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百家擇主
字數:4513 加入書籤
天命神州,風起雲湧。
北疆,突厥、女真主力接連覆滅於唐、漢、秦之手,特別是伊利可汗被殺,完顏阿骨打逃亡,廣袤草原一時權力真空,暗流湧動。
東南,大明與東吳隔江對峙,雖暫歇兵戈,但仇恨與警惕已深植。
西南,霸王項羽悄然整合南疆,其勢漸成。
深淵之中,曹操鏖戰魔物,內部亦暗藏司馬懿這枚詭棋。
而西陲的大秦,在亮出鋒銳獠牙後,其下一步動向,更是牽動著所有勢力的神經。
大戰的陰雲並未直接降臨,但一種更加微妙、更加緊張的博弈,已在暗處與明麵同時展開。
選擇正確的盟友,孤立潛在的敵人,爭取更多的資源與人才,成為了各大勢力之主必須麵對的課題。
在這決定未來格局的關鍵時刻,那些並非以武力見長,卻擁有著巨大潛在能量的勢力——盤根錯節的世家大族與思想薈萃的稷下學宮,他們的傾向,變得舉足輕重。
中原,潁川,一處隱秘的園林山莊。
此地並非任何一方勢力的官署,卻是天下世家門閥暗中聚會、交換信息、協調立場的重要場所之一。
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隴西李氏、弘農楊氏等曆朝累世公卿的代表,或本人親至,或遣心腹,匯聚於此。
他們衣著華貴,氣度雍容,言談舉止間卻透著曆經數朝沉浮的謹慎與算計。
“諸位,如今天下之勢,已漸明朗。”
一位須發皆白、來自弘農楊氏的老者緩緩開口,聲音沉穩,
“大唐李世民,雄踞中原,國力鼎盛,兼容並包,然關隴集團勢大,我等若去,恐難居核心;
大明朱元璋,起於微末,手段酷烈,重用的皆是淮西舊部,對我等士族防範甚深;
大秦嬴政,法度森嚴,唯才是舉,然其法家之道,與我等理念多有齟齬,且白起斬殺降卒,有傷天和;
至於那漢中劉邦,看似豁達,實則……”
他頓了頓,沒有說下去,但在場眾人都明白那未盡之意——劉邦善於用人,但也最善兔死狗烹。
“江東孫權,偏安一隅,雖得周郎輔佐,然其基業最小,強敵環伺,非是良木。”
另一位來自陳郡謝氏的中年文士接口道,
“倒是那深淵曹操,行事果決,用人不拘一格,或可一搏?還有南疆項羽,勇力冠世,或可為奇兵?”
園中頓時議論紛紛。
世家大族所求,無非是家族延續與權力最大化。
他們不會輕易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而是會多方下注,左右逢源,試圖在亂世中尋找最能代表他們利益,也最容易被他們影響的“代理人”。
最終,初步的共識形成:
加大對李唐的投資與滲透,維持與大明、大秦的有限度合作,謹慎觀察深淵曹操與南疆項羽,並秘密資助一些江東孫氏,以牽製大明。
同時,各家將派出最傑出的子弟,以遊學、出仕等各種名義,進入各大勢力核心,相機而動。
東海畔的齊魯之地,稷下學宮。
這座重現於世的思想聖地,如今更是百家爭鳴,氣氛熱烈而緊張。
巨大的廣場上,論戰台高聳,各學派代表人物唇槍舌劍,不僅辯論學術,更關乎未來的道路選擇。
高台之上,儒家當代大儒慨然陳詞:
“當此亂世,欲定天下,必行仁政,施王道!唐皇李世民,有天可汗之氣度,納諫如流,頗有仁君之風,當可輔之,以禮樂教化天下!”
一旁,法家代表冷聲反駁:
“仁政迂闊,難定亂世!唯嚴刑峻法,賞罰分明,方能富國強兵!秦皇嬴政,法令一統,賞罰必信,方是成就霸業之正途!我法家之術,正合大秦!”
兵家代表則更關注實際:
“爭霸天下,終需戰陣決勝!大漢韓信,用兵如神;大唐李靖,軍陣無敵;大明徐達,穩紮穩打;皆是用兵良主!我兵家子弟,當擇明主而投,以戰止戰!”
墨家弟子大聲呼籲:
“兼愛非攻!當製止不義之戰!我等當遊說各方,息兵止戈,興利除弊!”
然而他們的聲音在亂世中顯得格外微弱。
道家、陰陽家、縱橫家、農家、醫家……
各家皆有自己的理念與訴求。
學宮宮主並未強行統一思想,隻是淡淡道:“大道如天,各行其是。擇主而輔,亦是修行。然需謹記,學宮立世之本,在於傳承智慧,而非卷入紛爭太深。爾等自行抉擇,好自為之。”
於是,學宮內的分歧公開化、明朗化。
大量儒家弟子北上洛陽,投效李唐;
法家精英西入鹹陽,尋求在秦廷一展抱負;
兵家傳人則根據自身風格,分流至漢、唐、明等軍旅之中;
墨家、農家等技術學派,則因其務實性,受到各方歡迎,但內部也因服務對象不同而產生裂痕。
就在世家與百家紛紛做出選擇或布局之時,兩位以口舌攪動天下的縱橫家,也開始了他們的表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鹹陽宮中,張儀得到嬴政與李斯授意,帶著大秦的威勢與許諾,悄然出使。
他的目標,是那些與大唐接壤、或因北疆變故而心生恐懼的勢力。
而在漢中,蘇秦亦受劉邦、張良之命,佩六國相印,遊說各方。
他的策略,則是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共同遏製目前勢頭最盛、疆域最廣、隱隱有霸主之相的大唐,並為韓信可能的下一步行動創造有利環境。
張儀至蜀中,暗會蜀地遺族,陳說利害:
“唐強而秦勁,蜀地夾於其間,若不依附強秦,恐唐軍南下,或漢軍西進,蜀中危矣!若與秦盟,秦必助蜀抗唐、抑漢,保蜀中安寧!”
蘇秦則北上,秘密接觸隴西羌氐部落以及一些對大唐心懷不滿的草原殘部,慷慨激昂:
“李世民看似寬宏,實則野心勃勃,欲吞並四海!今日不聯合抗唐,待其消化北疆,爾等皆為其階下之囚!漢王仁厚,願與諸部結盟,共抗暴唐,分其疆土!”
一時間,神州大地之上,密使往來穿梭,盟約暗地締結,背叛與忠誠在利益的天平上反複搖擺。
合縱連橫的大網,在張儀與蘇秦這兩位絕世縱橫家的推動下,悄然織就。
然而,就在這紛亂的局勢中,一則不起眼的消息,從稷下學宮內部傳出,並未引起太多注意,卻讓少數有心人心中凜然。
消息稱,一向超然物外、專注於天道自然研究的陰陽家學派,其首領鄒衍,於三日前,在觀測星象、推演氣運後,竟一言不發,獨自離開了學宮,不知所蹤。
與其一同消失的,還有學宮秘藏中,那卷據說記載了天命之氣更深層奧秘的古老龜甲。
鄒衍去了哪裏?
他看到了怎樣的天機?
那卷龜甲上,又隱藏著何等秘密?
這突如其來的變數,如同一顆投入洶湧暗流的石子,雖未激起太大浪花,卻預示著,這場關乎天命歸屬的宏大棋局,似乎還有著不為人知的、更高層次的規則與玩家。
神州的天命之爭,因這些謀士、說客、學者的加入,變得更加波譎雲詭,深不可測。
喜歡九州爭天命請大家收藏:()九州爭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