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朝野俱驚

字數:5550   加入書籤

A+A-


    周府書房內的驚世發現,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巨石,漣漪迅速擴散至整個京城。未等淩雲鶴走出周府大門,"雙影屍"的詭異傳聞已然如同瘟疫般在街巷間蔓延。
    "聽說了嗎?周學士府上出了兩個一模一樣的老爺!"
    "何止啊,我二舅在順天府當差,說那根本不是什麽雙生子,是妖人作祟!"
    "完了完了,這世道要亂了......"
    茶樓酒肆中,往日的高談闊論被竊竊私語取代。說書先生拍下驚堂木,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前朝"畫皮"的典故,引得滿堂茶客毛骨悚然。就連最繁華的棋盤街上,行人也步履匆匆,眼神中透著難以掩飾的惶恐。
    這恐慌很快蔓延至朝堂。
    翌日清晨,奉天門緩緩開啟,文武百官魚貫而入。然而與往日的莊嚴肅穆不同,今日的朝會上彌漫著一股詭異的氣氛。大臣們不似往常般相互寒暄,而是各自保持著距離,眼神中帶著審視與猜疑。就連執戟的侍衛,也顯得格外警惕,目光在眾臣臉上來回掃視。
    "陛下!"都察院左都禦史王璠率先出列,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周文淵一案,駭人聽聞!臣聽聞現場竟有兩具形貌完全相同的屍身,此等妖異之事,實乃開國以來所未有!臣懇請陛下立即下旨,徹查此案!"
    話音剛落,兵部尚書李秉立即接口:"王大人所言極是!但臣以為,此案非同小可。若真是妖人作祟,恐怕不止周學士一人遭殃。臣建議,立即對朝中所有官員進行查驗,以防有人被......被替換!"
    這話一出,滿朝嘩然。大臣們麵麵相覷,不少人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臉,仿佛在確認什麽。
    "李尚書此言差矣!"禮部尚書鄒幹立即反駁,"僅憑一樁懸案就要查驗滿朝文武,豈不是自亂陣腳?依臣看,此事多半是有人裝神弄鬼,意圖擾亂朝綱!"
    "鄒大人說得輕巧!"李秉冷笑一聲,"若是裝神弄鬼,何以解釋那兩具完全相同的屍身?莫非鄒大人已經查明了真相?"
    "你!"
    朝堂之上,頓時吵作一團。往日裏道貌岸然的大臣們,此刻都像是被踩了尾巴的貓,互相猜忌,互相攻訐。有人提議立即請高僧入宮做法,有人要求嚴查京城內的方士異人,更有人暗中打量同僚,似乎在確認對方是否還是本人。
    龍椅上的憲宗皇帝朱見深,麵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這位在位已二十餘年的天子,此刻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他清楚地記得,昨日淩雲鶴密奏時那凝重的神情,以及那句"此非易容,實乃再造邪術"。
    "夠了!"憲宗猛地一拍龍椅扶手,聲音中透著壓抑的怒火,"朝堂之上,如此喧嘩,成何體統!"
    大殿內瞬間安靜下來,眾臣紛紛低下頭,但眼神中的猜疑卻未消散。
    憲宗疲憊地揉了揉眉心:"此案由淩雲鶴全權負責,各部需全力配合。退朝!"
    然而,恐慌並未因皇帝的震怒而平息。
    當日下午,通政司呈上數十封加急奏折,全是各地官員聽聞"雙影案"後的惶恐之言。更有甚者,某地知縣竟在奏折中隱晦地詢問,是否需要查驗入京官員的身份。
    與此同時,京城內的各大衙門也陷入了半癱瘓狀態。官員們互相猜忌,公務往來銳減。某部侍郎因前日不小心劃傷手臂,今日上值時便被同僚以異樣眼光打量良久。就連宮中的太監宮女們,也都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彼此,生怕身邊人突然變成另一個模樣。
    這種無處不在的猜疑,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將整個京城籠罩其中。
    "大人,情況不太妙。"裴遠快步走進淩雲鶴的書房,麵色凝重,"今日已有三位官員稱病不上朝,城北玄真觀突然香火鼎盛,都是去求符辟邪的官員家眷。還有,西城米價已經開始上漲,不少百姓在囤積糧食。"
    淩雲鶴站在窗前,望著陰沉沉的天空,久久不語。窗外,秋風卷著落葉,在庭院中打著旋兒,仿佛也在為這詭異的氣氛所困擾。
    他早就料到此事會引起震動,卻沒想到會如此劇烈。這背後,顯然有人在推波助瀾。
    "周府那邊查得如何?"他轉過身,問道。書房內燭火搖曳,將他的身影拉得忽長忽短。
    "暫時還沒有突破性發現。"裴遠搖頭,"周學士為人謹慎,府中下人也都問詢過了,昨夜並未發現任何異常。不過......"
    "不過什麽?"
    "今早屬下在周府後院牆根下,發現了這個。"裴遠從懷中取出一個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開。
    布包內是幾粒極細微的黑色顆粒,散發著若有若無的異香。
    淩雲鶴拈起一粒,在指尖細細摩挲,又湊近鼻尖輕嗅,臉色陡然一變:"這是......西域迷魂香的殘渣。"
    "迷魂香?"
    "不錯。"淩雲鶴目光銳利,"此物產自西域,少量使用可安神助眠,過量則能致人昏迷。看來,昨夜周府並非沒有外人潛入,隻是手段太過高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踱步至書案前,鋪開紙張,提筆蘸墨。筆尖在硯台上輕輕轉動,墨跡在燈光下泛著幽光。
    "此事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他一邊書寫,一邊說道,"你立即去辦兩件事:第一,暗中查訪京城內所有可能流通此物的商鋪;第二,加派人手,監視各王府及勳貴府邸的動靜。"
    "大人是懷疑......"
    "製造如此精妙的"複製品",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淩雲鶴筆走龍蛇,語氣森冷,"這京城之中,必定藏著一個我們尚未發現的秘密工坊。而能夠支撐這等規模的行動,其背後之人,絕非等閑。"
    他將寫好的密令遞給裴遠:"還有,你親自去一趟北鎮撫司,調閱近三個月所有出入京城的西域商隊記錄。記住,要暗中進行,不要打草驚蛇。"
    裴遠接過密令,鄭重地收入懷中:"屬下明白。"
    就在裴遠準備離開時,書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侍衛快步進來,單膝跪地:"大人,宮中來人了,說是陛下急召。"
    淩雲鶴與裴遠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看來,朝中的風波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劇烈。"淩雲鶴整理了一下衣冠,對裴遠說道,"你按計劃行事,我先進宮麵聖。"
    走出書房,隻見一名小太監正焦急地等在院中。見到淩雲鶴,連忙上前行禮:"淩大人,陛下在乾清宮等候多時了,請隨奴才速速進宮。"
    淩雲鶴點了點頭,跟著小太監向外走去。路過庭院時,他注意到牆角的一株老槐樹上,幾隻烏鴉正在不安地鳴叫,聲音嘶啞難聽。
    馬車在夜色中疾馳,車輪碾過青石板路,發出沉悶的聲響。街道兩旁的店鋪大多已經打烊,隻有零星幾家酒館還亮著燈火。透過車窗,淩雲鶴看到幾個醉漢正在街角爭執,旁邊圍觀的百姓也都麵帶憂色。
    "看來,這"雙影案"已經讓整個京城都人心惶惶了。"淩雲鶴在心中暗歎。
    抵達宮門時,守門的侍衛比往常多了數倍,檢查也格外嚴格。就連淩雲鶴這樣的朝廷重臣,也要經過層層盤查才能入內。
    "淩大人見諒,"領隊的侍衛統領拱手道,"非常時期,不得不謹慎行事。"
    淩雲鶴點了點頭,沒有說話。他注意到,就連宮牆上的侍衛也都神情緊張,不時地掃視著宮內的各個角落。
    乾清宮內,燭火通明。憲宗皇帝獨自坐在龍椅上,麵色疲憊。見到淩雲鶴進來,他揮了揮手,示意左右侍從退下。
    "淩愛卿,"憲宗的聲音有些沙啞,"今日朝會上的情形,你也看到了。這"雙影案"若不能盡快查清,恐怕朝綱就要大亂了。"
    淩雲鶴躬身道:"臣明白。隻是此案牽涉甚廣,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查清的。"
    憲宗歎了口氣:"朕知道。但如今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就連宮中也......"他頓了頓,沒有繼續說下去,但眼中的憂慮卻顯而易見。
    "陛下放心,"淩雲鶴鄭重地說道,"臣必定竭盡全力,查明真相。"
    憲宗點了點頭,從案上取過一份奏折:"這是今日通政司呈上來的,你看看。"
    淩雲鶴接過奏折,快速瀏覽了一遍。這是一份來自江南的密報,上麵提到近來江南各地也出現了類似的詭異傳聞,甚至有人聲稱看到了"兩個一模一樣"的地方官員。
    "這......"淩雲鶴眉頭緊鎖,"難道不止京城?"
    "朕擔心的正是這個。"憲宗站起身,在殿內踱步,"若這"再造"邪術已經流傳開來,那後果不堪設想。"
    殿內的燭火隨著皇帝的步伐輕輕搖曳,將兩人的影子投在牆壁上,忽明忽暗。
    "陛下,"淩雲鶴沉吟片刻,"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要穩住朝局。建議陛下明日下旨,命各部照常理事,不得因謠言而耽誤政務。同時,可暗中加強宮禁守衛,以防不測。"
    憲宗停下腳步,點了點頭:"就依愛卿所言。另外,朕賜你密折專奏之權,此案若有任何進展,可直接向朕稟報,不必經過通政司。"
    "臣領旨。"
    當淩雲鶴走出乾清宮時,夜色已深。宮牆上的燈籠在秋風中搖曳,投下斑駁的光影。他抬頭望向夜空,隻見烏雲蔽月,星光黯淡。
    "大人,"等候在宮門外的裴遠迎了上來,"方才得到消息,西城有一家香料鋪連夜關門,店主不知所蹤。"
    淩雲鶴眼神一凝:"看來,有人開始坐不住了。走,我們立即去那家香料鋪。"
    兩人翻身上馬,在夜色中向著西城疾馳而去。街道上空無一人,隻有馬蹄聲在寂靜的夜空中回蕩。
    朝野上下的恐慌,僅僅是個開始。淩雲鶴清楚地意識到,他正在麵對的,是一個隱藏在暗處、能量巨大的對手。而這個對手的目的,恐怕遠不止製造幾具"雙影屍"那麽簡單。
    真正的風暴,還在後頭。
    喜歡大明雙影案請大家收藏:()大明雙影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