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堡宗別送了,我怕木聖誤會
字數:4197 加入書籤
【相信看到這裏,各位心裏應該也都有數了。】
【沒錯,結局毫無懸念。】
【在這片名為“土木堡”的絕地之中,這支所謂的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隨軍出征的文武百官,一百餘人,自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兵部尚書鄺埜以下,盡數戰死。】
畫麵流轉,一具具身著大明官服、甲胄的屍體,堆積如山。
洪武朝,朱元璋隻是靜靜地看著,那張布滿皺紋的臉,陰沉得可怕。
徐達、湯和、李文忠等一眾開國勳貴,也是麵色鐵青。
他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子孫後代,在百年之後,也落得如此淒慘的下場。
同袍之誼,血脈之親,讓他們感同身受,一股兔死狐悲的悲涼與憤怒,在胸中激蕩。
【當然,朱祁鎮幹的那些蠢事,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再說下去,恐怕各位家裏的血壓計都要爆表了。】
【但在這場徹頭徹尾的悲劇中,有一個人,值得我們單獨拉出來講一講。】
【他,就是護衛將軍,四朝忠臣——樊忠!】
這行字出現的瞬間,宣德十年,乾清宮內。
在列祖列宗“力量”加持下,求生欲望到達巔峰的朱瞻基,下意識地轉過頭,看向了自己病榻旁。
而被他注視著的樊忠本人,此刻卻是一臉的懵逼。
他愣愣地指了指自己,又看了看天幕,腦子完全轉不過彎來。
他隻是一個負責皇帝安全的護衛將軍,雖然也算天子近臣,但跟朝堂上那些封疆大吏、內閣閣老比起來,根本排不上號。
能被這神秘祥瑞單獨提及的,不是皇帝,就是像那個還未出現的“木正居”一樣的蓋世名臣。
再不濟,哪怕是王振那樣的亂國奸賊,也能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己何德何能,竟也被這天幕單獨拎了出來?
還不等他想明白,天幕的文字,便給出了答案。
【後世曾有人戲言:土木堡這一仗,拴條不會叫的狗在主帥位置上都能贏。】
【此言雖有誇張,卻也道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當時的大明,在國力、軍備、兵員素質上,對瓦剌,擁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可惜,大明的主帥,不是一條不會叫的狗。】
【而是一個連蓋章都蓋不明白,卻偏偏喜歡親自微操的…戰神。】
“噗——”
永樂朝,漢王朱高煦一個沒繃住,直接笑了出來。
他這一笑,就像點燃了火藥桶,朱棣猛地回頭,一雙要吃人的眼睛死死地盯住他。
朱高煦脖子一縮,笑容僵在臉上,連忙低下頭,肩膀卻依舊在劇烈聳動。
他實在忍不住。
蓋章都蓋不明白!
這評價,太損了!
【其實,悲劇本可以避免。】
【在大軍第一次因為暴雨和屍體而軍心動蕩,準備撤退時,樊忠就曾與其他幾位將領一起,冒著大雨,在朱祁鎮的營帳外,跪了整整一夜。】
【他們隻想求見天子,陳述利弊,勸諫皇帝選擇最穩妥的撤退路線,盡快返回京城。】
【可他們,連皇帝的麵都沒見到。】
【第二天,樊忠想到了一個他這輩子都未曾想過,也最不屑為之的辦法——送禮。】
天幕畫麵之中,滂沱大雨如注,衝刷著泥濘的營地。
樊忠魁梧的身軀,筆直地跪在冰冷的泥水裏。在他身後,是十數名同樣渾身濕透的將領。
許久,一個太監撐著油紙傘,慢悠悠地從皇帝的營帳中走出,臉上帶著一絲居高臨下的倨傲。
樊忠抬起頭,從懷中顫抖著取出一個沉甸甸的布包,遞了過去。
布包被雨水浸透,隱約可見裏麵銀錠的輪廓,那是他和手下人連夜湊出來的全部銀兩。
“有勞公公……通傳一聲。”
那太監掂了掂錢袋,臉上的笑容更盛了。
“好說,好說。將軍們的心意,咱家心領了。”
“不過這事兒……咱家也做不了主。要不,您幾位再等等?”說完,這名太監便收了錢,轉身施施然地走了。
望著那名太監的背影,樊忠緩緩低下頭,看著自己那雙因為常年握刀而布滿老繭的手。
“我樊忠這輩子,隻向陛下跪過,向戰死的袍澤跪過。″
“從未想過,有一天,會給一個閹人,遞上銀錢。”
樊忠苦笑道:“若是太宗皇帝在天有靈,知道了此事,怕不是要從墳裏爬出來,一刀劈了我。”
【可惜,樊忠的盡忠之言,最終還是被當成了一個笑話。】
【他不僅沒有聽從樊忠鄺埜等人的建議,反而將他們痛斥了一頓,斥責他們畏敵如虎,丟盡了大明軍人的臉麵。】
【更可笑的是,當大軍被瓦剌騎兵的斥候騷擾,軍心動蕩之時,王振,下達了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命令。】
【為了不讓大軍踩壞他家鄉蔚州的莊稼,他嚴令數十萬軍隊,不準踏入稻田一步,隻能擁擠在田埂與土坡之上。】
【本就混亂的陣型,瞬間變得更加分散,首尾不能相顧。】
“我……我殺了你這個狗東西!!”
洪武朝,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從座位上站起,雙目赤紅,狀若瘋虎。
他感覺自己的胸膛要炸開了!
為了幾畝破地裏的莊稼,讓幾十萬大軍,在這危機四伏的邊境,像沒頭蒼蠅一樣亂轉?!
這是何等荒唐!他征戰一生,從未聽過如此離譜之事!
“標兒!”他轉頭,對著同樣目瞪口呆的朱標,吼道。
“傳咱的口諭!日後,凡我大明子孫,為君者,若敢重用宦官,幹預朝政,死後,不得入我朱家祖墳!給咱刻在皇明祖訓裏!!”
朱標心神劇震,連忙跪下:“兒臣,遵旨!”
他知道,父皇這次,是真的被氣到極致了。
【而瓦剌人,就在此時,發動了總攻。】畫麵中,無數瓦剌騎兵,如同黑色的潮水,從四麵八方,淹沒了那些擁擠在狹窄土坡上,驚慌失措的明軍。
慘叫聲,哀嚎聲,兵刃相接聲,響徹雲霄。
而大明的龍旗,就在這片混亂之中,轟然倒下。
【最終,所謂的五十萬大軍,土崩瓦解。】
【我們的‘大明戰神’,朱祁鎮,在親隨的護衛下,被瓦剌人,堵在了一間……破舊的民房裏。】
【在全軍崩潰,血流成河的修羅場中,並非所有人都選擇了潰逃和投降。】
