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太醫院問罪?聖濟殿立規

字數:9627   加入書籤

A+A-


    太子妃在院使楊繼洲與院判劉錫明的陪同下,儀態端莊地步入太醫院正堂。她先是依製詢問了太醫院的日常運作與十三科分工——從大方脈、小方脈至祝由科,一一聽罷院使略顯緊張的回稟,又細問了從接診、脈案記錄、方劑開具到禦藥房煎藥送入宮中的全般流程。
    尤其當問及“小方脈”兒科之時,她的目光若有似無地掃過一旁的王才人與皇女朱徵妲,語重心長地強調皇嗣安康的至關要緊。楊繼洲一一稟報,不敢疏漏。
    隨後,她話鋒輕轉,看似不經意卻直指要害:“楊院使,太醫院用藥關乎聖體,藥材乃根本。本宮對此甚為關切。這藥材采購、驗收,是由何人負責?規程幾何?前番之事,令本宮對此環節,實在難以放心。”
    楊繼洲心中一震,知是難關已至。他深吸一口氣,謹稟道:“啟稟娘娘,藥材采購,道地與否關乎療效,本院確有專人負責初步勘驗。然……貢品藥材及大宗采買,須依慣例,會同內府監、禦藥房,由宮中……委派內官主持。”語聲艱澀,終是避開了具體姓名。
    太子妃語氣驟冷:“內官?哪位內官?身負如此重責,竟出此紕漏?太醫院莫非連協同查驗、最終核驗之責也盡不到?此人姓甚名誰?”
    壓力如潮湧至,楊繼洲唇齒微動,額角滲汗,難以直言。右院判劉錫明更是低首不語。
    正當此際,一道清朗聲音揚起,打破僵局:
    “微臣吏目傅懋光,啟稟娘娘。”
    眾人皆驚望去,隻見傅懋光神色沉靜,續道:“臣亦參與藥材核驗,深知其責。然核驗多重真偽、優劣、炮製。如‘磠砂’這般生僻劇毒之物,若非精於毒理之大家,實難洞察其險。此其一。”
    他略頓,聲量微提:“其二,采購事宜,多年來實由禦藥房管事總攬。負責人乃提督太監張宣與伊進朝,一正一副。其所購藥材,時有‘上命’或‘特需’之名,本院協同人員,有時……難以深究。”
    語畢靜寂一瞬,傅懋光心一橫,再道:“此二人身為宮廷醫藥負責人,需直奉皇上與鄭貴妃,平日多與鄭娘娘宮內侍崔文升直接聯絡。”
    “張宣、伊進朝、崔文升”——
    三名一出,如驚雷炸庭,空氣霎時凝凍。眾官駭然失色,無人料到一個區區吏目竟敢直指貴妃內侍!
    楊繼洲瞥向傅懋光,目光複雜,既怪其魯莽,亦有一絲如釋重負。
    太子妃要的正是此名!
    她麵覆寒霜,聲如冰玉:“崔文升?禦藥房太監?好,很好。楊院使,傅吏目所言是否屬實?太醫院的核驗之責,在‘上命’、‘特需’之前,便可形同虛設否?采購之人明知磠砂非比尋常,仍貿然行之——究竟是無能失察,遭人脅迫,還是包藏禍心,敢謀害太子、危及東宮皇嗣?此舉意欲何為!”
    她微頓,繼而肅然道:“不僅如此,前日鄭娘娘賜予東宮之人參,亦屬偽品太子妃有意提及,卻不明言鄭貴妃之過,隻道事實)。此等宵小,無論是無能還是壞心,或為人所脅,單憑以假人參離間鄭娘娘與東宮和睦之舉,便該嚴懲!本宮必稟明聖上與太子,撤換無能之輩,提拔有能有誌者任職。此二職攸關國本,係乎大明社稷!”
    一番話語落下,滿庭俱靜,眾官冷汗涔涔,又憂又懼,亦暗藏希冀——陛下久不視朝,太醫院人事滯澀已久,民間醫政鬆弛,正需一番整肅。
    王才人適時掩口輕呼:“竟是內官專斷至此?若有人假借‘上命’行構陷之實,豈非……”語聲輕柔,卻將疑竇引向崔文升身後之人。
    適時,朱徵妲在乳母懷中輕輕嘟囔:“壞……藥藥……怕……”童音稚嫩,卻如銀針刺入寂靜,格外清晰。
    楊繼洲不得不伏首叩告:“臣等失職!疏於查驗,懼於權宜,懇請娘娘治罪!傅吏目所言……大抵屬實。日後臣定嚴飭下屬,無論藥材來源,一律嚴加甄別,絕不姑息!”
    太子妃深知今日已獲大成——既逼太醫院認下失職,又直指崔文升之責。欲徹扳其背後之勢,尚需時機。她見好即收,威儀卻不稍減:
    此時,朱徵妲的小手忽然抬起,怯生生指向藥材庫房方向,細聲道:“母妃,藥……怕怕。壞人……”
    太子妃順其指向望去,心念電轉,頓時明了——
    縱一時動不得崔文升,那張宣、伊進朝二人之職,未必不能一舉拿下。
    “本宮望太醫院牢記今日之語!望諸位以楊院使、龔廷賢、張文忠等良醫為楷模,精進醫術,恪守本職。日後東宮一切用藥,本宮與王才人會親自過目核驗!若再有不妥,休怪本宮無情!”
    太子妃的話音如同冰珠墜地,在太醫院正堂肅殺的氛圍中久久回響。那句“本宮會親自過目核驗”和“休怪本宮無情”,不僅僅是警告,更是宣告東宮將對自身的安危收回部分掌控權,直指長期以來被宦官勢力滲透的醫藥命脈。
    傅懋光垂首而立,他能感受到周遭同僚投來的目光——有驚佩,有擔憂,更有深深的恐懼。他深知自己方才那番話,已將自身置於炭火之上。崔文升、鄭貴妃……這些名字豈是一個小小吏目能輕易觸碰的?但他更清楚,若無人敢言,太醫院之職守將徹底淪喪,今日是磠砂混入兒科用藥,明日又不知是何等劇毒會危及東宮乃至陛下。太醫的良知與對太子妃隱約透露出的、欲整肅積弊的決心的賭注,讓他選擇了冒險一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院使楊繼洲內心波濤洶湧。他既怨傅懋光魯莽,將太醫院乃至他自己直接推向了與鄭貴妃一係勢力對抗的風口浪尖,卻又不得不承認,傅懋光說出了他不敢言、也不能言的真相,某種程度上解了他方才被太子妃逼問的燃眉之急。他叩首請罪,姿態必須做足:“臣等失職!疏於查驗,懼於權宜,懇請娘娘治罪!傅吏目所言……大抵屬實。日後臣定當嚴飭下屬,無論藥材來源名目為何,一律嚴加甄別,絕不姑息!”這番表態,既是向太子妃屈服,也是當著所有下屬的麵,試圖重新拾起太醫院已然搖搖欲墜的專業權威。
    太子妃對楊繼洲的請罪不置可否,她的目的遠不止於聽一句請罪。她鳳目微轉,視線掠過堂下神色各異的太醫們——有白發蒼蒼、麵露羞愧的老禦醫,有中年沉穩卻眼神閃爍的院判,也有如傅懋光般年輕、麵帶激憤或不安的吏目、醫士。這是一幅生動的太醫群像:敬畏、惶恐、隱忍、不甘,還有一絲被壓抑許久、或許能被點燃的職業榮譽感吧?
    “治罪與否,不在本宮,而在諸位日後如何行事,如何恪盡己責。”太子妃語氣稍緩,但威壓未減,“空口無憑,眼見為實。楊院使,便引本宮與王才人往聖濟殿明代太醫院所屬禦藥庫名稱之一,存放藥材之地)一觀吧。本宮倒要親眼瞧瞧,這天下精華所聚之地,如今是何光景。”
    去聖濟殿!楊繼洲心中又是一緊。這位太子妃行事當真步步緊逼,不容喘息。但他豈敢拒絕,隻得躬身應道:“臣遵旨。請娘娘移駕。”
    一時間,太醫院眾官員紛紛起身,按品秩列隊。院使楊繼洲、右院判劉錫明在前引路,其後是數位資深禦醫,再後便是傅懋光等吏目以及更低級的一些醫士。隊伍略顯冗長,氣氛凝重無聲,隻有衣袂摩擦的窸窣聲和腳步聲在太醫院的廊道間回響。每位官員心中都打著鼓,不知太子妃的突然視察又會看出什麽紕漏,引發何等風波。
    王才人抱著朱徵妲緊隨太子妃身側。小皇女似乎感知到氣氛凝重,乖巧地不再出聲,隻睜著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四周。王才人則低聲對太子妃道:“娘娘聖明,正該親眼看看方才安心。”她的聲音柔和,卻恰到好處地支持著太子妃的決策。
    太醫院西側的禦藥房內,藥香與陳舊木架的氣息交織,幾位小太監正按方稱藥,動作小心翼翼,生怕驚動了坐在角落打盹的那位——禦藥房提督太監張宣。
    張宣麵皮白淨無須,著一身葵花團領衫,此刻正歪在酸枝木圈椅裏假寐。站在他身側的是禦藥房另一管事太監伊進朝,年紀稍輕,正低頭翻看一本賬簿,眉頭微蹙。
    “雲南茯苓又短了二十斤,這賬麵上看,上月才進的貨。”伊進朝低聲道,聲音裏透著不安。
    張宣眼皮未抬,隻懶懶道:“短了就短了,橫豎庫裏還有存貨,應付日常差事足夠了。”
    “可這幾日太子妃那邊的人常來問藥,若是察覺......”
    張宣這才睜開眼,嘴角撇過一絲冷笑:“太子妃管的是東宮內務,手再長也伸不到禦藥房來。咱們隻聽皇上和鄭娘娘的差遣,你慌什麽?”
    伊進朝欲言又止,終是歎了口氣,合上賬簿。正在這時,門外一陣腳步聲近,一個小太監慌慌張張跑進來:“張公公,太子妃駕到,已到院門外了!”
    張宣猛地坐直身子,與伊進朝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驚疑。太子妃郭氏素來不與禦藥房直接打交道,今日突然到訪,絕非尋常。
    不及細思,一行人已匆匆迎出。隻見院中站著數十人,簇擁著一位二十幾歲的女子,身著青織金雲鳳紋鞠衣,頭戴珠翠九龍四鳳冠,麵容端莊秀麗,眼神卻銳利如刀。正是太子妃郭氏。
    “奴婢叩見太子妃。”張宣領頭跪下,心中飛快盤算著這位不速之客的來意。
    太子妃淡淡道:“起來吧。今日來是為查驗禦藥房近來所購藥材數目與品質,皇上近來龍體欠安,東宮對此甚是關切。”
    張宣心頭一緊,麵上卻堆起笑容:“太子妃放心,禦藥房一應事務皆按規程辦理,不敢有絲毫怠慢。隻是今日倉促,未及準備賬冊......”
    “不必準備,”太子妃打斷他,“本宮已請得太醫院院使楊大人一同前來,現下便可查看。”她側身讓出身後一位六十餘歲、身著太醫官服的老者。
    張宣認得那是太醫院院使楊繼州,心中暗叫不好。這楊繼州是太醫院中少數不買宦官賬的老醫官,素來講究規矩,今日有他在,怕是難以糊弄過去。
    一行人進入藥房,楊繼州帶來的醫官們迅速散開,開始查驗藥材。張宣和伊進朝跟在太子妃身後,額上已滲出細密汗珠。
    “聽聞近來禦藥房采購了不少特殊藥材,”太子妃看似隨意地問道,“可有此事?”
    張宣忙答:“回太子妃,禦藥房采購皆按宮中所需,並無特殊之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哦?”太子妃停在一排藥櫃前,伸手取過一個小匣子,“那這砒霜,采購之量較往年多了三倍有餘,作何解釋?”
    張宣臉色微變,強自鎮定道:“這是...這是為配製外用藥物所需,且是奉上命采購。”
    “上命?”太子妃轉身直視他,“是皇上的旨意,還是鄭貴妃的吩咐?或者是崔文昇的直接指示?”
    聽到“崔文昇”三字,張宣和伊進朝同時一震。崔文昇是鄭貴妃最信任的內侍,在宮中權勢熏天,但名義上並不直接管轄禦藥房。
    “太子妃明鑒,奴婢等隻是按規矩辦事......”伊進朝顫聲道。
    太子妃不再看他們,轉向楊繼州:“楊院使,請您仔細查驗近來所有特殊藥材的采購記錄和實際庫存。”
    楊繼州躬身領命,帶著幾位禦醫和醫士開始工作。張宣眼睜睜看著他們搬出一摞摞賬冊,心中愈發慌亂。
    不多時,一位年輕醫士快步走來,在楊繼州耳邊低語幾句。老院使眉頭緊鎖,走到太子妃麵前:“啟稟太子妃,經查,近半年禦藥房以‘上命’或‘特需’之名采購的藥材中,有數種礦物藥材數量異常,包括砒霜、水銀等。且這些采購多無正式批文,隻有口頭指令。”
    太子妃目光如冰,掃向張宣和伊進朝:“口頭指令來自何人?”
    張宣撲通跪下:“太子妃恕罪!這些...這些確實是崔公公派人來吩咐的,說是皇上和鄭娘娘的特需,奴婢不敢不從啊!”
    “皇上近來龍體欠安,鄭貴妃日夜侍奉在側,要這些毒物何用?”太子妃聲音不高,卻字字如刀,“還是說,有人假借上名,行不軌之事?”
    伊進朝也跪了下來,麵如土色:“奴婢等隻是聽命行事,實在不知內情......”
    太子妃冷冷看著跪在地上的兩人,心中明鏡似的。她早知道禦藥房已被宦官把持,太醫難以插手實際事務,今日親眼所見,情況比想象的還要糟糕。這些不識字的太監,竟掌握著皇室的醫藥大事,簡直是拿天家性命當兒戲。
    “楊院使,”她轉向老太醫,
    1.“從今日起,太醫院每日派人監察禦藥房所有藥材進出,凡特殊采購,必須有太醫院畫押方可執行。
    2.需”每日分兩班在禦藥房值班,為皇帝、後妃、皇子診病。禦藥需經“禦醫試嚐→院判複核→宦官監督”三道程序,藥帖需三方聯名封印存檔。
    3. 禦醫需熟讀《素問》《本草》等典籍,由.原來的每三年大考一次,改為每一年小考一次,每三年大考一次。不合格者降職或革職。 為皇帝診病需“三診製”:初診記錄脈象,複診調整藥方,三診確認療效,全程記錄在冊。
    這些自當由本宮稟明聖上和太子,此後街藥房的整改工作將由楊院使傅吏目和羅禦醫三人共同負責。
    楊繼州躬身應是,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多年來,太醫院被宦官架空權力,醫官們空有醫術卻無實權,今日總算看到一線轉機。
    太子妃又看向跪地的兩個太監:“你二人繼續負責禦藥房日常事務,但所有決策需與太醫院商議。若再有違規之舉,本宮絕不輕饒。”
    處理完禦藥房的事,太子妃並未回東宮,而是轉道前往聖濟殿。這是宮中供奉醫藥祖師和舉行醫學儀式的地方,也是太醫們議事的場所。
    聖濟殿內,香煙繚繞。太子妃站在三皇祖師像前焚香行禮,楊繼州帶領院判、禦醫、吏目和醫士等數十人分立兩側,肅穆恭敬。
    禮畢,太子妃環視在場醫官,緩緩道:“諸位都是醫道中人,當知醫藥之事關乎性命,非同小可。如今禦藥房管理混亂,非藥材之福,亦非患者之幸。本宮希望太醫院能重整規矩,確保宮中用藥安全。”
    楊繼州上前一步:“太子妃所言極是。隻是如今禦藥房多為宦官把持,臣等雖有醫術,卻難插手實務。藥材采購、配製乃至診療決策,往往由不諳醫理之人決定,實為隱患。”
    一位年輕醫士忍不住插話:“上月鄭貴妃遣崔公公來要求配製‘金丹’,方中含水銀、砒霜等大毒之物,臣等勸阻無效,最後還是按他們的意思辦了。”
    太子妃眉頭緊蹙:“金丹?皇上服用了?”
    楊繼州搖頭:“臣不知。這類秘製藥丸多由崔文昇的人直接配製送達,不經過太醫院查驗。”
    殿內一時寂靜。大家都心知肚明,這種由宦官把持的“特需”藥物,最終流向何處,用於何人,都是不能深究的禁忌。
    太子妃心中憂慮更甚。她早知道鄭貴妃及其心腹崔文昇在宮中勢力龐大,甚至能左右禦藥房事務,但沒想到已經到了如此肆無忌憚的地步。那些礦物毒藥,若是用在皇上身上...她不敢再想下去。
    “從今日起,”她堅定地說,“所有進奉皇上的藥物,必須經太醫院查驗。這是為了皇上的安危,也是為諸位太醫的責任所在。”
    楊繼州等太醫紛紛躬身領命,但表情複雜。他們何嚐不想盡責,但在宦官權勢下,往往力不從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離開聖濟殿時,太子妃特意叫來楊繼州私下囑咐:“楊院使是太醫院老人,深知醫藥關乎性命。如今情況特殊,望院使能格外留心,若有異常,可直接報知東宮。”
    楊繼州沉吟片刻,低聲道:“太子妃,非是老臣推諉,實在是...崔文昇等人權勢滔天,又有鄭貴妃撐腰。即便是查驗出問題,恐怕也難以阻止。”
    “院使隻需做好分內之事,”太子妃目光堅定,“其餘的,自有東宮擔當。”
    回東宮的路上,太子妃心事重重。今日所見所聞,證實了她最擔心的事情——禦藥房已被鄭貴妃的親信把持,正在采購和配製可疑藥物。聯想到近來皇上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卻仍然專寵鄭貴妃,讓她不禁脊背發涼。
    更讓她憂慮的是,自己的丈夫——皇太子朱常洛,與鄭貴妃素來不睦。若那些藥物真是用於皇上...那麽太子將是下一個目標。
    轎輦行至文華殿附近,忽見一隊宦官簇擁著一頂轎子迎麵而來。太子妃認出那是鄭貴妃的轎輦,心中一動,命人停下。
    兩轎相遇,鄭貴妃從轎窗中探出頭來,年近五十卻風韻猶存,眉目間自帶幾分嫵媚與威嚴。
    “原來是太子妃,”鄭貴妃微微一笑,“今日怎麽得閑在宮中走動?”
    太子妃恭敬回禮:“回貴妃娘娘,剛去禦藥房查看藥材事宜。皇上近來身體欠安,東宮甚是擔憂。”
    鄭貴妃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銳光:“太子妃有心了。不過禦藥房事務自有專人打理,不必勞煩東宮費心。”
    “醫藥之事關乎皇上安康,不敢不謹慎。”太子妃不卑不亢,“特別是近來采購的一些特殊藥材,若使用不當,恐生禍端。”
    鄭貴妃笑容微冷:“太子妃多慮了。那些都是為皇上特配的藥物,由崔文昇親自監督,不會有差池。”
    話音剛落,一位四十餘歲、麵容精明的太監快步走來,向兩位主子行禮。太子妃認得這就是崔文昇,鄭貴妃最信任的內侍。
    “崔公公來得正好,”鄭貴妃淡淡道,“太子妃對禦藥房的藥材采購有些疑問,你解釋一下吧。”
    崔文昇躬身道:“太子妃放心,所有特殊采購皆是奉上命而行,為的是配製皇上所需的特效藥物。奴婢雖不才,但謹守本分,不敢有絲毫疏忽。”
    太子妃看著這個不識幾個大字卻權傾內宮的太監,心中湧起一陣厭惡與憂慮。就是這樣的人,掌握著皇室用藥的大權,甚至能越過專業太醫直接決策。
    “有崔公公這句話,本宮就放心了。”太子妃麵上不動聲色,“隻是醫藥之事專業性極強,還望崔公公多聽取太醫們的意見。”
    崔文昇笑道:“太子妃說的是。奴婢一定謹記。”
    兩廂別過,太子妃的轎輦繼續前行。她回頭望了一眼鄭貴妃和崔文昇遠去的背影,心中不安愈發強烈。
    喜歡大明養生小帝姬請大家收藏:()大明養生小帝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