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他的晚年是孤獨的
字數:4730 加入書籤
“你所謂的真理,就是煽動那些愚昧的民眾,去對抗秩序,對抗進步嗎?”
光頭將領的聲音陡然拔高,壓抑了數十年的情緒,在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我不反駁。改革會有陣痛,會有犧牲,但這是為了一個更偉大的目標!”
“我遵從木公的理念,以格物致知為國本!隻有科技才能帶動生產力,隻有生產力的極致飛躍,才能帶來物質的極大充裕!到時候,人人皆可富足,天下大同!”
“為什麽?為什麽他們就不能多吃一點苦?為什麽他們就不能忍耐一下,等到那個理想世界的到來?!”
他的質問,在空曠的山間回蕩。
這是他心中最大的困惑,也是他統治這個國家幾十年來,最深的無力感。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國家,為了實現先祖木正居那個被皇權扼殺的夢想。
他走的,是先祖走過的路。
可為什麽,結果卻截然不同?
為什麽木公能一言定天下,而自己卻落得舉目無親,內外交困?
麵對他近乎咆哮的質問,先生隻是靜靜地聽著。
直到光頭總長因為激動而劇烈喘息,他才緩緩開口,“你常年待在澳洲,可能不知道,我們本土這邊的史書,和你讀到的,有些不一樣。”
這句沒頭沒尾的話,讓光頭將領愣住了。
史書?能有什麽差別?
南明繼承的,是格物院最原始、最完整的文獻資料。本土這邊經過朱祁鎮那把火,早就殘缺不全了。
難道……他們還能抹黑木公不成?
不可能!
木公在整個華夏,早已是與孔聖並列,甚至超越孔聖的存在,誰敢?
先生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又笑了笑。
“放心,他們不敢抹黑木公。”
“他們隻是記錄了一個事實。”
“你可能不知道,在我們本土,在那些官方的正史之外,在民間流傳最廣的一句話是……”
先生頓了頓,一字一句,“木正居晚年,是孤獨的。”
孤獨……
先祖……是孤獨的?
總長僵在原地。
孤獨,何嚐不是他自己最真實的寫照?
手握這個國家最高的權力,俯瞰著腳下龐大的工業帝國,可他的身邊,卻沒有一個可以真正對話的人。
下屬畏懼他,人民不理解他,敵人憎恨他。
他以為,這是身為“唯一大腦”必須付出的代價。
他以為,這是走在時代最前端的先驅者,必然要承受的宿命。
他甚至以為,自己正在重走先祖木正居的路,體驗著先祖當年的心境。
可他從未想過,“孤獨”,竟然是後世對木公這位“千古一相”最廣為流傳的評價。
這不成了一種蓋棺定論?
為什麽?!
“不可能!”光頭將領下意識地反駁,“木公以首輔之身,行天子之權,天下英雄,盡入其彀中!他怎麽會孤獨?!”
“天下為公!”他又補充道,“這四個字,是木公親口所言!是他的畢生信念!心懷天下之人,又怎會拘泥於個人的孤獨?!”
先生沒有直接回答,“可是,你有沒有想過。”
“木公他老人家在世之時,所處的境況,和你,和我,和我們這個時代,是完全不一樣的。”
“不一樣的境況?”
光頭將領咀嚼著這句話,時代確實不同了。
木公的時代,皇權至高無上,格物之學是新生事物,需要一個強權人物來庇護。
而他的時代,格物之學已是主流,皇權卻早已腐朽不堪。
可……這能解釋“孤獨”的來源嗎?
這能解釋他明明在“抄作業”,卻抄成了死局的原因嗎?
“你說人性是混亂的根源。這話有道理。”
先生重新拿起那個酒壺,自己抿了一口。
“可人性,也並非你所想的那麽不堪。”
“你可曾聽聞一個典故?”
他看向光頭將領,“洪熙背木六百步,大明國運六百年。”
後者一愣,這個典故他當然聽過。
在澳洲的《帝國首輔傳》裏,這是記載木公與仁宗皇帝朱高熾君臣情誼的濃重一筆。
傳說仁宗體胖,一次病重,夢見自己墜入深淵,是太傅木正居一步一步將他從深淵下背了上來,不多不少,正好六百步。
醒來後,仁宗便戲言這是上天預示,有太傅在大明國祚可延六百年。
後世便將此傳為佳話。
但這,不就是一段君臣相得的野史嗎?和人性有什麽關係?
“總長,”先生換了個稱呼,語氣裏帶了幾分鄭重,“如果換做你是當時的明仁宗朱高熾,你會怎麽做?”
光頭將領一愣。
“你的老師,三朝元老,權傾朝野,威望早已蓋過皇權,軍中將領半是他的門生故舊。文官集團更是以他馬首是瞻。”
“他有永樂大帝禦賜的天子劍,有廢立之權。”
“朝野上下,都稱其為‘鬼相’,已有司馬懿之風,甚至……遠超司馬懿。”
先生繼續開口,“而你身體肥胖,常年多病,而你的太子尚且年幼,勢單力薄。”
“這個時候,你會怎麽做?”
光頭將領沉默了。
他不需要思考,答案幾乎是脫口而出的。
除掉他!
在自己死之前,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除掉這個人臣之極!
這是任何一個合格的帝王,都會做出的,唯一正確的選擇。
為了皇權的穩固,為了子孫的江山,任何情感,任何承諾,都可以被犧牲。
先生看著他,笑了笑。
“你看,絕大部分人,都會這麽選。”
“殺了木正居,或許大明會亂一陣,但至少江山還能姓朱。”
“可是……”
先生的語氣,再次一轉。
“他爹,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沒有這麽做。”
“他自己,明仁宗朱高熾,沒有這麽做。”
“他的兒子,宣德皇帝朱瞻基,更沒有這麽做。”
“他們不僅沒殺,反而一代比一代,給的權力更大,信任,也更重。”
“從天子劍,到傳國玉璽,再到史書那‘不行,則君可自取’的托孤遺命……”
“總長,你不覺得奇怪嗎?”
“難道這朱家三代皇帝,都是不懂權謀的傻子?”
光頭將領徹底說不出話了。
他那套建立在“人性本惡”、“絕對理性”上的世界觀,在這一刻,被衝擊得搖搖欲墜。
是啊……為什麽?
為什麽永樂三代雄主,會容忍一個權勢大到如此地步的臣子存在?
難道他們就不怕木公真的當了司馬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