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團聚

字數:4246   加入書籤

A+A-


    盛夏的熱浪被醫院病房的空調濾去大半,隻剩下微涼的風裹著消毒水的淡味,輕輕拂過床頭的白色紗帳。蘇晴靠在鋪著軟墊的床頭,懷裏抱著剛出生三天的兒子,指尖輕輕蹭過孩子柔軟的胎發——那胎發帶著淡淡的乳香,像極了青川縣老家春天裏剛抽芽的嫩棉絮。她低頭看著孩子熟睡的小臉,睫毛在眼瞼下投出淺淺的陰影,嘴角忍不住彎起——這是她和澤嵐的孩子,是兩個家庭跨越千裏的牽掛凝結成的小生命。
    病房門被輕輕推開,帶著外麵的一絲熱氣。蘇晴的父母提著兩個保溫桶走進來,腳步放得格外輕,像是怕驚擾了床上的小生命。蘇母穿著件淺藍色的碎花襯衫,頭發梳得整整齊齊,手裏的保溫桶還冒著熱氣,一進門眼睛就黏在了孩子身上,聲音瞬間軟了下來:“晴晴,快讓我瞅瞅我的外孫!哎喲,這小模樣,真是長到我心坎裏了!”
    她快步走到床邊,小心翼翼地俯下身,手指懸在孩子臉頰上方,想碰又怕碰壞了這嬌嫩的小肉團,最後隻輕輕捏了捏孩子蜷著的小拳頭。“你看這小手,指節多分明,長大肯定像澤嵐一樣有勁兒!”蘇母越看越歡喜,轉頭對蘇晴說,“昨天我跟你爸去商場,給孩子買了套小衣服,純棉的,穿著不硌皮膚。”
    蘇父跟在後麵,手裏拎著個更大的保溫桶,裏麵是剛熬好的鯽魚湯。他把保溫桶放在床頭櫃上,動作輕得像怕吵醒孩子,臉上卻藏不住笑意:“澤嵐昨天說孩子半夜醒了兩次,你肯定沒睡好。我早上五點就去菜市場挑了最新鮮的鯽魚,讓你媽熬了三個小時,你快趁熱喝點,補補身子。”他湊到嬰兒床旁,掏出老舊的翻蓋手機,對著孩子拍了好幾張照片,“得給我那幫老戰友發一張,讓他們也看看我外孫多精神——當年他們總說我以後肯定是‘女兒奴’,現在我可是‘外孫奴’了!”
    蘇晴笑著接過母親遞來的湯碗,乳白色的魚湯飄著蔥花,香氣瞬間彌漫開來。她剛喝了兩口,病房門又被推開,李澤嵐拎著兩個鼓鼓囊囊的行李箱走進來,額頭上還帶著汗,身後跟著一對穿著樸素的老人——正是從青川縣趕來的李澤嵐父母。
    “爸!媽!你們怎麽來了這麽快?”李澤嵐又驚又喜,連忙放下行李箱迎上去。他昨天才給家裏打了電話,說孩子出生了,沒想到父母今天就到了。李母穿著件洗得發白的灰色外套,手裏緊緊攥著個藍布包,快步走到床邊,目光落在孩子身上,眼圈瞬間就紅了:“接到你電話,我和你爸連夜就去鎮上買了火車票,坐了二十多個小時的硬座,就想早點看看我孫子。”
    她打開手裏的藍布包,裏麵整整齊齊疊著幾件小棉衣、小棉被,針腳細密,還帶著淡淡的陽光味:“這是我從去年冬天就開始做的,用的是咱們青川老家的新棉花,軟和得很,孩子穿了不硌得慌。還有這雙小布鞋,是我照著你小時候穿的樣子做的,鞋底納了千層底,結實!”
    李父站在一旁,穿著件深藍色的中山裝,袖口還卷著,顯然是趕路時怕熱挽起來的。他看著嬰兒床裏的孩子,嘴角一直沒合上過,眼角的皺紋都擠在了一起。他從口袋裏掏出個用紅繩係著的布包,遞到李澤嵐手裏:“這是家裏養的老母雞下的蛋,我和你媽挑了最新鮮的,煮了茶葉蛋,你和晴晴都嚐嚐。還有這裏麵的兩千塊錢,是我和你媽攢的,給孩子的見麵禮,不多,也是份心意。”
    李澤嵐接過布包,觸手溫熱,心裏一陣發酸。他知道,父母在青川縣的農村,靠種幾畝玉米、養十幾隻雞過日子,這兩千塊錢不知道要攢多久——春天賣玉米的錢要留著買化肥,秋天賣核桃的錢要給家裏添農具,平時連件新衣服都舍不得買。“爸,您和媽能來我就很高興了,這錢您拿著,家裏還需要用。”他想把布包塞回去,卻被李父按住了手。
    “你這孩子,怎麽還跟你爸客氣?”李父的語氣帶著幾分固執,眼神卻很溫和,“這是給我孫子的,又不是給你的。你在陽山當幹部,操心的事多,晴晴生孩子你又不在身邊,我和你媽幫不上什麽忙,就隻能給孩子做點衣服、煮點茶葉蛋。這錢你要是不收,就是嫌你爸你媽窮。”
    蘇晴見父子倆僵著,連忙開口:“爸,您別跟澤嵐爭了,這錢我收下了。等孩子長大了,我就告訴他,這是爺爺奶奶從青川帶來的心意,是爺爺奶奶省吃儉用攢下來的。”她笑著對李母說,“媽,您做的小棉衣真好看,比商場裏買的還精致,孩子穿著肯定暖和。”
    李母聽了,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連忙湊到床邊,小心翼翼地抱起孩子。她抱孩子的姿勢很熟練,顯然是當年抱李澤嵐時練出來的:“來,讓奶奶抱抱我的乖孫子。哎喲,這麽輕,這麽軟,真是個寶貝疙瘩。”她輕輕晃著懷裏的孩子,嘴裏哼起了青川的童謠,調子輕柔,帶著山間的質樸:“月亮光光,照進窗窗,寶寶睡覺,長得胖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孩子似乎聽到了熟悉的調子,小嘴動了動,還咂了咂嘴,引得一屋子人都笑了起來。蘇母走到李母身邊,看著孩子的樣子,忍不住說:“還是你有經驗,我昨天抱孩子,手都抖得不行,生怕把孩子摔了。”
    “多抱幾次就熟了。”李母笑著說,“當年澤嵐小時候,我也是這麽抱過來的。那時候條件不好,沒這麽好的衣服穿,就用舊衣服改改,現在日子好了,得讓孩子穿得舒舒服服的。”
    蘇父和李父坐在病房的椅子上,慢慢聊了起來。蘇父問起青川縣的情況,李父歎了口氣:“去年冬天雪下得大,有些玉米地被壓壞了,不過政府給了補貼,損失不算大。今年春天種了些核桃樹,等過兩年結果了,就能多賺點錢。”他話鋒一轉,又問起陽山的情況,“澤嵐說你們那邊在搞高標準農田,修了灌溉渠,農戶們的日子是不是好過些了?”
    李澤嵐坐在一旁,耐心地回答:“是啊,現在江英鎮的西洋菜基地修了灌溉渠,再也不怕旱了,今年預計能增產兩成。還有七拱鎮的家庭農場,政府給獎補,農戶們搞規模化養殖,收入比以前高多了。趙書記還幫我們申請了陽山雞的地理標誌,以後咱們陽山的雞就能賣個好價錢了。”
    “那就好,那就好。”李父點點頭,眼神裏滿是欣慰,“你在那邊要好好幹,多為老百姓辦實事,別辜負了組織的信任。家裏你不用操心,我和你媽身體都好,能照顧好自己。”
    正聊著,李澤嵐的手機響了,屏幕上顯示著“趙東來”的名字。他連忙走到走廊接起電話,聽筒裏傳來趙東來爽朗的聲音:“澤嵐,跟你說個好消息!咱們陽山雞的地理標誌證書下來了,我剛從縣農業局拿回來,紅彤彤的本子,看著就喜慶!還有,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的地基已經打好了,施工隊說年底就能完工,到時候咱們的西洋菜、陽山雞就能搞深加工了。”
    “真的?太好了!”李澤嵐又驚又喜,“趙書記,真是謝謝您,這段時間辛苦您了。”
    “跟我還客氣什麽!”趙東來笑著說,“你安心在醫院陪嫂子和孩子,陽山這邊有我呢。對了,昨天我去江英鎮,老周他們聽說你生了個兒子,特意讓我給你帶個話,說等你回來,要給孩子送隻剛出生的小母雞,讓孩子喝雞湯,長大了身體壯壯的。他們還說,等孩子滿月,要給孩子送個長命鎖,是瑤胞手工打的,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掛了電話,李澤嵐回到病房,把趙東來的話告訴了大家。蘇晴笑著說:“沒想到陽山的農戶們這麽有心,等孩子滿月,咱們得請他們吃頓飯,好好謝謝他們。”
    李母抱著孩子,對李澤嵐說:“澤嵐,你在陽山要好好跟趙書記合作,多幫老百姓做點實事。你看,咱們一家人能在這兒團圓,都是因為你工作穩定,咱們得懂得感恩,多為別人著想。以後孩子長大了,你要告訴他,他的爸爸是個為老百姓辦事的好幹部,讓他以你為榮。”
    李澤嵐點點頭,心裏滿是感慨。他看著病房裏的家人:嶽父嶽母忙著給孩子整理衣服,父母抱著孩子輕聲哼著童謠,蘇晴靠在床頭,眼神溫柔地看著這一切。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照進來,落在每個人的臉上,溫暖而明亮。
    他突然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不僅要照顧好這個小家,還要守護好陽山的那個“大家”。那些在田間勞作的農戶,那些在工地忙碌的工人,那些期待著產業發展的鄉親們,都是他的牽掛。而眼前的家人,是他最堅實的後盾,是他在基層奮鬥的動力。
    傍晚時分,蘇母和李母一起去食堂打飯,蘇父和李父坐在病房裏,繼續聊著家常。李澤嵐坐在蘇晴身邊,握著她的手,看著熟睡的孩子,輕聲說:“晴晴,等你身體恢複好了,我帶你和孩子去陽山看看。看看咱們修的灌溉渠,看看農戶們種的西洋菜,嚐嚐陽山雞的味道。”
    蘇晴笑著點點頭:“好啊,我早就想看看你天天念叨的陽山是什麽樣子了。我還想跟那些農戶聊聊,聽聽他們的故事。”
    孩子似乎聽到了父母的對話,突然動了動,小嘴又咂了咂,引得李澤嵐和蘇晴都笑了起來。病房裏的笑聲,和窗外漸漸落下的夕陽,構成了一幅溫暖的畫麵——這是一個家庭的團圓,也是一份責任的傳承;是眼前的煙火氣,也是遠方的牽掛與期許。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