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雲中官

字數:4337   加入書籤

A+A-


    那是個七月傍晚,驟雨初歇,十二歲的青葦踩著濕滑的田埂往家跑。西天燒著橘紅色的霞光,東邊天空卻還沉著鉛灰色的雲,一道彩虹從河灘處的楊樹林裏斜斜地架過來,像誰用彩筆在天地間畫了座橋。
    青葦記得特別清楚,因為他就是在看彩虹時,看見了那些“人”。
    起初是河灘上方的雲層泛出金邊,接著雲絮翻湧,仿佛有看不見的手在攪動。然後,一個、兩個、十個、百個……穿著靛藍、深緋、墨綠官服的身影緩緩浮現。他們戴著兩邊伸出長長翅翼的烏紗帽,雙手在胸前交疊,互相躬身作揖。動作莊重遲緩,如同古戲台上的表演。
    青葦揉了揉眼睛,以為是自己盯彩虹太久出現了幻覺。可那些身影越來越清晰,甚至能看清官服前胸的祥禽瑞獸補子,能看見他們長須在微風中飄動。最讓他瞠目結舌的是——在這些規整肅穆的官員行列裏,赫然立著個戴鳳翅紫金冠、穿著鎖子黃金甲的身影,那不是孫悟空是誰?
    那猴王似乎察覺到了青葦的注視,竟扭頭朝他眨了眨眼,隨即也像其他官員那樣,抱拳朝四方作揖。
    “爹!娘!快看天上!”青葦朝著幾十步外的自家院落大喊。
    母親端著簸箕從灶房出來,父親扛著鋤頭剛從地裏回來。他們順著青葦手指的方向望去,卻隻看到漸漸暗淡的晚霞和半道將散的彩虹。
    “傻孩子,天上除了雲還有啥?”母親用圍裙擦著手。
    “好多當官的!還有孫悟空!”青葦急得跺腳。
    父親哈哈大笑:“定是你看《西遊記》入了迷,做夢哩!”
    青葦再回頭時,雲中景象已悄然消散,隻剩幾縷金雲還在戀戀不舍地徘徊。那個黃昏,他坐在門檻上直到天黑,任憑父母怎麽勸說,都堅信自己看到了真實存在的東西。
    夜裏他做了個夢,夢見自己站在雲層之上,那些官員依然在不停地互相行禮。孫悟空蹦跳著來到他麵前,遞給他一個桃子:“小娃兒眼尖,俺老孫五百年才來這一回,竟叫你瞧見了。”
    二十年光陰如水逝去。青葦成了縣文化館裏最年輕的繪圖師,負責為重修的地方誌繪製插圖。他早已不再是那個會因為“天上官員”而與父母爭執的少年,但那幕景象始終藏在記憶深處,像枚書簽,標記著童年與現實的交界。
    這天,他在檔案館查閱明代嘉靖年間的舊縣誌。泛黃的紙頁散發著黴味,上麵密密麻麻的楷書記載著本縣五百年的風物變遷。翻到“異象誌”一節時,他的手停住了。
    “嘉靖七年夏六月丁卯,日既暮,天現仙官數百,皆著品服,互相揖禮。中有猴冠神將,金甲雲履,亦隨眾行禮,俄頃乃散。觀者百餘,皆焚香拜。”
    青葦的心跳驟然加快。他仔細看下麵的附圖——雖然筆法古拙,但那些官員的服飾、作揖的姿態,特別是那個戴著鳳翅紫金冠的猴王,竟與他記憶中一模一樣!
    他急忙查看編纂者姓名:孫文書,嘉靖八年舉人,曾任某地縣丞,晚年歸鄉修誌。注釋裏還提到,這位孫文書特別在“猴冠神將”旁用小字標注:“此吾夢中師也。”
    青葦激動得手指發顫。原來自己看到的不是幻夢,而是真實記載在史書中的異象!可為什麽父母當年看不到?縣誌說“觀者百餘”,說明並非人人都能看見。這其中定有緣由。
    為了弄清真相,青葦決定去拜訪村裏最年長的老槐爺。老人已過百歲,耳聰目明,是遠近聞名的“活曆史”。
    老槐爺住在村頭的老槐樹下,聽了青葦的來意,渾濁的眼睛裏閃過一道光。
    “你也看見啦?”老人慢悠悠地搖著蒲扇,“我像你這般大時,也見過一回。”
    青葦屏住呼吸,聽老人講述七十年前的經曆。
    “那是光緒年間的事了,也是個雨後的黃昏。我當時在河灘放牛,看見天上出現好多穿官服的人,互相作揖行禮。其中還有個戴孫悟空帽子的,特別顯眼。回家告訴大人,他們都說我眼花。”老槐爺眯著眼回憶,“後來我太公告訴我,那是‘雲中官’,每百年現身一次。”
    “為什麽會有這種異象?”青葦追問。
    “傳說啊,咱們這河灘上,明朝時曾有個‘接官亭’。”老槐爺用煙杆指了個方向,“那時水路發達,來往官員都在那裏迎送。作揖行禮,是官場的規矩,也是禮數。”
    “那孫悟空又是怎麽回事?”
    老槐爺笑了:“這就跟編縣誌的孫文書有關了。”
    根據老槐爺的講述和縣誌零散記載,青葦拚湊出了這樣一個故事:
    孫文書少時家貧,卻聰穎好學。某日他在河灘撿柴時救了一隻受傷的白猿,當夜夢見一金甲神人自稱“猿公”,許諾報恩。此後孫文書文思泉進,鄉試中舉。然而他性情剛直,在官場屢遭排擠,終被貶回鄉。
    鬱鬱寡歡的孫文書常在接官亭獨坐。某日雨後,他竟看見亭子上空出現官員互相作揖的景象,其中還有戴鳳翅紫金冠的猴王。那猴王朝他微笑,恍然就是他夢中見過的“猿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孫文書頓悟——官場沉浮不過雲煙,天地間真正的禮數,是超越身份與階層的相互尊重。無論是高高在上的仙官,還是傳說中的齊天大聖,都在遵循這古老的禮儀。
    他將這一幕記入縣誌,並在“猴冠神將”旁標注“此吾夢中師也”。他去世後,接官亭也因河道改遷而荒廢,最終消失在曆史長河中。但那奇異的景象,卻每隔百年就會重現一次。
    “能看到‘雲中官’的,都是與這天地尚有緣分的人。”老槐爺意味深長地說,“你父母那輩人,整日操心柴米油鹽,眼睛早就看不見這些嘍。”
    青葦查閱氣象記錄,發現近期將有一個與二十年前幾乎完全相同的天氣過程——午後雷雨,傍晚放晴,風向風速都極為相似。
    在那個預測的日期,他提前來到河灘舊址。如今這裏已是一片荒草,隻有幾塊基石暗示著這裏曾有過建築。天空陰沉,悶雷滾滾,正如二十年前那個黃昏。
    雨來了,豆大的雨點砸在泥土上,濺起陣陣土腥味。青葦躲在一棵老槐樹下,心跳如擂鼓。
    雨停了,西邊雲破天開,霞光萬道。東邊的烏雲尚未退去,形成一道明暗交界的奇觀。
    來了!
    雲層開始泛金,身影逐漸凝聚。還是那些著各色官服的仙官,還是那樣莊重地互相作揖。青葦屏住呼吸,在那些身影中急切地尋找著。
    找到了!那個戴鳳翅紫金冠的身影就在官員行列中,與其他仙官一樣抱拳行禮。這一次,青葦看得更加清楚——那確實是他童年記憶中的孫悟空,但又不僅僅是孫悟空。那身影既像是戲曲中的美猴王,又帶著佛家的慈悲莊嚴,還有一種說不清的、屬於天地自然的靈性。
    仿佛感應到青葦的注視,那猴冠神將再次轉頭看向他,微微一笑,這次沒有眨眼,而是鄭重地、朝著青葦的方向,深深一揖。
    青葦愣住了,隨即明白過來——這不是表演,不是幻影,這是真實的、跨越時空的致意。他整了整衣冠,朝著天空,朝著那猴冠神將,也朝著所有雲中官影,恭恭敬敬地還了一揖。
    當他直起身時,雲中景象正緩緩消散,如同墨跡浸入清水,了無痕跡。但青葦知道,有什麽東西已經永遠地改變了。
    後來,青葦在新編縣誌的插圖中,悄悄在河灘風景的雲朵裏,畫了幾個若隱若現的作揖官影和一個戴鳳翅紫金冠的側影。
    沒有人注意到這個細節,就像很少有人會注意到雨後雲霞中那些轉瞬即逝的光影變化。
    但青葦知道,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某個有緣人也許會抬頭看見,然後像他一樣,開始追尋一個關於記憶、真實與禮數的故事。而天地間最大的真實,或許就藏在那互相致意的一揖裏——無論仙凡,無論人神,彼此尊重,方能成就這瑰麗萬千的世界。
    至於那究竟是孫悟空,是猿公,還是每個人心中那份對天地的敬畏與好奇,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那個雨後的黃昏,一個孩子看見了奇跡,並且用一生的時間,證明了奇跡的存在。
    喜歡民間故事選集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選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