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特殊的文物

字數:2580   加入書籤

A+A-


    紹憶欣轉向陳凡說道:“凡哥,巴黎的行程定了,下周一飛。”
    她晃了晃手裏的護照:
    “佐藤老師已經把工具寄過去了,我還帶了葉姐做的桂花糕,法國人肯定愛吃。”
    陳凡笑著說:
    “別光顧著吃,記得跟盧浮宮簽合作協議,我們要把數字化修複的標準,推到國際上。”
    葉敏的上海之行,比預期晚了兩天。
    她抱著會員體係的策劃案,站在南京西路“天宇旗艦店”的裝修現場。
    玻璃幕牆反射著對麵的恒隆廣場,裏麵的定製展櫃正安裝調試;
    每盞燈的角度都經過計算,既能照亮宋瓷的釉色,又不會刺眼。
    “葉總,會員係統測試過了。”技術主管遞過平板:
    “線上鑒定功能用了輔助,準確率能到92。”
    葉敏點頭,指尖劃過屏幕上的“民間文物展”海報。
    上麵是一隻元青花鬼穀子下山罐的複製品,下麵寫著“邀請全球藏家共享文物故事”。
    “再加點互動環節。”葉敏說道:
    “比如設個‘修複體驗區’,讓會員親手用蛋清補瓷片,就像紹憶欣做的那樣。”
    技術主管撓頭:“可是蛋清……會不會弄髒衣服?”
    “怕什麽?”葉敏笑了:
    “我們準備了一次性圍裙,還有消毒棉;
    文物修複不是博物館的專利,要讓普通人也能摸到‘曆史的溫度’。”
    下午,葉敏去看展品,策展人正把一件清代粉彩花卉紋盤放進展櫃。
    那是位上海老藏家捐的,盤底刻著“同治年製”,釉色已經有些剝落。
    “葉總,這位藏家說,想讓這件盤子‘回家’。”策展人說:
    “他小時候跟著奶奶逛古玩街,見過類似的盤子,後來奶奶去世了,他找了三十年。”
    葉敏伸手輕輕撫過盤沿,指尖傳來溫潤的觸感:
    “那就把它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讓每個來看展的人,都能聽見它的故事。”
    陳凡的廣州之行,是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
    上周,一位廣州的老藏家聯係協會,說手裏有件“海外回流”的清代琺琅彩瓷瓶。
    瓶身繪著西洋人物,底部刻著“乾隆年製”,但瓶口有明顯的修補痕跡。
    藏家擔心是“假回流”,想請“天宇”鑒定。
    陳凡坐在藏家的客廳裏,看著桌上的瓷瓶。
    神瞳啟動的瞬間,微觀視野裏浮現出瓶口的修補痕跡:
    用的是現代環氧樹脂,不是傳統的金繕,這說明瓶子在近代被修過,不是原裝的“海外回流”。
    “大爺,”陳凡輕聲說:
    “這瓶子的修補痕跡是現代的。但您別急,我們可以幫您查來源。”
    藏家歎氣說道:
    “這是我父親當年從香港帶回來的,說是‘洋人送的’……我怕它是假的,對不起父親。”
    陳凡安慰他說道:
    “我們用數字化技術,能查到瓷片的原始出處,比如這瓶身上的西洋人物,是不是歐洲某博物館的舊藏。”
    三天後,陳凡帶著鑒定報告回來。
    報告顯示:
    瓷瓶的胎體是清代乾隆時期的,但修補和“回流”都是近代的。
    藏家看著報告,眼眶紅了說:
    “不管真假,這是父親的念想……你們能幫我留住這份念想,就夠了。”
    陳凡握住他的手:“文物修複不是鑒別真假,是留住故事。”
    離開廣州前,藏家送了陳凡一盒老茶餅:
    “這是我父親當年藏的,你帶著,就當是……感謝。”
    喜歡都市超級鑒寶神瞳請大家收藏:()都市超級鑒寶神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