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改造1
字數:4892 加入書籤
雨後的空氣格外清新,老城區的槐樹葉被雨水衝刷得發亮,水珠順著葉脈滾落,在青石板路上砸出小小的水窪。管網改造完工後,施工重心轉向了老招牌修複和景觀帶建設,臨時辦公點的帳篷前,多了塊新的施工進度公示板,上麵用紅筆標注著“景觀帶基礎施工:30”“老招牌修複:50”,每天都有住戶湊在板前,踮著腳看自家門前的施工進度。
陳明一早便到了工地,剛走到東街口,就見王啟年正帶著幾個工人,圍著張記雜貨鋪的老招牌忙活。張老爺子搬了個小馬紮坐在旁邊,手裏拿著塊抹布,時不時上前叮囑:“小心點,這招牌上的‘張記’兩個字是我爹寫的,可別刮花了。”
工人師傅笑著應道:“張大爺您放心,我們用的是軟毛刷,蘸著溫水慢慢擦,保證不損壞字跡。”
王啟年見陳明過來,直起腰迎上去:“陳縣長,您來啦。老招牌修複得挺順利,現在已經修完五十多塊了,剩下的月底前能全部完工。”
陳明走到招牌下,仰頭看著。隻見工人正用小鏟子細細剔除招牌邊緣的朽木,再用膩子填補縫隙,最後刷上一層清漆,原本斑駁的木招牌漸漸顯露出深褐色的木紋,“張記雜貨鋪”五個字經過擦拭,墨色依舊飽滿。
“做得不錯,就得這樣修,既要修得結實,又要保住老味道。”陳明點點頭,剛想說話,就聽見身後傳來熟悉的聲音:“老張,你這招牌修得挺精神啊。”
回頭一看,李澤嵐正沿著青石板路走來,身上穿的淺灰色襯衫沾了點泥土,顯然是剛從別處的工地過來。“李書記,您怎麽來了?”陳明連忙迎上去。
“過來看看進度,順便聽聽老百姓的想法。”李澤嵐笑著走到張老爺子身邊,彎下腰跟他打招呼,“張大爺,這招牌修完,是不是比以前亮堂多了?”
張老爺子見是李澤嵐,連忙站起來:“李書記來啦!可不是嘛,這修完跟新的一樣,還沒丟了老樣子,我看著心裏就舒坦。”
李澤嵐拍了拍他的肩膀,讓他坐下,又轉頭對王啟年說:“老招牌是老城區的根,修的時候多問問住戶的意見,他們心裏都裝著對老街的念想,別隻顧著趕進度。”
“您放心,李書記,每塊招牌修複前,我們都跟戶主確認過方案,保證按他們的想法來。”王啟年連忙應道。
李澤嵐點點頭,又看向街對麵的空地:“景觀帶那邊動工了吧?我聽說劉教授的學生還在這兒盯著,咱們過去看看。”
幾人穿過兩條小巷,就到了景觀帶的施工區域。這裏原本是條廢棄的小巷,堆滿了雜物,如今雜物已經清理幹淨,工人正在用鋤頭平整土地,劉景明教授的學生小林則蹲在一旁,手裏拿著圖紙,時不時站起來比劃著。
“李書記!陳縣長!”小林見兩人過來,連忙起身,“您看,我們按劉教授的要求,把這裏的地勢稍微墊高了些,以後種上槐樹,既能遮陰,又能和老城區的槐樹呼應。那邊還留了塊空地,打算建個小亭子,用老磚老瓦砌,跟周圍的老房子風格統一。”
李澤嵐走到堆著老磚的地方,拿起一塊青灰色的老磚,摸了摸磚麵上的紋路:“這磚是從拆遷的老房子上拆下來的吧?用老磚好,看著就有年代感,老百姓見了也親切。”他又指著圖紙上的花池位置,“這裏的花池,打算種什麽花?”
“還沒定呢,”陳明接過話,“打算問問住戶的意見,他們喜歡什麽就種什麽。”
正說著,李明帶著南巷的幾戶住戶走了過來。為首的是南巷的老鄭,他手裏拿著幾張畫紙,看到李澤嵐也在,有些拘謹地停下腳步:“李書記,陳縣長,我們幾戶街坊湊在一起,琢磨著景觀帶裏能不能加些東西,就畫了幾張圖,想讓您給看看。”
“快拿來我看看。”李澤嵐伸手接過畫紙,仔細看著。紙上畫著石凳、花池,還有幾個小孩在樹下玩耍的場景,線條雖然簡單,卻透著滿滿的生活氣息。“老鄭,你們這想法很好啊!”李澤嵐笑著把畫紙遞給陳明,“景觀帶本來就是給老百姓建的,就得按你們的需求來。你們想種什麽花,想要什麽樣的石凳,都跟王總和李明說,咱們一起商量著辦。”
老鄭沒想到李書記這麽隨和,臉上的拘謹消了大半:“真的?那我們想在花池裏種點月季花,再種些薄荷,夏天能驅蚊,還能泡水喝。石凳想做得寬一點,老人孩子都能坐。”
“沒問題!”李澤嵐當場拍板,“花苗和石凳的事,王總負責落實;以後花池的打理,就交給你們幾戶街坊,算是咱們共同的‘責任田’,怎麽樣?”
老鄭高興地搓著手:“太好了!我們保證把花池打理得漂漂亮亮的,不讓您和陳縣長失望!”
“這不是為了我們,是為了你們自己住得舒服。”李澤嵐笑著說,又轉頭對李明交代,“以後每條街巷都找幾個住戶代表,每周開個碰頭會,施工上有什麽問題,景觀帶想加什麽設施,都讓他們暢所欲言,咱們不能閉門造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明白,李書記,我這就去安排,今天下午就把各街巷的代表都召集起來。”李明連忙應下。
李澤嵐又在工地上轉了轉,走到西街李奶奶家門口時,特意停下來問:“李奶奶在家嗎?上次水管的事,沒再出問題吧?”
李奶奶正坐在門口擇菜,見李澤嵐過來,連忙放下菜籃子:“李書記來啦!水管修得好得很,再也沒漏過水,謝謝你們還記掛著。”她指著院裏的月季花,“你們看,我這花長得多好,等景觀帶的花池建好了,我就移栽幾棵過去,跟街坊們的花湊在一起。”
“好啊,到時候咱們老城區就是花的海洋了。”李澤嵐笑著說,又叮囑陳明和王啟年,“施工的時候多注意,別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有問題及時解決,不能讓老百姓寒心。”
“您放心,李書記,我們都記著呢。”陳明和王啟年齊聲應道。
離開老城區時,李澤嵐看著街上忙碌的工人和悠閑散步的住戶,對陳明說:“老城區改造,看著是修房子、建景觀,其實是在修民心。老百姓滿意了,咱們的工作就好做了。對了,綠源集團那邊有消息了嗎?”
“正要跟您說呢,”陳明連忙說,“早上縣委辦公室小張打電話,說周總派人送來了投資意向書,還說想下周過來簽合同!”
“太好了!”李澤嵐眼睛一亮,“這可是咱們工業園的第一個大項目,一定要做好準備。下月初市裏有招商會,到時候你跟我一起去,再招幾個項目回來,爭取把工業園打造成張北的經濟支柱。”
“好!我這就去準備招商材料,把咱們張北的優勢都整理出來。”陳明幹勁十足地說。
接下來的幾天,陳明一邊盯著老城區的施工,一邊忙著準備招商會的材料。他和周偉一起,整理了張北的農產品資源、土地政策、交通優勢,還製作了宣傳冊,裏麵不僅有工業園的規劃圖,還有老城區改造的進展照片——張老爺子在修複後的招牌下微笑,李奶奶在院裏澆花,工人在景觀帶平整土地,每一張照片都透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陳縣長,你看這張照片怎麽樣?”周偉拿著一張李澤嵐和老鄭等人討論景觀帶設計的照片,“這張能體現咱們縣裏幹部和老百姓一起做事的樣子,企業看了肯定覺得咱們務實。”
“就用這張!”陳明笑著說,“招商不僅要講政策、講優勢,還要講人情味,讓企業知道,來張北投資,不僅能賺錢,還能感受到咱們張北的溫度。”
八月初,張北縣招商團如期參加了市裏的招商會。招商會現場,張北的展位前圍滿了人,不少企業代表都被宣傳冊裏的老城區照片吸引了,紛紛詢問老城區改造和工業園的情況。
“陳縣長,你們老城區改造真是用心了,”一位做文旅投資的企業代表拿著宣傳冊,對陳明說,“我覺得老城區改造後,很有潛力打造成文旅項目,我們想跟你們談談合作。”
陳明連忙說:“太好了!我們也有這個想法,等這次招商會結束,您來張北看看,咱們詳細聊聊,還能看看老城區的實景。”
另一邊,李澤嵐正在和一家紡織企業的老板交談。這家企業想在張北建一個生產基地,利用張北的勞動力資源。李澤嵐詳細介紹了張北的勞動力情況和優惠政策,還特意提到了老城區改造帶來的變化:“我們不僅要發展經濟,還要讓老百姓住得舒心。您要是來投資,就能看到,咱們張北的幹部是真心實意為老百姓做事,也真心實意為企業服務。”
企業老板聽得很認真,頻頻點頭:“李書記,你們的誠意我感受到了,回去後我就跟團隊商量,盡快給你們答複。”
招商會結束時,張北縣一共收到了八份投資意向書,涉及農產品加工、紡織、文旅等多個領域。李澤嵐和陳明坐在回程的車上,臉上都帶著笑意。
“這次招商會收獲不小,”李澤嵐說,“不過不能掉以輕心,接下來要跟企業好好對接,把意向變成實際投資。綠源集團的周總下周來簽合同,到時候咱們請他來老城區看看,讓他親眼看看咱們張北的變化。”
“好啊,”陳明笑著說,“讓他看看,來張北投資,不僅能獲得回報,還能參與到這麽有意義的事裏來。”
回到張北,兩人先去了老城區。景觀帶的小亭子已經砌好了一半,老磚老瓦壘起的亭柱透著古樸的氣息,老鄭正帶著幾戶街坊在花池裏栽花苗,見李澤嵐和陳明過來,連忙招手:“李書記,陳縣長,你們看這花苗多精神,過不了多久就能開花了!”
李澤嵐走到花池邊,看著嫩綠的花苗,又看了看遠處修複一新的老招牌,輕聲對陳明說:“你看,這就是咱們想要的張北——有老味道,有新生活,老百姓過得踏實、舒心。”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