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三朱不祥的預感。

字數:4307   加入書籤

A+A-


    【四年戰火,耗盡了洪武朝積攢的國力,也讓無數將士,埋骨沙場。】
    【永樂大帝,最終坐上了龍椅。】
    【但他接手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爛攤子。】
    天幕上的畫麵,如走馬燈般飛速閃過。
    朱棣登基,遷都北平,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
    一樁樁,一件件,隻是,當天幕的鏡頭掃過朝堂時,壯年朱元璋時空的人都敏銳地察覺到了一絲不對。
    【然而,對於這個平行世界的大明而言,一場艱難的內戰,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真正致命的危機,在永樂登基之後,才緩緩拉開序幕。】
    【第一,沒有了木正居的格物院,就沒有了科技的飛躍。】
    天幕畫麵中,出現了兩組對比。
    左邊,是主世界大明神機營裝備的野戰火炮與遂發火槍,炮彈呼嘯,火光衝天。
    右邊,是平行世界大明軍隊依舊在使用的火門槍與紅衣大炮,操作繁瑣,裝彈極慢。
    【大明的軍事優勢,在原地踏步,而大明的邊境,始終承受著來自北方草原,和東南倭寇的巨大壓力】
    【第二,沒有了木正居的海外分封,就沒有了後來的澳洲自治區。】
    畫麵切換。
    左邊,是主世界中,漢王、趙王的龐大艦隊,滿載著人員和物資,揚帆遠航,在新大陸開辟出新的家園。
    右邊,是平行世界中,朱棣看著空蕩蕩的地圖,為如何安置那些戰功赫赫、卻又心懷鬼胎的兄弟藩王,而愁眉不展。
    【大明,失去了一個廣闊的戰略縱深,失去了一個文明的“容災備份”。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了同一個籃子裏。】
    【第三,也是最致命的一點。】
    【沒有了木正居這個‘粘合劑’和‘平衡者’,文官集團與武將勳貴之間的矛盾,從永樂登基的那一刻起,就變得不可調和。】
    畫麵中,文淵閣內,內閣大學士們唇槍舌劍,為了政見不同而互相攻訐,麵紅耳赤。
    五軍都督府裏,武將勳貴們聚在一起,喝著悶酒,大聲咒罵著那些“就會動嘴皮子”的酸儒。
    【文官集團與武將勳貴,這兩大帝國支柱之間的裂痕,日益加深。】
    【黨爭的陰影,從永樂朝開始,就從未散去。】
    【在主世界,木正居以其超然的地位和無與倫比的威望,一手締造了“木黨”,將文武兩派的力量,強行整合在了一起。所有人都必須在他的規矩下玩遊戲。】
    【他就像一根定海神針,鎮壓著朝堂之上、兩京一十六省之下的一切暗流。】
    【而在沒有木正居的世界,永樂三代在世時還能勉強維持著脆弱的平衡。】
    【整個大明,就像一艘外表華麗,內部卻早已鏽跡斑斑的巨輪。】
    【它在永樂大帝這位雄才大略的船長掌舵下,乘風破浪,開創了萬國來朝的盛世。】
    【但是,船體深處的鏽蝕,卻在不斷蔓延。】
    【所有人都不知道,它還能在這片波濤詭譎的大海上,航行多久。】
    【而那陣足以將它掀翻的風浪,很快……就來了。】
    天幕的畫麵,陡然一暗。
    【宣德十年,宣宗皇帝朱瞻基,駕崩。】
    【年僅八歲的皇太子,朱祁鎮,繼位。】
    【八歲的天子,懵懂無知。】
    【大明這艘巨輪,失去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船長,迎來了一個連羅盤都看不懂的孩童。】
    【幸運的是,船上還有幾位忠心耿耿的老水手。】
    【太皇太後張氏,垂簾聽政。】
    【她聯合前朝重臣,楊士奇、楊榮、楊溥,史稱“三楊”,共同輔政。】
    【在他們的勉力維持下,朝局尚算穩定,史稱“仁宣之治”的餘暉,得以延續。】
    【然而,女人的仁慈,與文官的軟弱,終究鎮不住這個龐大帝國深處的暗流。】
    【更何況,一個巨大的威脅,正在悄然成長。】
    畫麵轉到皇宮深處,司禮監。
    一個麵容白淨,眼神諂媚的太監,正跪在小皇帝朱祁鎮的腳邊,巧舌如簧地,為他講述著民間的故事。
    【司禮監,王振。】
    【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太監,憑借著一張巧舌如簧的嘴,和一手揣摩上意的好本事,迅速獲得了小皇帝的信任與依賴。】
    天幕中,展現出王振是如何陪伴在年幼的朱祁鎮身邊的。
    他陪他讀書,陪他遊戲,在他受了太皇太後的責罵後,第一個上前安慰。
    對於一個在八歲就失去父親,又被一群嚴厲的長輩包圍的孩童來說,王振的存在,無疑是一縷溫暖的陽光。
    【在朱祁鎮眼中,這個陪他玩耍、為他解悶的王太監,比那些終日板著臉,隻會講大道理的閣老們,要親切百倍。】
    【王振還告訴小皇帝,外廷的那些文官,都是一群口蜜腹劍的偽君子。他們隻會用祖宗的規矩,來束縛陛下的手腳,瓜分陛下的權力。】
    【隻有他們這些自幼侍奉的“家奴”,才是陛下真正可以信賴的人。】
    【年幼的朱祁鎮,對此,深信不疑。】
    【主世界與平行世界的岔路口,在此刻,變得無比清晰。】
    天幕畫麵,一分為二。
    左邊,是主世界。
    一個須發皆白,卻精神矍鑠的百歲老人,端坐於文華殿。
    【他,便是木正居。】
    【他親自教導著年幼的朱祁鎮,為其講解經史,分析時政,講述帝王之道,也為其劃下權力的紅線。】
    【在他的身後,是整個“木黨”集團。木府出身的官員,遍布朝野,他們隻認木公的道理,不認宦官的讒言。】
    【整個朝堂,鐵板一塊,固若金湯。】
    “......”
    【右邊,是沒有木正居的世界。】
    【太皇太後張氏,日漸衰老。】
    【三楊,相繼病逝。內閣,淪為了不同政治派係,互相攻訐的角鬥場。】
    【曾經的文官集團,自己先打成了一鍋粥,誰也無法,真正壓製住那個從皇權內部滋生出的怪物。】
    【王振的勢力,在朱祁鎮的庇護下,日益膨脹。】
    【他開始插手政務,安插親信,打擊異己。】
    【司禮監的權柄,一步步淩駕於內閣之上。】
    【一個畸形的,由宦官主導的權力核心,已然成型。】
    看到這裏,三個時空的朱家人,都感到了一股濃鬱的不祥預感。
    當一個帝國,開始由太監來掌舵時,它離觸礁沉沒,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