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公示
字數:6789 加入書籤
張北的天剛泛起魚肚白,縣城還浸在靜謐的晨光裏,縣委大樓前的公告欄旁卻已響起細碎的腳步聲。最先趕來的是東旺村的張老漢,他揣著揣了半宿的手電筒,穿著洗得發白的藍色粗布褂子,踩著露水就上了路。“可不能來晚了,得親眼看看公示是不是真的。”他嘴裏念叨著,走到公告欄前,借著微弱的天光仔細打量。
六點剛過,公告欄前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有晨練路過的老幹部,有送孩子上學的年輕父母,還有特意從周邊村莊趕來的村民。大家自覺地圍成一圈,目光齊刷刷地落在公告欄中央那張紅色的公示文件上。文件被透明塑封袋仔細包裹著,邊角平整,沒有一絲褶皺,“李澤嵐”三個黑色宋體字在初升的陽光下格外醒目,像三顆沉甸甸的星辰。
公示文件上的內容清晰明了:“根據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有關規定,現將李澤嵐同誌擬任職務情況公示如下:李澤嵐,男,現任張北縣委書記正處級),擬任國家衛生部鄉村醫療建設專項工作組副組長副廳級)。公示期為五個工作日x年x月x日—x年x月x日),監督電話:xxxxxxxxxx,監督郵箱:xxxxx。”
“真的!李書記要調去北京當副廳級幹部啦!”張老漢踮著腳尖,手指在“副廳級”三個字上輕輕摩挲,激動得聲音都有些發顫。他身後的村民們瞬間炸開了鍋,議論聲像春潮般湧來,卻沒有一絲喧鬧,滿是發自內心的喜悅與自豪。
“這可真是咱們張北的驕傲啊!”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幹部感慨道,他曾和李澤嵐一起下鄉調研,深知這位年輕書記的不易,“李書記是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幹上來的,不搞花架子,不耍小聰明,心裏裝著的全是老百姓。他能去更高的崗位,是實至名歸!”
人群中,一位中年村民攥著一個皺巴巴的蓧麥麵包裝袋,眼眶泛紅:“我能在蓧麥深加工企業上班,每月掙六千多塊錢,全靠李書記。以前我在外打工,一年回不了一次家,老婆孩子沒人照顧。李書記引進企業後,我不僅能在家門口就業,還能跟著技術員學本事,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議論聲此起彼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拚湊出李澤嵐在張北的點點滴滴。有人提起他推動的蓧麥產業鏈升級,讓村民的畝均收入從七百塊漲到一千九;有人說起全縣23個行政村翻新後的村衛生室,現在小病不用出村就能診治;還有人回憶起去年那場罕見的雪災,李澤嵐帶著醫護人員,踩著齊膝的積雪步行五公裏,把南窪村突發心髒病的王大娘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我家孩子能轉到縣城的重點小學,全是李書記幫忙協調的。”一位年輕母親抹了抹眼角的淚水,“當初我跑了好幾個部門都沒辦成,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了李書記。他聽完我的情況,當場就給教育局打電話,第二天就給了我答複。這樣的好幹部,我們舍不得他走,但更盼著他能去北京,為更多老百姓辦事。”
七點左右,縣委大樓的工作人員陸續上班,看到公告欄前的人群,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秘書小孫路過時,被村民們圍了起來:“小孫秘書,李書記啥時候走啊?我們想給他送送行。”“李書記去了北京,還會回來看我們嗎?”小孫一一回應:“謝謝大家對李書記的認可,具體行程還沒定,等有消息了我一定告訴大家。李書記心裏一直記著張北的鄉親們,肯定會回來的。”
與此同時,國家衛生部官網的幹部公示欄也同步更新了李澤嵐的擬任信息。頁麵剛一上線,訪問量就迅速攀升,評論區很快被點讚和留言填滿。有曾與李澤嵐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對接過的鄰縣幹部,寫下了長長的留言:“三年前和李書記一起參加鄉村產業研討會,他關於‘基層發展要找準特色、紮根民心’的發言讓我印象深刻。後來關注張北的發展,看到他真的把蓧麥做成了大產業,把村衛生室建到了村民家門口,由衷敬佩。鄉村醫療缺的就是這樣懂基層、愛百姓、能幹事的領導,期待他帶來新的改革活力!”
醫療係統的網友也紛紛發聲。一位在偏遠山區工作了十年的村醫留言:“基層醫療最難的是設備陳舊、藥品短缺、人才流失。希望李書記到任後,能多關注偏遠地區村醫的待遇和培訓問題,讓我們能安心留在農村,為鄉親們守護健康。”還有一位三甲醫院的醫生評論:“基層是醫療體係的根基,隻有基層強了,老百姓才能真正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相信李書記的基層經驗能為鄉村醫療建設帶來新的思路,期待看到更多務實的政策落地。”
公示期的五天裏,衛生部人事司的辦公室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嚴謹與忙碌。人事司司長周誌平特意安排了兩名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輪班值守監督電話和郵箱,要求他們“每一條反饋都要詳細記錄,每一封郵件都要認真閱讀,絕不遺漏任何一個細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值守的小王和小李每天早上八點準時到崗,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前一天的反饋信息。前四天收到的反饋幾乎全是對李澤嵐的肯定與讚揚。有人發來長達三千字的郵件,詳細講述了李澤嵐在張北推動教育、醫療、產業協同發展的具體事跡,還附上了自己拍攝的村衛生室翻新前後的對比照片;有人打來電話,語氣懇切地希望李澤嵐到任後能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醫療保障問題;還有基層醫療工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境——村醫老齡化嚴重、年輕人才留不住、部分藥品配送不及時等,盼著新政策能切實解決這些痛點。
“李書記的口碑是真的好,反饋裏全是實打實的感謝。”小王整理完第四天的反饋記錄,忍不住對小李感慨,“我工作這麽多年,很少見哪個幹部能讓上下級、老百姓都這麽認可。”小李點點頭,手裏拿著一封剛收到的郵件:“你看這封,是張北縣衛健委的工作人員發的,說李書記推動村衛生室升級時,每周都去現場查看進度,還親自對接設備供應商,確保每一台設備都能正常使用。這樣的細節,最能打動人。”
然而,就在公示期最後一天的下午三點零五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辦公室的平靜。小李一把抓起電話,語氣沉穩:“您好,這裏是衛生部人事司幹部監督熱線,請問有什麽可以幫您?”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刻意壓低的聲音,語氣裏帶著明顯的敵意和不甘,甚至能聽出牙齒緊咬的聲響:“我要舉報李澤嵐!他在張北引進蓧麥深加工企業的時候,收受了企業老板的巨額好處費,至少有五十萬!還違規給企業批了低價土地,比市場價低了一半還多,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
小李心裏一緊,立刻拿出專用的舉報記錄簿,按照流程逐一詢問:“請問您的姓名和聯係方式是什麽?您所說的情況有什麽證據嗎?您是如何得知這些信息的?”
“我匿名舉報!”對方粗暴地打斷他,“我沒有證據,但我說的都是實話!你們要是不查,就是包庇!李澤嵐這種貪官,根本不配當領導!”說完,對方“啪”地掛了電話,留下一陣忙音。
小李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拿著記錄簿去找周誌平匯報。周誌平正在審閱一份鄉村醫療建設規劃報告,聽完小李的匯報,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眉頭緊緊皺了起來。他手指輕輕敲擊桌麵,沉思片刻後,語氣凝重地說:“幹部選拔任用是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匿名舉報雖然沒有提供證據,但也不能掉以輕心。立刻通知沈薇,讓她牽頭成立核查組,聯合張北縣紀委,務必在公示期結束前拿出核查結果,確保幹部任用的公平公正,給組織和群眾一個交代。”
接到任務的沈薇正在整理李澤嵐的考察檔案,剛一接到周誌平的電話,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她深知此事的緊迫性和嚴肅性,當即撥通了張北縣紀委書記王海平的電話。“王書記,有個緊急情況需要跟你同步,我們收到匿名舉報,反映李澤嵐同誌在引進蓧麥深加工企業時存在受賄和違規批地的問題,部裏要求我們聯合核查,務必盡快拿出結果。”
王海平接到電話時,正在下鄉督查村級紀檢工作,他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語氣堅定地說:“沈薇同誌放心,張北縣紀委一定全力配合。我現在就趕回縣城,咱們連夜溝通核查方案,明天一早就啟動核查工作。”
當天晚上八點,沈薇驅車趕到張北,直奔縣紀委辦公樓。王海平早已在會議室等候,桌上擺滿了蓧麥深加工企業的相關資料。兩人連夜召開核查工作會議,確定了三大核查方向:一是調取企業的土地出讓合同、規劃審批文件、市場評估報告,核實土地出讓程序和價格是否合規;二是調取企業的銀行資金往來賬目、李澤嵐的個人銀行流水及公務卡消費記錄,核查是否存在大額不明資金往來;三是約談企業負責人、縣自然資源局、財政局等相關審批部門的工作人員,還原項目引進的全過程。
“我們要以事實為依據,以紀律為準繩,既要查清問題,也要保護好清白的幹部。”沈薇看著參會的核查組成員,語氣嚴肅,“時間緊、任務重,大家今晚好好休息,明天一早兵分三路,務必高效、細致地完成核查工作。”
第二天清晨七點,三支核查小組同時出發。第一組直奔縣自然資源局,調取蓧麥深加工企業的土地出讓檔案。檔案管理員小心翼翼地打開密集架,取出厚厚的一摞文件,裏麵包括土地出讓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規劃選址意見書、市場評估報告、出讓合同等,每一份文件都手續齊全,簽字蓋章清晰可辨。
“這份市場評估報告是由省國土資源廳認可的第三方機構出具的,評估基準日是x年x月x日,評估價格為每畝3.2萬元,與當時張北縣工業用地的市場基準價一致。”縣自然資源局的工作人員指著報告上的數據說,“土地出讓采用掛牌出讓方式,全程公開透明,有掛牌公告、競價記錄、成交確認書等完整資料,不存在低價批地的情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組前往縣財政局和銀行,調取企業的資金往來賬目和李澤嵐的個人銀行流水。企業賬目顯示,自成立以來,資金往來主要集中在原材料采購、設備購置、產品銷售等正常經營活動,沒有任何向個人賬戶的大額轉賬記錄。李澤嵐的個人銀行流水同樣清晰明了,每月的工資收入、獎金發放、合法理財收益都有據可查,沒有任何大額不明來源資金,也沒有與該企業及負責人的資金往來記錄。
第三組則前往蓧麥深加工企業,約談負責人趙總。趙總一聽說核查組的來意,當即情緒激動地站了起來:“這絕對是誣告!純粹的惡意中傷!”他指著辦公室牆上掛著的合作框架協議,“李書記當初引進我們企業,完全是為了帶動張北的蓧麥產業發展,讓老百姓增收。他不僅沒要過任何好處,還處處為我們企業著想,幫我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趙總回憶起項目引進時的場景:“當時我們企業麵臨環保審批和資金貸款兩個大難題,差點就放棄了。李書記知道後,親自帶著我們去省環保廳對接,幫我們優化整改方案,還協調縣農商行給我們提供了兩千萬的低息貸款。他每次來企業調研,都是吃工作餐,從不接受我們的宴請,更別說收受好處了。”
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趙總拿出了厚厚的一遝會議紀要和溝通記錄,裏麵詳細記錄了李澤嵐與企業對接的每一次會議內容、提出的要求和建議。“李書記反複強調,企業要合規經營、誠信經營,隻有這樣才能長久發展。他還幫我們聯係了北京的電商平台,拓寬產品銷路,現在我們的產品已經賣到了全國各地,去年產值突破了三個億,帶動了三千多人就業。”趙總的語氣裏滿是感激與敬佩。
隨後,核查組又陸續約談了縣發改委、財政局、環保局等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大家的說法與趙總一致,都證實李澤嵐在項目引進過程中嚴格遵守程序,沒有任何違規操作,也沒有接受過企業的任何好處。
經過兩天兩夜的緊張核查,所有證據都指向一個結論:匿名舉報的內容純屬捏造。沈薇和王海平再次召開會議,梳理核查結果,形成了詳細的核查報告。報告中明確指出:“經核查,李澤嵐同誌在引進蓧麥深加工企業過程中,嚴格遵守幹部廉潔自律相關規定,審批程序合規,土地出讓價格合理,無收受企業好處、違規批地等行為。舉報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
為了查明舉報人身份,核查組通過電信部門調取了舉報電話的相關信息,發現該號碼為臨時手機號,沒有實名登記。但結合舉報內容中提到的“文旅項目”,核查組聯想到去年被李澤嵐否決的一個違規項目。
去年上半年,商人張某想在張北投資一個文旅項目,規劃中需要占用東旺村的五十畝基本農田。張某托了多層關係找到李澤嵐,還悄悄塞了一張三十萬的購物卡,希望能通融一下。李澤嵐當場拒絕了購物卡,並嚴肅告知張某:“基本農田是紅線,誰也不能碰。項目要想落地,必須重新調整規劃,避開基本農田,否則堅決不能批。”
張某不甘心,又找了多位領導打招呼,但李澤嵐始終堅持原則,最終否決了該項目。張某因此懷恨在心,一直想找機會報複。核查組通過調查張某的活動軌跡和通訊記錄,發現舉報電話撥打當天,張某曾在張北縣城出現,且與臨時手機號有過關聯使用記錄。
核查組找到張某進行核實,起初張某還百般抵賴,但在核查組出示的證據麵前,他最終低下了頭,承認了惡意舉報的事實。“我就是想不通,為什麽別人都能違規批地,我就不行。李澤嵐斷了我的財路,我也不想讓他好過。”張某的語氣裏滿是扭曲的怨恨。
核查組當即對張某進行了嚴肅警告,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對其處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同時將相關情況記錄在案,作為其個人信用汙點。
這場突如其來的小風波,不僅沒有影響李澤嵐的擬任資格,反而通過全麵、細致的核查,再次印證了他的清白與廉潔,讓他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可信。沈薇將核查報告整理完畢後,第一時間上報給周誌平。周誌平仔細審閱了報告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份證據,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報告上鄭重批示:“核查細致全麵,事實清楚確鑿,舉報內容不實,不影響李澤嵐同誌擬任程序。”
公示期結束的當天下午,張北縣委大樓前的公告欄旁再次聚集了不少村民。當大家得知匿名舉報是惡意誣告,李澤嵐的擬任資格不受影響時,都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放心的笑容。“我就知道李書記不是那樣的人!”張老漢拍著胸脯說,“那些想抹黑他的人,根本不懂老百姓的心思,也不懂什麽叫真正的好幹部!”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縣委大樓的紅牆上,也灑在村民們淳樸的笑臉上。公示期雖已結束,但李澤嵐在張北留下的功績與口碑,卻像腳下的土地一樣,深深紮根在百姓心中,成為他仕途路上最堅實的後盾。而即將開啟的新征程,也正等待著這位心懷百姓、堅守初心的幹部,去書寫鄉村醫療建設的嶄新篇章。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