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他究竟是聖人,還是屠夫?
字數:4838 加入書籤
畫麵一閃,兩個偉岸的身影,跨越了千年的時空,並列在了一起。
左邊,是羽扇綸巾,站立於五丈原秋風之中的諸葛孔明。
右邊,是青衣孑然,孤身立於宣德皇帝病榻之前的木正居。
【像,太像了。】
【後人常說,木聖與那蜀漢丞相諸葛孔明,何其相似。】
【一人白帝城受先主托孤,嘔心瀝血,為延續漢室正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人受宣宗皇帝臨終托孤,以百歲高齡,輔佐“兩代”幼主,為延續大明盛世,燃盡了自己最後的光與熱。】
【他們都是孤獨的擎天者,在王朝的風雨飄搖之際,用自己不算偉岸的肩膀,硬生生扛起了將傾的天。】
這番對比,讓除壯年朱元璋時空外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震撼。
尤其是老年朱元璋,老年朱棣等人。
諸葛亮是誰?
那是被曆代君王供奉於武廟,被天下文人視為楷模的“武侯”!是忠臣與智者的化身!
這個“木正居”,竟能與丞相相提並論?!且獲得祥瑞這麽高的評價?
老年朱棣默默思索著。
自己或許……小看了那個名叫“木正居”的權臣。
【而永樂三代之後,大明文官集團,走向了兩個極致。】
【一個,是於謙。】
【一個,是木正居。】
【值得一提的是,前者,正是後者親手教導出的學生。】
【他們師徒二人,雖然理念不同,忠君愛國的方式不同,卻都無比堅定地,走完了自己選擇的為臣之道。】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於謙,是一個純粹到極致的理想主義者。】
【他心中的“大明”,是一個完美的、不容任何瑕疵的道德王朝。為此,他可以不計個人生死,不顧人情世故,去捍衛他心中的“道”。】
【而木正居,恰恰相反。】
【他是一個理性而務實到極致的改革派。】
【他同樣忠於大明,但他更忠於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
【木正居的心中沒有那麽多條條框框,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大明這艘巨輪,能夠航行得更遠,更穩。】
【為此,他可以不擇手段。】
【他可以與任何人合作,也可以與任何人翻臉。他可以當“聖人”,也可以當“屠夫”。他可以被萬民敬仰,也可以被士林唾罵。】
【他根本不在乎身後的毀譽。】
【因為他立下的,是一個“成聖”之誌——不顧個人一切,造福天下蒼生。】
【為了這個遙遠而宏大的目標,他選擇了一條最艱難,也最務實的“經世致用”之路。】
【權力,對他而言,從來不是目的,隻是實現理想的工具。】
【他要做的,不是一個名垂青史的好官,而是一個有力量,能真正為這天下帶來改變的強臣。】
天幕的旁白,是最鋒利的解剖刀,將木正居這個人物的內核,層層剖開,血淋淋地展現在所有人麵前。
謹身殿內,朱棣看著天幕,眼神複雜。
他看到了一個與自己極為相似的靈魂。
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隻不過,他朱棣求的是皇權,而這個木正居,求的卻是“天下”。
何為天下?
“功於謀國,拙於謀身。”
天幕之上,浮現出於謙對這位老師的八字評價。
【這八個字,是木正居逝世後,於謙在獄中,對於自己這位驚才絕豔,甚至可以說是威壓了一個時代老師留下的最後評價。】
【後世無數史學家,都試圖解讀這八個字的真正含義。】
【“功於謀國”,很好理解。木正居一生之功績,彪炳史冊,無人能及。】
【可“拙於謀身”,又作何解?】
【說他不知明哲保身?可他曆經四朝而不倒,是名副其實的官場不倒翁。】
【說他不懂斂財?他拒絕封王,卻對皇帝賞賜的豪宅美女來者不拒,一度被言官彈劾為“貪財好色”,連皇帝都親自下場為他辯解。】
【說他不懂經營家族?可“木黨”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權勢滔天,連皇權都為之側目。】
【這個“身”,究竟指的是什麽?】
【這個看似無懈可擊的“鬼相”,他一生最大的“笨拙”之處,到底是什麽?】
【這個謎題,困擾了後世數百年,至今,仍是明史之中,最大的懸案之一。】
懸念,被高高拋起。
所有觀看著天幕的人,也紛紛參與進來。
一個被後世尊為“聖人”,能與諸葛孔明並列的“鬼相”,他“拙於謀身”?
他為自己謀劃的東西,竟然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他到底在圖謀什麽?
【而想要解開這個謎題,我們必須回到那個最根本的問題。】
【當我們翻開那厚重的史書,當我們看到木正居那一條條足以改變曆史走向的功績時,相信任何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都會產生一個巨大的疑惑——】
【他,真的隻是一個無私奉獻的聖人嗎?】
這個問題,問得石破天驚!
也問得所有人心頭一震!
是啊,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一個將權謀、心術、鐵血、手腕運用到極致的“鬼相”,一個能讓三代雄主都甘心托付江山的人,他真的可能是一個完美無瑕的聖人嗎?
不等眾人細想,天幕的畫麵,便給出了它的答案
冰雪覆蓋的北平城頭,一個青衫文士,迎著漫天箭雨,冷靜地指揮著軍民,將一桶桶冷水潑上城牆。
他的腳下,是凍得發紫的屍體。他的臉上,濺滿了溫熱的鮮血。
滔滔白溝河畔,他站在高坡之上,麵無表情地看著數十萬大軍在自己掘開的洪水中哀嚎、沉淪。
火光衝天的南京城外,他對著跪地請降的建文舊臣,隻說了兩個字。
“殺了。”
繁華的京師菜市口,人頭滾滾,血流成河。他端坐於監斬席之上,手中端著一杯熱茶,仿佛在欣賞一場與自己無關的戲劇。
那一張張畫麵,那一個個冰冷的眼神,都與之前天幕所渲染的“聖人”形象,格格不入!
這哪裏是聖人?
這分明是一個冷血到極致的魔鬼!一個視人命如草芥的屠夫!
【你問我,為何如此冷血?】
一個冰冷的聲音,刹那間響徹在所有人的耳邊。
【他們看到我一聲令下,數萬將士命喪洪水。卻沒看到,若不如此,我大明將有數十萬兒郎,埋骨他鄉。】
【他們看到我談笑間,屠盡建文舊臣。卻沒看到,若不以雷霆手段震懾宵小,這剛剛一統的天下,將再起多少烽煙?】
【他們罵我是屠夫,罵我是魔鬼。】
【可他們是否想過,若我不做這個屠夫,若我不當這個魔鬼,誰來為這天下,換一個朗朗乾坤?】
【聖人的名聲,誰都想要。】
【可這肮髒的活,總得有人來幹。】
【既然你們都不願髒了手,那就……】
【放著我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