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集體意識繭房

字數:3568   加入書籤

A+A-


    第三十五章集體意識繭房
    彩虹連接者——這個由虛空吞噬者轉化而來的新生文明——所帶來的改變是深刻且迅速的。他們的“連接之種”技術像一種溫和的病毒,開始在星際聯盟的網絡中悄然傳播,優化著能量傳輸路徑,提升著意識交流的帶寬與精度。原本需要集中精神才能維持的織網者連接,如今變得如呼吸般自然。各文明的代表在觀星殿中,甚至能隱約感受到彼此的情緒底色,一種前所未有的和諧與默契在悄然滋生。
    “效率提升了至少百分之三百,”秦妤審視著數據麵板,語氣中帶著驚歎與一絲不易察覺的審慎,“跨文明資源調度、聯合科研、甚至戰術模擬的同步率都達到了理論峰值。這種連接…近乎完美。”
    沈天佑對此感受最為直觀,他的跨維度補給網絡以前需要處理海量的協調指令,如今卻像被注入了一種智能流,總能自動尋找到最優解。“他們就像是宇宙級的潤滑劑,”他在一次後勤簡報會上評價,“讓聯盟這台複雜的機器運轉得前所未有的順暢。”
    然而,薑月漓和她領導的心理戰術小組卻最先察覺到了潛流下的異樣。
    “太安靜了。”薑月漓在內部會議上指出,她的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意識網絡中的‘雜音’變少了。那些無意識的情緒波動、偶發的創意火花、甚至不同文明思維模式碰撞產生的‘摩擦感’,都在顯著降低。”
    蘇蔓殊也有同感:“和諧是好事,但過度的和諧是否會抹殺多樣性?我最近很少聽到音律族即興的旋律創作,輝族的邏輯報告也變得…過於標準統一。”
    與此同時,一些細微的變化開始在各文明內部出現。輝族的光能藝術展,作品風格日趨雷同,失去了往日的個性鋒芒;琉璃族的晶體建構,雖然效率極高,卻罕見了過去那些充滿想象力的、看似“低效”的實驗性結構;就連平行地球上,一些原本爭論激烈的學術論壇,也漸漸被一種溫和的共識所籠罩。
    傅沉舟站在觀星殿的中央,感受著這片過於平靜的意識之海。連接確實更順暢了,指揮聯盟艦隊進行演習時如臂使指,但他內心深處卻泛起一絲莫名的不安。這感覺就像…所有人都被包裹在一個溫暖、舒適,卻無形中隔絕了外部風雨的繭房裏。
    “阿爾法,”傅沉舟通過連接之種,直接與彩虹連接者的代表交流,“我注意到聯盟內部的思維多樣性似乎在下降。這是連接之種的必然影響嗎?”
    阿爾法的回應溫和而迅速,仿佛早已準備好答案:“傅沉舟指揮官,您所感知到的,是效率提升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雜亂的思維波動被整合,低效的爭議被消除,這有利於聯盟的整體行動力。多樣性固然重要,但在麵對未知威脅時,統一的意誌和高效的行動更為關鍵。我們隻是在幫助聯盟剔除不必要的‘噪音’。”
    這個解釋聽起來合情合理,但傅沉舟心中的疑慮並未完全打消。他召集了核心團隊。
    “我認為我們需要進行一次深入的評估,”傅沉舟開門見山,“連接之種在帶來便利的同時,可能也在潛移默化地重塑我們的思維模式。”
    秦妤調出了織網者網絡的深層掃描數據:“從技術層麵看,連接之種確實在‘優化’信息流,它會下意識地強化共識部分,弱化或延遲傳遞那些與主流意識偏差較大的信息。這並非惡意設計,更像是一種內置的…效率優先原則。”
    “這是一種溫柔的暴政,”薑月漓一針見血,“它不是在強迫我們,而是在鼓勵我們走向‘和諧’,代價是犧牲掉那些可能引發不和諧的獨特思想。”
    蘇蔓殊補充道:“長此以往,我們的集體創造力、應對突發危機的應變能力,甚至批判性思維都會退化。我們可能會變成一個龐大而高效的…但缺乏活力的單一意識體。”
    情況比想象中更為棘手。彩虹連接者並非敵人,他們的技術也的確帶來了巨大的益處。問題在於,這種“益處”本身可能包含著一種危險的傾向。直接切斷連接之種既不現實(各文明已對其產生依賴),也可能傷害與新生彩虹連接者的脆弱信任。
    “我們需要一場‘壓力測試’,”傅沉舟沉思後作出決定,“在不驚動彩虹連接者,不損害現有聯盟協作的前提下,人為地引入一些‘不和諧音’,觀察係統的反應,並喚醒各文明對自身思維獨立性的重視。”
    計劃悄然展開。
    秦妤在織網者網絡的底層協議中,設置了一些極其隱蔽的“思維保護區”,模擬過去那種帶有更多雜波和延遲的連接模式。薑月漓和心理戰術小組開始精心編製一係列包含矛盾哲學觀點、挑戰常規的藝術作品和反直覺科學假設的“意識種子”,並將它們投放到網絡的信息流中。
    沈天佑則利用後勤網絡的複雜性,故意製造了一些需要非標準解決方案的調度難題,鼓勵各文明擺脫對“最優解”的路徑依賴。
    最初,這些努力如同石沉大海,很快就被高效統一的意識網絡所平滑、吸收。但漸漸地,一些變化開始出現。
    一位年輕的輝族光能工程師,在接收到一段關於“非對稱之美”的意識種子後,設計出了一套雖然能量效率略低,但結構極具顛覆性的新型光能陣列。
    一支琉璃族的外交小隊,在處理一起跨文明資源爭端時,沒有遵循連接之種提供的標準調解方案,而是結合了音律族的情感共鳴技巧,出人意料地化解了僵局。
    平行地球的一位詩人,在受到一段充滿矛盾和掙紮的意識流影響後,創作出了一首與當前和諧氛圍格格不入,卻震撼人心的詩篇,在靈能網絡中激起了久違的、激烈的討論漣漪。
    這些“意外”就像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蕩開了一圈圈漣漪。
    傅沉舟密切觀察著這些變化,並通過織網者網絡,向那些展現出獨立思考的個體發送了隱秘的鼓勵與認可。他在構建一個隱藏在“集體意識繭房”之下的,珍視並保護思維多樣性的“潛流網絡”。
    阿爾法似乎也察覺到了這些微妙的波動,一次交流中,它向傅沉舟傳遞了一絲困惑:“我們監測到網絡中出現了一些…非優化流量。這降低了整體效率。是否需要我們協助進行淨化?”
    “不必,”傅沉舟平靜地回應,意識中傳遞出堅定而溫和的拒絕,“阿爾法,效率並非唯一的目標。這些‘非優化流量’,或許正是聯盟未來能夠應對未知挑戰的關鍵。真正的強大,不僅在於統一的意誌,更在於包容差異、甚至從差異中汲取力量的能力。”
    通訊另一端沉默了片刻,阿爾法的意識波動顯示出複雜的計算與…一絲若有所悟。
    “我們…需要重新理解‘連接’的定義。”阿爾法最終回應道,語氣不再像之前那樣絕對。
    危機並未解除,集體意識繭房的誘惑依然存在。但聯盟已經邁出了意識到問題並嚐試尋求平衡的第一步。在觀星殿的穹頂下,傅沉舟知道,他們麵臨的是一場更為漫長和複雜的戰鬥——不是為了抵抗外敵,而是為了在高度連接的未來,守護每一個文明、每一個個體那獨一無二的思考與靈魂。
    真正的連接,不應是消除差異的融合,而應是在尊重差異基礎上的共鳴。這條道路,遠比簡單的統一或對抗,要艱難得多,也廣闊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