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離開
字數:5253 加入書籤
從北京辦完審批手續返回張北的那天,夕陽正為這座小城鍍上一層溫暖的橙黃。李澤嵐剛下高速,就接到了縣長陳明的電話:“澤嵐,鄉親們都知道你要走了,好多村都托我問,想給你送送行。”李澤嵐心裏一暖,連忙說:“別麻煩大家了,我就是做了該做的事。”可他心裏清楚,這份情誼,是推不掉的牽掛。
回到縣委宿舍,李澤嵐連夜整理工作交接材料。他把蓧麥產業的後續規劃、村衛生室的運營細則、未完成的民生項目台賬一一分類,在每一份材料上都標注了關鍵節點和注意事項。直到淩晨兩點,書桌前還堆著厚厚的一摞文件,而他的眼眶,早已布滿血絲。
第二天上午九點,工作交接會在縣委大會議室準時召開。縣委班子成員、各鄉鎮黨委書記、縣直相關部門負責人悉數到場,原本能容納五十人的會議室座無虛席,連後排都站了不少自發前來的基層幹部。會議室裏的氣氛既嚴肅又溫情,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不舍。
李澤嵐身著藏青色正裝,走到發言台前,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的每一位同事。他的聲音平靜卻帶著深情:“今天召集大家,主要是做工作交接。在張北的這兩年零三個月,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我們一起頂著壓力推動蓧麥產業升級,一起踏遍全縣村落翻新村衛生室,一起冒雨搶修被衝毀的公路,一起為新建的希望小學奠基……這些並肩作戰的經曆,我會永遠銘記在心裏。”
他拿起桌上的工作交接清單,逐一向大家介紹:“蓧麥產業鏈的延伸項目,包括新產品研發和電商渠道拓展,由陳明縣長牽頭,農業農村局和商務局全力配合,年底前要實現產值突破四個億;全縣23個村衛生室的運營管理和村醫培訓,交給縣衛健委,每月要開展一次技能考核,確保設備能用、村醫會用;鄉村道路的後續維護和安防設施加裝,由縣交通局負責,雨季前必須完成所有隱患路段的整改……”
每一項工作,他都交代得細致入微,甚至連某個村衛生室的藥品配送周期、某條鄉村公路的養護責任人,都記得清清楚楚。“還有東旺村的灌溉水渠擴建項目,資金已經到位,施工隊下周進場,一定要盯著質量,不能讓村民們失望。”李澤嵐補充道,語氣裏滿是牽掛。
交代完工作,李澤嵐的語氣變得沉重起來:“最後,我想叮囑大家幾句。我們當幹部,無論身處哪個崗位,都不能忘了‘為民服務’的初心。張北的百姓淳樸善良,他們的需求很簡單,就是能增收致富、能看好病、能讓孩子上好學。希望大家繼續紮根基層,把每一件民生實事辦實、辦好,不辜負組織的信任,不辜負百姓的期盼。”
話音剛落,會議室裏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不少老同事紅了眼眶,他們知道,這位年輕的縣委書記,是真的把心留在了張北。
交接會結束後,大家紛紛圍了上來,與李澤嵐握手道別。縣衛健委主任老王握著他的手,激動地說:“李書記,謝謝您!以前咱們村衛生室,連個像樣的血壓計都沒有,村民看病得跑幾十公裏。您來了之後,不僅給我們配了心電圖機、急救箱,還請了市裏的專家來培訓,現在我們基層醫療工作者腰杆都硬了!您到了北京,可別忘了我們這些‘泥腿子’醫生啊!”
李澤嵐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王主任放心,我到了新崗位,核心工作就是推動鄉村醫療建設,咱們以後多溝通、多聯動,我還要向你們取經呢!”
縣教育局局長也擠了過來:“李書記,新建的希望小學下個月就要開學了,孩子們都盼著您去參加開學典禮呢。您雖然要走了,但孩子們會永遠記得,是您幫他們圓了‘家門口上好學’的夢。”李澤嵐點點頭:“開學那天我一定盡量趕回來,要是趕不上,也會給孩子們寄去祝福。”
同事們的道別聲、叮囑聲此起彼伏,會議室裏的溫情,久久不散。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傳遍了張北的各個村莊。村民們自發組織起來,有的騎著三輪車,有的步行,從四麵八方趕往縣委大院,隻為給李澤嵐送送行。
中午剛過,縣委大院門前的街道就被堵得水泄不通。交警們聞訊趕來,主動維持秩序,卻也不忍心驅散這些淳樸的村民,隻能在一旁輕聲引導。“大家排好隊,別擠著李書記了!”一位老交警喊道,他的眼眶也有些發紅——去年雪災,正是李澤嵐帶著大家鏟雪開路,才讓救援物資順利運進災區。
東旺村的張老漢拎著一個沉甸甸的玻璃罐,在人群中艱難地往前擠。罐子裏是他淩晨四點就起來磨的蓧麥麵,金黃飽滿,散發著淡淡的麥香。“讓一讓,讓一讓,我給李書記送點家鄉的味道!”張老漢一邊擠一邊喊,額頭上布滿了汗珠。
好不容易擠到前排,張老漢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大院門口的李澤嵐。他快步走上前,把玻璃罐塞進李澤嵐手裏,聲音哽咽:“李書記,這是俺們家新磨的蓧麥麵,你帶到北京去,嚐嚐家鄉的味道,可千萬別忘了張北的父老鄉親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澤嵐握著手裏沉甸甸的玻璃罐,指尖能感受到罐子傳來的溫度。他看著張老漢布滿皺紋的臉,看著罐子裏金黃的蓧麥麵,眼眶瞬間濕潤了。“張大爺,您快別這樣,這麵我收下了,謝謝您!”他緊緊握住張老漢的手,“您放心,我永遠不會忘記張北,不會忘記大家。等有空,我一定回來看看你們,看看咱們的蓧麥地,看看新落成的衛生室。”
張老漢抹了把眼淚,笑著說:“好,好!我們等著您回來!到時候,我給您做蓧麥麵窩窩,燉羊肉湯!”
人群中,南窪村的村支書舉著一麵鮮紅的錦旗,奮力往前擠。錦旗上繡著八個金黃的大字:“為民辦實事,一心係百姓”。這是全村村民連夜趕製的,每一針每一線,都飽含著對李澤嵐的感激之情。
“李書記,這是全村村民的心意,您一定要收下!”村支書把錦旗遞到李澤嵐麵前,“您是我們見過最辦實事的幹部!去年雪災,您冒著那麽大的雪來救王大娘;為了讓我們村通公路,您跑了無數次省交通廳;現在我們村衛生室建起來了,孩子們上學方便了,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這都是您的功勞啊!”
李澤嵐接過錦旗,鄭重地疊好,放進隨身的行李箱裏。他知道,這麵錦旗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百姓對他的信任與期盼。“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功勞屬於每一位張北人。”李澤嵐的聲音有些沙啞,“我會帶著這份心意去北京,以後無論做什麽工作,都會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越來越多的村民圍了上來,手裏拿著各種各樣的東西:有自家種的蘋果、梨,有親手做的鞋墊、布鞋,還有孩子們畫的畫。一位年輕的母親抱著孩子,把一幅畫遞給李澤嵐:“李書記,這是孩子畫的您,他說您是大英雄,幫他爸爸找到了工作,讓他能在縣城上學。”
李澤嵐接過畫,畫紙上是一個穿著正裝的男人,牽著一個小男孩的手,背景是金燦燦的蓧麥地和嶄新的衛生室。雖然畫得稚嫩,卻充滿了童真與感激。“謝謝孩子,這幅畫我會好好珍藏。”李澤嵐蹲下身,摸了摸孩子的頭,“以後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為家鄉做貢獻。”
村民們的熱情讓李澤嵐既感動又愧疚。他不停地說著“謝謝”,不停地與大家握手道別。有的村民拉著他的手,絮絮叨叨地說著心裏話;有的村民默默流淚,舍不得他離開;還有的村民拿出手機,想要和他合影留念。
縣委大院門前的街道上,擠滿了送行的人群,足足有上千人。路過的車輛紛紛停下,司機們搖下車窗,打聽著情況。當得知是送即將調任北京的縣委書記時,不少司機也加入了送行的隊伍,鳴笛示意,表達敬意。
這場自發的歡送活動,很快引起了不小的影響。縣裏的媒體記者聞訊趕來,扛著攝像機、拿著話筒,記錄下這感人的一幕。周邊縣市的幹部也紛紛打電話給陳明,感慨道:“能讓老百姓這麽真心實意地送行,李書記真是好樣的!”
直到下午三點,李澤嵐才在同事們的勸說下,準備上車出發。他再次回頭,望向眼前的人群,深深地鞠了一躬:“謝謝大家!我會想你們的!”
“李書記,一路順風!”“李書記,常回來看看!”村民們的呼喊聲此起彼伏,回蕩在街道上空。不少人跟著車子往前走,直到車子駛遠,還在揮手致意。
離開張北的那天,天空格外晴朗,萬裏無雲。車子駛離縣委大院時,李澤嵐特意讓司機放慢車速。他搖下車窗,回頭望了一眼這座熟悉的大樓,望了一眼道路兩旁送行的村民,望了一眼遠處成片的蓧麥地。這片他揮灑過汗水、傾注過情感的土地,每一寸都讓他留戀。
車子一路疾馳,朝著北京的方向駛去。李澤嵐靠在座椅上,腦海裏不斷浮現出在張北的點點滴滴:第一次下鄉時,村民們好奇又帶著期盼的眼神;蓧麥豐收時,村民們臉上洋溢的喜悅笑容;村衛生室落成時,老人孩子們滿足的神情;雪災中,大家齊心協力鏟雪開路的場景……這些畫麵,像電影一樣在腦海中回放,都將成為他心中最珍貴的回憶。
他打開那個玻璃罐,抓了一把金黃的蓧麥麵,放在鼻尖聞了聞,淡淡的麥香撲麵而來,仿佛又回到了張北的田間地頭。他小心翼翼地把罐子蓋好,放在身邊,仿佛守護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審批手續辦結的第二天,李澤嵐正式到國家衛生部報到。走進新的辦公室,窗外是北京繁華的街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辦公桌上整齊地擺放著鄉村醫療建設的相關文件和資料,陽光透過落地窗灑在桌麵上,溫暖而明亮。
他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是把張老漢送的蓧麥麵,小心翼翼地放在辦公桌的一角,然後翻開了鄉村醫療試點方案。方案上,密密麻麻地標注著他的思考和設想:如何優化村醫待遇、如何完善藥品配送機製、如何推進基層醫療設備升級……
陽光透過窗戶灑在紙上,李澤嵐拿起筆,在方案的扉頁上鄭重寫下八個字:“紮根基層,醫暖民心”。這八個字,蒼勁有力,既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對鄉村醫療建設的莊嚴承諾。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遠方。副廳級的職務,意味著更大的責任、更重的擔子。他深知,鄉村醫療建設任重道遠,還有很多難題需要破解:偏遠地區村醫人才流失嚴重、基層醫療設備陳舊、藥品供應不及時……這些都是他未來要麵對的挑戰。
但他堅信,隻要堅守為民服務的初心,像在張北那樣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就一定能在新的崗位上做出成績。他想起了張北村民們淳樸的笑容,想起了那麵鮮紅的錦旗,想起了罐子裏金黃的蓧麥麵。這些,都是他前進的動力。
窗外的陽光越來越明媚,照亮了辦公桌上的八個字,也照亮了李澤嵐嶄新的仕途之路。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憧憬與力量。他知道,新的征程已經開啟,而他,將帶著張北人民的期盼,帶著那份不變的初心,在鄉村醫療建設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讓更多農村群眾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讓“紮根基層,醫暖民心”的承諾,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