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討董檄文傳天下

字數:4853   加入書籤

A+A-


    黑風嶺的緊張氣氛如同拉滿的弓弦。劉昊整軍備戰的命令下達後,整個機器高效運轉起來。斥候像幽靈一樣灑向郡城方向和各大豪強塢堡周邊,工坊的爐火日夜不息,新打造的箭矢和修補的甲胄被源源不斷送入武庫,校場上的操練喊殺聲更加震耳欲聾,帶著一股臨戰前的肅殺。
    張誠坐鎮中軍,協調各方情報,眉頭終日緊鎖。老王則忙著清點庫存,計算著一旦戰事開啟,糧秣軍資能支撐多久。就連熊山和侯吉都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氣氛,熊山巡邏時瞪著一雙綠豆眼,看誰都像細作;侯吉核對賬目時更加小心翼翼,算盤珠子撥得飛快,生怕再出一點差錯。
    所有人都以為,那場預料中與郡守趙汝成的決戰,即將到來。
    然而,一場波及整個天下的巨大風暴,其先兆卻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率先席卷了這個邊郡之地。
    這一日,午後。一騎快馬自北而來,馬上騎士風塵仆仆,背插三根染紅的雉羽,這是傳遞最高等級軍情急報的標誌。但此人服飾並非郡兵,也非州府信使,更非任何一方已知勢力的打扮。他衝至黑風嶺山道關卡前,已是人困馬乏,幾乎是從馬背上滾落下來,嘶聲力竭地對著守關士卒喊道:
    “急報!天下急報!曹操曹孟德發檄文於陳留,號召天下英雄共討國賊董卓!檄文傳至矣!”
    守關的隊率聞言一驚,不敢怠慢,一麵派人飛報山寨,一麵接過那騎士手中以油布包裹的卷軸。
    消息如同炸雷,瞬間傳遍山寨上下。
    討董?曹操?董卓?這些名字對於許多普通士卒和百姓而言,遙遠得如同傳說中的人物。他們更關心的是郡守會不會打過來,明天的飯食有沒有著落。但對於劉昊、張誠、老王這些知曉天下大勢的人而言,這無疑是石破天驚的大事!
    議事廳內,劉昊迅速展讀了那份抄錄的檄文。檄文辭藻慷慨激昂,曆數董卓廢立皇帝、穢亂宮闈、殘害忠良、禍國殃民之罪,字字血淚,句句誅心,讀之令人憤慨激昂,血脈賁張。末尾呼籲天下忠義之士,共舉義兵,清君側,扶社稷,拯救黎民於水火。
    “董卓竟已跋扈至此……”老王看完抄本,倒吸一口涼氣,他久曆世事,深知這意味著什麽,“天下……真的要亂了。”
    張誠則是雙眼放光,身為武將,他對這種席卷天下的大事件有著本能的興奮:“曹操?可是當年洛陽北部尉棒殺蹇碩叔父的那個曹操?果然豪傑!竟敢首倡義兵!昊爺,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劉昊沉默著,手指輕輕敲擊著檄文副本,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份檄文的意義。它不僅宣告了一個舊時代的徹底終結,也開啟了一個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的新時代。曆史的車輪,正以無可阻擋之勢,轟然駛來。
    “消息來源可靠嗎?”劉昊沉聲問那名送信的信使。
    信使已被帶上來,雖然疲憊,卻難掩激動:“回將軍話!千真萬確!檄文已傳遍中原各州郡,聽聞各地州牧郡守、豪強義士,皆紛紛響應!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冀州牧韓馥……都已起兵或正準備起兵!小的從兗州而來,一路所見,處處都在議論此事!”
    就在這時,又有斥候來報:“稟昊爺!郡城方向有異動!郡守趙汝成的隊伍突然收縮回城,城外囤積的物資也在向城內運輸,似乎……似乎暫停了針對我們的軍事行動!”
    另一名監視豪強的斥候也回報:“昊爺,王家、李家等豪強塢堡,原本暗中集結的武裝都已解散,各家主事人紛紛乘車騎馬,急匆匆趕往郡城方向!”
    議事廳內頓時一靜。
    所有人都明白了。討董檄文傳來,天下大勢陡然劇變,郡守趙汝成和那些地方豪強,此刻的心思早已不在如何對付劉昊這頭“郡南之虎”上了。與席卷天下的討董大勢相比,郡南的這點紛爭,瞬間顯得微不足道。他們此刻恐怕正急於打探消息,評估形勢,思考自家在這場天下巨變中該如何站隊,如何攫取利益或保全自身。
    討董檄文的內容,很快在山寨中傳開。起初,士卒們大多茫然,但經過文書和老兵們的解釋,漸漸明白了這意味著什麽。
    “啥?皇帝被欺負了?有個叫董卓的大壞蛋把持了朝廷?”
    “曹操作檄文?要讓天下所有英雄好漢一起去打董卓?”
    “我的娘咧,那不是要打大仗了?比跟慕容部打還大?”
    議論聲在各營帳、工坊、田間地頭響起。恐懼、好奇、興奮、茫然……各種情緒交織彌漫。
    一些經曆過更多世事的老兵或年紀稍長的工匠、農戶,則麵露憂色:“天下大亂,烽煙四起,這得死多少人啊……”
    “唉,好不容易咱們這兒剛安穩幾天……”
    而更多年輕氣盛、渴望建功立業的士卒,則被檄文中的慷慨之詞激得熱血沸騰:“清君側,扶社稷!這才是大丈夫該做的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跟著昊爺,咱們也能去討董嗎?那可是青史留名啊!”
    熊山聽得暈頭轉向,扯著侯吉問:“猴崽子,他們說的啥意思?是要去打更大的仗嗎?比郡守老兒還厲害?”
    侯吉緊張地咽了口唾沫,小聲道:“山、山哥,好像是的……是要去打京城裏最大的壞蛋……”
    “好啊!”熊山一聽反而興奮起來,摩拳擦掌,“那敢情好!跟著昊爺,打最大的壞蛋,立最大的功勞!”
    張誠麾下的軍官們,則更多地從軍事角度議論紛紛:“董卓麾下西涼鐵騎,據說悍勇無比,天下聞名……”
    “聯軍雖眾,卻各懷心思,能否齊心?”
    “若我軍參與,該當如何進兵?糧草輜重如何保障?”
    整個山寨,乃至整個郡南,都因這一紙檄文,陷入了某種躁動不安又充滿巨大不確定性的氛圍之中。原本聚焦於郡內矛盾的視線,被強行拉到了波瀾壯闊的天下棋盤之上。
    劉昊再次登上了黑風嶺的高處,手中握著那份抄錄的檄文。山下,他的基業已然初成;而山外,一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正撲麵而來。
    郡守的威脅暫時消除了,甚至可能轉而試圖拉攏他這股不小的力量。但這並非真正的安全,而是意味著他必須更快地做出抉擇。
    是繼續埋頭經營郡南這一畝三分地,在亂世中求一個偏安?還是毅然投身於這天下洪流之中,去搏一個更大的前程?
    選擇前者,或許可保一時安穩,但遲早會被更大的浪潮所吞噬或裹挾。選擇後者,則是踏上一條遍布荊棘也更輝煌的道路,機遇與風險並存。
    他知道,曆史上這場討董之戰,虎頭蛇尾,並未成功。但其間英雄輩出,也是許多未來霸主嶄露頭角、積累名望的關鍵舞台。
    “曹操……袁紹……孫堅……公孫瓚……”他低聲念著那些即將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名字,胸中一股豪氣漸生。既然來到這個時代,豈能錯過與天下英雄同台競技的機會?
    他的目光漸漸變得堅定。
    回到議事廳,劉昊將檄文輕輕放在案上,環視著神情各異的張誠、老王等核心骨幹。
    “天下大勢已變。”劉昊緩緩開口,聲音沉穩有力,“董卓倒行逆施,天人共憤。曹孟德發此檄文,乃大義所在。我輩既為漢臣,亦當有所作為。”
    眾人神情一凜,知道昊爺已有了決斷。
    “然則,”劉昊話鋒一轉,“諸侯聯軍,各懷心思,前景難料。我軍雖初具規模,然地處邊陲,貿然卷入中原大戰,絕非上策。”
    張誠忍不住道:“昊爺,那我們是……”
    劉昊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檄文要響應,大義要占據。但如何響應,卻有待思量。即刻多派精幹斥候,不僅監控郡城,更要盡可能地向東、向北滲透,打探聯軍集結情況、各路諸侯動向,尤其是冀州、並州方向的實情。”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點向虎牢關方向,卻又緩緩移開。
    “我們要知道,誰是真英雄,誰是濫竽充數;哪裏有機會,哪裏有陷阱。在此之前……”
    他看向眾人,語氣不容置疑:“郡南,是我們的根本。整軍備戰的命令不變,但目標不再是郡守趙汝成。我們要練出一支真正能拉出去,能與天下強軍一較高下的雄師!”
    “同時,給郡守趙汝修書一封。措辭恭敬些,問他對此天下大變、討董義舉,有何高見?我郡南之地,又該如何自處?”
    眾人聞言,先是一愣,隨即恍然大悟。昊爺這是要以退為進,一邊積蓄力量,一邊試探郡守的態度,甚至可能……反過來將郡守一軍?
    “諾!”眾人齊聲領命,心中激蕩,仿佛已經看到了更廣闊的舞台。
    山雨欲來風滿樓,討董的檄文如同一聲號角,不僅吹響了天下大亂的序曲,也吹動了邊陲之地一顆不甘沉寂的雄心。未來的路該如何走,答案似乎正在風雲際會中慢慢浮現。
    喜歡悍魏:從邊軍開始,朕一統天下!請大家收藏:()悍魏:從邊軍開始,朕一統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