;讓他跟林建明打招呼,是怕他走後工作銜接出問題。這份不張揚的支持,比直接說“我幫你”更讓他安心。
“好,我一會兒就給林書記打電話。”他應道,突然想起蘇晴昨晚視頻時提的事,又補充道,“對了爸,蘇晴昨天跟我提了一嘴,說想吃陽山的沙田柚。我昨天讓七拱鎮的農戶幫我留了兩箱,都是剛摘的,特別甜。回去的時候我帶過去給她解解饞,也給幾位叔叔帶點嚐嚐,算是咱們陽山的一點心意。”
“不用帶太多,心意到了就行。”蘇父笑了笑,電話裏的聲音多了幾分暖意,“你平安回來,蘇晴就高興了。她還跟我說,等你回來,想跟你一起去書店給寶寶選個好看的產檢本,說要把每次檢查的單子都好好收著,等寶寶長大了給ta看。”
掛了電話,李澤嵐站在辦公室裏,看著窗外的陽光。桌上的調研本還攤開著,最後一頁用紅筆寫著兩行字:“七拱鎮張大爺:春節前盼通路,好把蠶繭運出去”“青蓮鎮李奶奶:盼村口路修好,孫子過年能開車回家”。那些字跡像是在提醒他——嶽父幫他搭人脈,不是為了讓他在官場走得更順,而是為了讓他有能力更快實現老百姓的期待。
他拿起手機,先給林建明打了個電話。電話接通後,他沒提北京飯局的事,隻說自己要回北京陪蘇晴做產檢,想跟林書記報備一下,陽山的工作麻煩他多盯點心。
林建明在電話那頭笑了笑,語氣很輕鬆:“你放心回去陪家人,陽山的事有我盯著。施工隊進場交底的事,我會跟張局長打招呼,讓他把細節核對清楚,絕不讓你操心。”頓了頓,林建明又補充道,“對了,周凱的調動批文快下來了,你回來前,他應該能到陽山報到。周凱在清新區當公安局長時,辦案能力強,為人也正派,往後公安這塊幫你盯著涉農案件,你能少操點心。”
李澤嵐掛了電話,嘴角忍不住往上揚。他知道,林建明這話不是隨口說的。周凱的調動,背後肯定有嶽父和林建明的默契——王建軍跟陳衛國走得近,公安這塊不換個人,往後查涉農案件、保障施工安全,難免會受掣肘。現在周凱要來,等於給他添了個得力幫手。
他翻開筆記本,在空白頁上寫了兩行字:“北京:見清遠長輩,陪蘇晴選產檢本;陽山:盯施工交底,等周凱報到。”寫完,他拿起筆,在“見長輩”和“盯施工”上都畫了圈——對他來說,嶽父鋪的“人脈橋”是助力,周凱的到來是保障,而把路修好、讓農戶得實惠,才是他在陽山站穩腳跟的根本。
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來,落在辦公桌上,把蘇晴上次給他寄的葉酸片說明書照得格外清晰。說明書上,蘇晴用熒光筆勾出了“每日一片,飯後服用”的字樣,還在旁邊寫了個小小的“記得吃”。李澤嵐拿起說明書,輕輕折好放進錢包裏,然後收拾好桌上的文件,起身往交通局走去。
走到辦公室門口時,他又回頭看了一眼桌上的施工方案——12月28日進場交底,1月15日前完成路基平整,春節前讓農戶能走上平整的路。這些時間節點,他記得比自己的生日還清楚。
“張局長,忙著呢?”李澤嵐推開交通局局長辦公室的門,手裏拿著施工方案和調研本,“我來跟你核對下下周三施工隊進場交底的要點,咱們一條一條過,別漏了細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建軍連忙放下手裏的文件,起身給李澤嵐倒了杯熱茶:“縣長,您太客氣了,這些事我來盯就行,哪能讓您跑一趟。”
“這是老百姓盼了好久的事,不能馬虎。”李澤嵐坐在沙發上,翻開調研本,“你看,七拱鎮k2+300路段,這裏的路基得墊高30厘米,不然雨季容易積水;還有青蓮鎮移民村口那段路,路邊得修排水溝,寬度至少50厘米,深度40厘米,不然雨水會淹到農戶的院子……”
窗外的陽光越發明媚,透過窗戶灑在兩人身上。李澤嵐一條一條地跟張建軍核對細節,張建軍認真地記在筆記本上,偶爾提出疑問,兩人討論得格外投入。辦公室裏沒有官場上的客套,隻有對“把路修好”的共同期待。
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中午。李澤嵐合上調研本,對張建軍說:“就這些細節,下周三我不在,你跟施工隊、監理把這些要求說清楚,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隨時給我打電話。”
“您放心,縣長!”張建軍握著筆記本,語氣堅定,“我肯定把這些細節盯死了,絕不讓路修得不合規,絕不讓老百姓失望。”
李澤嵐點點頭,起身往門外走。走出交通局大樓時,他抬頭看了看天空——湛藍的天空中飄著幾朵白雲,陽光灑在身上暖洋洋的。他想起蘇晴昨晚視頻時說的話:“等你回來,咱們一起去逛母嬰店,看看小衣服,雖然現在還不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但我覺得粉色的小衣服特別好看”。
他拿出手機,給蘇晴發了條短信:“下周三我回北京陪你做產檢,還帶你去吃你想吃的那家烤鴨。”
短信發出去沒多久,蘇晴就回了過來,附帶一個開心的表情:“太好了!我等你回來,咱們一起去選產檢本,我看中了一個帶小熊圖案的,特別可愛!”
李澤嵐看著短信,嘴角忍不住上揚。他知道,接下來的日子,他既要去北京見長輩、陪家人,也要在陽山盯施工、推試點。但無論多忙,他都不會忘記自己來陽山的初心——為老百姓做事,讓陽山的路更寬,讓老百姓的日子更好。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