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無聲的告白
字數:2512 加入書籤
“創想家計劃”的推進並非總是一帆風順。智能推薦係統的訓練遇到了瓶頸,初期基於規則和簡單標簽的模型,難以精準捕捉玩家作品中那些微妙的美學和風格偏好,推薦結果總顯得有些“隔靴搔癢”。
顧殤再次將自己埋首於算法和數據的海洋中,試圖找到突破的方法。他查閱了大量最新的機器學習論文,嚐試了不同的特征提取模型,但效果提升有限。問題似乎不在於算法本身,而在於如何定義和量化“創造力”與“美感”這些抽象概念。
葉羽琋察覺到了他遇到的困境。她沒有直接詢問技術細節,而是在一天下班後,帶著自己的平板電腦走進了他的辦公室。
“顧殤,你看看這個。”她將平板遞到他麵前,上麵是她整理的一個相冊集。裏麵不是設計圖,也不是代碼,而是各種各樣玩家在預覽版中搭建的作品截圖——那個圓潤的兔子窩,那座歪扭卻充滿童真的城堡,那架大膽的懸空樓梯,還有更多其他測試者創造的、形態各異的建築和景觀。
每一張截圖下麵,她都簡單地標注了幾個詞:
「溫暖,童趣,圓潤」
「勇敢,嚐試,不穩定美」
「想象力,打破常規」
「寧靜,對稱,秩序」
「繁複,華麗,細節控」
“這是我們目前收集到的一部分玩家作品,”葉羽琋看著他,眼神清澈,“我嚐試用一些感性的詞語去描述它們給我的第一感覺。或許……冰冷的算法暫時無法理解‘溫暖’或‘勇敢’,但它能不能先學會識別與這些詞語相關聯的視覺元素組合?比如,圓潤的曲線、暖色調可能與‘溫暖’相關;非常規的結構、大膽的用色可能與‘勇敢’相關?”
她頓了頓,補充道:“我知道這很不嚴謹,但有時候,通往答案的路不一定非要是最直接的那條邏輯鏈。也許需要一點……迂回,一點基於人類感知的引導。”
顧殤看著平板上的圖片和那些手寫的、帶著溫度的描述詞,久久沒有說話。他的目光在那些截圖和詞語之間來回移動,鏡片後的眼神深邃,仿佛在進行一場無聲的風暴運算。
葉羽琋的話,像一顆投入深潭的石子,打破了他固守的純技術思維。他一直在試圖用更複雜的數學模型去逼近“美感”,卻忽略了最原始、也最本質的源頭——人類自身的感受。
他沒有立刻給出結論,隻是將平板輕輕放在桌上,說了句:“我需要想想。”
葉羽琋沒有打擾他,安靜地退了出去,輕輕帶上了門。
那一晚,顧殤辦公室的燈又亮到很晚。但這一次,他沒有一直盯著代碼。他反複翻看著葉羽琋整理的那個相冊,看著那些充滿生命力的玩家作品,和她寫下的那些描述詞。
他打開了一個新的文檔,開始記錄。不再是複雜的公式,而是一些觀察筆記:
「作品a:大量使用弧形構件,色彩明快偏暖 > 羽琋標注:溫暖,童趣」
「作品b:結構傾斜,存在非標準連接,色彩對比強烈 > 羽琋標注:勇敢,嚐試」
「作品c:構件堆疊密集,裝飾性細節繁多 > 羽琋標注:繁複,華麗」
他開始嚐試,將這些感性的描述,與他能抓取到的具體構建數據構件類型使用頻率、色彩分布、空間結構複雜度、對稱性指標等)進行關聯分析,尋找其中的模式和相關性。
這並非傳統的機器學習路徑,更像是一種人機協作的探索。葉羽琋提供了人類視角的“語義標注”,而他,則試圖用數據和技術搭建起通往這種語義理解的橋梁。
直到天際泛起魚肚白,顧殤才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布滿血絲的眼睛。雖然距離完美解決方案還很遠,但他找到了一條新的、充滿可能性的路徑。一條由葉羽琋無意中為他點亮的路徑。
清晨,葉羽琋來到工作室,發現顧殤辦公室的門開著,他人卻不在。她走進去,看到他的電腦還開著,屏幕上是一個新建的模型訓練項目,項目名稱很簡單:「感知引導」。
而在他常坐的椅子扶手上,貼著一張便利貼,上麵是顧殤那略顯冷硬、卻無比熟悉的筆跡:
「思路有效。謝謝。」
沒有多餘的話語,沒有熱烈的表達。但葉羽琋拿著那張小小的便利貼,卻覺得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動人心弦。
這是他獨有的、無聲的告白。是對她價值的肯定,也是對他們之間這種超越言語的理解與扶持,最深的依賴。
喜歡你是我生命裏最大的驚喜請大家收藏:()你是我生命裏最大的驚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