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禦前定策:蛋糕做大,藩王出海

字數:4747   加入書籤

A+A-


    高層會晤結束後的氣氛略顯微妙。晉王朱棡眉頭緊鎖,麵色凝重,似乎還在消化那驚人協議背後的深遠影響與潛在風險。
    而燕世子朱高熾則恰恰相反,白胖的臉上因激動而泛著紅光,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他小心翼翼地收好了那部存有會議記錄的手機,仿佛捧著傳國玉璽。
    王卓不敢耽擱,即刻帶著朱家爺倆啟動指南針,返回大明。
    時空轉換,三人瞬間出現在西郊校場。早有錦衣衛飛馬入宮稟報。朱元璋得報,立刻下旨召見,並同時急召秦王朱樉、燕王朱棣入宮議事。
    謹身殿內,燈火通明,氣氛嚴肅。朱元璋端坐禦座,秦王、燕王分列兩側,目光都聚焦在剛剛返回朱棡、朱高熾和王卓身上。
    “兒臣臣)叩見父皇陛下)!”
    “免禮。老三,高熾,速將彼邦詳情,尤其是那會談結果,細細奏來!”朱元璋開門見山,語氣急切。
    朱高熾深吸一口氣,率先開口,他顯然做了充分準備。結合蔣瓛之前的報告和自己的親眼所見,他將“東大”描繪成一個“經濟極度繁榮、生產力鬼神莫測、文化昌明遠超想象”的現代化強國。他言辭清晰,邏輯分明,著重強調了其社會組織能力和工業力量的可怕。
    最後,他鄭重地取出那部手機,在王卓的協助下,將會議記錄要點展示給禦座上的朱元璋,以及湊近觀看的秦王和燕王。
    當那“四萬億元人民幣信用額度”、“零關稅”、“不限品類采購”、“首批五千噸白銀約一億兩千萬兩)”等字眼清晰地呈現出來時,即便是見慣了大風大浪的朱元璋和朱棣,瞳孔也不由得劇烈收縮!
    殿內陷入了短暫的死寂。
    良久,朱元璋才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絲難以置信的沙啞:“四萬億…好大的手筆!尤其是前期就肯提供一億兩千萬兩白銀…他們,就不怕咱大明賴賬不還嗎?” 帝王的思維本能地首先考慮風險與控製。
    王卓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回答:“回陛下,據譚局長所言,東大每年為購買各類礦產能源,所需花費便超過兩萬億元,折合白銀超過五億兩。若能通過此次合作,為我大明建立一個穩定且價格極其低廉的能源礦產供應渠道,對他們而言,這筆前期投入的風險是完全值得的。”
    王卓頓了頓接著說道:“不僅如此,我大明若欲實現工業化,所需的一切機器設備、技術資料,乃至後續的維護升級,在很長時期內都需仰賴從東大采購。這本身就能極大幫助消化東大國內的過剩工業產能。此乃互惠互利之事,臣認為,我大明絕不能錯失此千載難逢之曆史機遇!”
    這時,朱高熾眼中閃爍著光芒,適時補充,但他的角度卻更為宏大和根本:“皇爺爺,孫兒在東大所見,深感震撼。其所呈現出的,並非僅是奇技淫巧與堅船利炮,更是一種能讓億兆黎庶皆能安居樂業、衣食無憂的太平盛景!若我大明能借此東風,實現那等程度的工業化,則天下百姓皆可受益,開創亙古未有之盛世,真正做到‘治隆唐宋,遠邁漢唐’!此乃澤被萬民、功在千秋之業啊!”
    “朝堂議政,謹慎發言,那輪得到你妄加評議!”燕王朱棣立刻出聲訓斥兒子,但語氣並非真正的怒斥,更像是提醒他注意場合和分寸,其眼神深處甚至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認可。殿內幾人都聽得出,朱棣並非認為兒子說錯了,而是提醒他收斂些。
    朱元璋沒有理會這點小插曲,他的目光轉向一直沉默不語的晉王朱棡:“老三,你一直沒說話。你怎麽看?你與他們接觸最多,也親眼見到了那番景象。”
    朱棡深吸一口氣,上前一步,他的話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卻直擊朱元璋內心深處最敏感的神經。
    “父皇,”朱棡的聲音沉穩而有力,“昔日父皇分封我等兄弟於各邊塞要地,是為了鞏固朱家天下,永鎮四方。然則,受限於時代,我等藩王所能鎮守的,不過是大明現有之疆土,甚至有時…還會因權力滋生不該有的心思,釀成禍患。”他這話意有所指,殿內幾人都明白。
    他話鋒一轉,眼中迸發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光芒:“但若接受東大之助,開啟工業化,並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那我朱氏子孫所能開拓與鎮守的,將不再是區區中原邊塞,而是整個天下!日月所照之處,皆可為我大明疆土!”
    他引用了一個剛剛學來的新鮮詞:“兒臣在東大聽聞一個說法:解決內部權力爭鬥與動蕩,最好的辦法無非兩條——要麽重新分配現有的蛋糕,要麽,就想辦法把蛋糕繼續做大!”
    朱棡猛地跪倒在地,聲音懇切而決絕:“父皇!若您同意與東大合作,兒臣朱棡,願第一個放棄太原封地!請父皇允準兒臣,率領船隊,為大明,為我朱氏子孫,去開拓那浩瀚海洋之外的無主之地!將蛋糕做得足夠大,大到我朱家子孫無需再為中原一隅之地而相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番話,如同洪鍾大呂,重重地敲在朱元璋的心上!尤其是“把蛋糕做大”、“藩王出海開拓”這幾個概念,瞬間為他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照亮了一條從根本上避免“靖難”之類悲劇重演的道路!
    朱元璋猛地從龍椅上站起,目光如電,掃過殿下的兒子和孫子,臉上露出決斷之色。
    就在這時,朱高熾似乎又想起了什麽重要之事,再次鼓起勇氣開口,這次他的語氣更加慎重:“皇爺爺,孫兒還有一事稟奏。在東大查閱史料時得知,我大明在原定曆史中覆亡,原因錯綜複雜,除天災不斷、土地兼並、外敵入侵外,朝廷金融崩潰、財政徹底破產,亦是致命頑疾!白銀流通混亂,幣製崩壞,以致民窮財盡,無力應對任何危機。”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那會議記錄上“五千噸白銀”的字樣:“東大此次應允提供的巨額白銀,正是我大明徹底整頓金融、重塑貨幣體係之千載良機!孫兒懇請皇爺爺,允準孫兒參與此事,借鑒後世金融之策,以此批白銀為基礎,逐步確立穩健之銀本位製度,統一幣製,充盈國庫,為即將開展之工業大業及開拓海外,奠定堅實之財政根基!此乃固本培元之要務!”
    朱高熾這番話,將巨額白銀援助的意義提升到了鞏固國本的戰略高度,深深打動了朱元璋。
    “好!好一個‘把蛋糕做大’!好一個‘藩王出海’!好一個‘固本培元’!”朱元璋連說三個好字,顯然已經下定了決心。
    朱元璋一連三個“好”字,聲若洪鍾,在謹身殿內回蕩,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敲定了大明未來數十年的國運走向。他眼中的光芒銳利而熾熱,已然下定了決心。
    “王卓!”
    “臣在!”王卓立即出列。
    “與東大往來,諸事繁雜,非尋常臣工能處置。朕命你全權負責與東大一切對接事宜!凡需溝通、傳遞消息、運送物資,皆由你統籌調度,可直接向朕或燕王稟報!”
    “臣領旨!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重托!”王王卓深知責任重大,鄭重領命。
    朱元璋稍頓,提出關鍵問題:“策已定,然千頭萬緒,具體如何著手?四萬億如何花?工業如何建?海如何開?”
    王卓早有準備,即刻回答:“回陛下,此事關乎國運,需謀定後動。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臣再赴東大,請其組織頂尖經濟、工業、規劃專家,根據大明現狀與需求,量身定製一份《大明工業化及海外開拓總體規劃》。需詳列產業步驟、資源清單、人才方案及預期成效。如此,方能目標明確,高效利用額度和時機。”
    “善!就依你所奏!”朱元璋點頭,“你盡快再赴東大,務必將此事辦妥。”
    這時,朱高熾再次上前,懇切請求:“皇爺爺,孫兒深感後世學問精深,尤那貨幣金融、財政稅收之道,實乃治國重器。孫兒懇請皇爺爺恩準,允我隨王郎中同往東大。孫兒願深入其學府機構,專心研學經濟金融,以期他日能為大明構建穩固的新財政貨幣體係,不負皇爺爺所托!”
    朱元璋看著目光炯炯、充滿求知欲的孫子,心中欣慰,沉吟片刻便道:“準了!知不足而求學,方為棟梁。高熾,朕許你同往。定要用心鑽研,將後世經濟精髓實實在在學回來!”
    “謝皇爺爺隆恩!孫兒定勤勉刻苦,絕不辜負期望!”朱高熾激動跪謝。
    王卓聽聞此言,內心不由一喜:“這分明就是留學!東大官方若知大明第三代繼承人親自來學,必然極為歡迎。朱高熾深入理解現代經濟運作,不僅利於眼下合作,更能保證未來大明政策的延續性和合作的穩定性,這對雙方都是巨大利好。”
    “老四!”朱元璋看向朱棣,“談判大略已定,具體細則,待規劃取回,由你主導細商。”
    “兒臣遵旨!”朱棣沉穩應下。
    “老三!”又看向晉王朱棡,“開拓海外之事,朕記下了。你先行整備,待大局定後,自有你揚帆出海之時!”
    “臣遵旨!”朱棡朗聲應答,充滿戰意。
    “臣等遵旨!”眾人齊聲應和。
    至此,大明未來的國策與核心布局,在謹身殿內塵埃落定。一條依托外部智識實現內生變革,並通過海外開拓實現永續發展的道路清晰展開。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