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無中生有

字數:4804   加入書籤

A+A-


    鹹陽宮偏殿,燈火通明。
    張儀立於一幅巨大的神州輿圖前,指尖緩緩劃過那些與大唐接壤或關係微妙的勢力範圍——蜀地、隴西羌氐、乃至一些殘存的草原部落以及盤踞山東、態度曖昧的世家聯盟。
    他的眼神銳利而冷靜,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合縱連橫,無非‘利’、‘害’二字。然,人心多疑,尤在亂世。有時,空口白牙,遠不如一則恰到好處的‘流言’。”
    張儀低聲自語,腦海中“無中生有”之策已然成型。
    此計精髓,在於憑空製造矛盾,混淆視聽,令對手相互猜忌,從而為己方創造機會。
    他的目標明確:
    最大程度地孤立和削弱目前最具潛力的頭號對手——大唐李世民。
    而突破口,就選在那些與大唐關係本就脆弱,或心存疑慮的勢力身上。
    數日之後,一則不知從何處起源、卻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的流言,開始在蜀地、隴西乃至部分草原部落中悄然傳播開來。
    流言的版本細節各異,但核心內容卻驚人一致:
    大唐皇帝李世民,表麵上寬宏納諫,善待降虜,實則為“天命之氣”所驅,已有意效仿秦皇,行“書同文,車同軌”之策,欲將境內所有異族、非唐文化之勢力,盡數同化或鏟除!
    更有甚者,言之鑿鑿地聲稱,李世民已密令心腹將領,暗中製定了一份“清洗名錄”,凡不習唐禮、不遵唐律、不奉唐俗者,無論部落酋長、士族首領,皆在名錄之上,待其整合內部完畢,便要揮起屠刀,永絕後患!
    這流言編造得極具蠱惑性。
    它抓住了那些非唐勢力內心深處最大的恐懼——對失去自身特色、被強大唐帝國徹底吞並消化的恐懼。
    尤其是結合李世民近年來確實在推行一些加強中央集權、統一律令的措施,更讓這流言顯得有幾分“真實”。
    起初,蜀地遺老、羌氐頭人、草原酋長們還將信將疑。
    但很快,更多“佐證”被“無意間”披露出來:
    某位羌族小頭目因抗拒唐軍征調糧草而被“嚴厲懲處”;
    某支草原商隊在唐境受到“不公正”盤剝;
    甚至還有“內部消息”稱,大唐朝廷之上,已有重臣提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論調……
    這一切,自然是張儀與其手下細作的“傑作”。
    他們利用早已鋪設好的情報網絡,精心挑選、甚至製造事件,不斷為這則“無中生有”的流言添柴加火。
    流言的效果,開始逐漸顯現。
    蜀地,原本一些搖擺不定、在歸唐與自立間猶豫的世家和部落,態度陡然變得強硬起來,對大唐派來的官員陽奉陰違,甚至暗中開始聯絡漢中的舊主,或西陲的強秦。
    隴西,幾個剛剛歸附大唐不久的羌族部落,突然發生了小規模的騷亂,拒絕再向唐軍提供向導和馬匹,聲稱要“保持祖製”。
    就連一些原本與大唐關係尚可的草原殘部,也悄悄收縮了與唐軍的接觸,眼神中充滿了警惕與疏離。
    大唐朝廷,自然也察覺到了這股暗流。
    朝堂之上,有大臣憤然上奏,請求嚴查流言來源,以正視聽。
    但也有大臣認為,清者自清,過度反應反而顯得心虛。
    李世民高踞龍椅,麵色平靜,但眼神深處卻有一絲冷意。
    他看向袁天罡:“天罡,此流言惡毒,直指朕與大唐國策。可能推演出來源?”
    袁天罡指尖“前”字秘文微光流轉,眉頭卻微微蹙起:“陛下,此流言並非源自單一之處,而是仿佛憑空生出,於多處同時發酵,背後有高人操弄,混淆了天機。其目的,意在離間,亂我後方。”
    “離間?”
    李世民冷哼一聲,“看來,是有人坐不住了。”
    他目光掃向西方和南方,心中已有猜測。
    張儀在鹹陽,通過秘密渠道得知流言已成功挑起紛爭,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知道,這第一步“無中生有”已經成功。
    種子已然播下,隻待其生根發芽,便能極大牽製大唐的精力,甚至可能引發局部動蕩,為大秦下一步行動創造絕佳時機。
    他並未停手,而是繼續下達指令:“將流言稍作修改,重點強調李世民對兵權的忌憚。尤其是對那些戰功赫赫、並非其嫡係出身的名將,恐有鳥盡弓藏之憂。”
    這一手更為陰險,不僅離間外部,更試圖在大唐內部埋下猜疑的種子。
    然而,張儀也深知,流言終是虛幻,若要真正達成戰略目的,還需實質性的行動配合。
    他再次將目光投向輿圖,最終定格在那片由眾多世家大族盤踞、名義上保持中立,實則左右逢源的山東之地。
    “是時候,去親自會一會這些‘聰明人’了。”
    張儀整理衣冠,臉上恢複了作為縱橫家的自信與從容。
    他要向世家聯盟展示大秦的肌肉與誠意,同時,也要利用這“無中生有”製造出的緊張氛圍,逼迫他們做出選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張儀準備動身前往山東之際,一份來自深淵前線、通過特殊渠道傳遞的絕密情報,被快馬加鞭送到了他的案頭。
    情報內容簡短卻令人心驚:
    曹操勢力於冥河畔再次擊退瘟疫使者主力,然戰鬥中,司馬懿所部雖傷亡慘重,但其展現出的某種詭異陣法與魂術,竟能一定程度上引導甚至削弱瘟疫亡靈的攻勢,其效果不似純粹防禦,反倒像是某種程度上的克製或共鳴?
    且戰後,司馬懿以休整為名,並未返回骨骼宮殿,而是率殘部進駐了一處名為沉寂墓穴的古老遺跡,行蹤詭秘。
    張儀看著這份情報,手指輕輕敲擊桌麵,眼中閃過一絲深邃的光芒。
    “司馬懿……你究竟在深淵之下,找到了什麽?或者說,你本身就是誰布下的棋子?”
    這則來自九幽的消息,似乎預示著,神州這盤大棋之下,還隱藏著更為深邃黑暗的棋局。
    而張儀那攪動天下的無中生有之計,在這更為宏大的背景之下,又是否會引發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
    神都洛陽,紫微宮。
    流言的毒刺雖未直接撼動大唐的根基,卻如同彌漫在空氣中的陰霾,悄然侵蝕著某些角落。
    朝堂之上,雖無人敢公然質疑聖心,但一些非關隴出身的將領,尤其是那些新近立下大功者,如薛仁貴等,能隱約感受到部分同僚目光中多了一絲難以言說的審視。
    邊地歸附的部落首領們,遞交國書的姿態也似乎比往日更加恭謹,恭謹之下,卻藏著不易察覺的疏離。
    李世民端坐於兩儀殿,手中把玩著一枚溫潤的玉佩,目光平靜地掃過下方肅立的幾位重臣。
    “些許宵小流言,便能令四方不寧,看來,是朕平日太過寬仁了。”
    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股不怒自威的壓力。
    “陛下,”房玄齡出列,眉頭緊鎖,
    “流言惡毒,意在離間君臣,分化內外。臣已令門下省擬旨,昭告天下,痛斥流言無稽,並嚴令各州縣,有敢傳謠者,以惑亂民心論處!”
    杜如晦補充道:“然,堵不如疏。臣建議,可適時舉辦天可汗大典,邀四方部落首領、使節觀禮,陛下親自接見,厚加賞賜,以示天恩浩蕩,懷柔遠人。同時,對薛仁貴等有功將領,亦當眾予以重賞,明確聖眷,以安將士之心。”
    李世民微微頷首:“準。玄齡負責擬旨辟謠,克明籌備大典事宜。”
    他目光轉向袁天罡,“天罡,追查流言源頭之事,不可鬆懈。”
    袁天罡躬身:“臣遵旨。前字秘雖受幹擾,然並非無跡可尋。種種跡象皆指向西邊,隻是……其中似乎還摻雜著一絲令人不安的深淵氣息。”
    “深淵?”
    李世民眼中銳光一閃,“看來,這潭水比朕想的還要渾。”
    喜歡九州爭天命請大家收藏:()九州爭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