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開展

字數:7459   加入書籤

A+A-


    民生熱線開通的第一天,天還沒亮,縣信訪局的接線大廳就亮了燈。六名接線員提前半小時到崗,反複核對接線流程和話術手冊——手冊首頁用紅筆寫著“群眾之事無小事,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著落”,這是李澤嵐前一天特意加上的。
    早上八點整,熱線電話準時開通。第一通電話來自西河鎮李家莊的村民李大爺,老人聲音帶著顫音:“同誌,俺們村口的路坑坑窪窪,昨天下雨積了水,俺家小孫子上學摔了一跤,能不能幫忙修修啊?”接線員耐心記錄下地址和訴求,立刻錄入“民生訴求處理係統”,標注“緊急”,同步分流給西河鎮政府。
    不到十分鍾,第二通、第三通電話接連響起:東城區“幸福家園”小區的居民反映停水三天,物業推諉扯皮;縣醫院患者家屬投訴“掛號難,專家號要淩晨排隊”;還有貨車司機谘詢“過境貨車的臨時停靠點在哪裏”……電話鈴聲此起彼伏,接線員們一邊快速記錄,一邊按照“民生類、執法類、谘詢類”分類分流,整個大廳忙而不亂。
    縣委辦公室裏,李澤嵐讓秘書小張把接線記錄每隔兩小時匯總一次。八點剛過,第一份打印好的記錄就送來了——短短兩個小時,熱線就接到17通電話,其中民生類12件,執法類3件,谘詢類2件。李澤嵐坐在辦公桌前,手指逐行劃過記錄,在“西河鎮李家莊修路”和“東城區停水”上重重畫了圈。
    “這些‘小事’,對老百姓來說就是天大的急事。”他抬起頭,語氣帶著緊迫感,“你現在就聯係西河鎮黨委書記老張和住建局局長,讓他們半小時內反饋情況,兩小時內必須派人到現場。告訴他們,我要的不是‘正在安排’的答複,是‘已經在幹’的進展。”
    小張剛拿著記錄出門,陳明就推門進來,手裏攥著一份藍色封麵的文件,臉上帶著幾分凝重又欣慰的神色:“李書記,‘清風行動’的第一份核查報告出來了。紀委聯合信訪局、民政局查了西河鎮民政幹事的低保問題,情況比預想的更嚴重——不僅把三個低保名額給了開超市的親戚,還收了其中一家2000塊‘好處費’。”
    他把報告攤在桌上,指著附件裏的銀行流水和談話記錄:“我們已經責令民政幹事退還所有費用,撤銷他的職務,還要在全鎮幹部大會上作檢討。另外,老張家的低保申請已經重新審核通過,這個月的低保金會足額發放,我們還協調了鎮衛生院,給老張老伴安排了免費體檢。”
    李澤嵐翻看報告,目光停在老張家的走訪記錄上——“老張兒子因車禍殘疾,老伴患糖尿病,家裏靠種兩畝玉米為生,是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眉頭微蹙:“這麽困難的家庭,低保申請三次都沒批下來,可見基層的工作漏洞有多大。讓紀委把這個案例做成詳細通報,附上下鄉走訪的照片,發全縣所有單位,不僅要讓幹部們看,還要貼在各村、各社區的公告欄上,讓老百姓監督。”
    “還有,”他補充道,“讓西河鎮把全鎮的低保名單、申請條件、審批流程,一字不差地貼在每個村的顯眼位置,再組織村民代表成立監督小組,以後新增或清退低保戶,必須先過村民代表這一關。”
    陳明點頭應下,剛要走,小張拿著手機匆匆進來:“李書記,西河鎮和住建局都回話了——張書記說已經聯係了鎮上的工程隊,半小時後就帶著設備去李家莊;住建局王局長親自帶隊去了‘幸福家園’小區,說是主水管破裂,已經調了維修隊,中午前能恢複供水。”
    “走,我們去現場看看。”李澤嵐站起身,拿起外套,“不打招呼,直接去,看看實際情況到底怎麽樣。”
    車子駛出縣委大院,沿著剛修好的環城路往西河鎮方向開。窗外的田野裏,麥苗抽出新綠,風一吹,翻起層層綠浪;路邊的楊樹上,麻雀嘰嘰喳喳地叫著,偶爾有幾隻燕子掠過車頂,帶著春天的生機。李澤嵐看著窗外,想起前幾天晚上和蘇晴的對話——當時他正對著“法治治縣實施細則”修改到深夜,蘇晴端來一杯熱牛奶,輕聲說:“你總說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其實老百姓要的不多,路好走點,水通暢點,辦事方便點,就夠了。”
    他當時沒說話,心裏卻記著這句話。是啊,黨風廉政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法治治縣也不是冰冷的條文,最終都要落到“路好走、水通暢、辦事方便”這些小事上。隻有把這些小事辦實了,老百姓才會真正認可。
    半個多小時後,車子抵達李家莊村口。遠遠就看到塵土飛揚,一台黃色的壓路機正在作業,幾個穿著橙色工裝的工人拿著鐵鍬,把碎石和沙土填進坑窪裏。村口的老槐樹下圍了不少村民,有拎著熱水壺給工人遞水的,有抱著孩子站在旁邊看熱鬧的,還有老人拿著小板凳坐在路邊,臉上滿是期待的笑容。
    李澤嵐和陳明下車,沒驚動任何人,悄悄站在人群後麵。村支書李建國正拿著卷尺在路邊測量,時不時對著工人喊:“這邊再墊高點,不然下雨還會積水!”看到李澤嵐,他趕緊放下卷尺跑過來,手裏還沾著泥土:“李書記,您怎麽來了?工程隊剛到半小時,先把坑最深的地方填了,爭取今天把主路修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來看看進度,也聽聽老百姓的想法。”李澤嵐笑著說,走到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身邊——正是早上打熱線的李大爺。老人穿著洗得發白的藍布褂子,褲腳還沾著泥點,看到李澤嵐,趕緊把拐杖往旁邊挪了挪,想站起來。
    “大爺您坐著,別客氣。”李澤嵐按住他的肩膀,“這條路修好了,您孫子上學就不用怕摔跤了吧?”
    “可不是嘛!”李大爺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聲音也亮了起來,“昨天俺家小孫子摔了一跤,膝蓋都擦破了,俺心裏疼得慌,就抱著試試的想法打了熱線,沒想到這麽快就來人修了!以前俺們反映問題,村支書說‘等鎮上撥款’,鎮上說‘等縣裏審批’,一等就是大半年,現在倒好,上午打電話,中午就動工,這效率真是沒說的!”
    旁邊的村民們也紛紛圍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說:“是啊,以前辦事總覺得‘門難進、臉難看’,現在打個電話就有人管,真是變了!”“上次鎮裏來登記醫保,工作人員還上門服務,給俺們這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填表,以前都是俺們自己跑鎮上去!”
    李澤嵐聽著,心裏暖暖的。他走到壓路機旁,對工程隊隊長說:“師傅,麻煩你們把路修結實點,用點好料,以後定期來維護,別讓老百姓走‘返工路’。”隊長點點頭:“您放心,我們按市政路的標準修,保準能用十年八年的!”
    從李家莊出來,兩人又驅車趕往東城區的“幸福家園”小區。剛到小區門口,就看到幾輛印有“住建局維修”字樣的麵包車停在路邊,幾個穿著藍色工作服的維修人員正在收拾工具,水管裏流出的清水順著下水道流走,在地麵上積了一小灘。
    小區居民王阿姨正拎著水桶接水,看到李澤嵐,趕緊走過來:“李書記,您也來啦!水已經來了,剛才維修隊的同誌還幫俺們檢查了家裏的水管,說有小漏點免費修,真是太貼心了!”
    “以前停水,找物業,物業說‘水管歸住建局管’;找住建局,又說‘小區內部水管歸物業’,推來推去沒人管。”旁邊的張大叔接過話,語氣帶著感慨,“這次打了熱線,不到一小時住建局的人就來了,王局長還親自跟著,一直等到水通了才走。現在的幹部,真是辦實事啊!”
    李澤嵐走到維修隊旁邊,王局長正拿著筆記本記錄,臉上沾著點泥水。“李書記,主水管是昨天晚上凍裂的,我們調了最好的管材,還把小區裏老化的支管也換了,以後不會再隨便停水了。”他指著旁邊的公告欄,“我們還貼了‘供水服務卡’,上麵有維修電話,24小時有人值守,老百姓有問題隨時能聯係到我們。”
    李澤嵐點點頭,目光落在公告欄上——除了供水服務卡,還有“民生熱線”的宣傳海報,上麵寫著“受理範圍”“處理流程”“反饋時限”,下麵還留了信訪局的監督電話。“做得好,”他說,“以後每個小區、每個村都要貼,讓老百姓知道有地方說理,有人辦事。”
    離開小區時,已經是中午十二點多。陳明看了看表:“李書記,去食堂吃口飯吧?下午還有個‘法治治縣’的座談會要開。”李澤嵐卻搖搖頭:“先去縣醫院看看,早上有群眾反映掛號難的問題,正好趁中午人少,去實地了解下情況。”
    縣醫院門診樓前,雖然是中午,還是有不少患者在排隊。李澤嵐和陳明走進掛號大廳,看到幾個窗口都排著長隊,其中“專家號”窗口的隊伍最長,有老人拿著小馬紮坐在旁邊等。他走到一位排隊的大媽身邊,輕聲問:“大媽,您排了多久了?”
    大媽歎了口氣:“俺早上五點就來了,排到現在還沒掛上號。俺老伴得了胃病,想找張主任看看,聽說專家號每天就放20個,來晚了根本搶不到。”旁邊的年輕人也附和:“是啊,現在能網上掛號,可俺們這些老年人不會用手機,隻能來現場排隊,太不方便了。”
    李澤嵐皺了皺眉,找到醫院院長:“為什麽專家號這麽少?網上掛號能不能多給老年人留些名額?有沒有考慮過開通‘老年人綠色通道’?”院長有些不好意思:“張主任是市裏來的專家,每周就來兩天,所以號源少。網上掛號我們也想過,但擔心係統不穩定,一直沒敢擴大範圍。”
    “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們的工作方向。”李澤嵐說,“第一,和市裏協調,讓專家多來幾天,或者安排本院醫生跟專家學習,逐步增加專家號源;第二,下周內開通‘老年人綠色通道’,安排誌願者幫忙掛號,再設兩個人工窗口專門服務老年人;第三,完善網上掛號係統,簡化操作流程,在大廳放操作指南,讓年輕人能幫家裏老人掛號。”
    院長趕緊點頭:“我們今天就落實,明天就安排誌願者過來,下周保證開通綠色通道!”
    從醫院出來,兩人終於去了縣委食堂。簡單吃了碗麵,李澤嵐剛想回辦公室,小張又拿著一份文件跑過來:“李書記,紀委趙書記剛送來的,是東河鄉水利站的核查報告,還有‘民生熱線’上午的辦結情況匯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澤嵐接過報告,快速翻看——東河鄉水利站站長王某,去年冬天因“天氣冷”拖延維修水管,導致村民半個月無水可用,紀委已經對他作出黨內警告處分,免去站長職務,要求他在全鄉幹部大會上道歉,還賠償了村民自己維修水管的費用。“民生熱線”上午的17件訴求,已經辦結9件,剩下的8件也都有了進展,其中“縣醫院掛號難”的問題,已經同步給了衛健委,要求一周內拿出整改方案。
    “處理得很及時。”他把報告遞給陳明,“讓趙書記牽頭,把東河鄉的案例和西河鎮的低保案例放在一起,做成‘清風行動’專題通報,發全縣所有單位。另外,下午的座談會,讓各鄉鎮、各部門都說說怎麽結合自身工作落實‘法治治縣’,別光說空話,要講具體措施,比如市場監管局怎麽規範執法,教育局怎麽解決上學難,民政局怎麽保障困難群眾,都要拿出時間表、路線圖。”
    下午兩點,“法治治縣”座談會準時召開。全縣23個縣直單位的負責人坐在會議室裏,每個人麵前都擺著一份《張北縣法治治縣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李澤嵐坐在主位,開門見山:“今天請大家來,不是聽你們表決心,是要聽你們說具體怎麽做。結合上午民生熱線反映的問題,說說你們單位怎麽用法治手段解決老百姓的難題,怎麽規範權力運行,怎麽接受群眾監督。”
    市場監管局局長首先發言:“我們計劃下周內組織全縣執法人員培訓,重點學習《行政處罰法》《食品安全法》,以後執法必須亮證、錄音錄像,處罰決定要書麵告知依據和救濟途徑。另外,針對商戶反映的‘檢查頻繁’問題,我們會建立‘聯合檢查’機製,多個部門一起上門,避免重複檢查,不打擾商戶正常經營。”
    教育局局長接著說:“針對‘上學難’問題,我們會嚴格按照‘劃片招生’政策,公開招生名額、錄取流程、錄取結果,接受社會監督。另外,在農村學校增設‘寄宿製’,解決偏遠地區孩子上學遠的問題,今年先試點兩所學校,明年全縣推廣。”
    民政局局長也表態:“除了低保公示,我們還會建立‘困難群眾數據庫’,把孤兒、殘疾人、重病患者等都納入進來,定期上門走訪,確保政策全覆蓋。另外,簡化救助申請流程,以前需要跑三四個部門,現在我們和鄉鎮、社區聯動,讓工作人員上門收集材料,老百姓不用再跑腿。”
    李澤嵐一邊聽,一邊在筆記本上記錄,時不時提問:“市場監管局的聯合檢查,誰來牽頭?怎麽避免部門之間推諉?”“教育局的寄宿製學校,師資和經費怎麽解決?”“民政局的數據庫,怎麽保證信息準確,不泄露老百姓隱私?”
    每個問題都問得具體,要求負責人給出明確答複。會議室裏的氣氛從一開始的緊張,慢慢變得熱烈,大家不再是“走過場”,而是真正思考怎麽解決問題。陳明看著這一幕,心裏感慨:以前開會,大家總說“回去研究研究”,現在在李澤嵐的帶動下,都開始說“我們明天就辦”,這就是作風的轉變。
    座談會結束時,已經是下午五點多。李澤嵐站起身:“今天大家說得都很好,關鍵是落實。下周開始,縣委會成立督查組,對照今天說的措施,一項一項檢查,沒落實的要說明原因,落實不到位的要問責。我們搞‘法治治縣’,就是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義,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走出會議室,夕陽已經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縣委大院的玉蘭樹上,花瓣顯得格外潔白。李澤嵐拿出手機,看到蘇晴發來的微信:“念安今天學會說‘媽媽抱’了,還會指著窗外的槐樹說‘樹’,等你回來給你表演。”下麵還附了一段小視頻——視頻裏,念安穿著粉色的小裙子,扶著沙發站著,蘇晴指著窗外說“樹”,她就跟著含糊地說“樹”,說完還自己拍著手笑。
    李澤嵐看著視頻,嘴角忍不住上揚。他給蘇晴回了條微信:“馬上就回,今天解決了不少老百姓的難題,心裏特別踏實。”
    開車回家的路上,他看著窗外的街道——路燈已經亮起,暖黃的燈光映著青石板路,路上有散步的老人,有嬉戲的孩子,有下班回家的上班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平和的笑容。他想起剛到張北時,老城區的路還是坑窪的,政務大廳的工作人員還是冷冰冰的,老百姓辦事還是“跑斷腿、磨破嘴”,而現在,路修好了,服務好了,老百姓的笑容也多了。
    這一切,不是靠喊口號得來的,是靠一件事一件事地辦,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靠幹部們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刻在心裏,落在行動上。
    回到家時,蘇晴正在廚房做飯,糖醋排骨的香味飄滿了客廳。念安坐在地毯上,玩著那個會唱歌的小熊,看到他進門,立刻扔掉玩具,扶著沙發站起來,搖搖晃晃地往他這邊跑,嘴裏清晰地叫著:“爸爸!抱!”
    李澤嵐趕緊走過去,彎腰把孩子抱起來,在她臉上親了一口:“念安今天乖不乖?有沒有想爸爸?”念安摟著他的脖子,小腦袋在他懷裏蹭了蹭,奶聲奶氣地說:“想!”
    蘇晴端著菜從廚房出來,笑著說:“你看,孩子現在跟你多親。下午帶她去樓下散步,她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爸爸,還指著說‘爸爸’,非要我給你打電話呢。”
    吃飯時,李澤嵐給蘇晴夾了塊排骨:“今天去了李家莊、幸福家園小區,還有縣醫院,解決了修路、停水、掛號難的問題,老百姓都很滿意。下午開了‘法治治縣’的座談會,各部門都拿出了具體措施,以後張北會越來越好。”
    “那就好。”蘇晴給念安喂了口米飯,眼裏滿是溫柔,“你做的這些事,都是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好,老百姓會記在心裏的。隻是別太累了,晚上早點休息,別總熬夜改文件。”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