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培訓與見聞

字數:5060   加入書籤

A+A-


    接下來的五天,倉庫旁的臨時基地成為了王卓和蔣瓛臨時的“軍校”和“研究院”。
    但王卓的培訓進行得並不輕鬆。他雖然擁有現代人的知識背景,但麵對浩如煙海的明史細節、錯綜複雜的洪武朝堂人事關係、以及需要深刻理解的古代社會運行邏輯,他顯得有些吃力。幾位明史專家雖然傾囊相授,將靖難之役的伏筆、淮西勳貴與浙東集團的矛盾、朱元璋的統治心術等核心要點反複剖析,但王卓終究隻是個資質普通的年輕人,短時間內難以完全消化吸收,隻能死記硬背下一些關鍵事件、人物和年份。
    譚局長在聽取專家匯報後,無奈地笑了笑,調整了策略:“罷了,強求不得。那就重點確保他掌握洪武二十五年前後的基本大勢、朝廷核心人物圖譜以及絕對不能觸碰的朱元璋的逆鱗。至於更複雜的權謀機變,遇到難以決斷的事情,讓他牢記一點:有事隨時回來谘詢!我們就是他的智庫。”
    與王卓的“填鴨式”學習不同,蔣瓛的表現則震驚了所有負責培訓的軍事教官和技術人員。
    這位錦衣衛指揮使仿佛是一塊幹涸了太久的海綿,以驚人的速度吸收著一切關於現代武器的知識。從56衝、半自動步槍到班用機槍、火箭筒,他不僅在極短時間內掌握了分解結合、保養維護,更能精準地說出其有效射程、殺傷效能和戰術定位。他甚至能舉一反三,就如何利用這些武器的最佳射程和火力持續性,針對蒙古騎兵或南方山地步兵提出極具洞察力的戰術設想,其狠辣老練的軍事眼光讓教官們都暗自心驚。
    對於“大八一”電台,他更是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興趣和理解力。密碼本的使用、頻道切換、天線架設、簡易加密通訊,他學得一絲不苟。他立刻就意識到,這東西對掌控遍布全國的錦衣衛係統和邊疆軍情傳遞意味著什麽——那是絕對的信息碾壓!
    短短五天,蔣瓛不僅熟練掌握了這些裝備,甚至還能模仿學習一些基本的現代戰術動作和小組配合要領。其學習能力、專注度和舉一反三的悟性,讓所有接觸他的人都不得不感歎:能做到錦衣衛頭子的人,果然都是萬裏挑一的人中龍鳳,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是頂尖的人物。
    培訓結束後,王卓特意向譚局長申請了兩天假期,帶著蔣瓛離開了倉庫基地,回到了邢州市區。他決定讓這位來自六百年前的古人,用更長一點的時間,真切地體驗一下現代普通人的生活。
    這兩天的經曆,對蔣瓛造成的觀念衝擊,甚至遠遠超過了那些殺人利器和神奇電台。
    他從清晨街邊攤冒著熱氣的豆漿油條、琳琅滿目到令人目眩的超級市場、呼嘯而過的鋼鐵車流開始體驗;流連於中午人頭攢動、匯聚天下商品的購物中心,品嚐了各式各樣他從未想象過的美食;經曆了下午公園裏普通人的悠閑與電影院顛覆認知的光影魔術;最終沉浸於夜晚燈火璀璨如白晝的城市夜景和普通家庭裏那份安寧溫馨的晚餐。
    王卓帶著他乘坐公交、演示手機支付、在快餐店自助點餐、和街坊鄰居隨意聊天。蔣瓛沉默地觀察著一切,以驚人的適應力努力理解著這個新世界。他學著使用簡單的現代餐具,嚐試理解電視裏播放的新聞輿圖,甚至還在王卓的鼓勵下,用生硬卻清晰的語調和一個便利店老板聊了幾句物價天氣。
    他看到了尋常百姓餐桌上每日可見的豐盛肉食和雪白米飯;看到了街上的女子可以坦然出行、談笑風生、甚至擔任吏員;看到了幾乎所有孩童都能背著書包快樂地去往叫做“學校”的地方接受教化;看到了老人無需勞作便可悠閑度日……這一切與他所熟悉的那個等級森嚴、多數人終生為溫飽掙紮、信息閉塞的明朝社會,形成了天翻地覆的對比。
    在這兩天裏,蔣瓛以其強大的觀察力和邏輯分析能力,快速地捕捉著現代社會運行的表麵規則。他甚至在有限的休息時間裏,找王卓要來了紙筆,以極其精煉客觀的筆觸,開始撰寫一份準備呈送給朱元璋的密奏。
    在這份名為 《恭陳異世見聞利弊疏》 的密奏中,他沒有摻雜個人情感,完全仿照以往向皇帝密報的格式,分門別類,條陳清晰:
    一曰:軍備武械,實乃天壤之別,足可定鼎天下
    此節,他詳細描述了五日所學:
    “彼邦之火器,名曰‘衝鋒槍’、‘半自動步槍’,其速如連環霹靂,射程遠超強弓硬弩,破甲摧堅,尋常鐵胄紙帛耳。一卒持之,可敵百人結陣。”
    “更有‘班用機槍’,激射不絕,彈幕如雨,專克騎兵衝陣、步卒密集之所,實乃野戰利器。”
    “另有‘火箭筒’,聲若驚雷,一擊可破磚石堅城、摧垮樓櫓,攻堅拔寨,無往不利。”
    “其通訊之器,名曰‘電台’,千裏傳音,瞬息可達,音語清晰如同麵晤。邊疆虜情、國內動向,旦夕可陳於禦前,再無六百裏加急之遲滯,廟堂於萬裏之外如臂使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後總結:“得此諸器,輔以相應戰法附臣所學戰法要領一冊),練精兵一旅,足可掃蕩漠北、平定南洋、威服四夷,創萬世未有之武功。”
    二曰:民生富庶,物產之豐盈,遠超曆代盛世遐想
    此節,他冷靜記錄了兩日所見:
    “黎庶所食,一日三餐,米麥管夠,肉食禽蛋常見於市井之家,非年節亦可嚐葷腥。鹽糖之品,潔白如雪,堆積如山,價極廉。”
    “衣著之料,非止棉麻,多有異料化纖),色澤鮮豔,耐磨耐髒,價亦平民。”
    “出行有‘汽車’、‘公交’代步,日行千裏非虛言。樓宇高聳,窗明幾淨,尋常人家亦多以‘玻璃’為窗,通明透亮。”
    “老者有所養,幼者有所教,醫館醫院)遍布,設備精奇,人均壽數恐遠超我朝。”
    三曰:禮法觀念、信息流轉,與我朝迥異,利弊兼有
    此節,他帶著審視的目光:
    “此世似無明確尊卑綱常,女子地位頗高,可操持各業,與男子同工同酬,拋頭露麵視為平常。此或利於人力之用,然恐生牝雞司晨之亂。”
    “信息流轉極速,一地之事,須臾間舉國皆知。有名為‘互聯網’之物,包羅萬象,然亦難辨真偽,易惑民心,於維穩大有隱患。”
    “其民看似安居樂業,然似少了一份我朝百姓之恭謹順從,多了一份自我之心。”
    在奏疏的最後,蔣瓛寫下了核心結論:
    “陛下,此世之強,根源於其深不可測之‘工巧’科技)與‘物產’工業能力)。其所展現之軍力、民生,皆基於此。與之交,風險巨大,其觀念如洪流,恐衝擊我朝綱常倫理。然其所能提供之助力,亦是無與倫比。若能量其力而用之,取其精華技術、物資),去其糟粕觀念),嚴控往來,則我大明國運必能借此東風,直上青雲,開創遠邁漢唐之極盛之世!然其中分寸拿捏,安危轉換,皆係於陛下聖心獨斷。臣瓛,謹以所見所聞,據實奏陳,伏乞聖鑒。”
    這份密奏,既是一份觀察報告,也是一份沉甸甸的風險評估和戰略建議書。蔣瓛以其特有的冷靜和忠誠,為他效忠的皇帝,勾勒出了一個既充滿無限誘惑、又遍布無形陷阱的未來圖景。
    兩日的市井體驗結束,蔣瓛那份字字千鈞的密奏也已草就並小心收好。王卓采購的所有物資,包括那台75寸大電視、電腦平板、光伏設備、電路燈具,以及那座足以改變一個時代軍事格局的“軍火庫”和通訊設備,都已由譚局長派人分門別類、妥善裝到集裝箱裏,並運送至倉庫內指定的穿越區域。
    臨行前,譚局長再次與王卓和蔣瓛握手:“一切小心。記住,安全第一,遇事不決,隨時返回。”
    王卓心裏不由得一暖,開玩笑似的說道:“果然找到組織就是不一樣,規範多了,我以前就想不到用集裝箱,怎麽不考慮給我一個編製啊,這樣豈不是更正規?”譚局長不由笑罵道:“像你這種跳出三界之外,不在無形之中的人物,還需要給你編製嗎?再說了,你體製外的身份更適合做兩個時空的橋梁。”
    王卓重重點頭,深吸一口氣,走到那個填滿物資的標準化集裝箱前 。
    蔣瓛站在他身側,手按刀柄,眼神銳利地掃視著周圍,這是他最後一次審視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隨即也將一隻手搭在集裝箱。
    熟悉的強烈白光再次湧現,瞬間吞沒了兩人以及他們周圍大量的物資。現代倉庫再次變得空蕩了許多。
    ……
    明朝,西郊校場。
    把守此地的錦衣衛精銳早已習慣了這裏的“神異”,但當那刺目的白光再次亮起,並且伴隨著白光出現的還有一個巨大的箱子。
    王卓和蔣瓛的身影在白光散盡後清晰起來。
    “大人!” “指揮使大人!” 守衛的千戶立刻帶人上前行禮。
    蔣瓛第一時間檢查自身和周圍環境,確認已安全返回,立刻恢複了那副冷峻的錦衣衛指揮使氣場,他對千戶下令:“即刻加派人手,將此地區域徹底封鎖,未有陛下手諭或本指揮使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此地百步之內!所有器物,嚴禁觸碰,違令者,格殺勿論!”
    “是!”千戶心頭一凜,立刻領命而去,更多的錦衣衛緹騎如同幽靈般從四周湧現,將這片區域圍得鐵桶一般。
    “蔣指揮使,”王卓開口道,“我們需立刻進宮,麵見陛下。”
    蔣瓛點頭,目光掃過那些軍火箱,眼神複雜而堅定:“理當如此。此番所見所聞,所攜之物,須得立刻麵呈聖上。”他懷中那份密奏,此刻仿佛有千斤重。
    兩人稍作整理,便在一隊錦衣衛的嚴密護衛下,離開校場,朝著皇城方向疾行而去。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