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昏君排行榜保三爭一
字數:4189 加入書籤
永樂十九年,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慶幸。
“二哥,看來……咱倆是沒戲了。”朱高燧低聲道。
“廢話。”朱高煦撇了撇嘴,目光瞟向了不遠處的朱高熾和朱瞻基,“天幕都說了。咱爹之後,就是老大和瞻基,沒咱倆什麽事。”
朱高煦雖然有些遺憾,但心中一塊大石終於落了地。
既然是大哥和瞻基的後代繼位,那就說明,自己後來並沒有起兵造反。
那下場,想來應該不會太慘。
隻要不像那個倒黴的湘王一樣,被自己侄子逼死就行。
想到這裏,他整個人都放鬆了下來,饒有興致地準備看大哥家後代的笑話。
而朱棣和朱高熾的臉色,卻愈發難看。
他們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那個被王振蠱惑的朱祁鎮,接下來,一定會幹出什麽驚天動地的蠢事。
【當製衡被打破,當野心被放出牢籠。】
【一場席卷大明,足以動搖國本的巨大災難,即將來臨。】
【而點燃這場災難導火索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位……】
【赫赫有名的大明戰神兼叫門天子!】
尤其是“戰神”二字,充滿了的諷刺。
洪武末年的時空。
老朱元璋靠在錦墩上,脖子一歪看向天幕,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厲色。
“大明……戰神?”
“朱祁鎮?”他低聲重複著這個名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咱老朱家要是真出了個中興之主,後世之人會是這般陰陽怪氣的語調?”
他想起了剛才天幕上,自己那個性情剛烈的十二子朱柏,闔家自焚的慘狀,心口便是一陣抽痛。
他偏過頭,看著身旁低著頭一聲也不敢吭的皇太孫朱允炆,眼中的失望幾乎要溢出來。
那孩子也是咱的親骨肉啊!就這麽被你逼死了!
老朱元璋張了張嘴,卻什麽也罵不出口。
一是確實沒什麽力氣了,二來……這孩子,終究是自己一手教出來的。
罵他,不就等於罵咱自己眼瞎嗎?
他長長地歎了口氣,擺了擺手,一名貼身的老太監立刻躬身上前。
“傳咱的密旨,八百裏加急,命燕王朱棣,即刻輕車簡從,秘密回京。”
老太監渾身一震,不敢多問,連忙領命而去。
老朱元璋重新靠回錦墩,望著天幕,眼神變得幽深。
按照天目所言,咱隻有半年好活了。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咱信了。
老四啊老四,咱就再信你一次。你可別讓咱失望,也別讓你這不成器的侄兒,毀了咱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明江山!
永樂年間,朱棣的臉已經黑得能滴出墨來。
他也品出味兒來了,這發生在朱祁鎮身上的,絕對不是什麽光彩事!
“聖孫!”他回頭對著不遠處的皇太孫厲聲喝道,“你給咱滾過來!”
朱瞻基身子一顫,苦著一張臉,不情不願地挪到了朱棣身邊。
“陪咱一起,好好看看!”朱棣一把將他拽到身前,“看看你這好兒子,到底幹了些什麽‘豐功偉績’,能被後人,尊為‘大明戰神’!”
朱瞻基耷拉著腦袋,一句話也不敢說,他覺得自己比竇娥還冤。
這八字還沒一撇呢,兒子的鍋,就先背上了。
一旁的太子朱高熾,看著自己兒子那副可憐兮兮的模樣,欲言又止。
而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則是在角落強忍著笑意,準備看大哥這一家的笑話。
天幕之上,評論區也適時地活躍了起來。
【前方高能預警!非戰鬥人員請迅速撤離!大明第一戰神即將登場,請各位係好安全帶!】
【哈哈哈哈,終於等到這一刻了!我的快樂源泉要來了!】
【我賭一包辣條,老朱家這幾位要是能看到,血壓至少飆升到二百五!】
【大明戰神,堡宗,叫門天子,世上第一位瓦學弟,光是這幾個外號,就夠離譜的了!】
【樓上的,你忘了最重要的一個——500年來,被綁在這裏的也隻有我了!】
【哈哈哈,恭喜樓上老哥,成功預言!】
【前方核能!堡宗駕到,寸草不生!請無關人員緊急撤離,這不是演習!】
“大明戰神”、“叫門天子”、“瓦剌留學生”……
這一連串聽著就不是什麽好詞的稱號,讓三個時空的大明皇室都陷入了沉默。
在無數人期待又幸災樂禍的目光中,天幕畫麵如一幅塵封的畫卷,被一隻無形的手緩緩拉開。
沒有金戈鐵馬,沒有皇宮大殿。
畫麵中央,是一根孤零零的木柱。
一個穿著龍袍,卻狼狽不堪的男人,正被麻繩五花大綁地捆在柱子上,臉上滿是生無可戀。
“???”
洪武朝、永樂朝,所有看到這一幕的臣子,腦門上都緩緩冒出了一個又一個問號。
這……這是誰?!
這被綁在柱子上的,總不能是皇帝吧?!
大明曆代時空,所有人的眼珠子都瞪圓了。
皇帝被綁在柱子上示眾?這種畫麵,別說親眼見了,想都不敢想啊!
在自己的地盤上被綁成了粽子?
這又是哪一出戲?
“這……這是誰?”
奉天殿內,有年輕的官員忍不住低聲驚呼。
“總不能是……戰神的爹吧?”
此言一出,眾人齊齊打了個哆嗦,下意識地看向了龍椅的方向。
永樂年間,朱瞻基隻覺得後背一陣惡寒,膝蓋一軟,差點直接跪下去。
爺爺啊!孫兒冤枉啊!
我還沒登基呢,怎麽鍋就先扣我頭上了!
【現在,被綁在你們麵前的,便是華夏五千年文明史上,一位重量級的嘉賓。】
【他,集曆代昏君之大成,融百家糟粕於一身。被俘不思盡忠,歸來不想養老,寵奸佞、殺忠良、亂朝政。】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是史上唯一一個,搶自己兒子皇位的人!】
【縱觀青史,能在“昏君排行榜”上與他一較高下的,屈指可數。說一句“保三爭一”,絕非浪得虛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