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歲月1
字數:5143 加入書籤
老城區的槐樹已撐起滿樹綠蔭,細碎的花瓣隨風飄落,在青石板路上鋪出一層淺白。這天清晨,李澤嵐剛到辦公室,就看到桌上放著一份厚厚的材料——是“民生熱線”開通一周的匯總報告,封麵用紅筆標注著“辦結率92,群眾滿意度89”。
他指尖劃過報告,目光停在“未辦結事項”一欄:西河鎮的農田灌溉渠堵塞、東城區菜市場占道經營、縣一中周邊交通擁堵。這三件事看似零散,卻都關乎老百姓的日常生計。他拿起筆,在每一項後麵都畫了個圈,隨即撥通了陳明的電話:“陳縣長,上午我們去西河鎮看看灌溉渠的問題,順便把菜市場和一中周邊的事也安排人實地調研,下午開會討論解決方案。”
掛斷電話,小張端著一杯熱茶進來,遞過一份邀請函:“李書記,下周五省法治建設督導組要來張北檢查,這是他們的行程安排,重點檢查基層執法規範化和民生訴求處理情況。”李澤嵐接過邀請函,快速掃了一眼:“把‘清風行動’的案例匯編、民生熱線的處理台賬,還有各部門的執法記錄都整理好,要做到事事有依據、件件有回音。另外,通知市場監管局、住建局、教育局,提前準備好匯報材料,重點說老百姓關心的事。”
上午九點,李澤嵐和陳明驅車前往西河鎮。車子駛過鄉間小路,路邊的麥田綠油油的,隨風起伏,幾個農民正扛著鋤頭往田裏走。“現在正是小麥拔節期,缺水會影響收成。”陳明看著窗外,語氣帶著擔憂,“西河鎮的灌溉渠還是十年前修的,去年冬天凍裂了好幾處,一直沒來得及修。”
半小時後,兩人抵達西河鎮的東李村。遠遠就看到一群村民圍在灌溉渠邊,有人拿著鐵鍬在渠裏挖泥,有人在旁邊議論。村支書看到李澤嵐,趕緊迎上來:“李書記,您可來了!這渠堵了快半個月了,上遊的水過不來,地裏的麥子都快蔫了,我們自己挖了兩天,也沒挖通。”
李澤嵐走到渠邊,彎腰查看——渠裏積滿了淤泥和雜草,隻有少量水在緩慢流動,渠壁上有幾處明顯的裂縫。“為什麽不早點上報?”他問。旁邊的村民歎了口氣:“以前報過,鎮裏說‘等縣裏撥款’,一等就是大半年,我們以為這次也一樣,沒想到打了民生熱線,您親自來了。”
李澤嵐心裏一沉,轉身對跟來的鎮水利站負責人說:“立刻聯係縣水利局,調挖掘機和抽水泵過來,今天必須把淤泥清完,三天內把裂縫補好。另外,組織村民成立‘灌溉渠維護隊’,以後定期檢查,不能再出現這種情況。”負責人趕緊點頭:“我現在就聯係,保證按時完成!”
陳明蹲在田邊,摸了摸小麥的葉片:“這麥子還能救,隻要及時澆水,不會影響收成。我們再協調農業局,派技術員過來,指導村民施肥,把損失補回來。”村民們聽了,臉上露出笑容,紛紛拿起工具,跟著水利站的人一起清理渠道。
從東李村出來,李澤嵐讓司機繞到東城區菜市場。剛到菜市場門口,就看到路邊擺滿了攤位,自行車、電動車隨意停放,行人隻能在攤位之間擠著走。一位買菜的大媽提著菜籃子,小心翼翼地避開攤位:“以前菜市場裏麵寬敞,現在都擺到馬路上了,開車的、騎車的擠在一起,特別危險。”
市場監管局的工作人員正在勸導攤主,一位賣菜的攤主卻有些抵觸:“裏麵攤位費貴,我們小本生意,租不起啊!”李澤嵐走過去,拍了拍攤主的肩膀:“師傅,占道經營不僅影響交通,還不安全。我們跟市場管理方商量,降低裏麵的攤位費,再劃出一塊‘便民區’,專門給小攤販用,不收租金,您看行不行?”
攤主愣了一下,隨即點點頭:“要是這樣,我們肯定願意搬進去!”李澤嵐轉頭對市場監管局局長說:“今天下午就和市場管理方談判,三天內完成攤位調整,同時安排專人維護市場秩序,確保交通暢通。”
離開菜市場,兩人又去了縣一中。正值中午放學,校門口擠滿了接送學生的家長,電動車、三輪車堵在馬路上,汽車喇叭聲此起彼伏。一位家長無奈地說:“每天放學都這樣,孩子要在車流裏擠半天才能出來,太危險了。”
李澤嵐看著校門口的交通狀況,對教育局局長說:“協調交警部門,在上學、放學時段安排交警執勤,疏導交通;另外,在學校周邊劃‘禁停區’,設置隔離護欄,保障學生安全。再和公交公司商量,增加放學時段的公交線路,方便學生回家。”
下午三點,縣委會議室裏,相關部門負責人都已到齊。李澤嵐把上午調研的情況向大家作了介紹,隨後讓各部門匯報解決方案。水利局局長首先發言:“西河鎮灌溉渠的修複方案已經製定,挖掘機和材料明天就能到位,三天內保證通水。另外,我們計劃對全縣的灌溉渠進行排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市場監管局局長接著說:“菜市場的攤位調整方案已經和管理方談妥,攤位費降低30,‘便民區’明天就能劃定,三天內完成攤主搬遷。我們還會安排專人每天巡查,防止占道經營反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交警大隊隊長也表態:“縣一中周邊的交通疏導方案已經製定,從明天開始,上學、放學時段安排四名交警執勤,同時安裝交通監控,抓拍違停車輛。公交公司也同意增加兩條公交線路,方便學生出行。”
李澤嵐點點頭:“很好,這些事都要盡快落實,不能拖延。省督導組下周五要來檢查,我們要把工作做在前麵,讓督導組看到張北的變化,更要讓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散會後,李澤嵐回到辦公室,剛坐下,紀委書記趙剛就拿著一份文件進來:“李書記,‘清風行動’又查出兩起問題。一是縣住建局的一名科員,在審批建房手續時,向村民索要‘好處費’;二是東河鄉的一名村支書,違規將集體土地承包給親戚。我們已經對兩人進行了立案調查,準備給予黨紀處分。”
李澤嵐接過文件,認真翻看:“處理得及時。把這兩起案例也加入‘清風行動’的案例匯編,發給全縣幹部,讓大家引以為戒。另外,要加強對基層幹部的教育,尤其是村支書、村主任這些‘一線幹部’,他們直接麵對老百姓,作風問題影響最壞。”
趙剛點點頭:“我們計劃下周組織全縣基層幹部進行‘黨風廉政建設’培訓,邀請黨校的老師講課,同時讓違紀幹部現身說法,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
傍晚時分,李澤嵐提前下班回家。推開門,就看到蘇晴正在廚房裏忙碌,念安坐在客廳的地毯上,玩著積木。看到他,念安立刻放下積木,搖搖晃晃地跑過來,抱著他的腿,仰著小臉叫:“爸爸!”
李澤嵐彎腰把孩子抱起來,在她臉上親了一口:“念安今天乖不乖?有沒有想爸爸?”念安摟著他的脖子,小腦袋在他懷裏蹭了蹭,奶聲奶氣地說:“想!媽媽教念安唱兒歌了!”說著,就哼起了“兩隻老虎”,雖然跑調,卻格外可愛。
蘇晴端著菜從廚房出來,笑著說:“今天帶念安去公園玩,她看到別的小朋友在唱歌,回來就纏著我教她。對了,我媽剛才打電話來,說家裏的杏仁吃完了,讓你再寄點張北的杏仁回去。”
李澤嵐點點頭:“明天我讓辦公室的人去買,順便多買些張北的特產,一起寄回去。對了,下周五省督導組要來檢查,可能會比較忙,不能經常陪你們了。”
蘇晴搖搖頭:“沒事,你忙你的,我和念安在家挺好的。隻要你把工作做好,讓老百姓滿意,我們就放心了。”
吃飯時,李澤嵐給蘇晴夾了塊魚:“今天去西河鎮看了灌溉渠,去了菜市場和縣一中,解決了不少老百姓的難題。下午開會,各部門都製定了解決方案,很快就能落實。等省督導組檢查完,我就帶你和念安去草原玩,看看張北的草原風光。”
蘇晴笑著說:“好啊,念安還沒見過草原呢,肯定會喜歡的。”
夜色漸濃,張北的街道上亮起了路燈,暖黃的燈光映著青石板路,像一條溫暖的河。李澤嵐站在陽台上,看著遠處老城區的燈火,心裏充滿了堅定。他知道,黨風廉政建設和法治治縣,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但隻要始終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用心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就一定能讓張北的天空更藍,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幸福。
接下來的幾天,張北的變化肉眼可見:西河鎮的灌溉渠順利通水,小麥喝上了“救命水”;東城區菜市場的攤主全部搬進市場,道路恢複暢通;縣一中周邊的交通秩序明顯好轉,家長們再也不用為孩子的安全擔心。民生熱線的辦結率和群眾滿意度也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相信,隻要有困難,打個熱線就能解決。
周五那天,省法治建設督導組如期而至。在聽取了張北的工作匯報,查看了相關台賬,實地走訪了政務大廳、菜市場、縣一中後,督導組組長對張北的法治建設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張北的法治建設,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把老百姓的事放在第一位,值得在全省推廣。”
送走督導組,李澤嵐鬆了口氣。他回到辦公室,看著窗外的槐樹,心裏感慨萬千。他知道,這隻是張北法治建設的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但他有信心,隻要全縣幹部齊心協力,始終堅守初心,就一定能把張北建設成一個幹部清廉、百姓安居、法治清明的好地方。
傍晚,李澤嵐回到家,蘇晴已經做好了晚飯。念安看到他,立刻跑過來,手裏拿著一幅畫:“爸爸,念安畫的爸爸!”畫上是一個歪歪扭扭的小人,旁邊寫著“爸爸”兩個字,雖然筆畫稚嫩,卻充滿了童真。
李澤嵐接過畫,心裏暖暖的。他把畫貼在客廳的牆上,然後抱起念安,對蘇晴說:“明天我們就去草原,帶念安看看張北的美景。”蘇晴笑著點頭,眼裏滿是幸福。
第二天一早,一家三口驅車前往草原。車子駛離縣城,路邊的景色漸漸變成了綠色的草原,遠處的羊群像白雲一樣,飄在草原上。念安趴在車窗邊,興奮地叫著:“羊!好多羊!”
李澤嵐停下車,抱著念安走進草原。春風吹過,帶著草原的清香,念安在草原上奔跑,笑聲像銀鈴一樣。蘇晴站在旁邊,看著父女倆,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李澤嵐看著眼前的景象,心裏充滿了滿足。他知道,自己不僅要建設好張北這個“大家”,也要守護好自己的“小家”。而這兩個“家”,從來都是緊密相連的——隻有把“大家”建設得更好,“小家”才能更溫馨;隻有“小家”充滿溫暖,才能有更多的動力去建設“大家”。
夕陽西下,草原被染成了金色。李澤嵐一家三口坐在草原上,看著夕陽慢慢落下。他心裏暗暗發誓,要始終堅守初心,牢記使命,用自己的努力,讓張北的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讓自己的“小家”永遠充滿溫暖和幸福。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